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享时,是觉得“我没时间”、还是“我们家孩子用不着”、还是想:“嗯,我要试试看。”您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当父母要为孩子做出牺牲时,只有真正的落实才能发现“孩子一定用得着”。
  2。要对孩子实施某种方法时,理智很重要
  任何成功的家长都会谈到他是如何与孩子应对,特别是当孩子犯错、失败、成功等时候,而世界上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因为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父母的清醒和理智很重要,只有确定自己是理智的,那实施的行为才不会太有偏差。
  『教育名言』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国)法布尔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中国)《吕氏春秋》
  

5.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
在父母做孩子人生导师之前,应该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一个有能力引导别人生活的人,一定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向自己的目的地前进的时候,无论路上遇到任何境遇,他都会从容地认为这不是意外,而是必经之路,并且有准备去面对和解决它。如果,父母有了这份淡定,一定是孩子合格的人生导师。
  『经典事例』
  1940年,贝利出生在巴西,父亲堂丁奥不仅是个足球健将,而且对待子女沉稳和蔼,教育有方。
  贝利从小脾气暴躁,喜欢打架。一次,他又在球场上打完架回到家,父亲严肃地说:“孩子,你打架太多了!要想踢职业足球,必须控制自己的脾气,俗话说:‘一捏拳,便输了理。’球场上分两队比赛,观众自然也分两派,总有人会骂你的,职业球员要适应这种环境。一发火,球就踢不好,裁判员还可以罚你出场。这样,你自己和你那一队就吃大亏了!”父亲的循循善诱使贝利明白了道理,此后他很少与观众、裁判、对手发生冲突。
  贝利在父亲的引导下完成大学学业,多才多艺,能讲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4种外语,最终,野性十足的贝利成为一代球王。
  『教育感悟』
  贝利的父亲劝说贝利不要打架,只是贝利成长中一个小事例,但由此就可以看出贝利的父亲是孩子称职的人生导师。何谓称职?对孩子做了正确的引导,而且孩子接受得心悦诚服。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断重塑的过程,即使是60岁的老人,只要自己有改正的意识都可以得到重塑,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就像一块璞玉,是天然的好材料,当然也有天然的瑕疵。玉能不能成器,主要看工匠怎么雕琢,按照纹理琢,加上精湛的技艺,肯定能掉出美轮美奂的玉器。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璞玉,关键看父母有没有高超的手艺。
  『身体力行』
  父母要想成为孩子人生的导师,先学着这样做:
  1.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每个人对生活的需求不一样,人生方向也不一样,我们要把自己导入哪种人生,怎样导入,如何实施。只有明确了这些之后,才具备引导自己人生的能力。有能力引导自己,才有能力引导孩子。所以,父母能不能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主要看能不能做自己的人生导师。
  2.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真是这样吗?不一定。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容易自满也不容易自责,而常常保持的是理智。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很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教育自己所呈现出来的利与弊。只有这样的了解,才会知道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如何保留优势,又如何避免劣势。
  3。 抽出时间感受生活
  当父母开始真正了解自己了,就有了引导孩子的能力。但是,父母可一定要有引导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父母自己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太累,多抽点时间感受生活,才有精力做孩子的导师。
  4.保持美满的婚姻关系
  当今社会,有一个完整美满的婚姻是做孩子人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因为单亲家长最感困扰的是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国外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的辍学率高于正常家庭的子女,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的婚姻家庭关系也较易破裂。
  『教子参考』
  生活中,父母怎样做孩子的人生导师,请参考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首先要和孩子有良好的关系,在互相了解、信任、忠诚的基础上才能谈引导。所以,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是非常必要的,陪伴时多和孩子沟通、多交流,用爱心和耐心来浇灌孩子。
  2.引导孩子获得幸福人生
  父母要给孩子引导什么样的人生?高学历?高收入?……其实宗旨都是——幸福人生。而幸福的基础是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正如贝多芬所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3.从引导孩子的心灵开始
  孩子身心的健康,在于每一次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及时的引导。而父母该将孩子的心往哪个方向引导很重要。正如,孩子告诉你,他今天在课堂上举手,可是老师没有叫他发言,他心里很难受。那么,父母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很关键。
  父母在表示理解的同时可以说:“是不是你经常不举手,老师很难注意到?”或“你要理解老师在给其他同学机会。”或“今天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啊?”……总之,父母要帮助孩子找自己的原因,只有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
  『教育名言』
  能够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有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日本)池田大作
  一般而言,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这不但影响孩子个人和家庭,而且对国家也不利。
  ——(美国)里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会积极探索,同时有把握机会的敏锐性。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许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去创新,父母如果不想和孩子陷入生活的百般聊赖中,就要学着提升创新能力。
  『经典事例』
  大卫·休伯尔是加拿大著名神经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做化学实验,并把家中的地下室变成了小实验室。15岁那年,他想用砂糖等原料造一颗“炸弹”,但担心会把小实验室炸坏,就在院子里试验。结果,试验虽然成功了,但巨大爆炸力把他击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
  爆炸发生后,休伯尔担心父母会责骂他。但父母并没有那样做,也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他说:“做实验必须要讲科学,要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想当然。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些话极大地激发了休伯尔的信心。之后,休伯尔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最终荣获了诺贝尔奖。
  『教育感悟』
  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物,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有时还会闯祸,而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们的问题,因为父母知道创新精神是成就科学的必要条件,而失败或者闯祸本身会使孩子从中得到教训。父母的宽容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然而,是不是只有想成为科学家才应该有创新能力,而其他领域或普通老百姓就不需要有什么创新意识了?当然不是,因为创新意识其实是积极改变现状的心态。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会把这种能力用到工作中、生活中、与人交往中,使每天都是崭新的。
  『身体力行』
  作为父母,要想使孩子有创新意识,自己首先要做到这几点:
  1.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乐观是对周围人、事、物理解、包容和积极的态度,而一个悲观的人难免对生活有埋怨、看不惯、抵触的情绪。一个人一旦陷入悲观消极中,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源源不断活水的流入,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创新,生活不但是循规蹈矩,而且是唉声叹气。所以,首先对生活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才会有潜能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新鲜。
  2。 善于积累
  很多时候,看似当下用不着的知识或经验,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创新的资粮。所以,生活中、工作中,如果我们习惯把学习到的、体悟到的都记录下来,这种积累就是在为以后的创新做准备。
  3.学会不断更新生活
  当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不要逃避,而是学着突破,突破本身就是创新,在突破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是下一次创新的基础。当生活一成不变了,我们要学着做新的规划,在不断地规划和落实中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只有懂得创新的人,才会感受到生活的魅力。
  4.遇事不气馁、不灰心
  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在创新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增强取决于不气馁、不灰心的信念。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潜力,只有在意志坚定的时候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当我们遇到任何状况,都坚强一些,开发自己能量相信一切都会有新的改观。
  『教子参考』
  为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请父母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一个孩子处在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他身心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安全,在这种心理下,孩子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父母千万不要用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方式教育孩子,只有平等、*的家庭气氛,孩子才会有自主意识,才会敢于去创新、去突破。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孩子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积极性就愈高。孩子通常对未知的事物无所畏惧且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冒险,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要在确保孩子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3.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孩子有时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而惧怕犯错是阻碍创造性发挥的重要因素。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解除这种恐惧心理,对孩子在尝试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全盘否定,而是引导孩子反思错误,鼓励孩子作新的尝试和探索。
  4.多提供给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的有关传记,也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些展览、科学博物馆等,这些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从而激发孩子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育名言』
  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中国)王业宁
  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必须具备:(1)必要的知识;(2)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3)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
  ——(美国)斯尼威
  

7.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进取心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人生超越平凡、获得辉煌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在立定志向后的不断努力中才能体会进取的意义。一个人如果终身都在不断进取中,那么他总会看到未曾领略过的美丽风景。所以,请父母为孩子开启一眼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进取心。
  『经典事例』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人们千古传颂。他不仅在书法上成就显著,而且与妻子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被人称道。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7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师承父亲学习书法,由于众人经常对小献之的书法赞口不绝,无形中滋长了他的傲慢。有一天献之问母亲:“我只要按照父亲的字样,再写上3年就可以了吧?”母亲摇头。他又说:“5年总行了吧!”母亲说:“等你写完院子里的18缸水后看看。”小献之心里不服,又练了5年后,把写好的字给父亲,父亲连连摇头,只在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小献之又拿去给母亲,母亲认真看过3天后,指着那个“大”字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
  此时,小献之的傲气一下子泄了,母亲就鼓励他说:“只要你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习下去,就一定会和你父亲一样。”从此,小献之戒骄戒躁,努力进取,用尽了18缸水之后,书法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和父亲王羲之在书法界并称“二王”。
  『教育感悟』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所说的“战斗”,其实就是进取。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一定的成绩,进取精神是不可缺的。而在努力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付诸实践才不会在中途迷失,而遇到困难时不灰心,进步时不骄傲是保证不断进取的重要条件。
  王献之的目标就是和父亲一样有成就,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他用了很多年不间断地按着父亲的字样练习书法,直到用尽18缸水。他也骄傲过,灰心过,但是在父母的引导下还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进取精神就是在目标选定后一种平凡的重复,坚持下去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身体力行』
  进取心不但可以让我们获得个人的成功,更可以引导我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所以,请试着这样做:
  1.有坚定的理想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追求目标,只有明确自己的“目的地”,才能谈得上为之努力进取。而这个目的地的到达不仅可以体现我们的个人价值,在更高层面上也体现出我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而我们实现理想的目的提升到为国家和社会某利益时,我们的进取心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
  2.为实现理想付出行动
  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画家,必须在绘画方面投入大量的经历和时间,制订短期和长期的计划不间断地练习。就像王献之,如果没用尽18缸水练习,怎么会有之后的成就?还有“钢琴王子”郎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每天8小时的练习。付诸实践本身就是在不断进取。
  3.在阶段性的成功中获取动力
  不断进取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阶段性的成功,我们可以从每一个近期的进步中得到不断进取的动力,一旦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教子参考』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至少也是独立自主,那么进取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请父母这样帮助孩子:
  1.帮助孩子立志
  很多年轻的一代人经常会问:“我为什么活着?”而老一辈人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志向,他们很清楚为什么而活。
  当然,不是要给孩子灌输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念,而是从小就根据孩子的兴趣帮助他立定志向。当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不会迷茫自己为什么活着。而父母引导的方向也绝不是类似:“我支持你当设计师,因为能赚大钱。”这种说*误导孩子的志向是“赚大钱”而不是当设计师。这样,孩子以后不但会越来越迷茫,而且很可能变成金钱的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