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变成了终身需要。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得多。要想孩子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父母对孩子品德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去看人物传记,很多名人像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丘吉尔都是小时候成绩很差的学生。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自身与周围各类人的人生,决定是否成功的不在于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甚至是否考得上好大学都不重要。
  日本人稻盛和夫,在考大学时志愿表上填的大学一个都没考上,最后勉强上了一个地方新办的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关系学校又太差所以找不到工作,处处碰壁。走投无路之际,他曾在黑社会的门前走来走去,因为他空手道练得好,犹豫着想利用这个特长参加黑社会谋发展。后来好不容易进了一个陶瓷材料公司,却是个管理一团混乱不知何时就会倒闭的公司。他埋头钻研,开发出了一个专利产品,得到公司重用,很快他自己成立了京都陶瓷公司,后来该企业发展成世界五百强公司之一。他又组建了一个电讯公司,迄今为止,稻田和夫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人,他还捐出了二百亿日元的个人资产设立“京都奖”,奖励科学文化各个行业的杰出人士,该奖项已成为和诺贝尔奖匹敌的国际奖项。
  他在《 活法 》一书里,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营理念,他认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的能力,而在于他坚持了单纯却强有力的信念,那就是:
  不撒谎,不给他人添麻烦,不许贪得无厌,要正直,不许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等这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举一个例子,他在刚进军手机行业时,和竞争对手就营业地区的分配问题相持不下,他就想,怎么做才是真正对社会有利、对大众有利?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公司,不考虑别人,那么出发点就太狭隘了。为了让大众尽快得到便宜的通信服务,他主动让步,将首都及中部人口密集的好地段让给了对方,自家公司做边缘不发达地区的业务。当时公司领导班子都极其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太不顾及自己公司的利益了。可出乎所有人包括稻盛本人的意料,他们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把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个电讯公司后来成为日本最大的电讯公司,同时也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

什么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2)
稻盛和夫还总结出了“人生的结果”公式: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能力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还有一部分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是公式中最不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天资不足的人能以燃烧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和生活,最后的结果会远远好过资质好却缺乏热情的人。而思维方式最重要,它可负可正,完全是后天培育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认为:最简单地说就是凡事朝好的地方着想。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懂得感恩、善于合作、乐观、善良、有理想、待人温和、刻苦努力、不自私、知足……这些都属于正确的思维方式。
  从稻盛和夫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人的命运的是他的品性和人生态度。
  许多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在孩子才一两岁时就开始教孩子认字,三四岁就开始让孩子学琴、画画、学英语……文化知识棋琴书画这些都是小技,想想看会不会画画、会不会弹琴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能有多大影响?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教他如何做人。培养孩子诚实、正直、有爱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培养孩子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做事专心有始有终。这是件细水长流的事,可能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成效,不像教孩子识字、背唐诗那么立竿见影。但是,如果一旦这些品质成为孩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就省心了、放心了。
  这些品质在孩子考大学、工作面试、找对象等人生的关键时刻,都会以某种形式反映出来。
  美国的顶尖大学在录取学生前都要进行面试,上面提到的品质和人生态度就是录取的标准之一。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被一流学校拒绝,学校给出的理由往往是该生的人生理念和学校不吻合,潜台词就是你虽然学习好,但是身上没有具备学校看重的一些东西。
  拥有好的品质和好的人生态度的孩子,不管考上什么样的大学,都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他如果自己创业,会因这些品德吸引住客户,留住合作者和员工;如果给人打工,也会因此得到上司的重用;结婚后会是个负责任的伴侣。
  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孩子的性格和品德,而不是指孩子会什么技艺。所以,在孩子幼年时,培养他的优良品性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彬彬有礼、诚实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和一个骄横跋扈自私的“小皇帝”,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后者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他的人生也不会比前者成功和幸福。
  《 百万富翁的智慧 》一书的作者,对美国1300名百万富翁就“成功因素”问题进行了调研。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他们毕业的学校,而是说:“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约束力、善于与人相处、勤奋和有贤内助。”
  这些百万富翁不约而同把为人诚实摆在了成功的第一位。
  这值得我们父母深思。
  所以,我认为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秘诀是:给孩子好的德行,让他具备良好的做人准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不得
经常看到国内高考前考生自杀、大学生在校园里自杀的报道。我们的文化向来重视身体健康胜于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成功胜于他的快乐。许多家长从小到大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在话下,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出现的一些偏差。这些偏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就有可能发展成灾难。
  我有个亲戚的女儿文静、内向,学习成绩极好,在我们市最好的重点中学里年级排名第一,是令老师、家长骄傲,令其他父母羡慕的好孩子。为了让她一心学习,从小到大家里的家务活从不用她动手,就连鞋带都是出门前妈妈蹲在地上为她系好。
  在高考前三个月,学校开了个表彰会奖励优秀学生,她一人得了三项奖。有的女生不服气,在一起议论她不应该得其中的一个奖项。她虽然学习好,却不善于与人打交道,被个别同学中伤也不知怎样去处理,加上高考的巨大压力,她突然崩溃了。
  当时在班上,只要看到同学交头接耳,她就觉得人家是在议论她,从而变得紧张起来,看不进去书,耳朵里都是别人尖刻的批评声。这种情形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到了头痛欲裂的程度。很快发展成在家里只要一想到去上学、去面对同学就头疼得满地打滚,学校最终是不能去了。
  父母领着她四处求医,她的精神状况后来得到很大改善,并参加了高考。
  在最后三个月基本没看书的情况下,她的高考成绩仍然达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可是她自己一直是朝着北大清华的目标努力的,觉得除了上这两所学校或者出国留学,到其他学校上大学都是太丢人的事了。父母不敢逼她,正好家里有亲戚在日本,就帮她办理了到日本的自费留学手续。
  她会学习,在语言学校里日语依然学得特别好,到日本一年后就拿到了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在大学里学习成绩仍然是门门优秀。她的父母在国内为她挣学费的艰辛暂且不表,他们最担心的是女儿的精神状态,仿佛有一颗炸弹埋在她的脑子里,不知以后的人生路上是否会有什么东西再次把它引爆。
  还有个男孩是以县城的高考状元身份上大学的,他从小到大没拿过第二名。除了学习,其他的事都不在他的脑子里。大学里的第一次考试排名,班上的学习委员名列第一,他破天荒地拿了个第二名。
  这一下子把他打击到了,第二名对于他是奇耻大辱,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他的眼睛从此就盯在学委身上,学委早上7点起床,他也7点起床;学委到图书馆看书他也到图书馆,学委到第二教室自习,他不进第三教室,他就像是影子在学委的身后晃。可等到第二次考试排名出来,他一下子崩溃了。
  因为他还是第二名!学委被他挤下去成了第三名,可是生活委员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当上了第一名!
  他的行为失常到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了,学校让他休学回家养病。他老家的生活极其困难,哪里有钱去看病。不过脱离了竞争的环境,在山沟里相对宽松、自然的气氛中,他的精神得到了很大疏解。但实际上病情只是好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一年后他复学了,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跑五千米,跑完下来,人累得像是要虚脱一样。同学们围上来递水递毛巾,有一个女同学拿出一大块巧克力送给他。他从来没有吃过巧克力,咬了一口说:“这就是巧克力?真是太好吃了。”然后就问同学他跑了第几名。因为学校有体育系,还有因体育特招的学生,这些人参加比赛算成绩不算名次,所以参赛的人实际跑了第几一定要去查才知道。
  有同学去查看之后回来说,他跑了第五名,他瞪大眼睛说:“跑第五名就能吃这么大一块巧克力?”把手里的巧克力一扔,嘴里“呜呜”叫着又冲进了赛场……
  这一次犯病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学校勒令他退学。
  可以说,这孩子的一辈子被应试教育给毁了。
  如果学校和父母从小就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心理和精神异常,及时给予帮助和治疗,他们的人生可能会完全不同。
  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时候,不能培养出一个只会学习的呆龙,或者是心理不健全的残疾龙啊!
  学习成绩好只是在学生阶段显得比较重要,而心理健康是人一辈子生活幸福的基石。
  

吃饭拉锯战
经常有妈妈来问我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是人最基本的本能,哪有天生不爱吃饭的人呢?大家想想看,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母会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吗?一个老医生曾经跟我说过,自然灾害那几年他在一个省级大医院的内科工作,那时就没有见过一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物质生活丰富了,人的本能反倒丢了。
  所以,我对于孩子不吃饭问题的回答一般都是:“饿轻了,饿孩子一顿两顿他就好好吃饭了。”
  有病的孩子另当别论,正常的孩子不喜欢吃饭都和父母的不恰当的喂养态度和方式有关。
  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零食,他吃了零食自然不饿,就不肯再去好好吃饭。这种情形只要父母狠下心来不在家里存零食,也不给孩子零花钱,断了零食的来源,他就会多吃饭了。
  儿子三猪四岁时上过一个幼儿园,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给孩子吃加餐,喝点饮料吃点小食品。因为我们家里很少有零食,平时也不给孩子喝饮料,所以三猪格外喜欢幼儿园的间食,每次都快快吃完,举手跟老师再要一份,老师很宠爱他,他要就给,所以他吃啊喝啊,总是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再回家。
  但是,等到我们家六点多钟开饭的时候,他就不好好吃了,叫几次才来不说,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不喜欢,事可多了,吃不了几口就放下勺子说饱了。等到八点多钟,他又会到厨房自己找东西吃。
  如果是周末在家,晚饭他能吃一小碗米饭,肉啊菜啊什么都吃,闷着头吃得可香了。从他身上我就得出结论,零食真是吃饭的死敌。
  后来我告诉幼儿园老师,四点钟的间食不要给三猪双份、三份,他晚上吃饭的状态随之改变很多。
  父母在喂养孩子上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不让孩子自主吃饭,结果使孩子丧失了食欲。
  朋友聚会时,每次都看到有朋友为吃饭和她女儿拉锯。女儿吃了一会儿说吃饱了,妈妈立刻跳起来说不够,逼着孩子再吃一盘。孩子又吃了一些,再次说吃不下去了,她妈还是说不够:你再把这个,那个(又划拉一些东西到孩子的盘子中)吃了,我就让你去玩,甚至拿起筷子把食物直接塞进孩子的嘴里。
  那孩子低着头,在大家的注视下,嘴里如同嚼蜡一样嚼着她妈硬塞进她嘴里的饭菜,半天咽不下去,常常需要灌一大口饮料把嘴里的东西顺流下去,如此才能从饭桌旁脱身。
  她妈一边逼着她一边还和我们抱怨,这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你看她瘦的!
  那孩子是偏瘦,吃饭变成了如此痛苦的一件事,孩子能有食欲吗?能不瘦吗?
  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她10岁,极聪慧,在小学里是跳级生,她妈妈总是担心她吃得不够影响发育、影响智力,所以在吃饭上就采取了紧逼盯人的策略。听另外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讲,这个女孩中午在学校餐厅吃饭时经常是吃了两口就倒掉了,不知是要留下胃口晚上应付妈妈还是食欲被破坏了,没有人逼着就吃不下去。
  等到女孩上了高中,因为功课繁重,妈妈不仅逼着她多吃晚饭,还要逼她吃一顿营养丰富的夜宵才让她睡觉。青春期内分泌旺盛,她由一个偏瘦的孩子像气吹的一样突然变得肥胖起来。这个时期的女孩子都开始注意身材、注意穿着打扮,就怕别人说自己胖、身材不好。女孩因为自己发胖的体态而十分自卑,性格变得内向,不愿意和别人多讲话,走路都是低着头。妈妈一点都没有察觉孩子的心思,依然还在逼她多吃东西,在妈妈看来,孩子胖一点不要紧,关键要营养全面、身体好。
  她没有注意到她对待孩子吃饭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孩子的食欲,连带的后果是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不断下降,高一时门门都是A,到高三时,成绩基本上都是B了,她也不去参加课外活动,她母亲想让孩子上名校的期望只怕要落空了。
  大多数的中国父母祖父母不会像这位母亲这么强迫,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乖,再吃一口!”
  一生下来的小宝宝就知道自己吃没吃饱,没吃饱大哭大闹,吃饱了会心满意足地呼呼大睡,吃多了就大口地吐出来。可是,有些母亲坚决否认孩子的感觉,以为她自己才是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她才有权决定孩子是否吃饱饭了,总是逼着孩子吃这吃那,威胁利诱只为让孩子再多吃一口。
  孩子变成了母亲手里的一个小木偶。一个孩子连吃没吃饱饭自己都做不了主,他怎么会有自信?有主见?有担当?
  威逼利诱的喂养方式不仅仅破坏了孩子的食欲,还毁坏了孩子形成正常人格的基石——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和独立意识,可以说,让孩子身心俱损。
  现在是营养过剩的时代,做母亲的其实更应该担心孩子吃得过多,会得肥胖症、糖尿病,留下后患无穷。
  那么,对待孩子吃饭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就是不去注意孩子吃饭,把吃饭当做最自然的一件事情。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你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