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帝修仙-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舞儿可不要如此莽撞,这天下一饮一啄自有其前因后果,万物存在皆有其道理,本王命该有如此之劫,虽机缘巧合偶入仙途,但万不可以非人之力破坏这其中规则,况且那洛阳城中那云梦山的弟子还有那天谴之力都在守护这规则!”林易连忙紧张道。

    “这半年的修炼后,臣妾修为已经恢复到鼎盛期的炼精化气圆满的境界,即使再遇到那女子,也有了一战之力,况且根本不需要动用任何道术,只需……即可”陈舞突然轻声对着林易耳语道。

    “舞儿果真是道行高深,只是此事万万不可!”林易连忙阻止道,“那贾后毕竟是本王名义上的母亲,这世上之人虽是贪心不足,却最敬孝道,百行孝为先,为五伦之首,若是得位不正,有违人伦,必为世人所不齿。况且本王早已看破这尘世间荣华富贵之事,早已志不在此,只是若要寻得那不世之宝,恐怕必须这号令天下的尊位,况且更是不忍祖宗大好江山落入心怀鬼测宵小之辈,这天下才平静了二三十年,百姓又流离失所,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殿下能有此心,臣妾真是深感荣幸之至!”陈舞温柔回道。

    突然只见洛阳城北方向火光冲天,一片嘈杂声传来。

    “快……,快跟上!”火光之中,一位年过花甲头发已经半白的老人正在指挥救火的队伍,若不是身边随从死死拉住,他真恨不得自己也上阵救火。

    “张大人,你已经快一宿没有合眼了,还是赶紧回家休息一下,有卑职在,这火天明之前应该能扑灭!”跟在张华后面的贾模、裴頠二位大人道。贾模字思范,是贾充的侄子,贾南风的族兄,此时正担任后军将军,掌管洛阳城内禁军。后军将军先为贾谧,贾谧去职守丧后又为贾模,此位置虽不高,但权非常重,贾南风自然要牢牢掌握在自己亲信手中。裴頠字逸民,是贾南风的姨弟,裴家也是当今数一数二的豪门世家,名人辈出,此时任右军将军,尚书左仆射,拱卫京畿右方又兼副丞相实职。自楚王司马玮伏诛后,贾后独揽朝政,这三人已经同心辅佐贾后三年。

    “看着火势,武库应是快烧光了,即使灭了火,只怕也所剩无几,明日老臣有何面目面见圣上啊!”张华心痛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身为百官之首,他知道这烧的可是白花花的的银子啊,维持这么大的国家机器运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武库不仅仅是存着大量的武器兵甲等军需物资,有秦以来所留的历朝珍宝和平蜀、平吴所得的大量珍宝,大晋建国三四十年的积蓄都在这里,只怕这一把大火只剩下一堆灰烬。

    “张大人,刚刚武库火势尚小,但京城内人心惶惶,内乱之兆,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大人命令京城内各守卫部队坚守岗位,我们二人也是一致同意,这才以至于错过了救火的最佳良机,大人舍财而保社稷,想皇上和皇后定会体谅大人的苦衷!大人忠于职守,弃小顾大,无罪而有功!”裴頠又安慰道。

    “是啊,那种情况下,任谁都认为京城可能又有内乱要发生了!”张华自言自语道。自从惠帝继位以来,这五六年的时间,他看过了太多这种情况。先是太傅杨骏独揽政权,后被贾后联合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诛灭,被诛灭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连杨太后都被贬为平民,最后更是可怜地活活饿死。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贾后又联合司马玮做掉了共同执政的司马亮与菑阳公卫瓘,卫瓘是功勋老臣,有讨伐蜀汉、扫平边患等功,一夜之间子孙九人均惨遭冤杀,真是朝野震撼,朝中大臣难免兔死狐悲。又由于司马玮的犹豫不决,失去先机,第二日就被贾后以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贾后终于独揽大权。

    杨骏、司马亮、卫灌、司马玮,一个又一个权臣被诛灭,依然前仆后继,这位子太让人迷恋。他看过了太多的内乱发生,他由于性格和善,没有得罪人,也没有参与朋党之争,因此活了下来,官职累升为司空,位列三公,成为这天下群官之首,位极人臣。

    他出身寒门,热爱读书,更善于举荐人才。贾后为了收买天下寒门仕子的人心,又看中他是老实人,不会坏了她的事,这才如此重用他,想不到总算选对了人。他废寝忘食,尽职尽责,但他依然无力改变这现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一天天衰落。

    他感谢贾后的慧眼识珠,卖力为国家服务,只是贾后秽乱朝政,风雨飘摇的大晋王朝,他拼近全力地维持着这个帝国的运转,只是他的能力有限,深感独木难支。对于贾后的凶悍无耻,张华也尽可能进行讽谏,他写下《女史箴》,全面论述妇女应当具备的品德,试图对贾后进行规劝。

    他还在尽力维护着王朝的日常运转,尽量不发生大的波动,他酷爱读书,根据史书记载,他搬家的时候,光书籍就装了30乘,以至于国家修订官书也要到张华家藏的书去校对。因此,张华自己出身寒门,因此十分爱惜人才,尽自己的全力提拔有才能的寒门或者吴蜀之地的人士,希望他们能够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受到张华提携的二陆、左思都不用说了,其他的如号称为“南土五俊”的薛兼、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都被张华称为“皆南金也。”张华称成公简为“清净比杨子云(杨雄,汉文学家),默识拟张安世(张汤之子,汉朝重臣)。”对陈寿,则评价为“有良史之才。”张华还把寒门出身的陶侃、牵秀、刘弘、张轨、成公绥等提拔或者引为下属。

    然而,真的是独木难支。

    虽然贾模也出于自己家族的安危,多次劝谏贾皇后不要太过分,但是,贾模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他的尽忠行为不过是为了避祸,因此,总爱玩些小聪明,有所启奏,总是装作离这事远远的,而在私下里操纵;对于和自己对立的人,则千方百计地进行陷害;而裴頠呢,也是“欲而无厌。”想法太多,从不知足。

    “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近日更是坏事接着一件又一件,前方梁王司马肜平叛不力,齐万年称帝,这武库又大火了,这更是不好的象征,只恐不利于太子,国将大乱。

    广城君去世后,贾后更加无政无德,秽乱**,若一直这样我行我素,不听劝诫,只怕也会像杨骏、司马亮、卫灌、司马玮这些玩弄朝政的人一样,不得善终。他和贾模、裴頠等人早已被认为贾后的心腹,只怕难逃一死。他不害怕这一天,他一身赤胆忠心,日月可鉴,虽死不足惜,只恨这天下内乱何时能休。
第四十二章 走马入关西 远离是非地
    “城北的方向,正是武库所在地,只是无缘无故,为何就走火了,真是个不好地兆头!”看这火势愈来愈猛,林易看着城西北冲天火光叹气道。

    “殿下,我们要不要去看看?”陈舞问道。

    “算了吧,本王虽然心痛那些历朝珍宝和那无数的兵甲,只是现在的身份特殊,除了老老实实地待在皇宫中,到了任何地方都逃不了瓜田李下之嫌,况且这又是三更半夜,更是落入居心悱恻之人的口舌。不过,我已经想到了如何离开这牢笼一般的东宫,远离这洛阳城是非之地的好办法!”林易又接着兴奋道。

    ……

    “皇上,微臣失职,致使武库中存放的历代珍宝和200万人的器械铠甲被焚毁,请皇上治臣之罪!”第二日一早朝,张华就连忙跪倒请罪。

    “此事真假,这该如何,请各位大臣商议……”司马衷已经做了五年多的皇帝,他虽然脑瓜不灵,却也学会了这为帝之道。他的贤后早已教他了一招妙招,“无论什么问题,先是推给群臣讨论商议,最后再推给臣妾定夺,皇上岂不是再无可忧!”

    “微臣以为,张大人忠于职守,无论发生何种情况,禁军自然以守卫皇宫为第一要务。”贾模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微臣以为,张大人不仅无罪,而且有功!”秘书监挚虞作为张华好友之一,也紧跟着开口道。

    “微臣也认为张大人无罪,只是这无故发生火灾,一定要查明清楚,找出真凶,背后是否有人为纵火!”贾谧也跟着道。

    张华为官清明,为人谨慎,朝中也没有什么政敌,平时人缘较好,因此一旦有难,自然百官上前为其争辩。况且张华非常受贾后重视,被朝野视为贾后心腹,因此即使有错,也无人感弹劾其罪。片刻后,朝廷已经下了谕旨,张大人不仅无罪,念其兢兢业业,有功于朝廷,赏银1万量,布100匹,并命其限期内查明背后起火原因。

    “有事请奏,无事退朝!”今日早朝事项已经处理完毕,司马衷也打着哈欠,示意身边的太监喊道。殿中百官也已准备散朝归家。只是张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夜之间国家损失如此多的武器和财务,从君到臣依然春风怏然,笑容满面,他多么希望惠帝降他的职,罚他的俸。

    “儿臣有本要奏!”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怎么是太子殿下?这一年来太子殿下,修德进善,朝野称颂,只是最近一两月数次和皇后明争暗斗,好多不和的事情都放到了台面上,此时难道要参上张大人一本?”

    “谁知道呢,只怕修德进善也只是表面上是如此,暗地里却不知道干了什么事,听说在宫外暗中开了不少大市。东宫杂役虽是少了,却是暗中chayexs。。chayexs。收藏了不少娇娃女色,真是挥金如土、侯服玉食、骄奢淫逸。贾后忍无可忍,才关了他的大市,就是因此此事,殿下始终记恨贾后!”

    朝中不少大臣在轻声私下道,有是夸赞,但大多是无中生有的恶意中伤。以林易现在的修为,即使不故意偷听,也无一不落入其耳。

    “沙门,有什么事快说吧!”司马衷不耐烦道。已经做了快一上午,司马衷早已按耐不住,况且他肚子已经饿了,谁都阻拦不了他及时去吃饭,即使是亲儿子也没用。珠帘后那个宫装妇人,也是一丝怵动,不由得端直了身体。

    “今日孩儿闻武库失火之事,不慎悲感,又闻近日西戎又乱,匪首郝度元率马兰羌、卢水胡诸部族再次起事,杀北地太守张损,败冯翊太守欧阳建。关中氐羌大乱,秦、雍二州氐、羌纷起响应,推齐万年为帝,拥兵十万。进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威慑关中。儿臣见父皇母后日月为国操劳,白了头发,孩儿愿为父皇母后分忧,带一支健卒,平定关中,剿灭叛匪。”林易侃侃而道。

    郝度元再反,杀张损,大败欧阳建的消息,半个月前已经传来,只是朝廷一直在争论,没有合适的将帅人选。关中羌、氏二族内乱已久,错综复杂,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况且关中有司马彤这位老王爷掣肘,根本放不开手脚,因此一直无人请缨,谁都不想缠上这滩浑水,惹上这挨累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这朝中多是阿谀奉承之辈,有真才实学的那些司马氏初期老臣早已年过花甲,不适合披挂上马。

    “太子为国之根本,关中凶险万常,万万不可!”一听到太子此言,朝中真是议论纷纷,大多小声呼喝道。连司马衷都惊讶地站了起来,“沙门啊,你真傻,东宫好好的清福不享,竟然想到西戎蛮荒之地去喝西北风!”

    “微臣认为太子殿下此奏非无不可,臣甚感为大晋之未来高兴。殿下贵为储君,心系天下,身先士卒,以太子金身出马亲征,西戎自然惧其威名,关中之乱不战自平。此为一;殿下孝心可嘉,况且梁王司马彤多次上书其年岁已高,不堪关中干冷天气,祈回洛阳养老,殿下不仅解皇上皇后之忧,也解了老王爷之忧。此为二;关中内乱,虽是凶险异常,但秦汉故都长安繁华不下于洛阳,殿下只要做镇于故都长安城中,遣一猛将出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再使两支健卒拱卫,自然高枕无忧。此为三。”贾谧突然开口道。他现在刚升官为侍中不久,手握实权,为朝廷要职,自然要做百官表率,为皇上分忧。

    “司马遹啊,司马遹,你莫非真的傻了,我正愁没有机会,你若自己找死,我自然会遂了你心愿!”贾谧长篇而论,面无脸色,心中却十分兴奋地暗道。

    侍中,本为秦始置,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至曹魏时候,位在九卿之下,在尚书仆射和中书监、中书令之上,但还没有一位专职侍中能对朝政产生影响。晋朝开始,侍中已经从曹魏时期的加衔、内廷顾问成为有实权的职务,成为朝廷要职,甚至可以决定三公任免,朝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

    只是贾侍中突然此言,让朝中大臣真是摸不着头脑,他不是处处和太子作对的吗,怎么不仅赞同太子所奏,甚至多有捧奉之言。

    朝中大臣大多是贾后一党,阿谀奉承之辈。剩下的几人要么是不问政事,只是吃喝玩乐的司马家的王爷,要么就是只知清谈,自命清高的王衍、乐广等之流。作为贾后在朝中的代言人,贾谧的意思自然就是贾后的意思,贾谧一旦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其他人自然跟着附和。因此殿中大臣虽然不明白贾谧究竟何意,也都齐声附和着,一改之前摇头不同意之见。片刻后朝议马上就有了结论,全部异口同声同意太子所奏。

    “老臣不同意!”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第四十三章 秉烛夜谈心 西出无故人
    晋开国之始,司马炎尚能厉兵秣马,节俭勤政,及至吴国平定,早被那5000吴国娇娃俘虏失了魂,每日都在那羊车上宣淫,迷恋**,不理政务,朝政交给了贾充、荀勖、杨骏等佞臣。上行下效,这股荒淫奢华的歪风很快就在全国传播流行,大臣们竞相攀比,以穷奢极欲为体面,以勤俭节约为羞耻,社会风气极其败坏。只是当时,幸好有刘毅、卫瓘等正直大臣直谏,司马炎也还算不上太过昏庸,大晋这才没有烂到骨头里。

    只是武帝死后,司马衷上位,这朝政旁路到贾后之手,那些忠谏老臣更是早已去世,这社会风气愈来愈坏。贾后一党重用之人要么是与其沾亲带故的亲信,要么是阿谀奉承之辈。还有王戎、王衍、乐广等之辈,此数人皆以清谈出名,所以贾后才用之。这些人名声虽大,但以浮诞为美,废弛职业。不过这张华却是一个例外,真正是一心为了大晋的人。

    “张大人?怎么又是他!”殿中不少大臣小声嘀咕道。却见张华缓缓走入殿中正中央,略带沙哑的声音谏道:“老臣不同意太子镇守关西,皇太子为大晋皇储,国之未来,万万不可以身试险。况且宫中大小政事早晚要学习,更要熟悉为君之道。梁王虽老,毕竟有镇守关外数十年经验,此次羌、氐势大又太过突然,这才措手不及,只需遣一猛将强攻征讨,不出数年必可平定关西。”

    “不知张大人所谏猛将为何人?”贾谧面向张华问道。

    “御史中丞周处,原吴国名将周鲂之子,忠烈果敢勇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