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门-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兄,算了。”
面对孟褚良东山再起的劝说,淮王摆摆手阻止,此时他已经心灰意冷。二十三年前。即便苏云阳抢了他的皇位,他也没这么迫切的心思想夺回属于他的帝位。
“我也只是想当一个普通人而已。”淮王语气悲凉道,“谁当皇帝,又有何差别?若非当年他害的我断子绝孙,我又何必去留有这一份执念?”
“到头来,执念终究只是执念。天道沧桑,我所作的一切也都是逆天而为。”
宫门那边已经喊杀声震天,落单的天兵在集合了以后,开始组织有效的反击,与城中一些捣乱的百姓一同,将皇宫的宫门给撞开,一片厮杀声直往正殿这面而来。
孟褚良看了宫门的方向一眼。眼中最闪亮的还是那些不断燃起的焰火,此时的焰火已经完全是天兵所为,每一个在天空中炸开都是那般闪耀,清楚地标明了建康城的位置。也就是说,刘文严准备的天兵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建康城。
“皇上,敌人锋锐不可强敌,退而守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孟褚良再劝。
淮王一边走向那张属于他的龙椅。一边说道:“孟兄,你还是早些离开建康城,rì后图个太平rì子。我已经等了二十年,已经没有下一个二十年再等,就算我能熬到那岁数,天数既不向我,我又何必强求?”
淮王坐在龙椅上。表情也是那般的平静。孟褚良知道,此时的淮王不会离开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基业,而今天的种种,从淮王最开始决定谋反就已能预料到。成败之间,并无定数。
在孟褚良匆忙离开了正殿之后,天兵已经将淮王宫的正院完全占领,淮王的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四散而逃的居多,很多淮军士兵都不得不穿上普通人的衣服,避到百姓家中,一些散乱的逃兵点燃了房舍和仓库,连同淮王宫,也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建康城,曾经繁华的都市,在大火面前显得脆弱无比。城中燃起的火,映着空中燃放的焰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灿烂无比,一个却如同阿鼻地狱烈焰。
…………
朝廷军从定昌门而入,逐步控制建康城外城的各大城门水道,却唯独对建康城的南门放开,城中逃难的人纷纷从南门涌出,其中还夹杂了不少逃兵。
夜sè,在漫天的明火之下显得很暗淡,就是在这暗淡的夜sè之下,却在进行着一场诡异的战争。那些原本应该在城中大肆捣乱,放火闹事的朝廷军,不顾城中的残余顽抗的淮军,竟然在组织灭火。而本来应该珍惜他们自己城池的淮军,却是放火的罪魁元凶。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看到朝廷军在帮他们的民巷灭火,而淮军却在城中放火抢掠,他们再也忍不住愤怒,纷纷加入了讨伐淮军的一方。本来淮军的士兵是他们的子弟兵,应该为一地的安危着想,既然淮军不守义,百姓也就没什么可顾及。见到朝廷军的士兵,百姓迎接加入,见到淮军的逃兵,百姓群起而攻之。
黎明时分,城中的大火已经基本扑灭。因为朝廷军救火及时,建康城这座千年的古城并未在大火中毁于一旦,但这一场火之后,城中有近乎半数的宅院需要修缮和重建,整个建康城都弥漫着呛人的烟气。
才一晚的工夫,淮军逃的逃,降的降,已经形不成有效的反击,朝廷军很快占领了城里城外的防御要道,各路军已经形成了有效的防御,防止淮军绝地反击。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那些逃出建康城的逃兵,并没有有序的组织,而建康城周围的几座淮王的城市,也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应对反应。
胜仗没有悬念,在天兵降落建康城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
此时尚在扬州城的新皇苏彦和前锋将军刘愈,也在等待前线的最新消息,他们不为胜利担忧,最关心的自然是淮王的死活。
前线带兵的第一线将领是霍病,霍病是神兵部队的总司令,在降落到建康城之后,又是他第一个登上城楼,将顽抗的定昌门守军击溃,打开城门迎朝廷军入城。然后他又率兵杀向了淮王的皇宫,与民众一起用滚木撞开了淮王宫的宫门。
朝廷军后发渡江的大军以骑兵为先,率兵将领是齐方和张无诸,所率的都是新军士兵,这些新军虽然在作战经验上尚浅,但毕竟有强大的火器作为后盾以及无比自信的信心,这些士兵自从上了战场就不知道失败是何滋味,心高气傲也就无可畏惧,正是打头阵部队的必备心理。城中防御力量的扫除基本是由打头阵的新军完成的,他们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道路。
之后便是蓝景所率的御林军配合女军副帅徐菜花所率女军所组成的中军,他们进城本来最初的目的是助打头阵的新军站稳脚跟,但中军进城之后,城中淮军的反抗已经近乎零星,因而他们将更多的jīng力放在了救火之上。也许正是因为中军中那些女兵的存在,令百姓更觉得朝廷军可以依托,就算是妇孺,也有勇气拿起水桶配合着女军的士兵来打水救火。城中可以迅速在一夜之间安定下来,中军将士功不可没。
最后便是柴锦所率的以徐州城兵将以及御林军、新军等一系列杂牌军所组成的后军。后军的目的其实也就是断后,防止淮军从两翼打击,截断朝廷军的后路。事实上淮军并未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因而后军的意义也就不大。后军的最大意义反而变成是为讨逆大元帅柴锦获得战功。柴锦上战场,是由刘愈背后挑唆,由柴锦本人主动请缨的,新皇鬼使神差地也就答应了。然后柴锦很兴奋地便乘坐着朝廷军一方少有的几艘大船过了江,进了城,匆匆忙忙走了个过场。
到正月十六天明,江面上到处可见船只,过江南下的船为多,有很多船只也是从江南边收缴过来的。新皇在刘愈和瞿竹、徐轩筑等将领的陪同下在江边大营里等待着消息,等见到了霍病趾高气扬的身影,刘愈心中也稍微安定下来。
霍病是绝对的先锋,身上一点伤都没有,整个人也很干净,好像是换过衣服才来的,霍病被人扶着上了岸,正要吹嘘一下自己的功劳,刘愈马上迎上前去,问道:“淮王现下身在何处?”
“淮王?”霍病一愣,“我怎么知道哪个是淮王?对,你说那个什么王我想起来了,在淮王宫有张椅子上,死了个人,他们说是什么王来着。你们看着我干嘛?”
整个江边上,都是朝廷军中大员,地位尊崇,新皇还在一边立着,居然要听一个混小子瞎掰扯,没一个人不惊讶。
刘愈心说,让霍病把前线消息带回来,肯定是柴锦人生的一大败笔,作为讨逆大元帅,虽然嘴笨了点,但由他自己亲自来说也比不着调的霍病好很多。攻破建康城,连淮王的生死都不能第一时间知悉,刘愈心中恼怒异常。
好在霍病的身边还有连乎生,连乎生要明理和懂事的许多,在新皇苏彦和这场战事的总指挥刘愈面前,事关整个后方的安定和下一步战略的布置,他知道什么是该说什么是不该说的。
“回皇上,刘将军,淮王被证实已死,尸体尚留在他自己的龙椅上,柴将军下令不许挪动,等皇上和刘将军亲自发落!”(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满城烽火 下
淮王算不上一代枭雄,最多算是一个失意的政治家。但他还是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方式,死在了他自己的龙椅上,完成他毕生所求。
刘愈亲自进建康城淮王宫证实了淮王的死讯,龙椅上的人,的确是曾经见过的那个高高在上的王者。连死去的方式也带着一股威严,双手扶在龙椅扶手上,好像睡着了一般。
“刘兄,没问题?”柴锦走过来,试探着问道。
柴锦说话的语气古怪,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将淮王藏起来,找个假的出来还怕人找出问题。
“没问题。”刘愈叹口气,道,“将淮王的尸首装殓一下,等候皇上的旨意。”
关于淮王,刘愈也没想好怎么处置,这样的逆臣又是藩王,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低调,随便埋了,要不为收买人心将淮王以王爷的规格殓葬。其实人死了都已经无所谓了。刘愈更想知道一些调查不出来的事情,比如说楚王苏哲去了哪里,礼部尚书钱回到底有没有来找过淮王等等,现在这些问题随着淮王的死去,都成了无头公案。
孟褚良下落不明,定王南逃,周迎被俘自尽而亡,城中的大户有很多南逃,也有很多正在家中惴惴不安地等候朝廷的处置。所有事情都在等着新皇去处置。
淮王既死,剩下的就是淮地的彻底平定,再就是减除其他藩王天下安定。刘愈觉得离他目标中平静而无忧的生活又靠近了许多,没有淮王这个心腹大患,以后也能睡个安稳觉。
刘愈将消息带回扬州,当苏彦得知刘愈已经确证了淮王的死讯,只是稍微有些波澜,激动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也觉得算是熬过来,就好像天高任鸟飞,再不用被刘愈整天拿淮王和天下社稷来吓唬他。
“师傅辛苦了。坐。坐。”苏彦热情地请刘愈坐下,师徒二人这一落座,苏彦反而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皇上,不知道定王、蜀王和靖王等人将如何处置?”刘愈恭敬问道。
只有二人在场,刘愈还是第一次这般客气地跟苏彦说话,苏彦还有些不习惯,一愣道:“师傅。还是您说,您说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那个定王,抓到了?”
刘愈微微摇摇头道:“定王闻听建康城破的消息,暂时向南逃去,臣以为,应尽力安抚。”
“那就安抚。没问题。”苏彦笑着说了一句,又有些担心道,“他不会先安了,又造反?师傅,您知道这个淮王就已经让朕差点送命,要是再来个淮王,那……朕就真的玩完了。”
“皇上注意您的用词。”
苏彦不悦道:“用什么词就无所谓了。反正就师傅你一个人听到,一会袁相还要来,袁相说话总是会说很多道理,说的很多都听不懂,跟他说话就是累。”
刘愈知道现在袁博朗正在为定立年号的事情来回奔走,本来这些应该在年前新皇登基的时候就准备好定案,可惜之后先是关中叛乱,再是淮王谋反。没有给那些文臣准备和讨论的时间,现在新年已过才仓促准备。好在定立个年号并非十分复杂。
苏彦不需要到建康城去冒险,只需要在扬州城继续等待确切的消息。刘愈从行宫出来,正好遇上“空军”回营,这次派出去的热气球一共有二百多个,最终也只有十几个降落回地面,其余的要么不知飞向了何方。要不就已经在中途坠毁。好在cāo纵热气球的身上也都背着伞包,大多数还是得以安全的回来。
若是孟褚良当初在见到烧毁的热气球残片,以及得知有人摔死,就该想到刘愈可能会有神兵天降的安排。但毕竟现在的人思维局限,明明可以提前察觉的事情没有任何着落。
霍病在组织着那些特别部队的成员,见到刘愈,霍病迎过来满含期待道:“这次我可是立功了,是不是该有奖赏了?”
刘愈心说霍病还真是着急,现在整个朝廷都在为平定淮南的事情劳心劳力,而本该冲锋在前的霍病,在战后却回到扬州开小差。
“为何不在建康城解决淮军残军?”刘愈问道。
“那些……不用我,很多人抢着干,他们好像比我还迫切。”
刘愈手里拿着一些东西,他正准备回去跟徐轩筑和韩家姐妹吃晚餐,边走边道:“那些功劳,你不抢,总有人比你心急。”
正说话间,袁博朗已经到了行宫门口,遥遥对刘愈拱手行礼。
难得本来对刘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袁博朗,现在竟然也对刘愈提起了几分敬意,刘愈也不消受,现在的袁博朗很像一个势力的小人,但仅仅是出于对他战功的一种诚服而已,回头还是会跟他针锋相对。
“那个老头,经常往行宫跑,他到底是干嘛的?”霍病追着刘愈问道。
“相国,知道是干嘛的吗?”
霍病茫然摇摇头,霍病对朝中大小人物没什么认知,只知道顶天的就是天王老子,谁都要听年轻皇帝的话。换做别人,他最多只是听刘愈的,听一半,另一半还要耍点小花样。
刘愈本还想让瞿竹往建康城去一趟,将新皇对于淮地的最新旨意发过去,但想到有霍病这现成的人,他也不想在多麻烦。
“这些东西,交给柴锦柴驸马,剩下的事他该知道如何办理!”
在苏彦的旨意中,有对淮王尸体的处理,就是就地安葬,规格方面从简但也不能亏待。总之是要低调行事。至于定王,苏彦也是按照刘愈的意思,下旨招抚。
现在定王可算是惊弓之鸟,定王军也刚经历了溃败,没依靠的军队形不成威胁,但毕竟四大藩王中还有蜀王尚存,朝廷必须拿出怀柔的姿态来获得这些藩王的认可。并进一步削夺他们的军权和特权。
刘愈本不想再去建康城体味曾经繁华如今萧索的沧桑,但就在当晚,刘愈收到前线紧急的战报,说是霍病又带兵打了起来。
“到底发生何事?”刘愈紧忙问他传令官。
“刘将军是这样,俺们那新司令,他犯了浑,非要把那些俘虏都关在笼子里游街,那些俘虏不干了,就反了,城里城外好多人在闹,建康城又起火了!”
刘愈恍然明白过来,这是昨rì对建康城逃兵清剿不干净的结果,那些逃兵混在百姓中,一有机会,肯定还是会趁乱闹事。刘愈拳头握起,恨不能将霍病这闲的没事挑头找事的小子给宰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七章 犒赏三军 上
建康城的平而又乱只是暂时的,毕竟闹事的逃兵是少数,很快被朝廷军镇压下去。
此时的建康城没有天子坐镇,刘愈也没有过去,光是柴锦,不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因而霍病敢恣意妄为。刘愈不得不去向苏彦请旨,亲自带徐轩筑前往建康城,组织建康城的灾后重建。
刘愈到建康城第一件事就是处罚霍病,将他绑在淮王宫门口的木柱上“示众”,霍病当然不乐意,从早到晚都能听到他喊破嗓子的叫嚷。
柴锦听到霍病的交融有些不忍,也对刘愈劝了几次,想早些放霍病下来,刘愈道:“不管束,下次说不定将天捅出窟窿。葫芦,这小子不值得你同情。”
霍病到后面便开始开骂了,骂刘愈忘恩负义,刚帮朝廷攻下建康城连功劳还没赏赐就获得不公的待遇。到后面骂的累了,绑在柱子上也就睡着了,第二天醒过来接着骂。
建康城刚经历一场大火,烧死烧伤的普通民众不在少数,就算是安全逃生的也被烟呛的不轻,建康既平,灾后重建必须第一时间展开,但朝廷没有银子,淮王的仓库大多也都空着,根本拿不出银子。
刘愈正在为建康城灾后重建发愁的时候,南淮之地的大多数郡城县城的掌舵人开始向朝廷示好并表示愿意重新接受朝廷的任命,朝廷军在攻破建康城之后蓄势待发,现在淮王已死,没有人组织他们与朝廷军进一步对抗。就算有人出来主持大局,他们也知道无法阻挡朝廷军的势不可挡,顺应天命,反而成为这些城池的主脑所面对的第一选择。
刘愈也为此回了几次扬州,将这些郡城和县城的使节带去面君,不过苏彦关心的却不是这些无关紧要的郡守和县尉。
“定王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苏彦很怕再出来一个藩王。再令他吃一次徐州城一样的苦,或者干脆将天下夺了,令他自己像淮王一样死不瞑目。
刘愈道:“定王军中有人想劫王投靠朝廷,不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