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麻等身体不舒服的临床症状表现,先行求助于内外科,但是身体检查的结果,却是正常或是不足以解释患者的临床病情。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样的,其临床症状表现十分容易受到生活紧张、压力、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变动等因素影响,而使病情产生变化。
  三、现代医学的治疗
  1。  精神药物治疗:针对“生理”因素进行治疗,依据临床症状及诊断的不同,可适度地使用(1)抗焦虑剂、(2)抗忧郁剂、(3)其他精神治疗药物。药物的治疗须经由医师的仔细诊疗才能对症下药,避免药物不当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某些精神疾病更需要辅以心理及行为治疗才能见效。
  2。  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族治疗等:针对“心理”因素进行处理,须根据病患不同的需要来选择,经由适当的心理治疗或咨商的协助,可以改善性格上的缺陷或盲点,增进人际关系,缓解生活压力。当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导因于家庭或婚姻的不良关系时,家族或婚姻治疗可能是有必要的。行为治疗或其他治疗模式,通常应用在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偏差行为等层面。
  3。  治疗原则:精神医学的进展一日千里,但是许多人对精神疾病的观念仍停留在数十年前,甚至把精神疾病当做是一种“不名誉”的疾病,不但使得患者本身平白受苦,也造成患者家属不必要的困扰和心理负担。所以,要能有效地处理“精神官能症”,首先是要对“精神疾病”有正确的观念和认知,其次是不可“讳疾忌医”,才能使精神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四、中医观点
  中医古代典籍并无精神官能症一词,但是从现代医学的内涵来看,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所谓的躁郁症,换言之是躁病和郁病的总称。感情以及精神障碍是主要症状。躁病的症状:情绪过度兴奋、愉悦、精力旺盛、易怒、夸张、喜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自认能力很强或具超能力,甚至妄想等。郁病的症状:情绪低落、心情沉闷、表情忧愁、失眠、身体衰弱、食欲减低、*减退、绝望、有罪恶感、负向认知与看法,甚至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等。躁病和郁病的症状,虽然迥然不同,但基本上本质相同。此二症大都会周期性地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交互出现,近代医学因此又称之为双极性疾患,但有时也会重复出现单一症状。近年来,女性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并且复杂,女性和男性同样地工作,同样承担压力之外,还必须承受生理差异所带来的身心不适,因此相较于男性而言,容易罹患忧郁症。中医在治疗方面多从整体观念的认知下手,以辨证脏腑病位,气血阴阳盛衰,权衡虚实轻重、标本缓急,施以补脾养血、交通心肾,配以化痰、清热、理气、调补阴阳等治法,不但能起到镇静安眠作用和改善各种不适症状,更重要的是全面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使阴阳气血归于平衡状态。
  五、方剂选读
  1。  处方名:甘麦大枣汤。
  2。  组成:甘草四钱、小麦一两半、大枣十五个。
  3。  煎法:以上三味,以水三碗,煎成一碗半,煎两次。
  4。  服法:分三次喝,温服。
  5。  使用:甘麦大枣汤具有镇静、抗惊厥、解痉镇痛、催眠、抗菌解热的作用,对于失眠、忧郁、神经衰弱有疗效。
  六、考据及研究
  1。  出典:《金匮要略》。
  作者:东汉张仲景。
  原典选粹:“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2。  《本草纲目》:
  (1)甘草(豆科):安魂定魄,治惊悸、烦闷、健忘,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
  (2)小麦(禾本科):养心气、心病宜食之、养肝气、消渴、解心烦。
  (3)大枣(鼠李科):补中益气,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除烦闷。
  3。  《本草备要》:
  (1)甘草:甘、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邪热、入峻剂则缓正气、入润剂则养阴血。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
  (2)小麦:甘、微寒。养心除烦、利溲止血。
  (3)大枣:甘、温。补土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伤寒及补剂加用之,以发脾胃升腾之气。
  4。  现代药理:
  (1)甘草:解痉作用、镇静作用、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2)小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镇静作用。
  (3)大枣:保护肝脏,增强肌力,镇静作用。
  七、预防与护理
  1。  维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每日运动好习惯,能动尽量动,绝对比坐着发呆或胡思乱想来得好。
  2。  放宽心胸,坦然面对人生。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所以不要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这样很容易烦恼及不快乐的。
  3。  凡事勿钻牛角尖,勿要求完美。正因为人生不是完美的,是无法止于至善的,你我皆凡人,又何能完美?同样,对于家人、朋友及同事等,你也不需为此而气结与烦恼。
  4。  维持“三心”:平常心、自然心、真诚关怀心。“二意”:善待自己、爱惜自己。“四多”:多接近大自然,多结交可谈心的朋友,凡事多往好处想,多培养心灵涵养。
  以上诸点其实不难做到,从今天起改变过去不好的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相信您的人生会是彩色的。
  八、临床常用方法
  1。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抑肝散、定志丸、酸枣仁汤、清心莲子饮、天王补心丹、加味逍遥散。
  2。  穴位:神门、三阴交、百会穴、四神聪。
  

歇斯底里(1)
一、概述
  歇斯底里(hysteria)一词,来自古希腊的医疗典籍,当初的学者以为只有女性才会出现歇斯底里(包括转化症与解离症)的症状,并认为歇斯底里是由于子宫在体内乱跑,移开原本该有的位置所造成的。从字源上来看,hyster…这个字首,就是子宫的意思。到了二世纪,医学家Galen大力驳斥此种说法,认为子宫不可能在体内乱跑。Galen并郑重宣称,歇斯底里的真正原因,是子宫内的分泌物异常堆积所造成的。此后一千多年,各种关于子宫是如何产生歇斯底里的理论一一被提出来讨论。直到十七世纪,一位英国医师Thomas Willis才开始怀疑跟歇斯底里有关的,说不定不是子宫,而是大脑。此后两百年,人们的观念渐渐变了,脑部疾病说开始占上风。到了十九世纪,人们已经相信重大情绪刺激会诱发歇斯底里。当时,有位法国学者Jean…Martin Charcot就宣称,歇斯底里是大脑的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因为他发现催眠亦可以引发类似的症状。Charcot的理论传给了他的弟子Pierre Janet。之后Janet宣称歇斯底里是心灵功能的解体,导致原本统整的思想、情绪、行为、人格产生分裂。后来,心理学家Sigmund Freud前来请教Charcot,见识到催眠与歇斯底里的关系。后来Freud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他宣称患者幼年时期,一些跟情绪有关的重大冲突被意识压抑(repression)到潜意识中,才造成歇斯底里。Freud认为这些冲突都是跟性有关,而Janet则扩大了冲突的范围。这样的理论,因在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历劫归来的军人都发生歇斯底里而得到支持。至今,尽管歇斯底里一词已经不再被使用,但它的致病理论则保留了下来。唯一较为特殊的是一九六一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解离现象是正常心理的机转之一,健康者在面对压力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但症状很快就能消解。而那些症状会慢性化为解离症的人,是因为受到习惯化与自我增强的结果。不过,这理论仍缺乏证据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解离性疾患(dissociative disorder)属于精神官能症的一种,临床表现以突然的意识、认知等障碍为主要症状,经常有记忆力损伤等症状,俗称“歇斯底里”。在临床上,多数的“解离性疾患”个案的病史,常伴随有急性或慢性的巨大心理创伤或压力事件。一般认为其临床症状呈现,是代表另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或是“心理的逃避”。歇斯底里多发生在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容易受他人影响,或以特殊的行为和态度来引起别人注意的人。此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焦虑、疲惫、消化不良、便秘、关节痛、四肢麻痹、软弱无力等。严重的病人甚至会失明、失音、记忆丧失、抑郁、企图自杀等。中医典籍并没有歇斯底里一词,但依其表现本病类似于中医所谓“脏躁”,依照中医典籍的描述,脏躁应该是属于心理上的疾病,但会转换为运动系统(motor system)、感觉器官(sensory organs)和知觉系统(consciousness system)发生障碍的一种神经症(neuroses)。从以上得知歇斯底里现象的产生,多有其幼时发展及心理动力学上的意义,再加上后天文化与环境压力的影响,在可能恰巧是在身体的确出现器质性疾病下混合发生。究竟是身体或心理因素,其实已经分不清楚,但多半是身心相互影响、混合表现,人类情绪表现之复杂可见一斑,这也是目前身心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益受重视的原因。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歇斯底里(2)

  二、中医的心理治疗
  中医学对于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医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脏象五志说”、“心主神明说”、“七情致病说”等。中医学的理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和预防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就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元代著名中医学家朱震亨进一步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发展,指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郁而成痰,故为癫痫狂妄之证,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为狂为痫,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于心者,为癫为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于肺者,为痫为癫,以喜胜之,以思解之。思伤于脾者,为痫为癫为狂,以怒胜之,以喜解之。恐伤于肾者,为癫为痫,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悲伤于心胞者,为痫,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另外一位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子和,对于《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心理治疗方法,提出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制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制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触之;思可以制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以上所述皆属于中医独特的以情胜情式的心理治疗,在中医学里非常受到重视,并且受到历代中医学家所运用。
  三、针灸
  1。  穴位名:百会穴、四神聪、神门。
  2。  指压法:找到穴道后,按住穴道五至十秒,再平揉二十至三十次,使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四、考据及研究
  1。  出典:《针灸大成》。
  2。  作者:明杨继洲。
  3。  穴位及作用:
  (1)百会穴:“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头部正中线上,当两侧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取穴。作用:主心神恍惚、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无心力。
  (2)四神聪:“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去一寸。”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共四穴。作用:主失眠、健忘、头痛。
  (3)神门:“掌后锐骨端陷中。”腕横纹尺侧端(小拇指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作用:主狂悲、狂笑、面赤、喜笑、心性痴忘、心烦、恐悸。
  总言之,百会穴、四神聪、神门合并使用,对歇斯底里神经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急性期配合针灸治疗。
  五、生活应用
  1。  百会穴、四神聪、神门:歇斯底里、躁郁症、失眠。
  2。  甘麦大枣汤:请参见精神官能症一篇。
  3。  慢性期不妨使用中药调理,穴道指压与中药甘麦大枣汤有不错的疗效,其他处方亦可考虑,如清心莲子饮、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加味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4。  若歇斯底里的表现是在身体的症状,例如在压力冲突时,突然双脚无力、一侧偏瘫、眼盲耳聋、局部皮肤麻木或失去感觉,甚至以痉挛或癫痫来表现,做了各项医学检查,都找不到毛病,这样的疾病称为转化症,是病患无意识地以身体的症状来避开巨大的内心冲突。若高度怀疑是转化症,不可直说病人是在装病,若直接戳破这无意识内在焦虑的防卫机转,病人之内心巨大冲突,在无法承受及预期之下,陡然浮现,旁人又无法专业处理下,病人极易崩溃。
  5。  家人尤须包容体谅,配合医师密切追踪病人身心变化,让病人逐渐放松。面对原有压力,此时可教给患者更多元化及更成熟的压力因应策略,以求症状慢慢缓解。
  6。  平时之情绪,宜采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适度释放,而非压抑累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