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代大师魅力人生:黄永玉八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术界的著名人士有:靳尚谊、刘勃舒、钟涵、刘大为、冯远、王明明、郜宗远、龙瑞等。文艺界的人士有王昆、杨丽萍等。官员有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等。还有很多认识但说不出名字的人以及不认识的人。这些先来后到的宾客,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各说各的话,各谈各的事。
万荷堂的厨房外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挂着一口钟,旁边的柱子上贴着先生写的字条,上书〃做事要首先检点,为人莫饭后敲钟〃,这次酒会以钟声为号,敲钟吃饭。酒会的主场设在荷塘边,荷塘里种了来自各地的荷花,这时还没到荷花开放的季节,无法欣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江南夏景。酒会正式开始之前,客人已走了近一半,但仍然有很多人,还有不断的来人。
5点钟,先生一声令下,钟声响起,酒会开始。大件的食品有烤鹿和烤羊。
时年92岁的黄苗子先生携夫人郁风也来参加了这次酒会,他们都是这里的常客,与先生相交已有60年。1946年,先生在上海参加了一个画展,当时黄苗子和郁风从南京去看,结果看中了先生的一幅画,买了下来,说回到南京就给先生汇钱。当时先生很是高兴,因为有了这笔钱,以后的一段日子他就可以过得比较宽松。结果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黄苗子汇钱过来,就急了,也不管什么风度不风度的,跑到南京去讨债。到了之后,不巧黄苗子出去办事了,只有郁风在家,先生说明来意,郁风一脸惊讶,她以为钱早就寄过去了,听到先生讲了以后,一边道歉一边取钱给先生。拿到钱后,坐下来聊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等要走的时候,郁风才发现此人就是黄永玉,然后又敞开话匣子。后来,先生回忆说当时郁风付钱给他的情形真像付钱给煤铺老板,换个地方真想狂笑一场。一会儿,黄苗子回来了,两人只是匆匆聊了几句就分手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人就成了一对挚友。
所以,万荷堂一有活动,都会有二老的身影。
1953年,先生怀着极大的热情从香港返回大陆,在中央美院教授版画。那个时候,他和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张仃等诸位先生同住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这些过去熟识相知的老头一个个相继走了,只剩下张仃。他和张仃都喜欢抽烟,都拿着大烟斗,先生曾说他俩是两杆〃大烟枪〃。在先生的《比我老的老头》中对张仃评价很高,说他是〃中国最有胆识最有能力的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开拓者〃。
时年93岁高龄的萧淑芳老人,也应邀参加了酒会,她是在女儿的陪同下才来到万荷堂的。谈到先生,萧老说:〃他的画很有意思,能证明他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很可惜4月1日开幕的画展我可能去不了,因为听说国家博物馆的台阶很高,我身体不行,怕上不去。今天到这儿来光路上就花了两个小时。〃
进得〃老子居〃,一屋人或立或坐,都在品着陈设与墙上的画作。头戴鸭舌帽、手拿大烟斗的黄老起身来到天井,与著名收藏家王炜、《美术》杂志主编王仲兄弟合影。王仲一再提醒拍照者:〃一定要按原来的角度拍!〃黄老手中拿着一张老照片边看边笑:〃哈哈,50多年了,当时他们还是小毛孩!〃原来,王氏兄弟的父亲、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王琦,与黄老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早在1947年,还是单身小伙的黄永玉就是南京王琦家的常客,王炜、王仲兄弟俩都非常喜欢当时21岁的黄叔叔。
北京画展酒会(2)
几年前,先生从德国买了一架黑色的马车,一度驾着它上路驰骋过一阵子。现在除了一些旅游景点还有马车外,其他地方已经很难见到了,汽车早已取代了它。虽然汽车取代了马车,但在汽车出现前的几千年里,马车可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表明,我国在商代晚期已使用双轮马车,这时的马车主要是战时用的战车,民间使用的还较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当时的贵族士人都喜欢以马车作代步工具,周礼中亦有大夫出行必须乘车不能徒步的说法。乘车的时候有站着的姿势,还有坐着的姿势,而且乘车也有相应的礼仪。《世说新语》有记载:〃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于是就有了〃揽辔澄清〃这个成语。但到了宋朝,人们出行多喜欢坐轿子,马车供人代步的作用渐渐被弱化了。
中国的马车从一开始就是两轮的,它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成四轮马车。在没有改进之前,西方的四轮马车比较笨重,后来有人发明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前轮转向装置,四轮马车的灵活性比以前大为加强,而且人们又在车身和车轮之间加了弹簧等避震装置,又使马车乘坐更为舒适。所以,四轮马车在西方被广泛使用起来。现在汽车的很多构造也是从马车那里借鉴过来的。
站在〃老子居〃门口的广军、蒋振华先生都是黄老弟子,谈到恩师,二人一脸景仰。现为中央美院教授的广军诚恳地说:〃老师的确非常有才华,不服不行!1963年在美院当教授的黄永玉先生就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只招了十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眼中老师是异于常人的,不管是他出生于凤凰的土家族血统,还是他十三岁起就自己闯世界养活自己的人生经历。除了教我们画画,在为人上老师对我们影响也非常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比如'文革'中他被批为画'黑画',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他仍然乐观地面对一切,每天看书写作甚至陪郁闷的朋友聊天,到了晚上11点大家都散了,他才把门一关独自作画到次日凌晨三四点。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不要树敌,交朋友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要树敌呢?老师非常幽默,记得当时他带我们到大连渔民家去体验生活,我们十个人和他同睡在大通铺上,他睡在中间,每晚都要给我们讲三个笑话,我们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这种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四十年,广军说:〃比如前一阵,老师突然想做木刻,一个电话打给我说他需要几块五合板,我立马就去市场上挑选上好的板子亲自给老师送过来。就像四十年前一样,虽然我都六十多岁了。〃
广军在为老师自豪的同时,坦言也有很大压力:〃张五常先生是黄老好友,他曾与黄老聊过'徒以师名'、'师以徒名'之说。在我们自己看来我们这些弟子真是徒以师名,许多同学如今都是博士生导师了,可又怎么样?在艺术上没人超越先生,都远远落在其后,所以感觉自己真有点徒有虚名。先生在艺术上永远有追求,同时他的观念永远那么超前,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现在身为新疆美协秘书长的蒋振华亦有同感:〃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黄永玉办展众〃老头〃捧场》,《北京娱乐信报》2004年3月30日 记者:李冰)
黄永玉 比我老的老头越来越少(1)
《北京青年报》2004年4月1日 记者:刘红庆
认识他的人说他是个〃好玩〃的老头
不久前获得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将从今天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去年因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受到追捧的黄永玉,今年80岁了,因此他的这次个展取名〃八十艺展〃。
从东六环向徐辛庄插出去不远,就是黄永玉先生鼎鼎有名的万荷堂了。如果是一个不知情的人,向万荷堂望去,会以为是一片古建筑。在路边,建了一个亭子,与主建筑呼应的色彩与风格。进得院来,一群狗欢跃着、嘶叫着簇拥着来客。同行的朋友捧着一幅黄永玉的大照片走在前面,狗就在他左右逡巡。朋友出示他手中物品问:〃你认认,这是谁?〃这群狗不知道是否真的辨别清楚了来人是主人的朋友,虽也嘶叫,并未狂吠,追随着把我们送到主人的〃老子居〃。
见到这样一群万荷堂的居民,记者想起黄永玉一句话:〃狗和人,你讲句公道话,谁真诚?〃
〃老子居〃左侧,是又一个亭子,亭子里挂着一口钟。亭子的柱子上有一副很好的对联,大约是讲钟声与做人的道理,也一定是黄先生的手笔。可惜风大,我没有记下来。
我和母鸡不一样
进到客厅,黄永玉的早点已近尾声,正忙着在几本自己的著作上签名,然后找到一个大信封,把签了名的书并画展的请柬包进去,胶条封好,认真而细心地做着这一切。朋友说:〃像是特快专递的专业包装。〃后来我们知道,吴作人的妻子、93岁的画家萧淑芳看了《比我老的老头》,觉得很好,说还要看黄永玉的书。于是黄永玉就又送三本书给她。萧淑芳说:〃你的画展,我坐轮椅也要来。〃黄永玉当然感动,但是他也感慨:〃要是吴作人还在,也能来,多好啊!〃
忙完这些,黄永玉正想坐下与我们聊天,但是一转身又去了,说上厕所。记得上次他在小便池上贴着这样的字条:〃用后请按钮,是水龙头的钮,不是你身上的纽。〃这个字条还在吗?
客厅正中一圈座椅,显眼位置是黄先生自己画的荷花,像屏风一样立着。屏风两侧的柜子里是一些古董类的旧物。而向阳的窗前,挂着一排鸟,它们向着阳光鸣唱着。而茶几上的水仙,正发着幽幽的香。
黄永玉从躺椅上坐起来,握着他的烟斗。记者问他:〃80岁了,回顾这么多年来,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黄永玉眼一瞪,烟斗停在半空中:〃我有什么好得意的?〃登时我就觉得坏了,脑子里浮现出黄永玉写过的《最乏味的记者访问》:
记者:听说你素食?
答:便宜。
记者:你道德高尚,不拈花惹草?
答:我阳痿。
记者:你的文学成就一流。
答:我抄别人没注意的书。
记者:你滴酒不沾。
答:改吸白粉。
好在同行的朋友是他家的常客,赶忙过来坐在小凳子上圆场,记者额头上的汗才没有停留太久。
朋友问:〃你有过非常艰难的时候,比如早年的流浪和'文革'岁月,两者相比,哪一个时期你更艰苦?〃
黄永玉高兴回答这样的问题,他说:〃'文革'艰苦,但是没有带来意义。因为它说不清,因为它无从解释。混乱、残忍、缺乏理性,我看到了无聊的力量这么大。而早年的流浪生活,经历过一瞬间的恐怖,差点被炸死,但那是与国家、与民族一同经历灾难,没有遗憾。尽管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意义,但是事实上对我的一生来说是有意义的。〃
黄永玉说自己的一生是〃不停地走动〃。除了谋生、逃难以外,走动是为了工作。〃我每天都在画画、写生,对着新颖的屋顶生发出兴趣。但我绝对不是游山玩水。〃
黄永玉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得意的,比如画画,画完就后悔了。人家以为我十分得意,其实我一辈子是在不得意的作品中一步步进展。我没有自己画完以后不遗憾的画。我常常想下一次会好一点,但是下次所有的条件不同了,使尽力气,画完了还是不行。〃
记者问:〃你的这个展览是从艺以来的一个总结吗?〃
黄永玉:〃不是,只是上次画展(1999年,中国美术馆)以后几年来画的画。〃
记者问:〃与过去的作品比,这批作品有什么特点?〃
黄永玉:〃我讲不来,有的画家能讲出来。比如一只母鸡生了蛋,你问它第三只蛋比第一只好在哪里?它不会告诉你。当然我和母鸡不一样,母鸡下了蛋要大叫,我没有,后悔还来不及呢。〃
不自觉地活到了八十岁
〃我不自觉地活到了八十岁,〃黄永玉继续说,〃没有变的是我的创作劲头。我不停地想工作,不工作也没有什么干的。放下工作,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就是一种最好玩的事情。〃
〃你打麻将吗?〃记者问。
〃不打。〃他摇摇头,〃打麻将赢了都没有意思,何况输了。〃
朋友插话:〃他打乒乓球,打得好着哪。〃
〃你和我打过?〃黄永玉问。
〃上次在湘西,你忘了?〃朋友说。黄永玉似乎记起来了,也似乎没有去想。朋友泄密:〃他有容国团、庄则栋签字的球拍。〃黄永玉摆摆手:〃不说它了,不说它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黄永玉 比我老的老头越来越少(2)
〃我为什么老喜欢盖房子,〃黄永玉吸着烟斗,〃这大概也是一种玩法。〃其实建筑也是艺术,盖房子,盖什么样的房子,和画一幅画花费的心血一样多,黄永玉说:〃房子的形式比画大得多,我可以容纳许多朋友到我的作品中来。〃
在万荷堂院落的北侧,是一片荷塘,植万株荷花。荷花盛开时节,黄先生爱邀约朋友们来,赏花,聊天,品曲。这里唱过湘西的辰河戏,梅葆玖、谭元寿来唱过京剧,郭颂来唱过民歌,天桥摔跤把式和东方歌舞团都来为朋友们表演过,当然演员本身也是朋友。
〃我喜欢年轻的、中年的、年老的朋友们在一起,现在王世襄也来不了了,比我老的不多了。年轻的时候应该想到有学问的老人,多向他们请教。现在我也变成老人了,但过去那些老人的学问、人格要好得多。〃
黄永玉说起前不久去世的臧克家。1946年,一个木刻能卖5块钱,黄永玉只有卖掉10个木刻才够交一个月的房租。刻10个木刻本身已经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了,但是还并不能保证全部卖掉。而每拿一个木刻给臧克家看,臧克家总是要先付下一个木刻的钱。
他为了帮助窘困的黄永玉,找有钱人,要黄永玉给他们的父亲画像。可惜黄永玉素描不行,油画也不行,最后只得找另外的朋友帮忙。
〃对一个青年,他们能够这样给予帮助。〃黄永玉感慨,〃而后来,我和他来往少了。现在想来,有遗憾。〃
黄永玉自己不喝酒,但是喜欢看朋友们喝酒。在干校的时候都是他买了酒来请朋友们喝。〃你从来没有喝醉过吗?〃朋友问。〃我讨老婆的那天喝过,喝了一半就睡着了。我一生都不喜欢酒进嘴巴的感觉,但我喜欢别人喝酒这么开心。〃
我的工作挺辛苦的
画室取名万荷堂,是这组建筑里的主建筑。高大的厅堂,不事豪华,但高雅与凝练。大堂里最抢眼的是耸立在大厅中央的六根巨大原木,高在三米左右,从遥远的缅甸半夜悄悄地运进来。黄永玉题《六根》,我突然感慨:〃世言'六根不净',而没有六根,何来净与不净?〃于是觉得黄永玉这样弘扬〃六根〃,实在是妙。
黄永玉简约的文字这样表述:
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
大乘所谓六根,能生六识。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尘而生眼识,意根对于法尘而生意识。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曰: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是观。
六根清净只是一种苦涩孤寂的生活方式,很难彻底做到。即便做到了,也毫无意思。人生尘世,只是求个安适的群居生活。汉书有所谓居必近市的看法,衣食住行大家在一起,相互有个协调照应,冀得更大生活方便,很有道理。
惟其如此,故乃知求之不易,期又群居之身心纷扰,人情错综,习性远近,贫富荣辱,各见层次,寒暖饥饱,时生爱仇,战场炮火,窝里铿锵,檄文讨令,撒泼骂娘,五彩缤纷,耀目入耳,关系缠绵,聚分两困,此之谓劫数拥抱,孽障冤家是也。
夫人自道:马马虎虎过你的日子算了。
画室有一幅梅花,黄永玉题为《田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