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新三级-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事件”等,更多地是从自身的社会落差和实践中,这代人体味到指导社会运转的思想体系出了问题,而成为最早探索中国前途、并向“四人帮”发出呐喊的社会群体。由于这代人整体与改革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实际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最积极的社会力量。
用那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来形容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每当共和国面临危机,他们都会一次次汇集起来发出带血的呐喊。为祖国的命运而喜、而忧、而奋搏,这种坚守不弃恐怕就是他们一生难以磨灭的历史性格了。
有句非常精辟的话是:从“八一八”我们拥向金水桥边,到“四五”运动我们齐聚纪念碑下,这一箭之遥,我们一代人走了整整十年。
另一句同样精辟的话是:我们是一群残存的、却是不死的,而且是失去了“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无论如何,老三届一代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如果用代与代之间做比较,他们是受害最深的一代人。一位学者这样分析:我们在了解国情、了解基层和个人意志品质锻炼方面确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为此“得”付出的诸多代价中最沉重的莫过于青春的逝去和知识结构的欠缺。此一“失”终生难以弥补。这代人中每位佼佼者身后被埋没的同龄人的基数比任何一代都高,换句话说,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代,被淘汰者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无能,很多是出于历史的阴差阳错。
这代人以无数个体无可挽回的损失和被淘汰,换取了这代人整体的一种特性和优势。一场上山下乡运动,把他们抛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社会和自我的冲突,现代和传统的交错,使他们的足迹留下一串串的问号,在他们心底触动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改革社会、兴利除弊的萌动,而这种萌动已不再具有当年狂热的幻想色彩。他们中很多人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去应对艰苦的磨炼,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长期的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们的双脚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倾听着人民的呼吸,感受着大地的真情。使他们不仅学会了脚踏实地地推动历史进步的态度,也建立起他们对这片土地及生活其上的人民的承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论“老三届”那代人(7)
在谈到老三届一代正面形象的同时,也不能不指出的是,同样作为其独特经历的伴随物,对这代人历史性格的形成也起到负面的作用。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把他们剥离清楚。
这代人还在以祖国的花朵、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身份被宠爱有加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已经被灌输着大量的阶级斗争毒素,他们心中的“真善美”已然是一种被扭曲的概念。
这代人是“*”初起社会上第一批起来“造反”的群体,他们在革命的口号下多数参与了批斗自己的师长,以青少年的反叛心理迎合了领袖的号召,他们既摆脱了权威的束缚,也失去了衡量是非的准则。
这代人也是“*”中分化极其剧烈的一代,在多数处于迷惘之际,激进者依然慷慨激昂,追随着时尚的风帆;而颓废者则一破再破社会的道德底线,街头的打架斗殴,乡下的偷鸡摸狗,把社会底层最粗糙的语言堂而皇之地搬上大雅之堂,都曾是这代人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缩影。
这代人成长于知识无用的时代,对“臭老九”的批判正好使青少年爱玩弃学的本能得到张扬,直到他们被这种误人子弟的导向深受其害后才奋起直追,而时不我予,他们最终会因其知识结构的局限而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这代人的“*”十年,不仅自身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这代人也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承的巨大冲击。
这是一代过早卷入政治,过早进入社会,过早承受精神压力也过早经历生活磨难的青年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时代骄子和社会弃儿的身份在他们身上交替重演,那个年代的“假、大、空”氛围,都带给他们一种双重人格,往往在为人处事上显露出面具效应。同时,“复杂的经历,使他们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上充满了矛盾。在行为方式上,他们表现出行为选择的多原则性,早晨他们可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中午,他们会像第二代人那样谨小慎微,而到晚上,他们也许会像第一代人那样,堕入对传统的留恋。在思维方式上,他们表现为多重思维方式冲突的妥协性。对未来的选择,他们可能是出于现代观念;对待现实的问题,他们可能最遵循传统;对历史的反思,又总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情感方式上,他们同样表现出这种矛盾性。”这是后代人对老三届一代的评价,它不无道理。
不过,这一代也是后“*”时期最早被誉为“思考的一代”和“反思的一代”,他们对于自身弱点的认识之深刻并不亚于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他们更愿意以一种真实的写照留给历史。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老三届。
在收笔的时候,还需要说明两点:
“代”和阶级阶层是社会研究中对社会群体的不同划分方法。一是横向的社会层次,一是纵向的年龄段。这二者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互相垂直的关系。本文限于篇幅等原因,只从“代”的角度对其共性的东西有所概括,未能全面分析这代人由于所处不同阶层和处境,虽经历相同却产生的不尽相同的感受。这是本文的一个缺憾。对此可参阅我的《聚焦红卫兵》一书中的有关章节。另外,我也深知,作为这代人中的一分子,很难把自己和历史拉开距离,很难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外,本文的论述也很难不带有一定的感*彩或者有所偏颇。这是本文的又一缺憾。
论“老三届”那代人(8)
尽管有种种不足和缺憾,我还是希望通过本文粗浅的分析和归纳,对老三届一代的理性研究增添一砖一瓦。历史从来不应当是由当代人撰写的,他们的义务仅仅是留下真实的素材和感受。
老三届们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浓缩了这段历史中的功过毁誉,凝聚了社会各层面的酸甜苦辣。这代人的整体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牺牲精神,恰恰满足了中国这段积重难返的历史自身改革的要求,为中国走向现代化铺设了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30年改革后的中国已经旧貌换新颜,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崛起初战告捷。一代人拱起的这座跨越世纪、跨越愚昧、跨越传统和跨越落后的桥梁,托起社会并最终跨越自己。
今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三届们的主体正在渐次退出社会的中心,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精英在各个领域也开始成为各领*的主导力量。历史的积淀告诉我们,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他们还面临着更艰巨的桥梁使命。他们曾经因为历史造就的幼稚和冲动,成为中华民族那场劫难的参与者和受害者。然而,历经磨难而锻造出的坚毅和求实、坚守和追求的品格,或许会帮助他们在中华民族崛起历史上再留下浓浓的一笔。
附 录
来稿作者名单(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边树本 1948年生,山东桓台一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山东淄博师专中
文系七八级大学生。
蔡威 1948年生,贵州关岭县关岭中学六六届高中毕业生。
陈兵 1951年生于北京,北大附中毕业,山西农村插队知青。
陈炳襄 1949年生于上海,安徽亳县插队知青。
陈国坚 1953年生,福建漳浦一中六八届初中毕业生,漳浦县南浦、石
榴公社插队知青。
陈荣章 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六六届毕业生,四川插队知青。
邓玲 1951年生,七八级大学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邓石如 合肥一中六六届初中毕业生,知青,安徽财贸学院七七级大学生。
丁爱珍 1950年生,河南睢县二中六六届初中毕业生,知青。
窦立成 1947年生,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六六届高中毕业生。
封培定 贵州安顺二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
丰子贵 1947年生于山西省应县,六六届高中毕业生。
冯国钦 1948年生,原福建漳州三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长泰县陈巷公
社古农大队插队知青。
高朋 1951年生于湖南宁乡,六七届初中毕业生,湖南浏阳县大光公社
插队知青。
管会生 1956年生,甘肃武山县郭槐公社插队知青,兰州大学七八级大学生。
郭景兰 1950年生,山西夏县插队知青,回京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
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班。
韩胜勋 1950年生,北京崇文区红桥十一中学六七届初中生。
贺善侃 1947年生,六七届高中毕业生,七七级大学生。
李麓桢 1949年生,郑州市祭城公社插队知青。
李任强 1958年生,广西知青,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七八级大学生。
李收恭 1952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
李庶铭 1950年生于济南,曾做过工人、编辑和记者,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李熙 1952年生,1969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干事。
梁国文 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六六届毕业生,知青,1978年考入张掖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林树标 北京四中六七届初中毕业生,1987年起先后任德国科隆公司驻 。 想看书来
论“老三届”那代人(9)
中国首席代表及德国科隆(中国)公司第一副总经理。
林正德 1949年生,福建师院附中六八届高中毕业,尤溪县汤川公社、
永泰县红星公社插队知青。
刘建生 六六届初中毕业生,河南省郏县公社板厂村插队知青。
刘祥君 原名徐可,1950年生于河南商丘,六六届初中毕业生,知青。
龙移风 1951年生,合肥第十中学六六届初中毕业,东至县利安公社插
队知青。
娄向丽 1949年生,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内蒙插队知青。
陆科宇 1948年生于南京,成都七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四川冕宁插队知青,
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七八级大学生。
罗克平 六七届初中毕业生,江西奉新县插队知青。
毛世昌 1953年生,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七七级大学生。
缪志远 1949年生,天津市五十四中学六六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黑龙
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
彭苏 知青,当过运动员、农村代课教师、工人,七七级大学生。
彭晓露 1949年生于浙江,合肥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六八届毕业生,安徽
省青阳县插队知青。
孙隆新 1949年10月1日出生,1965年入伍,转业后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
王键华 1949年10月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赴山西霍县插队。
王金池 1965年生,毕业于福建省商业学校计划统计专业,福建省长泰县委
党史研究室主任。
王蔚 1949年生于天津,重庆南开高级中学高六八届3班毕业生,1969
年下乡插队,1970年入伍。
王文松 六七届初中毕业生,陕西插队知青。
王裕台 生于新疆哈密,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王真智 上海市和平中学六八届毕业生,江苏大丰农场插队知青,上海师范
大学七八级大学生。
肖威 1951年生,1969年入伍,197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谢丽华 1950年生,秦皇岛市山海关一中六七届毕业生,河北省滦南县知青。
徐其广 1950年生,河南淮阳一中六七届毕业生。
闫晓明 1949年生,天津市二十中学六八届毕业生,内蒙乌拉特前旗插
队知青,河北省电视大学电子专业七九级大学生。
杨文闯 1965年生,青岛开发区文联副秘书长、青岛开发区作家协会副
主席兼秘书长。
有令峻 1951年生,山东临淄中学六六届初中毕业,山东省作家协会创
作室副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袁本利 1949年生,知青,1968年入伍,1973年进入军医大学学习,毕
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军事医学研究单位。
曾琦琦 1950年生,六六届初中毕业生,黑龙江省虎林县插队知青,后
回到杭州工作。
张建华 1951年生,六七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参加工作,河北省委党
史研究室副处长。
张建军 1950年生,1968年参军,后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研究所从事科技工作。
张振和 北京中学生,六八届毕业,参加三线建设到青海柴油机厂工作17年。
赵晋 北京四十七中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山西省绛县插队知青,山西
大学省委党校大学班七八级大学生。
邹士方 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后 记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我社编辑李青建的倡议下,我社决定组织出版相关纪念文集。2008年夏,我们在《作家文摘》上发布了《老三届新三级》的征文启事。位置并不起眼,仅一二百字的征文启事,却陆陆续续吸引来了150余篇稿件。
投稿者来自全国各地,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担任基层干部,或是专业作家,或是企业管理者,或是退伍老兵,或是人民教师……他们大多上过山下过乡,是老三届、新三级,且有着难以割舍的知青情结。他们名不见经传,多数人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与明星或名人比起来,似乎他们的文章不够“重量级”,很难惹人关注。然而翻阅这些来稿时我们发现,尽管他们大都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高考、改革开放这一过程,但作为独立的个案,每个人却又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自身的心路历程。这些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亲身经历了时代变迁的寻常人,却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中浸润出不寻常的人生感悟和对历史耐人寻味的反思。
当我们看惯了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或将产生审美疲劳时,不妨追寻历史中寻常人的脚步,他们的脚步来得更为踏实。作为1700万知青的缩影,这些寻常人的不寻常经历为我们展示了朴素无华、客观真实而又丰富多样的人生画卷。
遗憾的是,限于篇幅等种种因素,我们最终只能从中选出35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编入本书。其他未被选登的作者名字,我们也将详列其后,以资鼓励。在此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关注本书征文并赐予大作的老三届、新三级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对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外聘编辑李庆山表示感谢。由于编辑水平有限,恐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敬请谅解。
编 者
2009年4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