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绍刚智慧碰撞蒲松龄:无聊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震云荐序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讲的是魑魅魍魉的故事。它与人不同的是,人都说魑魅魍魉坏,蒲松龄说它们比人好;人都说魑魅魍魉面目狰狞,蒲松龄说它们大部分是美女,且不用包养,晚上来,清晨走。
  对魑魅魍魉的看法,显示出一个伟大作家的基本素质。
  但在许多篇聊斋故事的后边,蒲先生又会从魑魅魍魉回到现实,联系实际,发表一番人生感慨。这就脱离了魑魅魍魉。这就遮蔽和阻断了大家的想象力和情感寄托。魑魅魍魉不用包养,蒲先生这时却让人留下买路钱。这是蒲先生脱离伟大作家的地方。
  蒲先生之后,一群群读《聊斋》的人,又会从蒲先生的回到现实,再次回到现实。
  现在,从《聊斋》回到现实的人中,又多了一个:张绍刚。
  但回到现实也有回到现实的好处。能看到同样的魑魅魍魉,与不同时代的人,发生着怎样的联系。绍刚联系的全是身边和眼前的事:单位、职场、领导、朋友、婚姻、剩女,还有电视台……绍刚是著名的主持人,主持的又是法律栏目,观照他与蒲松龄、《聊斋》、魑魅魍魉和现实的关系,读他读出的《聊斋》,读着读着,我常常笑出声来。
  因为,他读出了一个全新的《聊斋》。虽然对少数篇章,他理解得未必准确,但是,他读出的意思,却篇篇都有意思。从魑魅魍魉回到现实,也往往是张绍刚式的一语中的。
  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撒贝宁荐序
在中央电视台,我和绍刚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对搭档。两个大男人合作主持一档节目十年之久,日常节目轮流站岗放哨,一到晚会就婷婷玉立并肩作战。曾有一年“12·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晚会,我俩自作主张设计了一个自认为牛大了的结尾收场方式,那就是在两人慷慨激昂总结陈词完毕之后,转身绝尘而去,迈着坚毅稳定的步伐,沿着开场时我俩袅袅婷婷走下来的那个台阶再袅袅婷婷地拾阶而上走回去,只留下沐浴在灿烂灯光下的空荡荡的舞台,还有背景里催人泪下的主题曲……策划到此,我俩已然被自己的才华震撼得热泪满眶了。我俩一致认为这种收场方式含蓄、大气,而且相当地有张力。到了实录的那一天,一切按计划行事,结尾处,我们伴着音乐庄严肃穆地转身,缓缓走上台阶,渐渐消失在镜头里,准备把一台杰作留在身后。也就在那一刻,导播台上的主任抓狂了。由于我们觉得这个方案已臻完美,根本没有汇报的必要,所以主任压根儿不知道。事后用在场同事们的话说,主任在监视器里看着我俩转身离开,?一边用巴掌把铁皮桌子拍得山响,一边咆哮着:“他们俩拧嗒拧嗒的是要去哪儿啊!啊?!”结局是重录,我们的方案被悍然否决,说完词后仍旧冲着镜头灿烂微笑加挥手……就这样,我们的战友情谊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与日俱增,根本不像坊间传闻的那样以互射暗箭、找碴儿、揭短、打击对方为乐趣……至少没那么严重。
  实话说,他写的聊斋没有全拜读完,主要是通过他的博客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几篇。感觉带有浓重的绍氏风格,其间大量出现他在生活中的口头禅,例如“心路历程”、“叨逼叨”、“臭来劲”等。因此我坚信这些文字一定不是出自枪手(至少大部分不是)。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我觉出自己还带着那么点儿羡慕嫉妒恨。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今天的自己已经很难再写出那么些颇具节奏感但又扎实沉底的语句了,所以读着他的文章,内心居然还生出那么一丝酸溜溜的不服气。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一个故事,那是三年前一个闷热的夏夜,在三里屯一个酒吧的二楼,我和一帮朋友对坐弹唱,席间有我最喜欢的一个歌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诗人,陈升。他在即兴哼了几首老歌之后便闷坐角落默不作声,埋头自饮,问其何故,答曰:“以前骑自行车、挤公交、吃大排档,能看见很多人。现在开车、住楼、坐包间……越来越不会唱歌了。”说罢众人皆静,只有吉他弦还在淌着幽幽的旋律,说着“把悲伤留给自己”的故事。看了绍刚的聊斋,猛然想起他似乎是现在仍在坚持坐地铁上班的为数不多的央视主播了。从前我总以自己科班出身的优势嘲笑他是法盲,他听后并不恼,反引以为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但凡街上有人吵架,他一定是第一个扑上去……劝架?错了!他是第一个扑上去抢个好位置蹲下来慢慢观战的人,如果时间允许,没准还能去买包瓜子。当然他也有底线,那就是不能动手,要是真打起来,他绝对是第一个……劝架?又错了,他绝对第一个跑掉的。
  动笔前想的是最好结尾处也能落到一个聊斋故事上拽两句、拔拔高,然后转身绝尘而去留下一个巨有张力的“感叹号”。可后来发现越扯越远,回不来了。也罢,最后还有一期待,希望绍刚永远是那个蹲在地上看吵架的人,别随随便便站起来。
  收笔,转身,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小莉 李静谈张绍刚
“鬼灵精怪”的电视人转身成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和“为人说法”的主持人,不甘寂寞的本性,使他再次以嬉笑怒骂加谆谆教诲,为读者献上“非常张式”的聊斋新说。
  ——吴小莉
  张老师之前就跟我说过聊斋的想法,一晃跟我说要出书了,我吓了一跳!张老师笑称:“我是你看到的最靠谱的人吧!”
  的确,张老师的靠谱我是一步步见证的!
  每次上他的节目,最享受的就是开机前跟关机后跟他聊天!
  再看他一本正经的时候就特想笑!
  大多数人无法见识他的幽默感,稳狠准地骂人并且形象地一塌糊涂!
  张老师太多正义感,又不准备假正经!
  所以,他书里面的东西,才是他真实的写照!
  我很喜欢张老师,因为,他总是让我忘了他是个老师,想起了一个靠谱的朋友!
  ——李静
  

自序
《聊斋》大概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中,被误读得最多、期待和阅读效果偏差最大的一部。
  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在听说我在写和《聊斋》有关的一个系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惊讶:“你干嘛写那个?多吓人啊?”但凡问出这样问题的,几乎都没有看过《聊斋》的原著,所有的印象来自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庸俗的香艳、甜腻的爱情加上为了吓人而吓人的气氛、场景、音效,不知这样把多少对《聊斋》一无所知的人们搞坏了胃口。奔着恐怖小说去的,绝对会大失所望。
  看《聊斋》的过程,先要经历对半文言文的适应,再要调整心态,驱除对肥皂剧婆婆妈妈和大起大落的期待,然后就开始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了。
  蒲松龄超级愤世嫉俗,但是因为对人情世故的精准理解,除了像《席方平》这样的少数篇章之外,绝大多数都不会破口大骂,相反,他原谅一切会犯低级幼稚错误的普通人,所以,才有超多的讽刺挖苦和站在边儿上说出来的怪话。
  因为人性是共通的,所以三百多年前的讽刺,今天仍然有效。
  我是个生性挑剔的人,虽然知道这是个缺点,但是很难改。不过,正是因为挑剔,才容易对细节感兴趣,才发现《聊斋》的故事在今天仍然不断地演出。所有的妖精、狐狸、道士、鬼怪,实际上承载的是我们的爱恨情仇。
  当下的中国社会,太多层的人际和人物关系,这让我们相当疲惫。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当痛苦袭来的时候,我们因为这种痛不为别人所懂而加倍地痛。终于有一天,我开始认真地看《聊斋》,真的会哑然失笑,我的痛原来已经被无数的书生、狐狸、老鼠、判官痛过了;知道了这一点,痛,会减轻。
  我最喜欢的游戏叫做“聊天”,而就是在聊的过程里,知道了那么多普通人之间原来还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结、化不开的恩怨。人人都明白生活里原本没有好人坏人的区别,偏偏在大家的故事里,好坏仍然在泾渭分明着。《聊斋》告诉我们,狐狸都有最软弱的地方,更何况人?所以,有时候拿这里的故事劝慰朋友,更劝慰自己,不时还真的会出现轻松的瞬间。
  于是,我开始写我的《聊斋》。
  每篇都是两部分:翻译和胡说。翻译不是按部就班,我用的是给自己的朋友讲故事时会用到的语句、语式和词汇,同时像《画皮》这样超级妇孺皆知的,就尽可能省略详细过程,只在被后人误读、被编剧们蹂躏得支离破碎的地方做些提示;胡说更像是大家喝多了狂喷的时候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很多昨天、今天的个人感受,上班的、家里的和街上的,能聊到一块儿的兄弟们心领神会,聊不到一块儿的费半天劲人家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就是被我无聊过的《聊斋》。
  几乎每篇都附上了全部或者涉及部分的原文。今天太多人不耐烦看文言文,给大家一个心得体会:大声念出来,文字的抑扬顿挫会令人着迷。
  希望各位对号入座,这会让阅读的乐趣倍增。
  没错,那个特傻的人,说的就是你身边的某某某。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聊斋》。
  

画皮(1)
Tags: 女鬼,画皮,小三儿
  《画皮》大概是被误读最多的《聊斋》故事,也是世界观最有问题的《聊斋》故事。
  2008年周迅版的《聊斋》票房大卖,人们由此开始了一场关于“小三儿”的社会地位的大讨论。1966年朱虹版的《画皮》留在大家印象里的就是青面獠牙的女鬼,90年代王祖贤版的《画皮》又被胡金铨大师诠释为传统武侠。所以,《画皮》更像是一个大筐,每个人挎在胳膊上都可以往里装想要的东西,原来这是个装什么的家伙儿早就被大家忘记了。
  其实,《画皮》有一半的篇幅是在说王生被鬼挖心以后的事情。道士说自己回天无力,能捉鬼但是不能让死人复活。王生的妻子最后经人指点找到了一个乞丐,经历了一系列我无法用白话文字描述的恶心的事情,终于打动了这个要饭的,给了王生第二次生命。
  蒲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男人遭人恨的见异思迁,以妖为美,以忠为妄,就该被掏心挖肺,这已经是公论,没什么可推敲的了;但是结论中的后一句耐人寻味:“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抱歉我把恶心的部分又给透露出来了)。这话又凭什么呢?凭什么男人的好色要让老婆付出恶心的代价呢?相同的结论还曾经出现在《*》的结尾处:“淫*女,妻女为人淫之”。凭什么?
  因为所有男人都会同情同类,所以男人们对犯生活错误的同伴们都报以巨大的宽容心。两口子的事谁都说不清,所以男人生活作风上出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他老婆一定如何如何”的说法。
  因此,蒲公把报应落实在王生老婆的头上就不意外了。甚至到了今天,指责或者老婆或者“小三儿”的声音都不绝于耳,相比较而言说“这个男人不是个东西”的话就少了很多。
  没人不好色,好色说明一个人很正常;不过好色和“渔色”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可以相提并论。我爱美女,想要和她们搭讪,想要跟她们套磁,但是我几乎不会想到和她们上床,因为这超出了我的承受极限,这将是一件会让生活崩塌的事情,我负担不起。
  于是,我同情所有的出了问题的妻子和奋勇向前的“小三儿”们,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在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小三儿”也是,喜欢一个男人不是她的错。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对于苍蝇来说它只是在做上天安排它做的事情,问题出在蛋上,不怪苍蝇。
  《画皮》是在为裂了缝的蛋找到弥合的方法,可是方向出了问题。古人的意淫在一系列的作品中一以贯之,大意相仿,报应的到来方式近似,每每苦了的是在家里没招谁、没惹谁、老实巴交、耐心守候的老婆。
  正确的世界观应该是:别用雷锋精神来要求现代妇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可以放肆,可以乱来,可以与天公试比高,但后果自负,别溅无辜者一身血。
  Quote 原文 :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画皮(2)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则室门亦闭。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迹之,遇于野,长跪乞救。道士曰:“请遣除之。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陈骇涕不敢声。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往求必合有效。”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