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梦江湖-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晚了,还要升堂么?”另一边,小偷和杀人犯窃窃私语。
“我看不是。”杀人犯叹气,“是不是下毒不成,要……”杀人犯把手放到脖子边,做个杀头的手势。
小偷瞪大眼睛,“太没天理了,这昏官,迟早有一天……”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却说沈立寻那边,被狱卒带到了前面,他就一直左顾右盼——寻找最佳时机——逃跑的时机。当然要逃了,这是最好的机会。为了能成功逃脱,他故意装作腿疼乏力的样子,目的是让对手轻敌。
时机到了——眼看到了院子中,他忽然施展轻功跃到房顶,“告诉那昏官,本少爷走了!而且,一定会让他掉脑袋!”说完,立寻飞身离开。
衙役哪里追得上他?沈立寻对自己的轻功相当有信心的。离开衙门,跳到大街上,很容易就混入了人群,想要找到他无异于大海捞针了。
他本来是打算去墨玉家的,可是,目前来说不实际。因为,墨玉会问他去了哪里,为什么如此狼狈——是的,他现在十分狼狈,身无分文。怎么能让朋友见到自己这幅模样呢?告诉他因为自己相帮他偷回墨玉不成反被捕?不行不行,他可不想这个样子,太丢脸了。
只是如今,丢脸也丢了,他总得想办法挽回颜面才是。
回去找爷爷奶奶?这样可以最快地解决问题,为自己出气,可是,爷爷奶奶知道了他的经历,以后肯定不会放他一个人闯荡江湖了。
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他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要证明,自己已经可以独立行走江湖,还可以帮助别人!
如今,那个贪官肯定会派出差役到处找寻自己,先要给自己找个安身之所才好。一个流落在外、形容落魄的孩子还是不难找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镇子上。
所谓大隐隐于市,沈立寻当然有了主意。此刻,沈立寻正站在云和镇最出名的茶馆外。这个茶馆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茶好喝,而是因为有一个说书人,讲一些江湖的奇闻轶事,引了很多百姓来听,其中还有不少孩子。
当然,孩子们没有钱,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坐在那里,要壶茶喝着,要碟花生吃着听故事,他们只能蹲在茶馆外面,听着里面说书人讲的各种故事,浮现出向往的神情,虽然每天被茶馆小二驱赶数次,可是仍然痴心不改、风雨无阻。
也许,是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向往英雄吧。尤其是贫穷的孩子,渴望有一天走出这个小小的镇子,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沈立寻看着茶馆外聚集的许多孩子笑了,这就是自己最好的藏身之地。
于是整理一下衣衫,往孩子群中一坐,也听起故事来。都是些很熟悉的故事,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常常会缠着爷爷奶奶讲故事听,也净是些大侠惩恶扬善的故事。
他一直在这里呆到傍晚,一直看着那个说故事的人说道精彩处一拍案,宣布明日继续,然后惹来茶馆内外议论纷纷,但还是曲终人散。
很多孩子被父母叫回家了,茶馆外渐渐安静了,茶馆里的客人也散了个七七八八。
说书的那位大伯喝口茶,笑眯眯地看着坐在茶馆外地上听了一下午免费故事的孩子。
感觉到说书大伯打量的目光,沈立寻毫不吝啬地报之以微笑,甚至招招手。说实话,他心情实在很爽,因为下午的时候,有差役路过这里找人——其实就是找他——但是无功而返,他坐在一群人中看着徒劳无货的差役,心知自己的第一步已经做对了。眼下,该进行第二步了。
“小孩,进来。”说书大伯冲他招招手。
沈立寻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然后从容地走进茶馆。“大伯,您好!”
“叫什么名字?哪家的孩子?”这个孩子眼生得很,一看就不是本地人。可是谈吐风度不俗。尤其是刚才听故事时,别的孩子一脸陶醉,唯有这个孩子,置身事外般了然的神情,嘴角时不时还有一丝轻笑,似乎对他的故事不甚满意。
沈立寻转转眼珠,“姓氏无非张王李赵,名字无非甲乙丙丁。大伯可知,英雄不问出处?”
“呵呵……”说书大伯爽朗地一笑,“小孩子知道什么是英雄么?”
“英雄,不一定要名满天下,也不一定要战无不胜,只要有助人之心,为善之志,并真的可以这样做的人,就是英雄。有些人为善不欲人知,做了好事又不留名,这也是英雄。”
“小小孩子,有这样的见识,着实难得。”
“可是,如果想做却没胆子做,就不算是真的英雄。”
“哦?”
“今天的故事很精彩,大侠斗坏官,最终将坏官绳之以法。”
“是吗?可是今天故事没有讲完,你怎么知道是将坏官绳之以法了?而不是把他杀了?”
“我就是知道啊。这些故事太老了,我都听过了,你该讲些新鲜的,大家没听过的。”
“比方说?”
“我饿了,也累了,想洗个澡换身衣服。”
“嘿嘿。好小子。”
墨玉6
洗过澡,换了干净衣裳,又吃饱喝足,沈立寻坐下来给说书的大伯讲故事。
“大伯贵姓?”
“免贵姓张。”
“张伯伯,您平日里讲故事,讲的都是这些行侠仗义的侠客的故事吗?”
“是啊,讲普通人谁会愿意听?”
沈立寻摇头,“不见得,其实大家身边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普通人中也有英雄。”
“说来听听。”
“话说,在东国有这么一个人,叫张三,这张三都三十几岁了,但是由于家里穷,一直没娶到媳妇。他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个人,靠着给人家干干零活,日子倒也过得下去。有一天,他照约定,去一家干活,到了人家家里,叫了几声没人答应,他走到后面,先是看到地上有一把带血的刀,他想都没想就捡了起来,刚捡起刀就看到不远处的地上躺着一个人,正是这家的主人。他赶忙上前查看,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就在这时,有人来了,是这人的妻子,她接着大叫起来,‘杀人了,杀人了!’然后张三就被官差抓了起来,押到了官府。”
说书的张伯听着沈立寻的讲述,不由得频频点头,故事很普通,可是这个孩子声情并茂,仿佛他就在场看到了这个故事一般。“后来呢?”
“后来张三被带到公堂审讯,那个妇人一口认定是张三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因为她说自己相公早晨来到院子里干活,家里没有外人进来过,她出门买了趟豆浆的功夫,回来就看到张三手里拿着带血的刀站在尸体前。仵作也说,血迹未干,尸体还有温度,这人显然是刚死不久。张三虽然说不是自己干的,可是他也没有看到任何外人出入过。”
“张三岂不百口莫辩?”
“是的,张伯你想想,其实整件案子对张三非常不利,人证物证俱在,他根本无法为自己申辩。何况,张三根本不善言辞。如果换成别人,或许会说,自己没有杀人动机,和死者无冤无仇,而且,死者被人杀死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邻居都没有听见赶来,证明是死者很熟悉的人,死者毫无防备。所以,即便案子还是存在许多漏洞,没有人去查,也没有人为张三说一句话。”
“那张三就这么被定罪了?”
“不错,他被判秋后处斩。”
“好人被冤死,这个故事……”
“不,他还没死,因为被判秋后处斩,他现在还在牢里。”
“哦?”
“还有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
“这个故事和第一个故事有关。话说也是在张三生活的这个镇子里,有一个孩子叫作李四,今年15岁。”
“张三李四?你随口编的名字吧。”
“不错。真名不足为外人道。这李四从小就是个孤儿,靠着乞讨为生,可是,这个镇子不过也是小镇,加上,这个李四在乞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年龄小,根本难以生存。所以,李四就想别的办法谋生。没有谁愿意雇佣一个小叫花子,于是李四无奈之下,选择了偷盗。”
“这个故事和刚才的故事有联系么?”
“有。我还没讲完。但是,偷盗毕竟是犯法的,在一次偷窃得手后,李四被抓了起来,抓到了县衙。”
“还是那个审张三的官?”
“不错。”
“那官怎么审的?”
“照理说,李四年龄尚小,应该责令其父母带回家管束。”
“可是,李四没有家啊。”
“可是,那县官根本没问李四有没有家,有没有父母,直接判了李四三个月的监禁。”
“李四偷窃本情有可原,这县官未免太不讲情理。可是,这故事和张三的故事有什么联系?”
“有。这两个人被关在了同一所牢房。不过,李四明天就可以放出来了。”
“这也没什么关系啊!”
“李四被放出来后,他会从此放弃偷盗,洗心革面么?”
“这……他靠什么生存呢?”
“为了生存,他八成还会继续偷盗。人们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可是李四面前,却没有路可以走。除非,有人可以帮助他。”
“有谁能帮助他呢?”
“下面是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和前面两个也有关系?”
“对。”
“第三个故事里的人,叫王二吧?”
“不错。王二,是个十一岁的孩子,也是那个镇子上的人,他爹娘死得早,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他家里也很穷,爷爷奶奶又重病在身。他爹活着的时候,曾经留给他一块玉,还算比较值钱,可是他一直舍不得把它卖掉,因为这是父亲留给他唯一的东西。”
“可是,还是免不了要卖掉的,是不是?”
“王二把玉拿去当了,而且,说好是活当,总还要赎回来。”
张伯摇头,“他拿什么去赎?倒不如死当,多拿点钱。”
“王二是个死心眼,他就是要活当,那块玉,大概价值二三百两,可是,当铺伙计却只给他六十两。”
“活当这样也好。”
“是啊。可是问题就在于,当铺老板看见了,说这块玉是王二偷来的。王二当然否认,就这样一直闹到了公堂上。”
“还是那个官?”
“是。仍然是那个官。”
“那王二是不是也给关进大牢了?”
“没有。因为就在审案的时候,公堂上闯入了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该不会叫麻子吧?”
“那个孩子叫立寻。”沈立寻撇撇嘴,自己再怎么编排,也不能给自己取那么一个烂名字啊!然后又将自己如何将墨玉救出公堂的事情讲了讲,只是忽略了“墨玉”这个名字和那块墨玉的联系。
“这个官分明是自己想贪污了这块玉,可怜的王二。”
“确实如此。只是王二没有了玉,银子当然也没有拿到,就要这么空着手回家了,他要如何向爷爷奶奶交代?而且,家里可以吃的几乎都吃完了。”
“那个叫立寻的孩子帮他了吗?”
“对。立寻跟着王二回家,还掏出身上的零花钱给王二家买了很多东西,大米、菜、肉甚至被子等等。”
“这笔花销可不少,这立寻不过是个孩子,身上的零花钱能有多少?”
立寻摇摇头,“当时他身上的银子有几百两。”
“他小小孩子,哪儿来这么多钱?”
“这当然有原因了。且不管他身上的钱哪儿来的,此刻,他已经身无分文?”
“这却是为何?”
“说来话长。立寻为了帮王二找回父亲留下的玉,趁夜潜入县官家里,打算偷出那块玉。”
“他成功了吗?”
“他偷到了玉……”立寻故意顿了顿,看张伯舒口气,又扬声道,“但在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所以被抓住了,关进监牢。由于人赃并获,没收了立寻的玉和所有银子不说,还判了他三个月的刑。”
“我知道了,那个立寻和前面说的张三李四关在同一间囚牢?”
“隔壁。”立寻道。
“难道……”张伯开始怀疑面前的小孩子就是“立寻”。
“故事还没结束,立寻被关进监牢之后,那么巧,那县官的师爷回来了,两人一合计,决定把立寻毒死以绝后患,所以在送进监牢的饭里下了砒霜。”
“那立寻他……”
沈立寻摇摇头,“县官和师爷已经决定要置这个孩子死地了。因为,他们看出这个孩子来历不凡。首先,这个孩子谈吐不俗,不是本地人;其次,这个孩子身上藏着那么多银子,就算偷,哪里偷得了那么多?还有,这个孩子夜里翻墙入户偷东西,能飞檐走壁,若不是一时不慎从屋顶上的窟窿摔下去摔断腿根本就抓不到——所以,这个孩子放出去一定是个祸患。”
“那么,这个孩子到底什么来历?”
“来历?不管什么来历,被困在大牢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任人宰割。”
“故事就到此为止了?”
“不,故事还没完,只是,到底后来怎样……”沈立寻笑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序章
寂:
寂寞似乎是永恒的。
我只有一个伙伴——孤独——我的剑,也是我唯一的灵魂寄托。
直到我遇到嫣然,一个小女孩儿,她让我带她寻找真情——那种让人即使在冰天雪地也会感到温暖的东西。
情是什么?我从不知道。于是我决定和她一起寻找。
憬:
我终于觉悟,这种生活带给我的不是荣耀,而是灾难。
它让我众叛亲离,失去自由、快乐、挚爱亲朋、人间真情。
于是我远离人群,隐居山林,找回自由、平凡,还有宁静。
意外地遇见了两个人。一大一小,一男一女,我被他们的单纯、执著打动,于是重返凡世,一起寻找。
林:
隐居的生活真是无聊。但我无法选择。我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
他们总告诉我世道的险恶,不让我外出。
直到我遇见三个人。
见到他们,父母也终于点头。于是我们一起去寻找。
嫣然:
在冰天雪地里,母亲抱着我,告诉我这世上已没有真情。
娘的声音渐渐微弱,身子渐渐冰冷,我却哭不出来。
我一个人走着,走着,我决定要寻找,寻找人世间的真情。
于是我遇到了他们。
一起寻找。直到发现我们要找的东西其实已在身边。
这四人在江湖上自称四友。他们形影不离。江湖上这样评说四人:
寂的武功很厉害。与他交过手的人都过不了七招。寂的孤独剑亦成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兵器。它和它的主人一样的冷漠。
憬的武功和智慧同样超群。他多年前便已名震江湖,只是消失了几年。他的再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只是他已不再轻易出手。
林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外表了,他的武功才智却因此被人忽略。他被称为东国第一美男子,毫不夸张。
嫣然不会武功,人们都奇怪她为何会在四友之列,但她容貌美丽,也成为三人身边一道异样的风景。
四友还是个谜。他们平素特立独行,行事亦正亦邪,不与任何人来往,不怕得罪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