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临天龙-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卫军的带领下,赵佶前往诸班直营宿之地,他记得那些侍卫的名字,从名册上查找很快就找到了所属的班直。只是现在距离结束操练还有将近一个时辰,赵佶也不想坐在房间里干等,索性让人带自己去校场,想要见识一下大宋最精锐禁军的武艺。
此处衙署驻扎数千班直禁军,因此占地极为广阔。距离校场还有很远,赵佶已经听见禁军操练时的人马嘶吼之声。转过一道廊门,眼前豁然开朗,校场上精悍的禁军将士们自成阵列,各自操练着不同的技艺兵刃。
步入校场,迎面看到的是两列枪兵正在捉对厮杀。呼喝声中,枪影憧憧,上百人厮杀混战的场面很是令人心绪激荡,偶尔枪杆碰撞声震得人耳膜生疼。枪法一道,赵佶也不甚精通,可是站在旁边看了片刻,总觉得这些禁军士卒们进退厮杀之间似乎稍显单调了一些,变化不多,或是直刺中门,或是疾挑要害,或是回枪横拦锁拿,只此几种简单到近乎笨拙的变招,完全瞧不出有什么精妙可言。
由此赵佶不禁回想起他在琅环玉洞中所阅的那些武功秘籍,倒也看到几路枪法,若单纯从招式转变来看,确是比这些禁军士卒所施展的枪技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如此拙劣的枪技,似乎与禁军诸班直武艺绝伦的传言并不相符。
存了这个好奇,赵佶便一边观察着这些士卒们的厮斗,一边则在心里模拟起以他所看到的那几路枪法对阵的情形来。可是脑海里画面一转动,赵佶却是品出了几分味道,虽然他所知的那几路枪法变化繁多,可是抛开那些辗转迂回惑敌衔接的动作招式,真正的精髓杀招竟然全都暗合眼前禁军士卒们所使用的这几个动作!
有了这个发现,赵佶再瞧这些禁军士卒的对战,登时瞧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虽然前前后后只是寥寥数个动作就构成了他们全部的枪法技艺,可是这些动作却将“枪”这一种兵刃的特性完全囊括其中,换言之若要用枪伤人,无论多么精妙的枪法,终究不脱这几个动作的范畴!
赵佶站在场外足足凝望了大半刻钟,场中士卒们始终不知疲倦的重复着这几个动作,将这些动作与脑海中那些枪法变招一一印照,赵佶才觉出方才自己的浅薄。这枪技哪里是笨拙简单,分明是简练精髓到了极点,或伤敌或防御,不只动作简练有效,就连动作的幅度都恰到好处。
抛开了那些完全无用的枪法变化,这才是真正战阵杀敌自保的技艺,若用赵佶所知的那些枪法来用在战场上,且不说会有效用,单单那多数花哨无用的动作耍起来,就是一种极大的体力消耗!而在战场上,千军万马当中,一场厮杀或许要持续几个时辰乃至几天之久,体力往往比技艺还要重要多的!
有了这一层感悟,赵佶对于这些禁军士卒们和寻常江湖人士的区别也渐渐有了一些体悟。厮混江湖,武功技艺说穿了只是一种谋身保命的手段,诚然精妙的武功能够克敌制胜,但真正的意图还是自保。而战阵厮杀,目的却很明确,就是为了杀敌。所以,江湖上的武功和军中技艺虽然都是克敌制胜的本领,但从本质上而言,却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技艺,因为根本的目的就有巨大的分歧。
江湖武功讲究精妙绝伦,最好单凭变化繁多的招式就能把人的眼睛给闪花了,不战自溃;而军中技艺则讲究间接有效,差之毫厘则就是生死之别!
再往前行,是金枪班的操练。所谓金枪,并非是纯金打造的长枪,且不说黄金质地太软,就算大宋再有钱也置办不起这般奢华的兵刃。金枪是一种能够破甲的重枪,单单重量就比普通的大枪重了两倍有余,因此对臂力的要求极高。而金枪班也是诸班直中人数最少的,统共只有六百余人,而在场上训练的则只有两百多。每一个都是体魄强健的彪形大汉,一杆金枪施展起来风声烈烈,煞是惊人。赵佶亲眼看到士卒们一杆金枪刺出,直接洞穿外层包裹铁皮的木质拴马桩!
正要再转去其余班直训练的地方瞧上一瞧,赵佶却看到校场内里一群人围在那里,不时爆发出一阵轰然叫好声,似乎是有什么热闹的事情在发生。他心中好奇,便举步往那个方向行去。
此处聚集了数百名禁军士兵,围成一周水泄不通。靠着陪同的武官喝骂开路,赵佶才挤到了最前方,原来是有两名禁军在一对一的进行厮杀较量。
这两个禁军士兵年纪都不大,仔细瞧去约莫只有十四五岁左右,脸上犹存稚气,可是一杆长枪在手,却招招都是取人性命的杀招,狠辣刚猛。每每一枪刺出,就连观战者心中都莫名捏一把冷汗,待看到其中一人巧妙化解杀招,才又齐刷刷吁出一口气,旋即便爆发出阵阵叫好声。
赵佶在旁边瞧了一会儿,这两个少年枪法也不属武功范畴,都是战阵杀招,进退之间沉着稳重,瞧得出下马扎实,根基很稳。而且拼杀起来气势很足,单单那种一枪在手便一往无前的架势,哪怕拿出来一对一的厮杀,只怕江湖上许多厮混良久的好手都要望风远遁。看到他们的表现,赵佶心里不禁生起爱才之心,这两个少年年纪都不甚大,若从头培养他们的内功,或许日后真能成为内外兼备的高手。
于是他便转头问向旁边的武官:“这两个少年名字叫什么?”
那武官虽然主管此处,但也不能将所有士卒的名字都记在心里,因此转头询问了一些别的看热闹的禁军,才回答道:“左边那个名叫徐宁,家里是数代传承的老禁军,如今在金枪班里供职。右边那个叫林冲,父辈也是军州的镇将,还是周侗周老大人的门生。”
————————————————————
军队跟武林人士的实力比较,抽空找个时间仔细探讨下。其实我感觉是两种不同的类别,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见。。。另,新的一周开始了,求大家推荐票支持。。。有个想法,让乔峰教这两个梁山好汉好不好?
088 周侗
赵佶听到这个答案,不免愣了一愣,心道今天还真是巧得很,竟然一下子遇到两个梁山好汉。他今次来禁军这个营地正是为了要寻找一些合用的人手力量,这两个少年年纪都不甚大,底子却相当好,确是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只是看他们两个人你来我往,每一招中之都是能让人筋断骨折的狠辣招数,或许军旅中切磋都是这种风格,但赵佶在一边看了还是有些发毛。再看周围禁军班直,全都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也没有要叫停的意思。
赵佶正待要让身边武官叫停场上这两人,却见对面围起来的禁军自发让开一条通道,一名年约四五十岁许、身材颀长的人从后方走了上来。他站在场外凝望片刻,旋即便大踏步上前,浑然不惧两名少年挥舞得虎虎生风的大枪。将近这战圈中央时,他的身形蓦地向前一蹿,两臂舒展开来探手一爪,那漫天娑婆的枪影顿时停顿下来。两名少年热斗正酣,兵刃却突然被抓住了,脸色皆是蓦地一变,旋即便忙不迭撤手退开。
赵佶在场外看到这一幕,眸子禁不住微微一凝,徐宁和林冲这两个少年臂力惊人,且又是在战斗如此距离的情况下,两杆枪上蕴得力道自是令人。而那人竟然能如此轻描淡写抓住长枪,轻易便将两人分开,如此手段,绝对不可能单靠臂力,这人的内功造诣只怕不逊于武林中的一流高手!反正,赵佶是自问做不到的。
他正好奇出手分开两名少年的这人是谁,却听旁边禁军将士们都纷纷热情喊道:“周老师来啦!”
原来这人就是连乔峰都赞许不已的周侗,他双臂一甩,握在手里的两杆大枪蓦地射出,旋即便深深插在分别站立的两名少年身边,而后才冷哼一声道:“乳臭未干的两个小家伙,竟还学别人生死搏杀!凭你们学这几年的蹩脚功夫,场中哪一位将士不比你们高明?”
两名少年听到这话,稚气未脱的脸上皆露出羞赧与不忿之色,那林冲还倒罢了,师傅有教训,纵使心里不服气,也要承受下来。至于徐宁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哪怕明知面对的乃是禁军中的宗师人物,心里既不服气,也在面上流露出来,沉吟半晌后哼哼道:“常听家父讲周老师您武艺绝伦,小子愚鲁,却是不曾亲眼见过……”
这话一出口,围观中的禁军班直们顿时爆发一阵轰然声,多是喝骂这徐宁不知天高地厚。须知周侗在禁军士卒中的声望向来卓著,且不说如今禁军中主管诸班直的都虞候有许多都是此老门生,单单禁军们日常操练的诸多项目,也有不少出自此人之手。
也有人喊道:“周老师您久不在汴梁,这些后生小子都忘了您老威名,不如今天再露出一手震慑一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们!”
周侗闻言后只是笑了笑,慢慢走向徐宁的方向,一边走着一边翻起手腕,骤然屈指一收,徐宁身边直插在地上那杆大枪枪身蓦地一颤,尚在两尺之外便猛地一颤落尽周侗手中。
赵佶在一边瞧得真切,周侗露出这一手分明是与乔峰擒龙功类似的高深内功法门,而且敲着他闲庭信步的模样,这功力几乎比乔峰还要深了一个层次!
大枪入手,周侗双手持枪,抡起一个大圆,周遭禁军士卒们顿时散开。旋即便见周侗枪出如龙,径直刺向十丈外一处靶桩,冲至半途,周侗手臂一抖,那枪骤然射出,只听笃一声轻响,整杆大枪已经穿透整个靶桩,犹自余势未衰。而周侗却已经不知何时出现在靶桩后,手爪一探,大枪再次落回他手中!
“好功夫!”
围观众人纷纷爆发出震天叫好之声,而那徐宁早已经站在原地看得呆若木鸡。林冲则一脸自豪扫了这方才出言不逊的小子一眼,旋即便屁颠屁颠跑上去接过师傅手里大枪。
赵佶由始至终将这过程看在眼里,眸中也涌出按捺不住的震惊之色,先前他听到周侗之名,心中倒无多少感触,可是如今亲眼所见,这位周侗周老师,内功外功分明已经臻至宗师境界。难怪乔峰都言,他师傅汪剑通对周侗武功那般推崇,如今看来,周侗的武功确是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高深地步!
只是赵佶心中却不免好奇,这周侗武功如此高明,可是为什么教导出的林冲却只学了硬桥硬马的外功套路,却半点内功都未学到?
这时候,周侗将大枪递给林冲,自己则与早已经闻讯赶来的诸多禁军中同僚旧友为礼寒暄。
赵佶站在人群之外,待众人热情寒暄渐渐散去之后,才举步上前。周侗也早注意到站在人群之后的赵佶,瞧着不是禁军中人,早有认出赵佶身份的禁军军官对他说道:“这位是端王爷。”
周侗虽然久不在汴梁城,但毕竟也算官场中人,得知赵佶身份后不免面容一肃,上前致礼。
赵佶疾行几步,走到周侗面前,朗笑道:“周老师你武艺高深,实在令小王大开眼界!”
“匹夫之勇罢了,让端王爷见笑了。”周侗客气回道。
赵佶正是求才若渴的状态,见到周侗如此璀璨遗珠,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当下便盛情相邀,要请周侗宴饮。周侗退却不过,只得应承下来,他虽然在禁军里尚保留着官阶品位,但已经许多年没有实际的差遣,在野多年,倒也不必担心武将结好宗亲的忌讳。
这时候禁军诸班直的日常操练也已经结束,赵佶又聚齐了上次那些保护他的侍卫们,一行人便一起出了营门。林冲自是恭顺的跟在师傅身后,而那徐宁也臊眉耷眼跟了上来,望向周侗的眼神满是敬慕,很有一种脑残粉的感觉。
因为禁军不得夜宿营外,赵佶便在云骑桥附近寻了一个酒家,宴请众人。
席上,赵佶不免跟周侗探讨起武功之道,他的武功虽然不算高明,但眼界见识却不低。一番谈论下来,周侗原本只是抱着应酬的心思,可是听到赵佶诸多见解后,竟赫然发现这位端王爷言谈之间有的放矢,分明是对武功一道颇有研究精擅,不免大感好奇。
赵佶瞧出周侗疑惑之色,便笑道:“不瞒周老师讲,小王自幼体弱,虽得后天调养,可是这身体终究不大顺畅。前几年得遇武林异人,学到一些打熬气劲的内功,因此对武功一道,实在是抱有很大好感。所以见到周老师你这样的宗师高手,一定要结交一番!”
周侗心里疑惑消褪,继而认真跟赵佶讲起许多自己在武道上的见解。一番深谈,赵佶益发感觉这周侗对武道的理解深刻,不管讲起哪一路的武功,都能一针见血,见解渊博之处,竟连乔峰都远远不及。赵佶因此益发好奇,不免好奇道:“周老师,你在武功一道已是宗师造诣,内外兼修,可是为什么令徒似乎并未学过内功?还有,我观禁军诸班直将士虽然悍勇,但真正内外兼备的却不多见……”
听到这话,周侗不免叹息一声,旋即便说道:“端王爷您既然也学武功,应该明白,内功一道,那需要由浅至深的经年打磨。非是我敝扫自珍不肯传授,实在是传授了也无用处。三年内功修炼,抵不过战阵上流矢一发,战场上杀敌,需要的终究是一刀见血断头的硬套路。况且,要学内功,少不了汤药调理身子,这些花费一人两人尚可支持,可是咱们大宋养的禁军可是百十万之多!一人一餐多加一文,一年下来便要多费百千万贯之巨!”
赵佶听周侗讲出的数字,同样感到咂舌不已,这种账最怕细算,两嘴一吧嗒简单,却是金山银山也满足不了这种消耗!
周侗又感慨道:“况且,习练内功那也不是简单口诀法门相授就能学成的,一分一毫的偏差,内息稍稍走岔了,就能害了一条生猛汉子的性命。我这劣徒终究也是打算从军,也没有耐心沉下性子来练上十年八载的内功,与其教他一些半生不熟的法门浪费光阴,不如教他一些硬桥硬马、实实在在保命功夫。”
赵佶闻言后,不免有些失望道:“依周老师你所言,这武功在战阵上终究无甚用处?”
“这却不然。”周侗摇了摇头,说道:“当年熙宁开边,御拳馆教习门生组成天武军,在横山那山野之间屡建功勋,歼灭了数倍于己的羌人,战果赫赫!”
听到这话,赵佶不免又奇道:“既有如此赫赫战功,那朝廷为什么又要裁撤了御拳馆?”
“终究还是得不偿失,杀敌自损,这是战阵上不变的至理。拗相公施行新政,朝野上下开源节流,御拳馆耗费公帑良多,训出一名门生,诸班直里却能养出上百精兵。因此,御拳馆自是首当其冲,被裁撤下来。没了御拳馆,天武军也是形同虚设,被撤了军。”
周侗长叹一声道:“我这次进京,是因为听说朝廷兴武备,或要用兵西夏,因此便想求告诸位相公,能否重开御拳馆。御拳馆花费虽多,但确能培养出百战悍卒,可为军中尖刀,若调度施用得当,克阵破敌不在话下。人命不是钱财能衡量的……”
089 武备库
讲到这里,周侗神色一黯,想来是处处碰壁,很难遂愿了。
对此,赵佶倒也并不感到意外,换了任何一个普通人来算这笔账都不困难。培养一个御拳馆门生花费若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