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看我雕龙剑-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
董扶与严肃地说:“这完全取决于你,没有人教你,你自己慢慢琢磨吧,练成啥样是啥样。不过为师会密切关注你的进展。”
“为什么,师傅?我完全听不明白你的话。”两人相处日久,彼此的口音都有所中和,理解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吴育奇说他听不明白,是指师傅怎能叫他自个儿练剑呢?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董扶与说:“问得好,我心里也有许多个“为什么”解不开。我们师徒二人慢慢自个儿解。要你自己练剑,不是为难你,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你好自为之。”
自此,吴育奇每日学完师傅教的功夫,还要挤出时间琢磨“雕龙剑法”。他很快觉出这剑法的荒唐之处来,越往深里走,招式越是不可理喻。应该劈刺的地方,挽了一个剑花归于无影,那不是让人攻进来不做丝毫的防守?但小吴育奇也从中尝到了思考的乐趣。当他把后一个招式学全,再把前一个招式结合起来,他隐隐悟出其中连贯的妙处了。但雕龙剑法练到第二层,再也没有丝毫进展。师傅叫他别贪快,把前面领悟到的招式练熟再说,自会触类旁通。日子一天天波澜不惊地流逝,“雕龙剑法”的一二层境界,他已经烂熟于胸,每当他在寺院里挥舞“雕龙剑”时,霞光撒满“云庐寺”,照得寺里一片喜庆气氛,引来一群灵鸟飞落寺里的树上欢鸣不已,董扶与师傅的脸上既喜又忧。
吴育奇把剑谱背得烂熟,那册子终日带在身上很不方便,丢在家里吧,师傅又要他切莫让人偷走了。他把烦恼给邝师妹诉说,邝师妹当时没有说什么,过了好几天找到他说,她有办法了,她写了满满几页纸的古怪符号,说这是女书,邝桂芬师傅教她的,把雕龙剑法抄写成女书,谁也看不懂,不就安全了?吴育奇大喜,当即要师妹把剑谱抄写成女书,然后把原来的剑谱烧毁了。那女书就交给师妹保管起来了,有时心里对剑法招式有疑惑,还与师妹捧着女书一道参详。
三年后,董扶与师傅和师叔夏枝溪带着吴育奇去了福建福清县的南少林寺。他在那里又见到了崔盛公和钟福山。
南少林是由北少林分出来的,元朝初期,蒙古人南下,北少林为了避免战乱把少林寺毁掉,而叫一部分弟子南下,再建一个少林寺,这样不至于使少林寺完全被灭亡,所以就有了南少林寺。明朝立国二百多年以来,南少林寺在明初无意间参与了一件惊天大事的策划和行动,尽管不断遭致朝廷或明或暗的打击,但寺僧们坚守自己的善举和信念,毫不气馁。当时,太祖的皇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不到几年因为削藩招致诸王反叛,发生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的四叔、后来的成祖朱棣带兵打进南京,年轻的天子朱允炆仓皇出逃,逃到福建泉州,泉州开元寺的僧人们窜连了福清少林寺的武僧们挺身而出,相助朱允炆逃亡。岁月流失,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这段历史也已经湮没于岁月的长河中。
吴育奇不知道师傅们为何要带到福清来,他心里多了一个心眼,默默观察。
十三,雕龙剑谱(4)
十二、三岁的崔盛公已经长得高大威猛,话语之间更加地盛气凌人。比较之下,吴育奇身形单薄,方正的脸膛,与其说是练武之人,不如说更像是个谦谦君子,举手抬脚间自有一种不凡的气度。师傅董扶与带吴育奇到此,是要与崔盛公比试武艺。吴育奇心里又一个不解,这是为何?
南北少林寺的功夫以南拳北腿闻名于天下,门下人才济济,更汇聚了三山五岳豪杰侠客,功夫冠盖天下,是以领袖群伦,江湖上一呼百应。
现在,董扶与和夏枝溪带着吴育奇到了东张镇的少林自然村,进入村里,但见齐云山脉高耸入云,云与山齐,气势巍峨,五老峰形似河南嵩山五乳峰,整个地形地貌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大致相似。
祖明住持带着一干师弟、门徒盛情迎接董扶与师兄弟的到来,领着客人遍游各处僧房。来到大雄宝殿,祖明住持手里捻着佛珠,考究了吴育奇二年来的所学,深为满意,而对另两个孩子崔盛公和钟福山,则非常的冷淡。祖明这时也已到花甲之年,只是两个孩子的挂名师傅,他的小师弟祖行正当壮年,一直代他向崔盛公和钟福山传艺,而大师兄祖勇早已死了。这就让人奇怪了,祖明住持不喜欢自己收留的弟子而喜欢别人的弟子,而且这个弟子还是别门别派的弟子。崔盛公脸上的表情,甚为愤慨,他在南少林寺一定过得不开心。钟福山倒是一个童心烂漫的孩子,与吴育奇相见如故。吴育奇心里纳闷,这一切到底是为何?
崔盛公一步蹿下大殿,在殿下摆开一招少林龙拳的“龙飞天”,以象形拳向吴育奇展示,那意图太明白不过了,来啊,我们今天就在这里比试比试,让在天的至尊至圣的大师们评评。他已经觉察出面前这位与自己同龄的少年与自己干系甚大,他只有斗败了对手,才会找回师傅师叔们的爱。来少林寺以前,他曾在一群乞丐堆里日子过得多么开心,来了一群和尚在他的破衣襟上一阵搜索,搜出半枚一文钱的“洪武通宝”,从此他告别了过去的生活,得到了和尚们的精心呵护,但也尝够了让陌生人追杀的苦恼,到处躲藏。但不管怎么说,让人关照的感觉真好。再后来,他认识了钟福山,认识了吴育奇。他多了一个心眼,知道了他们都有半枚一文钱的“洪武通宝”。他开始努力琢磨大人的世界,但让他苦恼的是,他努力按大人们的要求去做,却总也不能讨他们的欢心。
“不是要考较你们的少林和武当的功夫,”祖行喝住崔盛公,“今天的考试很特别。”
“不,就考究考究他们平时所学,不然怎么分出他们的悟性和心气的高低。”祖明说,他见到崔盛公旺盛的斗志,心里一动,改变了初衷。龙拳是金元时期秋月禅师所创,崔盛公以此迎敌,极合祖明住持的心意。
主人已经跃跃欲试了,客人当然不能让场面冷落。董扶与把爱徒吴育奇唤到身前,叮嘱一番,就让他下场了。
吴育奇双掌带风,使出纯阳拳相抗,心中默念“风吹荷花”的心诀,双掌宛若出泥的亭亭双荷,风中摇摆不定,意象极美。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纯阳拳的仙味浓极了。
崔盛公一声龙吟,藏头露尾,飘忽不定,已经攻到吴育奇身前,跟着一个“龙形手”,拿住吴育奇的右掌,吴育奇猛喝一声“飞云流水”,以慢打快,甩开崔盛公的纠缠。崔盛公看看拿不住吴育奇,对龙拳失去了信心,嘎地一声鹤叫,由龙拳变为鹤拳,双“翅”猛打吴育奇,吴育奇好不容易才甩开崔盛公,祖明大师的眼睛暗淡下去了。
崔盛公再次使出蛇拳缠上来,把吴育奇双臂、双脚缠死,一眨眼功夫,崔盛公使出秋月禅师所创的龙、鹤、蛇三拳,场面极其难看,总算把吴育奇制住了。他得意之极地拿眼睛去看祖明师傅,哪知师傅把头调开去了。
毕竟是孩子,承受力差,吴育奇见不能脱困,慌了,无奈之中想到雕龙剑法上去了,管它有用还是无用,现在只有头部还能动,他把脑袋一摆,猛劲十足地“刺”向崔盛公胸口,其实是撞向崔盛公,不要说脑袋了,只要能够供他支配的,他都会当剑使出去,雕龙剑法深入他的骨髓里了。崔盛公贴得太紧,经吴育奇这一撞,手脚松开了,站立不稳,带住吴育奇往后便倒,吴育奇手得了空,仍然以掌为剑,挽了一个剑花,弧旋力的作用下竟把自己带起来飘向空中,等崔盛公从地上跳起来,还要冲向吴育奇时,众人分明看见吴育奇缓缓落下地时他的头上雾气蒸腾,这样的情景不要说众人是第一次看见,就连与吴育奇朝夕相处的董扶与师兄弟俩也是第一次看见。
祖明师傅喝道:“住手!逆徒不得对贵人无礼。”
这一声大吼把两个正在搏击的孩子都赫坏了,愣在当地。这时,崔盛公也看见了吴育奇头上缭绕的雾气渐渐聚拢、拉长而成形,宛若一条青龙盘旋,好一会儿才散去。
吴育奇见众人的目光都瞪着他,更加慌乱。“我……我做错了什么吗?”他说。
祖明住持飞步上前,双手搂住吴育奇,语无伦次地说:“孩子,不,殿……殿,不不,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是我们的希望。我们……”他眼里滚出泪花,说不出话来了。大殿里,在场的人都热泪滚滚。
“慢,”一个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大殿外响起。只见一位年事已高的寺僧大步走进来。他是当下寺里辈分最高的玄究禅师,平时都在藏经阁埋首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的翻译、整理工作,不过一年中有好几个月不见他在寺里。他去哪里了?人们都不知道。祖明住持都不去过问,谁还有权利去管那闲事?
祖明以下的寺僧见一向独往独来的玄究禅师走来,都深感不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然是与吴育奇的到来有关。因为人们私下传说玄究禅师对雕龙剑法略懂一、二,除此而外,寺里的寺僧都对雕龙剑法一窍不通,确切地说来,大伙儿连雕龙剑谱都没有见过,又怎么谈得上通晓这一剑法呢?
玄究手腕一翻,手臂内侧里亮出长剑,众人四散开来,玄究手中剑往上一扬,人已跃起半空中,看不清是剑托人,还是人托剑,人与剑在空中一连串的翻滚,直把人看得心惊胆颤,这哪里是一个古稀老人,分明是一个英气逼人的少年郎!
玄究落在地上,又是一连串的剑花,层次鲜明的剑影收拢了,再泼撒出去,空中宛若展开一张天网,罩住身前东西南北。人走网移,玄究便是那布网的人。
众人恍若梦中,玄究禅师收剑吐气,把剑递给吴育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无声地站开去了。
董扶与师兄弟俩捏了一把汗,看徒儿吴育奇脸上有一种喜出望外、豁然开朗的神情,他接过玄究禅师的剑,一样地人跃半空中,人与剑空中翻滚,然后剑花织网,人走网移,不同于玄究禅师的是,吴育奇头上龙气又开始显现,众人这次看得仔细,不再怀疑吴育奇这孩子身有异秉,不同凡响。
吴育奇剑光灵动,源源不断,远比玄究禅师展示的还要多,直到进入雕龙剑第五层境界,手里的剑方才缓下来了,不知下一步应该如何定夺。
玄究禅师大喜,上前搂住吴育奇说:“走走,跟我到藏经阁去,我们爷儿俩一起琢磨。”不由分说拉着孩子走了,众人觉得这玄究禅师比一个孩子更可爱,未加阻拦,任由他们去了。
董扶与满怀期望,现在孩子的身份已经确定无疑了,他希望玄究禅师能够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给大家指出以后该怎么办。但是,他失望了,玄究只是一个武痴,与吴育奇天天在藏经阁里琢磨雕龙剑法,至于他是怎么搞到的雕龙剑谱,大家不得而知。董扶与住在南少林寺期间,祖明住持倒是对收留的两个孩子崔盛公和钟福山做了安排。钟福山来自四川宜宾一个殷实人家,决定送他回老家,崔盛公无处可去,正式收他为徒,法号清心。
董扶与师徒三人在东张镇住了好几月,要么跟玄究禅师大师呆藏经阁里琢磨雕龙剑,要么跟祖行大师切磋拳法。此时的少林功夫,已经从棍法向拳法演变。师徒几人也不能说没有收获,至少,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了吴育奇身上。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变化,那就看这孩子的造化了。
回到番禹,吴育奇受到更加细心的照料,就连小师妹邝自珍也不敢使性子了,百般地讨好他。而吴育奇的雕龙剑法突飞猛进,越过了第五层境界,然后他又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中。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他在南房前练剑,一个黑影无声地飘落南房的屋顶,望着他练剑。在先,他并没有在意,因为师傅或师叔们都常常站在屋顶上看他练剑。一种异样的感觉使他身一侧,有什么东西从身前飞过去了。他收剑挡在身前,感觉又有什么物事正面飞来,他当即挥剑去迎,“铛”地一声,利剑磕飞来物,随后身前身后、东西两侧都有物事飞来,吴育奇抖擞精神,以意驭剑,挽起漫天剑花把自己守护得水泼不尽,突然一个物事从空中落下,他收剑不及,那东西打在头上,他手一抄,抓在手里,感觉是一方挽成结的男人头巾,回头一看,屋顶上的黑影消失不见了。吴育奇大惧,刚才眼前只有那屋顶上的黑影,未见他杨手,却有物事袭来,虽然四面八方都守住了,但最后还是让人击中头部,黑影是什么来头?对云庐寺是否有歹意?他的身法虽与师傅、师叔们无异,但比他们高了许多,简直不可相提并论。当时已经深夜,师傅师叔们都已歇下了,不便禀报,吴育奇闷闷不乐地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第二天一早,小师妹邝自珍来敲门,说师傅让他马上去。
他匆忙赶往师傅住的绿亭居,一个六十多岁的道士坐在大堂上首高谈阔论,师傅师叔们都拱手垂立一旁。道士见吴育奇去了,停止了说话,双目炯炯地扫视着他。
“奇儿,快过来拜见过你贞石师公。”师傅董扶与说。
师公大驾光临,吴育奇连忙上前几步,跪倒在道士面前说:“徒孙吴育奇拜见师公。”
高谈阔论的道士正是武当松溪派第四代传人陈贞石,壮岁时随戚继光平倭,一生喜欢四海云游。他微微点点头,说:“起来吧,小小年龄,星夜练剑,难为你肯如此用工。”吴育奇听了一愣,这就是昨夜突袭自己的黑影?不然他为什么要提星夜练剑?是了,他出手偷袭他是要考查他的功夫?吴育奇爬起来,站立末尾,不敢抬头。
几天后,师公告辞,吴育奇跟在师傅师叔们身后送他出寺。陈贞石把董扶与唤到身边说:“这几年云庐寺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以后更要谨慎行事。你们不爱走动,江湖上已有传言说,建文帝十一代孙现身广东,山雨欲来啊。”他说完,很有深意地看了吴育奇一眼。
一天午后,几个孩子在后院南楼前缠着吴育奇展示雕龙剑法,前院北搂那边传来嘈杂的人声,便见师傅董扶与、师叔夏枝溪蹿进来,两人一手扯一个,把吴育奇和邝自珍等夹在掖下,越过院墙而走。寺外一片民居,董扶与和夏枝溪各夹着两个孩子在屋顶上奔走,落下地时,已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一条小船停在那里。董扶与师兄弟俩放下孩子,让孩子们都上了船,对师弟夏枝溪说:“你领着孩子们走吧,去广西柳州。”说完转身就走。
夏枝溪说:“不,我们在前边的桥下等你一起走。”他跳上船,把船撑走了。
小船驶到前边桥洞下藏起来。两个时辰过去了,天快要黑了,董扶与还没有露面,几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也不敢问。云庐寺那边的天空中燃起了冲天大火。夏枝溪急了,对吴育奇等说:“你们守在船上,不要上岸,我回去看看。”他手抠住洞壁,身子向前一挺,轻飘如燕地飞出洞外。
天已经完全黑了,空中火势小了许多,但西面的天空仍火红一片。
“我们不能在这里等下去,”吴育奇说。“云庐寺今天发生大事了。”
“那我们怎么办?师叔要我们别动,等他回来。”魏老四说。
“也许,也许,”彭师弟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也许”后面的话来。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等,回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邝自珍小师妹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