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壹)-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况是这样的,陈胜不是喊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当时陈县的豪杰及父老紧紧地抓住了这话,力争游说陈胜,强烈要求他称王。称王当然正合陈胜心意,于是陈胜便把张耳和陈馀召来,装模作样的问他们对陈县人游说他称王这事有什么看法。

  陈胜这招就叫作戏。张耳和陈馀是名士,只要俩人公开表态支持,众望所归的借口自然就成了个人野心的粉饰品,那么理所当然的,自立称王就会成为在太阳底下,经得住阳光检验的大好事!

  陈胜打的这个大算盘实在太美妙了,但美妙的泡沫往往经不住一缕阳光的考验,他首先就过不了张耳和陈馀这一关。张耳和陈馀一致认为,陈胜这招急功近利之术,只能满足陈县百姓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心理欲望。但是,如果真要以被拥戴就要走向自立称王之路,那么他付出的成本将是残酷的失败。

  于是,张耳和陈馀摆出名士的远识卓见,建议陈胜缓称王,广结友,待时而动。他们的理由如下:将军您干掉暴秦,当然是举国同庆之事。但是,现在天下还很乱,胜败还无法定下来,您就自称为王,恐怕天下人都觉得你太自私了。不如你就慢一点称王,引兵杀向咸阳,彻底掀掉秦朝的铁锅。同时,寻找六国后代,立他们为王,这样就多多为秦国树敌,为敌人树敌,其实就是替自己增加力量。人多肯定是好办事的,只要敌寡我众,那么天下就可以控制在手里,那时候你想称什么王都是不成问题的。

  张耳和陈馀这翻话,没有愧对他们头上那顶“名士”的帽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见解十分正确。历史也充分地证明了,称王这等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喝好汤,你就耐下心来慢慢熬。千年之后,朱元璋举军起义抗元时,当时各路起义军纷纷称王,朱元璋也对臣下问和陈胜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该不该称王。

  谋士朱升送朱元璋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深以为然,决定不赶称王这股浪潮,果然躲过元朝的打击,并一直笑到最后,最终建立起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大业。

  可陈胜不是朱元璋,他不仅是一个心急的人,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称王是为了谁?还不是想给天下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树立一个好榜样,为他们悲惨的命运指出一条出路。我也曾说过,王诸将相宁有种乎,谁规定一定要六国之后当王才能除掉暴秦,别忘了这里是我的地盘,我的地盘听我的,谁劝都不顶用,称王是铁定的了。

  于是,不信邪的陈胜立即否定了张耳和陈馀的建议,立即启动了自立称王的病毒程序。可历史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后来事实是,陈胜仓促称王,仓促被灭,昙花一现,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首举必败的先河。

  这真是一道可怕的历史魔咒,自陈胜之后,不管哪个朝代,每每总是首难者倒下,反而是后来者踏着鲜血勇往直前,成了最大的最益者。

  可历史从来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张耳和陈馀首计不成,就知道大事不妙,陈胜靠不住,那只能另立山头了。可问题是,另立山头,那得有兵。

  当然了,没兵可以向陈胜借,就看你会不会编借口。对张耳和陈馀这种一等一的谋士,借口就像树上的杨桃,摘甜摘酸那都是举手之劳。既然时不待我,那就上阵吧,这次轮到大哥靠后站,小弟陈馀登台表演。

  于是,小弟陈馀提着一颗所谓赤诚效劳的心,对陈胜又献上一计,大王您只顾率兵向西攻打咸阳,可是黄河之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收复,我曾经在赵国生活过,比较了解那里的情况。如果您愿意给我一些兵力,我愿为您北上拿下赵国。

  这才是领导的好员工嘛,要懂得急领导之所急,拍领导之所想。好样的陈馀,我觉得你的设想和思路都很不错,符合当下历史潮流,更主要的是符合我的根本利益,我马上派人去指导你完成这个工作。

  陈馀一听就傻了,陈胜王您这是什么话,我给您出谋划策,想的就是要当一个分管一方的领导,而且赵国情况我最熟悉了,你为什么还偏要派什么人来指导我的工作?

  陈馀真是想得太美了,别以为陈胜是个只想吃热豆腐的张楚王,其实他早就看出张耳和陈馀这俩人不是个善类。陈胜知道,秦政府能舍得花一千五百金去买他们的人头,那不是白花的,要对付这等所谓名士,不能杀,也不要赶,要假装和他搞好人际关系,还要死死控制在手里,让他翻不得,更是跳不得。

  陈胜马上动手做攻打赵国的计划,在选派将领方面,他做了一个精心的安排:任命心腹武臣任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则分别为左右校尉。

  所谓校尉,就是部队长之意,不过是一个中等军官。陈馀不听没打紧,一听就暴跳如雷。计谋是我出的,要的就是将军令,搞到最后竟是打杂的!好,既然你陈胜把我们当外人,也休怪我以后不把你当自己人,咱们就走着瞧。

  那就走着瞧吧。

  当时,陈胜派出攻打赵国的这支军队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是一支杂牌军。我们千万别小看这三千多的杂牌军,陈胜能做到今天拥兵数万的王,靠的也不过是*百兵。再说,如今的秦朝不是赢政时代的秦朝了,如今的秦朝就如一大群失去牧人控制的羊群,只要是个人都能捉上好多只。

  但是战争这玩艺,不是仅靠盲目自信就能够打赢。秦朝尽管腐烂了,但是多腐烂的瓜也有几块地方是好的,征战各地的军队,有时候也得讲运气,碰上烂的地方就任你割宰,但是万一碰到强人,打赵国的这三千人就等着死翘翘了。

  是生是死,只有打出去才知道。很幸运的是,以武臣为首的北伐军实在运气太好了,一路上他根本就不用打,只用一招阴术这把诸县秦兵通通收下了。

  武臣所谓的阴招,就是恐吓。这招恐吓的方法技术含量不高,但是相当管用,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派人到城下大喊:城里的人听着,暴秦无道,天下作反,陈胜自立张楚王,派我们的吴广及周文大将军带着百万大军攻打咸阳城去了。现在咸阳城都自身难保了,还有谁会来救你们,如果识时务的话,就赶快投降,不然的话,你们就等着挨刀吧。

  武臣的高音喇叭一喊,果然,赵国有十来个城市就马上开城投降。于是,武臣像捡死鱼一样没收了降城的所有军队,凑起来竟有数万军队了,这下子真是赚翻了。

  武臣终于尝到了造反的甜头,他继续向前推进,当行到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时,他恫吓的法宝终于不灵了,他怎么喊话,范阳令就是不睬他。

  武臣郁闷了。好,恐吓不行,就休掉我动手了。武臣于是调兵遣将,准备攻城。然而,就在这时,有一个人突然从城里奔出来,要求立即和武臣会面。

  从城里奔出来的人,正是范阳人,它就是后来另外一个纵横家郦食其的竞争对手——蒯通。蒯通,本名蒯彻,后来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名为通。学术宗派出身,纵横家。为人特点,谁给钱,就给谁办事。

  必须要说清楚的是,蒯通不是范阳城派来的使者,也不是叛徒,而是以独立身份前来投奔来的。当蒯通见到武臣后,第一句话就是劝请他不要动手。武臣一听就笑了,你以为我想动手吗,只要范阳城一天不投降,我就一天不停止打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不然,我大老远跑到北方来干嘛子?再说了,造反的本职工作本来就是见城攻城,见人抢人,你叫我不打,那不是违背我的职业道德吗?

  将军您错解我的话了,我叫你不要动手,不等于我不动手。我的意思是,只要您听我一计,让我亲自出马,我保证让你一次赚得翻天。

  武臣又笑了,我已经翻过一次天了,难道你有什么妙计让我翻两次天?

  妙计当然有了,心里没有一点货水,我敢来向您拍胸膛吹大牛吗?这个范阳令叫徐公,此公我最了解了,他本来就是贪生怕死贪官污吏,如果你动手攻打范阳把他干掉,后面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燕赵其他城市不但不会投降,反而拼命守城,那么北伐军想征服赵国,那就难得多了。

  所以,目前对范阳令的唯一办法就是,收买他,搞定他,利用他。当然啦,对付他的办法我已经都想好了。那就是封他官职,送他好车,让他坐着我们的马车当活榜样四处宣传,那么其他城市肯定也效法投降的。

  武臣一听,此话大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于是武臣便派好车一百辆,好马两百匹,及一个侯印,让蒯通立马前往游说徐公。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叫徐公的县长大人一看到这么多好东西,乖乖地活了北伐军的活雷锋,到处宣传投降的好处。

  于是,燕赵之地一下子就有三十余城向北伐军投降。武臣高兴就差没飞起来了,纵横家果然是活宝啊,以天下最小的成本,最天下最大的生意,简直就是神了。

  然而,就在武臣赚得翻了几翻之后,西边却传来一个消息,周文作为陈胜王的西征的几十万主力大军,正在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毫无反还之力。张耳和陈馀一听到这个大耗,当即兴奋得跳起来。真是天赐良机啊,陈胜大势已去,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陈胜,你就等着瞧吧。我要你欠我们的,通通还回来。

  张耳和陈馀二话没说,立即跑去游说武臣,他们对武臣说的竟然是之前陈胜王十分想听,现在却是十二万分不爱听的话:自立为王!

  武臣一听就愣住了,真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主意,攻赵之前你还劝陈胜不要称王,而且我们都不过是陈胜的高级打工仔,你却叫我自立为王,这不是拿我开涮吗?

  这当然不是拿你将军寻开心,这叫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我们都是陈胜的打工仔,可那又怎么样,当初陈胜还是秦朝的一个低级打工仔呢,他还不是顺应时势迅速崛起?我们以前劝陈胜不要称王,自有不称王的道理,然而计划还不上变化,今天陈胜失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不抓住机会,将来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张耳和陈馀一席话,仿若一盆冷水泼醒了武臣沉睡的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你陈胜教我们的,你当得了张楚王,我凭为什么就当不得赵王?

  武臣立即行动,自立赵王,封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和陈馀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这是公元前209年八月仲秋!

三、赵国之痒
如果我们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张耳和陈馀此时报仇的心情,那就是——很爽。想不爽都不行的,如果当初你陈胜封我们哥俩为将军和护军,事情都不会闹得如此不可收拾。好啦,现在一切都成既成现实了,咱们就接着慢慢整吧。

  此时,远在西边的陈胜听说武臣另立山头,气得暴跳如雷。他本能的反应就是,杀掉武臣全家,然后发兵进攻赵国。陈胜还真不是一般的愚蠢,章邯干掉周文几十万大军后,他下一个将瞄准陈胜王,而陈胜不管秦军的虎狼之师,竟然还不知死活地清理门户增加负担,这不是做事连主次都不分了吗?

  还好,陈胜糊涂,其属下并未愚笨。当陈胜派人把武臣全家人捉到面前,准备挥刀大斩时,这时他的相国蔡赐拦住他提醒道:“大王万万不可杀武臣一家,此时秦国还没有灭亡,你杀掉武臣等家人,那等于给自己又多树立了一个秦国一样的恶敌,那是万万不妥的。我们还不如顺水推舟,成全他称王,利用他攻秦,一旦天下太平,再搞他也不迟。”

  什么叫江湖,这就是江湖。陈胜一听,大梦初醒,相国这才叫高招嘛,怎么自己一时脑袋冲血就没想到呢。于是陈胜依相国之计,立即释放武臣一家,并送到老家陈县的皇宫里供养,顺便还巴结张耳,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接着,陈胜又派使者前往赵国,祝贺并承认武臣称王之事实,又以诸侯共击暴秦之名催促武臣,立即派兵前来西部前线助战。

  陈胜这招就像当今美国国徽上的那只老鹰,一手摇着橄榄枝,一手挥着利剑,软硬兼施,杀伤力极强。想想也是,武臣还是靠陈胜派给他的三千兵发家的呢,况且陈胜待你家人如同手足,面子都给足了,你武臣敢不来吗?可话说回来了,只要你武臣敢来,不管你杀敌有功无功,都别想提着脑袋回赵国了。

  但是,陈胜得意得太早了,像武臣这等智商不怎么的人,估计会上当。可是别忘了,如今辅佐赵王的是大将军陈馀同志和右丞相张耳同志,如果你陈胜要对武臣采取引蛇出洞法,那么首先得过他们兄弟俩这关。

  恰恰是,陈胜出的这道难题,不但没有难倒张耳和陈馀,反而被他们一眼就洞穿。陈胜使者前脚刚走,张耳和陈馀马上就围住武臣说道,大王千万不要上当。你当上赵王,并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他不惜千里派人前来祝贺,不过是缓兵之计,一旦他灭掉秦国,那么步秦国后尘的就非赵国莫属了。

  武臣一听立即就傻掉了,没想到陈胜的用意竟然是如此阴险,可是我都答应他要出兵击秦了,那你说我怎么办,而且我们的亲属都还在他手里呢。

  大王不要着急,更不要害怕,臣下都已为您想好应付的招了。这招很简单,那就是对他不理不睬,随他折腾。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如果大王愿意在巩固赵国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拿下燕、代两地扩大地盘,到时候就算张楚打败秦国,陈胜也不敢远来冒犯赵国。其次,如果张楚胜不了秦国,理所当然要倚重赵国,那么到时赵国乘着两国斗得死去活来,打他个措手不及,得到天下那不是没有可能的。

  实际求是的考证张耳和陈馀这翻话,这里面是有相当水分的。比如说如果陈胜打败秦国,就不敢北上冒犯赵国,这话简直就是低估了陈胜的勇气和魄力。要不是相国拦路,他早就干过来了,还要等到打败秦国才过来收拾你吗?

  话说回来,张耳哥俩这话也不完全错,他们凭着敏感的政治判断力,料定陈胜必败。想想都知道的,张楚军的主力都被打散了,陈胜凭什么打败章邯那二十几万疯了一样的劳改犯,况且除了章邯之外,王离还有三十万兵在那里等着你收拾呢,陈胜左顾右顾,他能顾得过来那么多吗?

  武臣一听也立即明白了,其实赵国只要有充分的筹码,不但不怕陈胜威胁,甚至还在无形中就已经威胁着张楚呢,如此看来,担心家人亲属的安全,那简直就是多余的了。

  既然如此,那就放心地扩大地盘吧。

  所谓扩大地盘,通俗地说就是抢地,又或者说是武力圈地。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战争归根到底都是土地战争,诸侯连年战火不息无非就是要争当个大地主,张耳和陈馀设计这项抢地计划,如果成功的话,它不但满足了武臣的大地主梦,更是满足了张耳哥俩准备争霸天下的野心。

  于是,武臣马上派兵四处圈地,韩广负责抢燕代之地,李良负责抢常山(河北省正定县)之地。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还是出问题了,出问题不是计划本身,而是执行计划之人——韩广和李良。

  别小看这两个人,尽管他们是两个三流角色,但是,引导历史河流改变方向的,往往不是一流人物,而是像韩广及李良这等三流演员。

  韩广,出生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