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秋季的饮食之道
从立秋之日开始,便进入秋季了,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中秋节是气候转化的分界点。
  * 秋季是阳气主收的季节
  “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开始,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已经开始进入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生长的季节。但在小暑、大暑的节气,由于自然界阳气过分盛大,微微生长的阴气无法体现出来,到了立秋,这种阴气才生长到一定阶段,而在整个自然界的生化活动中彰显出来。这种变化表现在气候上就是气温逐渐由热转寒,农作物的生长也达到极点而成熟的阶段。因此,秋季是生物的生化活动中“收”的阶段,这一“收”字,代表着农作物应进行秋收,更深刻的含义是自然界的阳气也处于“收敛”的状态。《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容平”,就是表达生物经过春夏季的生长,长夏的灌浆、成熟而达到的一种外在形态的稳定,亦可以说是发育的停滞状态。“天气”指天阳之气,“天气以急”即阳气开始收敛;“地气”为地阴之气,“地气以明”则是表达阴气上升的状态。阳气降,阴气升,这种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形态出现“容平”的基础。
  这种变化在人体也有相应的体现,人体的阳气亦由发散转化为收敛的状态,表现为皮肤汗出减少,小便增多;儿童的身高很少生长,因为主持生长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慢性胃病等,在夏季可能有所缓解或好转,但进入秋季则往往旧病复发。因此,秋季阳气的收敛伴随着人体一系列的变化。
  * 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五脏通应四时,前面我们谈过了肝通应春季,心通应夏季,脾通应长夏,而肺则与秋季相通应。按照我们谈到的五脏与时令的关系,一方面,肺的功能在秋季表现最强;另一方面,秋季最容易出现肺受伤的病症,如气管炎、肺炎,甚至肺癌等,均是秋季发病最高。肺的功能是:主司呼吸之气,主持水液代谢;与七窍的关系是开窍于鼻;在色、味的对应上是在色主白,在味为辛。
  * 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
  秋季的生化特性是生物生、长、化、收、藏过程中“收”的阶段,也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因此,在养生方面,饮食起居都要围绕着能促进阳气的收敛为目的,这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秋冬养阴”。同时,鉴于秋季燥邪为主,在生活上亦应注意防止燥邪伤人。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其原理有:一是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辛入肺,酸入肝。同时,秋季的养生要收敛人体的阳气,辛主发散,酸主收敛,减辛增酸有助于“秋冬养阴”。减少辛散之味就要少食生姜、大葱、陈皮等,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而要多食用苹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
  * 秋季饮食,宜滋阴防燥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人体津液,津液被伤,易于出现干咳、无痰、便秘等症状,多服用凉润之品可以有效预防燥邪伤人。可多食莲藕、银耳、雪梨、蜂蜜、百合、山药、桔梗、甘蔗等蔬菜、水果,鸭肉、螃蟹、鳖、龟等肉类食物。
  由于秋季的自然特点,一方面是阳气开始收敛于内,体表阳气偏少,因此,素有体质虚弱之人,常易在此季节反复感冒;另一方面,燥邪较盛,秋季的病症往往会出现燥邪伤人的征象。
  针对秋季的阳气状况和气候特点,对于体质虚弱的人,除饮食调养之外,亦可以进行适度的药物调养,由于秋季燥邪最甚,因此,药物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
  

冬季的饮食之道
进入立冬,漫长的冬天开始了,这个过程,要经历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
  * 冬季是阳气主“藏”的季节
  在冬季,夜长昼短,太阳照射时间明显减少,而且由于地球带有一定倾斜度的公转,处于地球北半球的我们,在这个时期离太阳最远,所感受到的阳光的温度也最低。因此,在我们所处的地带,冬季是阳气最少的时期。自然界在冬季呈现出万里冰封、草木凋零的景象,不仅植物的生命处于一种生长的停滞状态,甚至很多动物也是如此,如昆虫类、青蛙、刺猬、乌龟、狗熊等均进入了冬眠,所以《内经》把冬季称为“闭藏”的季节。闭藏,可以理解为自然万物的生化征象,但更本质的,是对自然界阳气状态的一种描述。《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冬季太阳离我们很远,可以理解为是“日失其所”的一种表现吧!
  其实,在草木枯萎、万物蛰伏的冬季,人的生命也同自然万物一样,受到“闭藏”的阳气的影响而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各种变化: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在冬天几乎不长身高。“万物生长靠太阳”,看来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女性进入冬季之后,可能会有很多人出现月经推延、错后;我们的脉象,在冬天也变得沉伏,难以触摸;实验研究观察到,冬天大鼠睾丸内精子的数量比之其他季节减少了近一半,这种变化应该也存在于人体的生殖系统。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释,就是在天气寒冷时,体温降低,血流缓慢,生命体细胞的代谢活动也处于一种低下的状态,所以,所有的生机均处于低落的阶段。
  * 冬季是肾气主令的时段
  冬季在五行属水,与人体的肾气相通应。因此,冬季的人体一方面会表现出肾的功能属性,另一方面,也最容易出现肾的病变。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肾是生命之根,决定着寿命的长短,主持生殖系统功能;肾是封藏之本,人体精气的藏蓄之器;肾是作强之官,决定着人的体力与智力。肾开窍于耳与二阴;五色之中,黑色是入通于肾的,因此,补肾的药物通常都是黑色的;五味之中,咸味入肾。
  * 冬季饮食,宜食温热
  《内经》亦有“用寒远寒,食亦同法”的理论,即在饮食上,冬季要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多吃温热性的食品,以补益人体虚弱的阳气,因此,在冬季最好多食用辛温之品,如羊肉、牛肉、驴肉、鲜鱼等肉类,葱、姜、花椒、茴香等调料,以及萝卜、韭菜、桂圆、苹果等蔬菜水果等。但同时,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人的肌肤汗孔皆处于闭合的状态,补益阳气过盛,则容易导致阳郁于内,而出现火热内生的病症,因此,在饮食上,注意补阳与滋阴、顺气结合,是最适宜的饮食,故民间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的谚语。冬季在食用补阳之品的同时,应多食用一些萝卜类通气的食品,并宜配食鳖、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味。
  * 冬季饮食,宜增苦减咸
  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有“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减却苦,秋月辛省便加酸,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的养生要诀,格外强调冬季少食咸味,宜食苦味。我们前面说过,咸味是入肾的,但冬天饮食咸味太过反易伤肾,因咸味食品多为寒性,最易伤阳,而人体阳气之根在肾,肾阳被伤,则人体各个系统都会出现疾病。在《内经》就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提示,认为过食咸味,会引起肾气、脾气与心气的受伤,这种损伤是多系统的,比其他五味中任何一味太过带来的损伤都大。
  少食咸味,首要的就是减少食盐摄入,饭菜以清淡为上。其次也要少吃或不吃海鲜类食品,因海味食物虽然鲜美,却多为咸寒之性,最易伤阳,毁人根本。而苦味是入心的,多为温性食品,可以养心阳、肾阳,故冬季不妨多食用一些苦味食物。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体质养生——阳虚者常见病症
体质是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身体、性格、心理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素质,体质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作基础,如父母的体质特点,母亲在受孕时的身体状况、饮食结构、精神心理状况等都会成为子女体质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后天的影响,一个人的生存环境、饮食习性、生活习惯、人生经历、精神状态等均与之密切相关。因此,体质的差异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体质,决定着其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阳虚者常见的病症有以下几方面:
  * 脾胃虚寒症
  半数以上阳虚体质会出现脾胃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对寒凉食物畏惧,或稍食用则出现胃痛。平时易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阳虚多出现月经紊乱,可有剧烈的痛经,或月经延期,或月经量少,或颜色发黑,或血崩。就像到了寒冷的冬季,江河会结冰、水流会凝固一样,如果人体阳气不足,人体的气血也会运行不畅,甚至会凝滞不行,表现为一系列宫寒的征象(女性阳气不足,最易导致子宫寒冷,简称“宫寒”)。这种宫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生殖系统功能低下,表现为激素分泌的含量下降、卵泡发育不良或排卵障碍;或宫缩无力,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偏薄等问题。
  最常见的宫寒是痛经,中医有“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之说,阴寒凝滞,气血阻滞不通,则出现痛经,表现为腹痛剧烈,或伴有腰酸冷痛,轻则持续1~2日,甚则持续更长时间,不但影响正常的工作或生活,有的甚至需服药止痛。除痛经之外,月经延期不至,常会拖延1周以上,甚至两三个月不见经水的迹象;或月经量少,具体表现为月经色黑,甚如煤渣状,或见紫黑血块,有的则点滴即无。这些都是宫寒的征象。有些女性在怀孕之后还会出现流产或胎停孕的现象。
  出现大量清稀的带下也是女性阳气虚、寒气内盛的常见症状。因为,在人体阳气充足时,子宫内膜会按时彻底地脱落,不出现残留物;但当阳气虚、寒气内盛时,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局部血液运行不畅,均会使子宫内水湿加重,而以带下的方式向外排泄。这类病人,往往可以同时见到月经量少、色黑,月经后期等症状。
  女性的雌性激素大部分是在子宫、卵巢产生,因此,宫寒的患者往往会精神疲惫、面色苍老。阳虚体质的女性,最容易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等病症。
  * 男性性功能减退
  男性阳虚体质者多数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有的在30多岁就出现阳痿、早泄等,伴有疲劳、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脱发、失眠等征象。男性阳痿,除湿热型,即前列腺炎引起的外,多数属于肾阳虚所致。
  * 生斑
  阳虚导致寒邪内盛,影响血液的运行,有的表现为面色晦黯、青灰,有的表现为下眼睑发黑,有的在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点状或片状褐斑等,这些均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若是女性患者,或者已经伴有痛经等经水状况的改变,或者即将出现此类症状。
  * 腰背酸痛、发凉
  《内经》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的感觉是判断肾阳充足与否的“风向标”,大多肾阳虚的病人,都会有腰痛欲折、腰部酸软或腰部发凉的症状,女性月经期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背部是人体阳经汇聚的部位,统率人体阳气的督脉就行于背部脊柱之内,足太阳经也分布在脊柱两侧。同时,人体从部位上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此,背部是集中体现人体阳气状况的部位。如果一个人背部发凉,是阳气开始亏虚的表现;如果背部如负冰块一样,或夜间背上冷汗淋漓,则是阳气已经大虚的征象,出现这个症状,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部位的寒凉症,如易于胃痛、手足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等。
  * 全身小骨疼痛
  当阳气虚,不能温养周身时,还容易出现四肢小关节的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平时有轻度症状,在触及冷水或天气寒冷后加重,但西医血象相关检查并无阳性发现。以上征象,如果你有其中的一项,就已经代表着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如果出现两项以上,说明你的阳气已经大虚,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或治疗了。
  * 失眠、烦躁或嗜睡
  人体阳气的正常循环是白天行于表、行于经,晚上行于里、行于五脏。行于表则人精神爽慧,精力充沛;行于脏则人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阳气极度虚弱,不能维系正常的巡行,就会表现出白天精神委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情况。因此,如果在失眠伴随手足发凉等症状,常是阳气极度亏虚的表现。若以阴虚或实热证治疗,则病情愈发严重。
  * 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
  很多人阳虚的症状是以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的,这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一开窗,或一出门,或天气稍有变凉,只要吹一下凉风就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鼻塞、喷嚏、鼻流清涕等,有的会发展为慢性病变,如鼻翼肥厚、息肉内生等,严重的还可以发展成哮喘。西医过敏源检查,有的能检测出过敏物质,有的则没有明显的过敏物质,但总的结论是:没办法治疗。这种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人体阳气虚的表现之一,是肺阳虚所致,因为肺开窍于鼻。通过温补肺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体质养生——认识痰湿质
中医的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有形之痰,是指从咽部、气管等部位咯出的痰液。无形之痰,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可以弥散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中的痰湿。这种无形之痰可以蒙蔽心窍引起神志不清,可以阻滞中焦引起恶心厌食,也可以附着在血管壁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血液淤滞。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痰湿,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脂、胆固醇等。因此,痰湿体质也相当于现代医学高胆固醇、高脂血体质。
  * 怎样知道自己痰湿堆积了
  痰湿质人群一方面表现为体形肥胖、身体壮硕,一方面又有倦怠乏力、易于困倦的特征。这是由于痰湿体质的形成多是源自过食肥甘厚味,肥甘之品会导致脾胃之气壅滞不行。脾胃的职责,是把饮食中的精微之气通过上升的作用,运行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使肌体组织得以充养。如果脾胃不能将精微之气及时运走,就会使食物聚集在中焦脾胃形成痰湿。另一方面,脏腑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水谷精微之气,就会出现身体易于疲劳倦怠、饥饿的征象。因此,这种痰湿质的人,常常呈现出“肥胖—疲劳—饥饿—过食”的恶性循环。
  另外,痰湿内盛,阻滞水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就会出现水湿内停的表现。当然这种水湿由于不是脏气功能衰竭所致,所以,其颜面浮肿要比水肿病来得轻微,仅仅出现眼泡的轻度浮肿。内盛的痰湿会附着在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因此,舌苔上也会有所体现,痰湿质的人最常见的舌象是白腻苔,这也是判断痰湿体质的重要标准
  * 痰湿体质常见病症
  糖尿病
  糖尿病是痰湿质最易出现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