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购买与之相配的其他物品。而配上了,有时并不是只单纯穿这一套行头出行,结果又为后买的裙子和靴子,继续购买新的衣服项链等来交错搭配。这样反复搭配,不停更新,不知不觉间,就陷入到了搭配的深渊,个人财务老是陷入到赤字之中。
  在你没有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之前,最好不要急着去把自己的收入大量花在狄德罗效应带来的搭配之上,否则狄德罗效应会吃掉你成为财富女人的金钱种子。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成功的女人,有着不菲的金钱,却从来不会为搭配发愁,她们衣着讲究,却不会去狂热地追逐着无休无止的搭配和购物,几套得体的行头,已经足够让她们从容而有信心地出行。她们已经摆脱了狄德罗效应,在拥有足够的金钱之余,内心充满了自信,言行无不得体,所以不需要再借助高价物质服饰来消除自己对装饰的紧张感,过上了知足而幸福的生活。
  女人,只要拥有了充裕的财富,通常情况下,不会再为狄德罗效应而发愁。而每个女人在积累财富之初,都应该学会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才会走上财富之路。 。。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6)
如何来摆脱“狄德罗效应”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这样处理的——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赚钱可以不知足,因为一个人挣钱的手段和能力,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和学问。但对物质的追求,却要懂得适可而止。要摆脱“狄德罗效应”,这也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一个女人在培养出了挣钱的智慧后,比较容易成为有钱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当你已经成为一个有钱女人的时候,心态也会因此而改变,会看淡一切物质,会以精神的幸福感官为重点,去追求一种真正的幸福生活!
  狄德罗的配套效应: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把消费行为与赚钱行为结合起来,是一种聪明地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
  做个积极的生产消费者
  很多的人,从来没有把花钱和赚钱联系在一起过,在她们心里,钱花出去就花出去了,再赚就是。赚来的钱,就是为了消费的。怎么可能花着钱来赚钱呢?正是这种把花钱和赚钱当成两回事的局限性的思维,让大多数人难以走上致富之路。而真正聪明的女人,则是懂得做一个花着钱来赚钱的“生产消费者”。比如像吉利这样——
  吉利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她爱好旅游,特别是驴行,喜欢到那种相对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去搞户外运动,而不像很多人一样,热衷于大众化的所谓的著名景点。吉利同时还是一个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特殊敏感的女孩,每到一处,她都拍下大量的照片,还用大量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身特别的感想和观念,她的“记录”写得非常漂亮。
  吉利花在驴行上的钱很少,但是她的装备比如睡袋、帐篷、各种攀登器械却非常的昂贵。后来她把驴行所拍的照片和记录卖给各种旅游杂志,结果赚取了不菲的金钱。这些金钱的数量,远超过了她花在驴行装备上的费用。
  吉利的“财商”不只是体现在业余的驴行爱好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吉利的消费观念无一不是:在花钱做这些事的时候,她常思考我能不能把花了的这些钱赚回来呢?
  比如买饰品,一般女孩习惯直接到珠宝商店挑选漂亮的成品饰品,这些饰品虽然漂亮,但却昂贵,而吉利不同,她直接就购买黄金,再找金银加工行按照她的意愿加工成为漂亮的饰品。一来,直接的黄金成本相对低;二来,黄金作为一种“硬货币”,是上千年来全球通用的金属,绝对不会买了就贬值,或是打了水漂。她这等于是一种另类的黄金投资方式。在金价暴涨的时候,吉利会把黄金饰品抛售出去,售价远超过当初购入黄金的本钱。变相赚取了其中的不菲差价。 。。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7)
吉利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哪怕去跳健身舞,她也不会单纯地花了钱去健身,她会觉得花钱买健康不是一种划算的事。她想得更多,不但要买健康,还要赚钱。她一边学习一边跳,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了一本有氧健身舞的书,结果书销售得很好,又为她大赚了一笔。
  因为会花钱,会赚钱,会理财,吉利年纪轻轻,已经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她的房子在市中心地段,价值不菲,但房里的家具却绝对不昂贵,一点也配不上那套漂亮的房子。在吉利看来,家具这些东西买下就会贬值,在不能让她的财产增值的投入(消费)方面,她通常是尽量避免购买高成本的物品。只有在购买能增值的资产上,吉利才会出手大方,挑取更好的。
  再后来,吉利把自己在中心地段的房子租了出去,简单的家具没有让吉利的花销增加多少,却让她的房子出租得异常顺利。她以每个月2000元的租金收入,跑到郊区花300元租了个舒适的小型套房,同时,她花3万元买了一辆奇瑞汽车。这样,吉利上下班方便,也自由自在。在她看来,汽车是典型的贬值物品,所以不必要花太多的钱来购买超过她需求的好车,对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够开即可。而吉利租房养车的费用,完全由她在市中心那套房的房租来供养,自己的工资和奖金等各种收入完全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行与住方面的消费。
  吉利在方方面面都具备着像这样的花钱的时候同时还要赚钱的观念,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女孩了。
  赚下这么多的金钱,吉利却并没有付出多少的努力,她至今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但过上了令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的有钱人的生活。这就是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带来的好处。
  很多的成功者,对金钱和财富都有着不同的思考,他们将购物或是消费视为“生产消费者”。“生产消费者”这个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词合并而来的。生产者赚钱,消费者花钱,生产消费者则是在花着钱的同时赚钱。简单地说,这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是在花钱的时候寻找赚钱的机会。就像吉利这样!
  我也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时时发现生活中的商机,为自己赚取消耗了的金钱。
  玲海原来只是某小县城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她的父亲在省城干休所休养,她常在县城和省城之间跑。据说早些年,玲海每次去省城都不会空着手跑,端午前夕,她把县城的棕子叶扛一麻袋到省城,摆在地上就开卖,因为新鲜而便宜,一摆下就让人一抢而空。她逛街时,看到商城促销,一个足球仅售12元,便想到县城里卖的足球质量还没这个好,却要五六十元一个。她随即以11元的价格一次性跟商场买了100个足球,回到县城她以40元的价格很快在各个中小学校之间把100来个足球一销而空。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
  玲海从来不会像有些人,到哪里出差或是办事,就只顾于出差办事,她总会利用一次出行的机会,不停地寻找商机。而这些商机为她赚取的钱,早超过了往返的车费用度。花着钱去坐车,而利用地区、时间以及物品的差异,不断地赚着看似微小的钱,却锻炼出了她最经济的头脑。后来她在县城开起了酒楼,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我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女人,也有着如此的头脑和观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8)
那是一趟我经常坐的普快火车,那个女人经常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就是那类很常见的开水、方便面、零食、书籍等。火车上这样销售的人很多,但这个女人却比较特别,首先她的长相举止非常有气质,打扮也比较得体,完全不像平常的小商小贩。其次,她得体的语言和善于揣摸旅客的心理,让她的东西销售得异常好。
  因为常碰到她,所以逐渐熟了,和她闲聊了起来,才知道,她原来是有本职工作的,但是她和丈夫两地分居,所以她不得不经常去另一个城市看望丈夫。
  她说:“你听说过《周渔的火车》吗?”我点了点头,她和我聊起了《周渔的火车》,说两地分居是出于无奈,但并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她也不会像周渔那样,把所有的工资都给铁路做贡献,所以她利用每次去看望丈夫的机会,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当然,同时她也十分懂得和列车员搞好关系。利用她的智慧,她的货往往销得比列车上专门的售货员还多。她也在这个过程中,把车费给赚了回来。
  她坦陈,她的工资一分未花,所有的车费全来自于火车上销售货物所赚取的利润。如果她不这样做,单纯的为夫妻相聚而来来往往,经济上吃不消不说,而且她会觉得坐火车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也难以保证夫妻感情能永远不变质。现在不同了,她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她甚至把在火车上赚钱当成了一种乐趣,当成业余在兼职着的另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赚钱的感觉是很快乐的。
  这又是一个懂得把消费与赚钱结合起来的智慧女人。
  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花钱就是一种投入,而赚钱则是一种产出。1936年,美籍俄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就曾提出过“投入产出分析法”,这是一套实用的经济的科学计划方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在采用。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分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投入是指人力、物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产出指生产活动的结果,即生产出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懂得运用好“投入产出”方法的人,往往就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成了一个“生产消费者”。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花着钱来赚钱,其实是把一种类似于企业的观念巧妙地化为个人财富的“投入与产出”上。比如,每个公司一般都有不菲的招待、公关费用等,但是,与私人不同的是,公司的负责人往往需要懂得如何花对钱,钱花对了,就肯定能赚钱。同样的是请客吃饭,一般的人花了1000元,花了就花了,没有任何增值的意义。而公司请客户吃饭,往往却代表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生意。
  聪明的女人懂得把这种观念运用到个人的“投入产出”上来,在消费任何一样东西的时候,先考虑是否有产出,或是如何让你的消费给你带来不菲的产出,那么你离贫穷将会越来越远!
  当然,不是所有的钱都完全可以用在有“产出”的“投入”上,但只要花得“值钱”,也算是一种产出,这些产出不一定就是金钱,却也是一种财富。你花钱去健身,你收获了健康;你花钱请人吃饭,联络了感情。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被自己充分利用。
  有的人花起钱来觉得“不值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金钱的价值。比如,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件可要可不要的衣服,买回家后又不喜欢穿,结果新衣“贬值”;花了大把的钱买了一堆自己并非很喜欢,也没有升值价值的饰品放在家“装饰”,没过多久又撤了闲置;与可交往可不交往的人交往,请他们吃并非必要的饭,这样的钱花得也毫无价值。 。 想看书来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9)
一句话:钱要用得“值钱”!
  任何物品都不是始终存在着它最真实的价值,往往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悖论”伴随你一生
  有个女孩,她出生在陕北贫困山区。她第一次去上海念书的时候,看到那些人洗脸要打一大盆水,洗一双袜子要用掉好几盆水,她就站在那里哭。
  别人不明白她哭什么,问她,她哽咽着说,在她的家乡,人一生只能洗三次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结婚,还有一次是逝世的时候。因为缺水!
  后来这个女孩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拿着不菲的月薪,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价值悖论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平时她也会打扮,买价值不菲的饰品等。但她回家乡的时候,从来不会穿金戴银,只买很多纯净水带回去。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她正在都江堰出差,地面剧烈晃动起来,很多人意识到地震了,还惦着贵重的东西,她第一个念头却是抄起身边的水杯就跑到卫生间躲了起来。后来房子塌了,她被压在了那里,可是因为有水,她熬过了四天四夜,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来,被安全地救出。后来她回到了上海,但并没有感激那曾救过命的水,照样每天洗澡,大量消耗着水。
  我想,这个女孩一定懂得经济学,所以她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价值悖论。
  什么叫价值悖论呢?许多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水,它的“市场”价值很低,比如空气,是免费的。而许多奢侈品,比如钻石、黄金,这类东西的“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却很高。
  在经济学上,这一悖论讲的是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水是不可或缺的,钻石却并非必不可少。那么,为什么水如此便宜而钻石却如此昂贵?难道水的价值还比不上钻石吗?
  这是个不是悖论的悖论。水的总价值当然很高,毕竟没有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但关键的一点是,决定水的价格的并不是它的总价值,而是它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最后一杯水能够带给我们的效用。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价值,那么,最后一杯水就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直到它恰好等于最后一杯水的价值时为止。在人们居住的大多数地方,水是容易得到的,最后一滴水带给人的效用微不足道,所以它几乎一文不值。
  而黄金、钻石,却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世界都通用的“硬货币”。虽然它本身似乎没有一点使用的价值,但却很昂贵。
  理解了这个“价值悖论”,在理财和消费中,就要学会顺应时势来理财、赚钱。
  有个著名的女作家,前不久去埃及,她没带别的占位置的东西,却带了30多盒清凉油,就是那种街上随处可见的1元1盒的廉价清凉油。
  到了埃及,和当地土著居民合影,他们是要收钱的,别的游客都去付小费和土著合影,女作家却用一盒清凉就代替了小费,还更受居民的欢迎。之后她还用清凉油换了很多东西,比如画笔筒和一些饰品。
  原来在埃及当地,气候炎热,蚊虫叮咬严重,而在他们本地是没有清凉油卖的。所以清凉油对他们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