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山河图-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立夏采茶
在大家的努力下,果然一天就完成了。第二天,楚家强带着几个人,一起去帮楚家雄家里。平时,人家帮了不少忙,自然也得过去帮帮忙。而且乡里乡亲,谁家快一点,都会到别家去帮忙,这就是乡村。
二叔跟二婶他们则是先去帮助那些堂叔堂伯之类,这样的话,大家心里也就没有其他的想法。不然的话,那些堂叔堂伯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难免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按理说,大家同一个太公,要亲一些,要帮忙也应该先帮他们。
村里面,有些游客也过了把瘾,下田帮忙,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帮倒忙的,插得东倒西歪。偏偏人家是出于好心,村民们也不好说什么。吃饭的时候,还邀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是乡村的惯例。
这几天,楚家寨过得很充实,可就是苦了那些上门收购食材的人。这几天,几乎没有生意做,天天到楚家寨等,但收到的绿色食材少之又少。眼看一片片的蔬菜地变成农田,他们可不是一次两次跟老村长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进入了五月,过了立夏曰,也就进入了初夏,在南方,春天已经过去。这时候,农民基本上都完成了插秧。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曰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这个时候,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因此,很多村民趁着农忙刚过,空闲下来了,大家开始上山采茶。在楚家寨,茶地就有不少,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栽种的,形成一座茶山。一行一行的,非常整齐,在上面看,就能感觉气势磅礴。
在他们这种农村,喝茶都是自己采的,游客们对于这种自家翻炒的茶叶非常喜好,很多人走的时候,都会恳求村民均一点给他们。
“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吧?”楚家强是懒得动,自己山河图里面的茶叶还少?随便摘一点出来,就比外面的好。
“去!怎么不去?那么多人,爽呀!”周福荣等人一个个跃跃欲试。这些家伙总是喜欢凑热闹,赶新鲜。就是杰克顿他们,也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个斜挎这一个竹篓,用来装茶叶的。
连万老等人似乎也十分心动,这种场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亲身体验了。现在还有几分力气,还能动,也就想再体验体验。
“场面绝对很大,老村长都发通知了。游客想要茶叶的话,就自己去采,回头村里面统一帮忙翻炒。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要跟着去,你们说这动静大不大?”陈武有些激动地说道。
看见梁玉等人也眼神闪烁,楚家强眉头一挑:“你们不会也想去吧?”
“当然,去玩玩也好。”陈香难得地开口。
楚家强顿时语焉,苦笑道:“你们今天不会想关门肄业吧?”
“反正今天没生意,就是研究院那些人,也要跟着去采茶,村里面的人十个走了八个,关门就关门吧!”梁玉毫不在意地说道。
这段时间,观雁楼赚的钱还不够多?反正在这种乡村里面,这些钱就几乎用不出去。有十万八万,就足够你们开销很长时间。
少数服从多数,何况楚家强是独木难支,只好同意,也跟着去走走。说起来,自己也有差不多五年没有去过茶山了。
整座茶山,除了茶树,就是短小的野草,所以,很多孩子会喜欢将牛赶到上面放。反正整座山都没有作物,不怕牛吃村民的作物。因此,将牛赶到上面,自己就跑回来,或者在上面玩捉迷藏。
那种地方,玩捉迷藏,是最好的场地了。有点像电脑里面的迷宫游戏,那些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通道。挺有趣的,以前楚家强也没少玩。
“这么多人,那些茶树千万不要绝种呀!”周福荣等人出了门,看见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抹了把汗。尽管,他们预料到会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人数的庞大。
楚家强指了一下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整座山都是茶树,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而且,采了超过一个星期,嫩叶又会长出来。在以前,村民除了粮食,就靠茶山上的茶叶赚钱了。”
古代,茶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因此,整个南方,几乎每个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茶园,这是创富的一种典型的手段。
洪老点点头:“没错了,南方是茶叶的生产中心,古代,甚至现代,中国依旧是茶叶生产、销售、出口等大国。也就是近代,外国茶叶泛滥,使得国内很多茶园经营不下去,只好荒废。”
大家也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茶叶就是三大商品之一。除了茶叶,还有就是丝绸跟瓷器,被称为中国的三宝。
楚家强等人跟着大部队出发,后面小松鼠也跟着来,喜欢凑热闹的鹩哥,自然不会掉队。
前面,是老村长带队,也是斜挎着一个竹篓,可以装十多二十斤的茶叶,当然,都是没有炒过的。翻炒之后,可能一斤都没有。
“一会,大家分成四组走,从四条路上去,别挤在一起,山路不大。”老村长还拿着一个移动喇叭,对后面的人大声说道。
那玩意,还是楚家城搞回来的,平时可以拿出去说话。
茶山四面都是可以上去的,斜坡不是太大,所以山路不像有些山体的,要环山而上。几个村干部,大家分开来,负责各组的安全。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 茶树上的鸟窝
到了茶地,看着一行行吐着新芽的茶树,大家心情非常好。每一行散开几个人,开始采摘起来。
“大家小心一点!不要被上面的毛毛虫蛰了。”老村长提醒道。
这个时候,也是毛毛虫露面的时候,经常就喜欢吃那些鲜嫩的茶叶。有时候严重泛滥,你会发现整株茶树,全都是毛毛虫,非常可怕。
这些毛毛蛰了,不会痛,但非常痒,能让你将皮肤捉破。一旦被它们身上的毛蛰了,最好就是忍住别扰。让细心的人帮你将那些毛一一拔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洗一洗,皮肤炎会慢慢消失。
“会有毛毛虫?”有大胆的游客挺感兴趣。
他的话音刚落,鹩哥一惊捉了一条,迅速飞走。这些毛毛虫再厉害,也只是鸟类的口粮,这就是天地法则,改变不了的。
“我上次看见人家大规模的,都是用机器采的,非常快!”有人开口道。
文教授点点头:“采茶有三种方式,我们这种手工采,是最传统的,也叫手采;还有割采跟机采,你说的那种,就是机器采的,现代化的产物。”
手采又分三种:第一,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第二,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
第三,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一倍左右,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五十斤,多的可达七八十斤,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割采?什么来的?”楚家强问道,这名词还是第一次听。在楚家寨,也就只有手采。机采的,楚家强也听说过。
主要是往复切割式采茶机来采。由小汽油机或微电机驱动,动力由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切割器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采摘质量好,芽叶完整率可达80%左右,是非选择姓采茶机发展的主要类型。
文教授跟大家解释,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
“要摘多长的?”徐碧美等人是第一次采茶,不知道应该从嫩芽的哪个部分下手,应该折下来多长才是最合适。
“这个我们一般没有定论,用指甲掐断的,就比较合适。”楚家强跟他们说道。
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采茶,分为非常好。洪老等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大家一起搞大生产的年代。
“哎哟!大家快来看!我这里有一窝小鸟,不知道什么品种。”一个游客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些人,看到这些无疑就会农村人看到一块金子一样惊喜。
“在这种地方做窝的,基本上都是普通鸟类,比较难驯化的,因为不怎么通人姓。”楚家强不用看,也应该猜到几分,十有**就是雀类。
他没有兴趣,但不代表其他人都跟他一样无动于衷。很多游客纷纷凑过去,就看到三个小鸟在里面,看到那么多陌生人,居然一点不害怕,还张大嘴巴,拼命叫个不停。这些小鸟就是这样,无论饿不饿,看见其他生物,就会张大嘴巴要吃的。
“这小鸟的羽毛是绿色的,你们看看。”有人说道。
“喂!你去捉几条虫子过来,给它们吃,它们肯定是饿了,这个时候鸟妈妈还没有回来。”边上有女孩子开口道。
这些女孩子喜欢小鸟,但又害怕虫子,只好跟身边的男同志吩咐。那些男孩子,虽然也不大喜欢那些虫子,但为了博取美女欢心,只好忍着恶心,去捉虫子。
楚家强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现在都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采茶的。没来之前,他就知道,这些家伙,大多数都是打酱油的。你看,没有说错吧?
楚家强也没有猜错,付盛林扫了一眼,就将那小鸟的底细说了出来:“这是柳莺,你们应该听说过。它是南方很常见的雀类鸟,也是夏候鸟。”
柳莺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
付盛林还告诉大家,我国的柳莺种类很多,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的林木中;其中一些种类在我国北方繁殖,最著名的有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
楚家强一眼扫向远处茶树上的一个小鸟,正是柳莺,叼着一条虫子,紧张地看着大家。
他顿时笑道:“谁说人家鸟妈妈没有回来了?你们看哪儿,生怕你们将人家的孩子拐走呢!大家赶紧散开吧!省得人家担心。”
大家抬头望过去,果然发现一个小鸟正在看着这边来,嘴里叼着一条虫子。看到这,大家只好散开。
“既然回来了,怎么也不叫一声?”有人嘀咕道。
旁边就有人笑道:“你笨呀!比人家小鸟还笨,叫的话,嘴里的虫子不就掉下来了?听过乌鸦跟狐狸的故事吧?也就是乌鸦那么笨的鸟,才会上当。”
他们刚散开,鹩哥飞过去,学着柳莺的叫声叫了几声,那些小鸟叫得更厉害了。只见远处的小鸟刚要飞过来,看见鹩哥飞到窝里去,连忙也飞过去。
“果然是惹祸精!那里都有它的份。”周福荣暗骂一声。
小松鼠最是勤奋,来到这里,一直就帮助楚家强摘茶叶,没有停过,动作还蛮快的。楚家强自己本身动作就快,双手一起摘的,加上小松鼠,就更加无人能比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山歌
不知不觉,楚家强腰间的那个竹篓已经满了,于是就跟小松鼠休息起来。
“喂!你小子终于累了?”周福荣开口道。目测这家伙那动作,真是让人自卑,所以这个时候不由开口打击一下。
“我的已经摘满了,当然就得歇一歇了。”楚家强笑道。
刚高兴的周福荣顿时高兴不起来了,吃了一个苍蝇一样难受,愣是说不出话来,这次自讨没趣。其他人也是嘴角一抽,均选择沉默起来。跟那家伙比,纯属是打击自信心。
“小松鼠,快过来,帮忙摘。”叶彩萍对站在楚家强肩膀上的小松鼠开口道。
小松鼠看了看叶彩萍,又看了看楚家强,见楚家强没有异议,这才跳过去。
大家正在其乐融融地采茶,这时候,周福荣一时兴起,清了清嗓子,张口就唱起来:“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楚家强等人愣了一会,陈武小声骂道:“你小子发什么神经?嗓子不舒服?”
“呃!你们都没有听过?”周福荣惊讶道。
万老夫人等人立即笑道:“应该是采茶歌吧?没想到还有人会唱,尤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容易呀!”
对于周福荣唱的那两句,她们当然清楚了,尽管唱得非常不对调。
相传,这首歌曲的原始作者是唐朝宫中一位歌舞大师雷光华,他因某事触犯了唐明皇,而潜逃至江。西、福。建交接的山区,隐姓埋名,以种茶为生。在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中,将自身的歌舞才华和采茶动作融合,因而创造“采茶歌”开始融入茶农生活。
不仅有采茶歌,甚至有些地方还有采茶舞!
“采茶歌?山歌吗?”楚家强一怔。这种歌他们楚家寨没有,但村民很喜欢山歌,也就是刘三姐唱的那种。村里面,很多都是刘三姐的歌迷,时不时也会哼几句。
楚家强记得,刘三姐的山歌也是在茶地里面唱的,所以将这采茶歌就当成山歌了。
“采茶歌跟山歌不同,但也应该属于山歌的一种吧!”洪老笑道。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说起山歌,你们南方的才是精髓,尤其是客家的山歌,很多人喜欢。”文教授笑道。
他跟大家介绍:“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随后对大家说,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
“没错!‘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洪老接着说道。他是玩古董的,对于各地的风俗,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了解很深。
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