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与爱丽丝·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妮宝贝领军“乐读时代”
沉寂两年的畅销作家安妮宝贝终于浮出水面,已正式接受图文创作志《花与爱丽丝》主编Hansey的邀请,与音乐人闫月一起,共同创作《花与爱丽丝》杂志庆生特刊——《月》。此举被出版界誉为“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跨界合作”。
携手音乐复出
自《素年锦时》后,安妮宝贝这两年一直沉寂。目前已为人母的她,经过几年的沉思,以及一些生活的改变,此次与闫月的音乐相撞,擦出了新的创作动机。据悉,以前安妮也曾有创作一部音乐和文字相结合的作品愿望,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气质相投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当她接到闫月的四首钢琴作品《大海》、《敦煌》、《哀歌》和《她》之后,便很快回复:“我能感受到这些作品表达的情绪。”由音乐而引发文字的灵感,完成了两位创作者对爱情的感悟。闫月在音乐中表达了一个女人对生命的态度:“爱情无常,就像月亮,在不同的时期变幻莫测。生活中往往未知的下一步,其实在冥冥中已经早有安排……因此我们更要珍惜感情。”受音乐的影响,安妮此次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月》的字里行间流淌着音乐的节奏:她的断句、她的行文、就是她用文字敲响的钢琴曲。而也正是因为《月》,安妮宝贝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新“乐读时代”的来临
文字因为有了与音乐和美术的结合而变得更加感性,想象力的空间也因此更为开阔。
安妮宝贝此次《月》小说的文稿,文字延续了她以前的风格,细腻、唯美,而小说里,用很多笔墨书写了母女之间的情感,这也是安妮宝贝成为一个女孩的母亲之后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月》的策划人、设计师Hansey谈到《月》的出版,标志着出版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乐读时代。现任美国著名的时尚设计艺术杂志《surface表面》中文版副总经理、品牌总监的闫月,有着曾经从事唱片行业10年的经历,曾在华纳唱片、摩登天空负责企划、监制了60多张唱片的出版;畅销书作家安妮宝贝;80后新生代设计师、《花与爱丽丝》杂志主编Hansey——三位创作人通过三种不同的角度和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于“月”这个主题的特别理解。由视觉多元体验丰富为多感官的立体体验,宣告一种全新意义上的“书”就此诞生。
打破出版常规,视觉、听觉的首度跨界
《月》由一个盒子、一本书、一个光碟套三部分组成。《月》包含了闫月作曲并演奏的四首钢琴作品,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及Hansey多年来的摄影作品,但它并不是音乐、文字、摄影的简单拼凑,而是打破传统三大创作领域的坚实壁垒,形成的一个浑然天成的全新“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尺寸为15厘米×24厘米,取自满月为十五和240万公里的月球轨道周长。另外,当读者从外盒中抽取书的时候,外盒的镂空和封面上的图案会产生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过程。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月》内容简介
青春艺文类创作志《花与爱丽丝》主编hansey力邀安妮宝贝、闫月,全力打造《花与爱丽丝》09年特别版——《月》。《月》由安妮宝贝主笔,著名音乐人闫月创作音乐和hansey摄影并装帧设计,打破音乐、文字、影像领域的疆域,通过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互相渗透着诠释“月”这个主题所有的延伸。CD里四首如诗般的音乐,是闫月对爱情的感悟。安妮宝贝说:“音乐虽然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致,我却能感受到这几个音乐作品表达的东西。”因此,她用了一个中短篇的篇幅,和不同以往写作风格的自然冷静,表达了对生命历程的反省。
而hansey则为音乐和小说赋予了一个完美的容器:书的尺寸为15厘米宽24厘米长,取自满月日为“十五”和月球轨道周长“240万公里”这两个数字。更特别是,当读者从外盒中抽取书的时候,外盒的镂空和封面上的图案会浮现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
《月》作者简介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98年开始发表小说,2000年起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二三事》《莲花》等。所有作品均持续登上书店系统销售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
闫月:美国《surface表面》杂志中文版的副总经理、品牌总监,《音乐天堂》前任主编,从事唱片行业10年,企划监制了60多张唱片。
Hansey:曾担任《I5land岛》和《最小说》美术总监。其作品除了《岛》与《最小说》外,还包括安妮宝贝《素年锦时》《莲花》(再版)《彼岸花》(再版)《二三事》(再版);落落《年华是无效信》《尘埃星球》;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1995…2005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无极》(小说版)等。
。。
月 一
她说,这个世界上,你所感知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颗粒,从来不停息运动。它组成一切:细菌,大海,血液,银河,星辰,地球,云朵,花瓣,眼泪,光线,粮食,石头,蕨类……我们,他们,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以同样原子构成的植物在世界上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也许,一切事物的区别只在于各自不同的结构体系。就如同母亲喜欢所有的植物,惟独偏爱的是有香气的白色花朵。有一种滇藏木兰,母亲曾经种在庭院里。花瓣硕大,芳香扑鼻,在异常寒冷的早春开放,花先于叶开放。所以,这是一种自我体系格外坚硬而强烈的花朵。在夜色中,她们坐在雨檐长廊的竹凳上,观望它光秃挺拔的枝干上,如白色灯笼一样悬挂的白色大花。月光给饱满坚强的花瓣洒上一层光辉,如同散发出来的淡淡雾气。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童年的歌谣,母亲都会唱。不会唱的,买回来曲谱,也就一首一首地学会,再唱给她听。母亲嗓音清甜,即使年老之后,听起来也如同少女,是糯脆的南方口音。为她唱歌,为她诵古诗,与她对话,在她看来十分重要,绝不忽视或忘记。最终,她又会告诉她,科学常识要说服我们的是,月亮本身没有光芒,清凉如水的月光,是它折射的太阳光线。月亮上其实并没有桂花树,也没有白兔。这是一个绝对荒芜的无情的星球。有起伏的山岭,碗状凹坑结构的环形山,以及叫做月海的平原,而所谓平原,远望时就是球体上的斑状阴影。没有大气,也许有一些冰。如此而已。这个不毛之地,无法成为人类的乐园,也不是为人类而存在。就像无数螺旋架形状的壮丽星系,是为一种秩序和规律而存在,绝不是为了人类。哪怕人类对它百般试探和琢磨,都是无用。一轮完满冰冷的月亮,维系着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它的尊严所在。它的明净洁白,满缺变化,同样,也是为一种秩序和规律而存在。人对自己的处境,其实没有丝毫把握。因为宇宙中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存在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人所无法见到的无法想像的存在。
如果没有被告知,大多数事物都具备错觉或者想像。因为人只相信他的眼睛所看到的。不能够相信他的心抵达不到的事物。人与他的偏见之间的关系,是一面无法被打碎的明镜。他走到哪里,见解的影子跟随到哪里。
所以,她说,也许可以认为,你所感知到的一切物质,其实都是由你的意识构成。意识从不消逝,一次一次轮回反复,如同永远不会结束的梦魇,使你渐渐相信它是真实的一面,而你的生命,则是对岸的海市蜃楼。你在空中捕捉花影,内心焦灼深刻。这不是你的过错,因为,在我们的幻象之中,这可触及可念想的,大大小小的一切,都可以是一种焦灼深刻:疼痛,欲望,蹿上高空的烟火,可望不可得,得而厌之,厌之不可弃,辗转反侧,忏悔,激越……你没有过错。你只是不懂。因为你无法懂。你不明白超越你可触及可念想的范围之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哪怕是从原子开始。你如同一只没有离开树洞范围的蚂蚁,蚂蚁群落中的一只,细小卑微,在这无尽繁盛的繁殖之中,在这潮湿逼仄的处境之中。这是你的意识得以存在的基础。你不知道树洞之外是树林,树林之外是森林,森林之外是高山,高山之外是平原,平原之外是大海……你怎么可能知道会有大海。你从未见过它,也想像不到它。你只能坚定地维持自己的原则,那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树洞,不可能有大海。说世界有大海的人是痴妄,他们唯心而不唯物。说有大海的人,未必也真的见过大海。或许他也只能是一只蚂蚁。但他与你的不同,是,他是一只虽然没有见过大海但相信有大海的蚂蚁。所以,他是一只有信仰的蚂蚁。你们之间的区别,就只是,信仰的问题。
他未必比你幸福。他未必比你多拥有任何一件一物。他未必比你永恒。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是否有大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生命只是一朝一夕之间。如果一朝一夕之间,能够被明确感知的,只是饥饿,劳累,寒冷,焦虑……这些最为本能的需求。那么,觅食比什么都重要。他喜欢与你讨论大海。或许这会令他觉得充实。他在一片凋落的红色槭树叶上,嗅闻到了原子的气味。他趴在上面,安宁地酣睡,在梦中踏上去往远途的尽头。路的尽头,是一片碧蓝大海。它们的气味相通。一片槭树叶的气味,也是盐的气味,水分子的气味,月光的气味,岩石的气味。他离开拥挤挣扎的群落,没有参与它们的劳动,因此也不获得荣誉,也不存在危险。孤立意味着被放弃。被放弃,意味着失去权力可能性。失去权力可能性,导致他体内的肾上腺激素渐渐平息,激素平息导致他过早地衰老。过早地衰老导致过早地死去。在死去的瞬间,他发现自己在一片真正的潮水之上。他竭尽一只蚂蚁的一生所能够拥有的生命力,在此刻体验到这从未感受到过的明亮,动荡,起伏,广阔。但是他无法用语言用声音用标记告诉任何其他同类。树洞在对岸。此刻看来,它完全是不真实的。他对自己说,要相信。我做到了。但是这一生,的确未必比你幸福。我有信仰,失去种种当下的可能性。但当下种种,若比什么都重要,那么……你怎么能知道远方毕竟还是有大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月 二
是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母亲在她的房间里,在床边的白色护墙板上,用水彩笔曾写下细细的一段话:宇宙与地球上的事物要远远超出你的哲学所幻想的。其他的母亲会做这样的事情吗。她不得知。这段话,来自Horatio。这段话,如果因为玩耍或游戏而抹擦掉了,母亲会要求她重新写上。她一遍一遍地,重复地临摹或写过它们无数次。用熊猫牌水彩笔的不同颜色。她最喜欢的颜色曾经是红色,之后是蓝色和绿色,又回复到红色,最终是黑色。
在她出生后六个月的时候,母亲搭飞机第一次带她出门,回南方家乡,为此专程买了昂贵的头等舱座位。只有在她两岁之后,她们开始一起坐最低折扣的经济舱,并开始四处旅行。幼小的她,跟随着母亲,母亲带着背囊,在包里放上奶瓶,毯子和一只拨浪鼓。在飞机起飞的时候,让她*奶嘴,当她觉得无聊时,母亲轻轻摇动那只波浪鼓。她带着她,从未令她感觉有任何不适或勉强,所以她很少哭闹。任何陌生人都会走过来,说,好乖的婴儿。一个乖顺的婴儿,自然就是一个被满足了一切明显或潜在要求的婴儿。她洞察人的内心,所以,只要她愿意,她就能够让人舒适。她与这段话的关系密不可分,直到脑海里可以条件反射般地出现它被组成的任何一个字。直到她从一无所知,到半知半觉,到最终理解了它在说些什么,到她决定推倒这段话。以及,到最后,她重新又记忆了它,把它放在自己心里的另一个层面。
一个人若在二十余年里,一直与一句用以压制个人性的自信与亢奋的言论共眠,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她二十二岁时,嫁给来自南半球的男子,并生下一对混血的孪生子。告诉母亲决定的时候,她的反应很轻淡,只说,哦,知道。就像她幼时带小伙伴回家里开派对,用玩具食物把家里搅得一团糟,母亲只是微笑着收拾,有时还一起加入放纵的游戏,没有任何责怪。但母亲从未让她穿过任何有卡通形象的鲜艳的衣服,买的衣服都是淡淡的蓝,灰,米白,袖子或领口绣着丝线花卉,穿圆口的纯正皮质的鞋子。母亲亦从不让她吃零食,只给予新鲜洁净的水和食物,也不让她吃外餐,始终亲自动手给她做饭。从未给过她任何工业化的玩具,包括塑料制品。小时候的玩具,都是用布,棉花,干草,或纯纸等天然材料手工做出来的。她从未被允许玩过电子游戏。她也不给她粉红色的东西。一个女孩的生命里不需要粉红色。母亲说。有些选择,她要帮她提前设定。自由,只有从规则和禁忌里才能产生。这是她的原则。母亲与她的生活里,有诸多限定。她在限定她生活某些部分的同时,对另一部分从不干涉,只有鼓励,允许她自在地去探索和冒犯世界。
她决定结婚,从香港跟着男子去了异国生活,定居在一个小城郊外。十二年的家庭主妇的生活体系,是由带花园的大房子,淘气的孩子,早出晚归很少沟通的男子组成。她自己动手做面包,在家照顾孩子,推车带他们去镇上的超级市场购物,归途中于街边小咖啡店坐下,抽根烟,喝杯咖啡,孩子们笨拙地给店里鹦鹉喂食。日复一日。只有周末,她有可能独自坐地铁进城消遣。天有时下细细雨丝,她带了一把长柄雨伞,穿上收在抽屉里精工细作的绸裙,化上妆。她只喜欢鲜红的指甲油和唇膏,纯正的中国大红,红得略微发暗发沉,如同血液凝固之后的发黑。这不与人言说的细节,给予她明确的自我存在感。会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往何处。她说过,一个人要明确个人性的标记是重要的。这比任何群体概念都要重大。即使只是选择一款纯正鲜红指甲油。在人群里,要做一个卓尔不群的人,即使是沉默的,被孤立的,也不能消亡自我。童年时,她带她去动物园,她不过三岁,穿白色小圆领衬衣和灰蓝色羊毛背心裙,戴绣花绒线圆帽。她从小是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有审美能力的人而存在的。这种存在感,贯穿了她成长的所有受教育的岁月,以及自我教育和成长阶段。大学毕业后从事过的惟一一份工作是在慈善基金会。她所在的城市,一个宁静温和的小城,依据山形而建。在城里她逛书店,找一家新开的小餐厅吃饭,喝点酒,有时也会面稀少的几个朋友,更多的时间,只是在街道上走走,四处漫游。街道陡而有坡度,这个地形也像香港。似乎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是一样。耳边是哪一种语言,又有何重要。母亲从小给予她的四海为家的生活,使她突破了对空间概念性的界限。她们曾经尝试在不同的山顶与海边,眺望星空。繁星的排列,是被一种自然而严谨的有秩序的规律所限定的。这种有秩序的规律,显然与护墙板上水彩笔写下的字有关。
你以何种方式存在,选择何种方式生活,这是你的选择。你所选择的,就是你所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