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天龙-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木姑娘,你愿意跟我一起返回汴梁么?”赵佶凝声道:“我明白,这话说出口,总显得有些唐突。只是我心里却没有半点轻慢姑娘你的意思,纵使姑娘你一时间难决断,那我也给你时间想一想。我家中并无妻妾,无论姑娘你何时做出决定,只要去了汴梁,我都不胜欢欣。”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件自己贴身的玉饰,只是或许心情有些激荡,另有一件物什被手指勾出来掉在了地上。他也没有在意,只是将玉饰递向木婉清,说道:“木姑娘,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

    “去汴梁?可是我……”木婉清一时有些难以决断,这两天她虽然想了许多,但却没想过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不过赵佶这一番告白却令她芳心略宁,原来这件事终究不是自己在一厢情愿。正踟蹰之际,她却看到赵佶怀中掉落出的东西,依稀觉得有些眼熟,待俯身凝目一看,脸色却骤然一变:“这、这是钟灵的护身金锁!怎么会在你这里?”
079 筹谋
    赵佶这时候也看清楚脚边那件东西,弯腰将之捡起来,神色不变笑道:“原来木姑娘你也认识钟灵小姑娘,不错,这件东西的确是钟灵姑娘的。在来苏州遇上木姑娘你之前,我曾前往大理一行,路上偶遇因为被父亲责骂负气出走的钟灵姑娘,结伴通行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囊中羞涩,钟姑娘将这金锁抵押在了当铺里,凑巧被我的侍卫见到给赎出来。只是分别的仓促,这金锁还没来得及还回去,就留在了我这里。”

    木婉清听到这解释,双眉却仍紧蹙着,凝声道:“真的只是这样?”

    赵佶一脸问心无愧装点点头:“说起来确是有点巧,不过这有什么问题么?”

    木婉清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有的事情,我便跟你说清楚。关于我脸上的面幕,师傅曾让我发下誓言,世上第一个看到我容貌的男子,我就须得嫁给他。若是不嫁,就要杀了他。你救了我,我着实感激,可是你也是第一个看到我容貌的男子……先前你讲的那番话,我听了确是有几分高兴。我、我不愿意杀你,原来这不是我自己在一厢情愿……”

    “不过,有的事情我也得弄明白。钟灵是我师叔的女儿,这金锁是她满月时我师傅请人打造给她的礼物,后来还开玩笑说她若有了钟意的男子,就把这金锁做信物相赠。”木婉清沉声道:“你的解释,我不是不愿信,只是终究要自己弄得清清楚楚,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赵佶没想到这当时只是一动念留做纪念的小金锁竟然还有这样一层意义,也确实有些吃惊,不过总归心里没有太多鬼,倒也能淡然,只是有些为难道:“可是,那钟灵姑娘还远在大理,一时间却是不好寻到她讲清楚。”

    “这没什么,我就是从大理来的,再回去问她一次。我跟你的事情,也要跟师傅讲明白。”木婉清接过赵佶手中的玉饰,又说道:“我本来打算是要你跟我一同去我自幼生活的谷里,不过师傅说过,女儿家出嫁从夫,你要我去汴梁,那也没什么。不过,这些要等我回去问过钟灵再说。”

    “等我弄明白了,事情真的像你说的一样,我自去汴梁找你。你家里人口多,我自己脾气又差,不好跟人相处,我会尽量收敛着,不要你为难。但如果不是像你说的一样,我也会去汴梁,不过却是要去杀了你!你身边护卫多,凭我只怕也难杀了你,那么你就把我杀了……”

    赵佶听到这里,不禁微微动容。他并未因为木婉清不信自己的解释而介怀,彼此之间毫无嫌隙的信任,终究要靠时间才能培养起来。只是担心木婉清现在还有伤在身,一路长途奔波,或会有意外发生。

    木婉清见他欲言又止,将头转到一边,说道:“我现在心里不平静,你讲出什么,我听到都会变了味道。有什么话,等我去了汴梁再说吧。”

    说罢,她便盈盈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间,不过在行到半途时,却又折转回来,望着赵佶欲语还休,过了好一会儿,才声若蚊呐道:“给我点钱……”

    赵佶先是微微错愕,片刻后蓦地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将娇躯拥入怀中。木婉清下意识挣扎片刻,不过最终还是温顺地靠在赵佶怀中,突然哼了一声,轻声道:“我从小就瞧钟灵这丫头不顺眼……”

    木婉清终究还是走了,赵佶站在码头看着那大江上的客船向西渐行渐远。怀中犹存佳人幽香,些许旖念脑海中翻腾片刻,赵佶晃了晃脑袋,收敛了思绪,派人再往太湖中曼陀山庄交代一声那些藏书副本日后自己会派人来取,然后便与侍卫们乘马扬鞭北上。

    一路披星戴月的追赶,终于在淮南与使团汇合。虽然赵佶这一遭私自脱离使团前往苏州有些不妥,不过这一次使臣们放了他一次鸽子也颇觉不好意思,因此彼此倒也未计较太多。

    再见到蔡京后,赵佶不免好奇问了几句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蔡京的讲解,赵佶才渐渐明白。原来这次边衅倒不是宋人与西夏直接的冲突,而是宋夏之间的横山羌人出了事情。

    横山乃是大宋与西夏之间的疆域界限,当地生活着诸多山民诸羌,力量不算弱小,多年来一直在西夏与大宋之间摇摆不定,也算是两国之间的一处缓冲,同时对宋夏两国都意义重大。尤其对西夏而言,重要性不吝于燕云之于大宋。

    大宋与西夏之间的纷争,横山之争乃是重中之重。熙宁开边以来,大宋在横山一线经营卓有成效,而当地羌人也更乐于与宋人打交道,而非臣服于只知横征暴敛的西夏人。只是神宗驾崩后,高氏太皇太后执政,秉承修好四边,大宋边略调整,大好形势几近损坏殆尽。当今官家亲政后,励精图治,一意振兴大宋,衡山边略自然又成了重中之重。

    赵佶本身历史知识虽然不甚精通,但也知道大宋与西夏围绕衡山一线的生死争夺。在固有的历史上,大宋自英宗朝来便在横山一线经营,国之梁柱的西军也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征战中历练出来。长达几十年间,无数仁人志士苦心孤诣,励精图治,几乎用鲜血浸透横山,终于在徽宗朝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完全具有了一战平灭西夏的实力和优势。

    可惜,适逢南面方腊举事叛乱,西军南下平叛。接着又是北方女真起兵,其后大宋再无余力用兵西夏,给了西夏喘息之机,再次夺回横山这条生命线。数百年汉统复兴的大好良机,就如收复燕云一般,昙花一现,旋即便烟消云散,此后便是更苦痛的**。

    这些历史的脉络在赵佶脑海中一一掠过,令他心潮澎湃不已。

    今次横山之乱,乃是因为过往数年宋人放缓了对横山一线的经营,诸羌复归于西夏,但却不堪西夏越来越苛刻的欺压,彼此争执之间发生兵乱。这对大宋而言是一个再次涉入的好机会,官家对此也热切得很,只是朝中对此仍然有些争议。

    明白了事情原委之后,赵佶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虽然限于目下的身份,这等军国之事他无法涉足,但是也明白当今官家这一朝实在很难将对西夏之战做出一个收尾,事情终究要在他手里有个了断,许多安排可以提前准备下来。

    返京途中,赵佶一方面在了解当下官方在横山一线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无论今次大宋是否真的出兵,一番筹谋布置是少不了的。赵佶打算回到汴梁后,彻底整合丐帮的力量,然后借着这个机会,将丐帮的人手逐步往横山一线调动,不只要在大宋方面经营一番,同时也要着手对西夏方面的渗透。

    当然,这些动作不能摆到官面上来做,大可以用江湖人的手段去做。要怎么去做,要做到哪一步,能做到哪一步,赵佶心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想法,他也要询问一下全冠清等这群丐帮中人的意见。

    而且,时间上来推算,现在应该也到了丐帮内诸多阴谋萌发的时间了。赵佶此前虽然做过一些布置,但是人心隔肚皮,是否能够受到成效,他心里其实也不能笃定。

    那么就借着这样一个机会,一方面整合丐帮的力量借今次之事历练一番,瞧瞧丐帮能否胜任这种事情,做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日后还能依法而为,往燕云方面进行渗透。另一方面,也彻底剪除丐帮的隐患,真需要杀人的话,他也绝对不会手软。毕竟,丐帮是他当下唯一能够经营的力量。至于江湖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没心思理会,也没必要理会。

    就这样一路思忖着,中秋之前,使团终于回到了阔别大半年之久的汴梁城。

    ————————————————————————————
080 卓有成效
    阔别数月,汴梁城依旧繁华。

    因为朝堂上正因是否出兵西夏之事争执不休,因此也没有安排什么欢迎仪式,不过官家还是安排了宫中内侍在城外等候,当使团到达的时候,直接将蔡京这个正使和赵佶直接请到了宫中。

    再次面圣,官家的精神较之年初时好了许多,谈笑风生,似乎已经完全从丧子之痛和病痛折磨的阴影下完全走了出来。见面之后,官家先是对赵佶一通赞赏,且御赐了许多奖赏。赵佶知道官家应该还有要事跟蔡京讨论,而这些事情自己多半是不宜参与听闻的,因此面奏片刻后识趣告退。

    从御前退下,旋即便有宫娥上前请赵佶前往向太**中。赵佶也正打算前去拜见太后,便随着宫娥一同前往。向太后近来偶感风寒,卧病在床,不过得知赵佶已经回京进宫,还是打起精神来接见了他。见面之后未免寒暄一番,赵佶也讲一些沿路趣闻,倒让太后精神渐渐好起来。

    因为许久未见,加上太后对赵佶所讲的沿路风土人情听得津津有味,赵佶便留在宫中用了晚餐。

    上午入城,出宫的时候已是满天星光。王府中梁师成等人早已带着车驾在宫门外等候良久,见面后,梁师成眼圈都变得赤红起来:“王爷您大半年里奔波在外,身边也没知心意的人听用,小的们却在府里待着享清福,实在罪过。”

    虽然这情绪外露稍显做作,不过赵佶还是感到一些安慰,确实身边没有梁师成伺候,生活上许多小事都不是很舒心。拍拍梁师成的肩膀,赵佶上了马车,示意他也一同上车来,准备在回家路上听一听自己离开汴梁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上车坐定之后,梁师成又感慨了许久,才讲起正事来:“王爷您不在的这段日子,东京城里确是发生了蛮多的事情。这其中要紧的几件,先是吴王府里寻的江湖郎中险些医坏了吴王殿下,这事连官家都被惹得出面,开封府里闹腾了好一阵子,将那帮江湖郎中全都逮捕问罪。前些日子简王殿下联系一群文臣,筹划着要为太后娘娘两位兄弟请王爵,被太后娘娘严令呵斥,官家似乎也是不大乐意……”

    梁师成絮絮叨叨讲了许久,细节方面也没有遗漏,绘声绘色。听到自己那些兄弟们折腾出来的事情,赵佶只是笑了笑,并没说什么。这些事情,目的如何,结果如何,明眼人也都看得出、猜得到,倒也没有什么意外。

    回到王府的时候,赵佶吩咐梁师成准备一些礼品,送给此次同行的使臣侍卫们,礼数倒也不须太周全,只保持一个合理的礼尚往来。毕竟同行大半年之久,若没有一些表示,旁人反倒要怪责端王脾性太过凉薄。至于那些贴身保护自己的侍卫们,赵佶打算抽个时间请他们宴饮一场,同时也要征求一下他们是否愿意调到端王府来做护卫。

    这些事情安排给梁师成,自会做得妥妥当当。此时下人们早已经准备好了沐浴的热汤,洗去一身风尘后,赵佶整个身体精神才松懈下来。行遍万里,终究还是家里待得最舒心。

    坐在书房里,因为梁师成一时还没有回府,赵佶索性先自己循着记忆将脑海中的六脉神剑心法秘籍摹写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也担心长久之后记忆会出了偏差,这种高深的武功秘籍,出了一点岔子,后果都了不得。

    将六脉神剑摹写完毕,与石洞中得到的北冥神功秘籍全都收起来之后,梁师成也回到了王府,即刻赶来了书房。

    啜一口热茶,赵佶才问起他离京前吩咐的几件事,梁师成也都一桩一桩仔细汇报起来。

    首先讲的自然是全冠清这一群人这大半年来在汴梁城里取得的成果,全冠清自然也知道赵佶的归期,并且今天一早便来了王府几次。不过梁师成猜度王爷一路奔波,该是精神困乏得很,便先将他打发走了,约定明天再来拜见。

    这大半年来,全冠清及其手下在汴梁城里渗透极快。借着丐帮的声势,不只笼络了汴梁城几乎一半游手好闲的破落户闲汉浪子,甚至周边的府县也有辐射,尤其汴梁到洛阳这一线,几乎可以说是布满了耳目。就连吴王府延请的那些江湖郎中的底细,也比开封府先一步挖出了他们的跟脚底细。如今汴梁城里,小到市面菜价几何,大到朝堂相公争执的内容,都能在雪片一般汇聚来的信报中抽丝剥茧找到答案。

    而且关键的一点是,这些闲汉们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周密情报组织的成员,他们要做的事情跟平时没有区别,只不过每天在城里无所事事四处闲逛溜达,只是每天要固定去分布在城中大大小小的茶寮里吃酒喝茶。而茶寮中,自然有专人将他们一切言谈记录下来,汇总收集。

    至于情报的传递处理系统,要比情报收集还要困难许多倍。遵照赵佶的指点,加上自己的揣摩,全冠清在城内城外设立了十余处据点,这些据点多以镖局、武馆和南北货栈为掩饰。其实也不能算是掩饰,因为这些营生的的确确都是在认真经营盈利着。否则单靠端王府的储蓄和收成,实在不足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构架。饶是如此,在这些营生没有上轨道之前,端王府每月都要往里贴补数千贯的花销,单单为了这些银钱调度消耗,梁师成就绞尽了脑汁。

    这些分散的据点,按照地域方位划分出固定负责的范围,作为信息汇总的中心,主要交给丐帮中人负责。为了确保这些人的忠诚,梁师成与全冠清可说是煞费苦心,首先挑选人选便要父母妻儿俱全,最好是出身大族的,亲眷越多,越好控制。其次便是发愿起誓,诸多手段用下去。饶是如此,信息在这些地方仍然不以字面形式存在,全靠口口相授。而且这些人仍然不清楚此事跟端王府之间的联系,只当作是丐帮自己的事务。

    再上一层,就到了全冠清直接负责的事务,在这里,经过筛选的信报才会集合成册,送往丐帮名下城外一处庄园中。在这所庄园里,信息会进行更细致的梳理和归档,再次精简之后,由全冠清送到码头上一家货栈中。

    这家货栈是梁师成着人托名购置的,而端王府也在这个环节里介入接收信报。由梁师成亲自指派人手再次对信报做出精简梳理,送到另一家粮店里,而这家粮店则负责每天往王府运送粮米菜蔬。

    整个构架庞大无比,哪怕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仍然有一小部分还没有完成,但是已经运转起来,确是卓有成效。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