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城外就是故乡-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艺谋的武打片。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城正在失去记忆(4)
尖锐的口哨也偶尔在射洪中学的校园响起。因为校园内也有同学烫*头、穿海魂衫和小脚裤,只是不敢穿拖鞋。太和镇城墙之外便是广褒的庄稼地。县委、武装部,还有更远的母校射洪中学,是绿色海洋上的一个个孤岛。在学校与小城之间由一根根田埂连结,当然也有公路。白天我们要么从汽车扬起的灰尘中穿过,要么在麻雀的啁啾和青蛙的鼓噪中穿过,晚上就要从尖锐的口哨声中穿过。
  我和同班最要好的朋友——未来的华西医大教授唐健和未来的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工程师李强都是老师最喜欢的乖孩子。但我们决定在黑夜里不作沉默的羔羊,而要作啸叫的猛兽。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我们也掌握了口哨的高难技巧。比之唐健和李强,我还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可以分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打出效果各不相同的口哨。夜风拂拂,树影婆娑。尖锐的口哨此起彼伏,互相呼应。最优美最响亮的那一声就属于我。我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取得了身份上对操哥的以假乱真。口哨,从此成为涂在我们身上的一层迷彩。
  我们决定以最革命的理由对新掌握的秘密武器用于实战。班上的明清和晓秋好上了。晓秋生在川剧团,出落得比戏台上的花旦还漂亮。她不但以漂亮出名,并且还以大胆出名。我们的体育老师特别喜欢辅导女同学,特别喜欢辅导女同学作体操,她们的腰和臀特别能得到他双手的保护。一天,老师的眼睛又一次专注于女同学某个部位的时候,晓秋用胶布在他后襟粘上并点燃了一只鞭炮。鞭炮在老师身后引爆后的冲击波很快在校园内扩散。老师几天之后便被贬去了最偏远的乡村学校,晓秋名气大增。晓秋和明清的早恋,尤其是各方面平平的明清和一个名星人物不对称的早恋唤醒了我们的正义感。我的朋友也就是班上的最高领导唐健决定干预。
  酷热难挡。大槐树上的知了噪叫不止。明清家就在城西那棵大槐树下。我与唐健和李强像鬼鬼祟祟的侦察兵一样摸到他家墙根。唐健一个眼色,我们三个一齐在窗外朝隔桌而坐的明清和晓秋打出了最尖锐的口哨,然而迅速撤离。事情全然没有悬念:正义的口哨成功地惊飞了一对太嫩的小鸳鸯。
  小城大师
  敞篷货车发疯一样开往成都。看来它也像我们一样亢奋。天冷得像要下雪。我像一条小狗一样蜷缩成一团,只把最小的体积暴露给寒风。小平大约是不注意受了凉,肚子一阵翻江倒海之后,早上吃下的面条从嘴里喷射而出,一部分兜在了大口罩内,大部分则突破了口罩的围堵而在旁边一位搭车的操哥身上着陆。好在我们人多,志勇、陈三、孙扬以及射洪中学美术组的七八个主力都在车上,那可怜的操哥只有忍气吞声,让我们眼看着他一身呕吐物被冷风吹干,起壳。
  一路的劳顿都由成都加倍地回报了。因为我们第一次进了大城市,并正正规规住进了滨江路的招待所。我们最大的收获还是在省展览馆——当时叫万岁馆,这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是专门来参观这里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我们都是狂热的美术爱好者,一半是热爱,一半是为了将来谋生。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到毕加索、凡高、列宾,这些名字我们已经熟悉得如同自家兄弟。国内画家更不用提了,我指的是油画家,如罗工柳、靳尚宜等,他们的作品我们经常临摹。而国画则显得老土,丢人,早已被唾弃。展览馆展品几百件,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于是我们差不多就是与大师们面对面了。我们在心中又将自己提拔了一格。这样,我们离艺术大师的梦想又近了那么一点点。

小城正在失去记忆(5)
省展览馆实在高档,红色花岗石地板打了蜡,光可鉴人。为了表达未来大师的霸气,我与志勇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狠狠地在地板上吐一大泡口水,好像这样展览馆就有了被我们占有的意味。
  回到射洪,才发现我为之热爱的太和镇如此之小之破之土。我和志勇坐在涪江河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志勇说,我们两个未来的大画家还住在射洪这么个破地方实在太委屈了。我说,射洪就是小,你看街道好窄,我担心要夹住大鼻子苏老师的鼻子。两个心在别处的少年越想越气。后来,两个人叹一口气,还是回去画吧,画成大画家一切都有了。走,未来的达?芬奇。走,未来的毕加索。
  我们成天都在画。文化馆、学校,还到处写生。行色匆匆,背着画夹,满身自己故意涂抹上去的颜料。我们最喜欢在学校里画。画时像大画家作画一样旁若无人,咪着眼睛,近前,退远,反复在画稿上凝视,眼角的余光却观察到同学都带着羡慕的目光在围观。男同学,更多的是女同学,包括那些平时骄傲得不得了的体育尖子和歌舞明星。等他们恋恋不舍地走远了,我们才将憋了许久的笑声释放出来,笑得在地上打滚。有时,我们还顺手在黑板上写上“打倒大画家陈霁!打倒大艺术家杨志勇!”当然,谁也看不出是我们的笔迹。我们最得意的作品是周恩来像。1976年1月9日,周恩来逝世,全校悲痛。傍晚,校长把我们召到办公室,亲自把画遗像的任务交给了我和志勇。明天上午9点开悼念大会前就要画好巨幅画像,时间紧迫,又是重大政治任务,校长腾出了自己的办公室,亲手端来火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不过,我们不甘心当无名英雄,一定要让睡在隔壁的校长知道我们工作的辛劳和思想的革命。于是两个未来的大画家在你一笔我一笔地作画时,不是凳子响就是桌子动,还有两个革命小将的豪言壮语和激情对话,更严重的是校长的办公桌被烤糊了,满屋焦味,烟气熏人。一夜折腾让我们敬爱的校长彻夜难眠,次日主持悼念大会时满眼血丝一脸憔悴。全校师生十分感动,都以为校长悲伤过度。
  太和镇是一个最宜于梦想的地方。我们成长的岁月被它抹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并点点滴滴地完成了对我们的基本造型。虽然我们美术小组的铁哥们中只有志勇现在是扛着大校军衔的专业画家,陈三在成都当着不大不小的官,孙扬在美国纽约干着当年曾被我们奚落的外科医生勾当,小平则在德阳研究他的三星堆,我更是早早地撂了画笔,但我们的理想之火从来没有熄灭过。
  我们没有成为大师,志勇也没有。但我们离开后的射洪画坛(如果说这里有一个什么“坛”的话)一直热闹,出了不止一个“大师”和一批“著名”画家。这要怪孙竹篱——一个真正的大画家。他曾是四川画坛一个最响亮的名字,响亮得如同春雷滚过巴蜀的天空。孙竹篱几十年深山练剑,上探石涛、八大、吴昌硕,扬州八怪,下追黄宾鸿、齐白石、张大千,还有自成一绝的诗书画,所以一出山便以老辣的笔墨和清新的格调艺惊一方。画界都说他是中国又一个陈子庄,又一个黄秋园。他的成功让太和镇一些人眼红不已,蜂起仿效,一时卖得太和镇经常颜料短缺,宣纸脱销。然而孙竹篱命薄,还没来得及充分品尝成功便被癌症夺去性命。这就成全了一批人:小城大师迭出,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孙竹篱的嫡传弟子。在他们脏兮兮的画案上,“孙竹篱”成了另外一种人民币,一版再版。成都市场上的假孙竹篱,大半来自射洪。 。 想看书来

小城正在失去记忆(6)

  故乡的体味和体温让我对她像狗一样敏感。后来我明白了,对故乡的这种感觉最终还是来自家。对我而言,家是游移不定的,故乡在射洪的确切部位也就是不确定的。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那天怎么就把车子直接开进了广场。我本想绕开太熟悉的北门而选择了从河边入城,但我东拐西拐突然就到了这里。这不像是我开车来到了这里而是广场冷不防跳到了我面前,故意要吓我一跳。广场非常大,感觉中大得恐怕连成都也没有。这里根本没有下雪,阳光明媚恍若春天。阳光照耀下的整个广场被一种声音笼罩。像风声,像雨声,像放大了许多倍的蚕吃桑叶的声音。这是许许多多声音的高度拥挤、粘连和压缩,密不透风,浑然一片,因为其它一切杂音都被它席卷和消化。这是麻将!是麻将在成百上千双手的抚弄下快乐的大合唱,是麻将在广阔空间里在最自由放纵状态下的众声喧哗。人们在这里快乐地接受着它的统治,呼吸着彼此的呼吸,快乐着彼此的快乐。我傻眼了:这种大规模聚集群众的功能,原本只属于*年代的天安门广场啊。
  看见了一棵黄桷树。还有两棵老槐树。尤其是槐树让我眼睛一亮,像时隔几十年后见到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儿时伙伴。这时,我才辩认出我就站在原来的家门口!那时所谓的家其实就是文化馆,是父亲在文化馆的卧室兼办公室。后来母亲因病进城,我,还有弟弟、妹妹,都跟着进城上学。一大家人居然能塞进那十几平米。好在那时父母骨瘦如柴,我们也老长不大。
  母亲实在能干。除了治病,她居然可以用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对付五张嘴巴。甚至偶尔还照顾一下父亲在朋友面前的面子。她还以自己示范的方式让我们学会勤劳、坚忍、谦逊和礼貌。父亲则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常常是在宣传部某位干事指挥下,与包括孙竹篱、大鼻子苏老师在内的一帮子人不断地写,画。画伟大领袖,画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宣传画。用美术字写毛主席语录,在城墙上写“将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之类的标语。他最出风头的是大跃进时在城西老鸹山上写的一条标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每个字足有一幢楼大,笔划也粗如城墙。加上一个奇大无比的惊叹号,更像是全县几十万人民的齐声呐喊。这条标语是县委决定之后,由父亲带领整整一个生产队的劳动力完成的。多年以后,父亲讲到此事时,脸上还堆满成就感。
  父亲也是我最初的偶像。还在乡下时,他曾带了县宣传队就在我上学的学校戏台上为全乡贫下中农演革命节目,曾经背了枝用来打野鸭的小口径步枪从学校经过,曾经拿了本子在学校外的河边画一幢老屋,引得放学回家的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这是谁谁的爸。这些是对我在那些乡下孩子面前虚荣心的强大支持。有时我与父亲从乡下进城,一路上金黄的油菜山洪一样从山腰流泻谷底,形成大小不等的金色湖泊。喜鹊欢叫,燕雀啁啾,我的想像在父亲的光辉照耀下飞翔。我不停地提问,比如汽车和摩托车谁跑得更快,美国和苏联倒底谁厉害,毛主席是不是天天吃肉等等。好像父亲从来没有被问住过。他几乎是城市的代言人,一部专为儿子打开的百科全书。我还看过他年轻时的照片,蛮标致。这更让我佩服。他说,你要多读毛主席的书,我就天天翻那本砖头厚的毛选。他说,毛主席专门把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到乡下劳动,怕他把书读迂了。于是,我又真的怕成书呆子。就想,一天到底该读多少页书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城正在失去记忆(7)
我进城上学后,小城投射到父亲身上的光环在不知不觉中淡去。并且他的谨小慎微和不谙世故在我面前暴露无遗。渐渐,我已在心中将他平视。还有,他胆小如鼠却常常对我声色俱厉,这让我好几次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一天我又端起饭碗到文化馆报栏前边吃饭边看报。这报栏是我窥视小城之外广阔天地的唯一窗口。而父亲一贯活学活用伟大领袖的思想,经常在我面前批判死读书,读书死。当他又一次声色俱厉地硬将我召回家中,又继续声色俱厉地教育我时,一场反对旧秩序的起义终于爆发。当着他的面,我一脚将脚上的木板拖鞋使劲踢向空中。拖鞋触到天花板后,在父亲的惊愕中砸向地面,声音惊堂木一般响亮。没等他反应过来,我早已跑上了大街。我这次完全是想完成一个男子汉形像的塑造,也是一次精神独立的公开宣言。我觉得父亲那些陈词滥调早就听够了。他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应该被冲个落花流水。激情让我充满了勇气和智慧。在大街上乱走时,我设计了许多报复父亲的方案。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消失,其中消失的方式中还包括死或装死。想着父亲知道我“死”后的无比震骇,就窃笑,就享受着报复的*。大胆的造反却以平淡收场。是母亲居间调停将此事摆平。从此,我与父亲的关系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我变得比以前更加规矩,画画也更加勤奋;父亲则对我大加放纵,以致后来我在许多重大事情都自作主张,包括对美术的背叛。我的这种作派让妹妹加以仿效,唯有弟弟仍然是父亲面前的应声虫。
  泊了车,我要了一杯茶,在虚拟的家门口坐着。母亲是因为糖尿病去世的,那病在那时被人称为“富贵病”,而它偏偏来到我们这种贫寒之家。弟弟也早已夭折,年纪轻轻也“富贵”了一回。妹妹与银行的同事正在麻将桌上。父亲不知去向,电话没人接。现在,只有让这棵老槐树陪陪我。这里原来有一条河,从涪江引入的城中之河。这槐树原来就长在河边。春末夏初,槐花开满枝头,一切都笼罩在它的清香中。这是一个季节的气味,也是家的气味。我坐的地方应是我家的窗外。在这里原来可以看见南北河上各有一座石桥。每到夏天,河里荷叶田田,一片蛙声。孙竹篱曾是我家邻居,他以荷为代表作,或许与此有关。现在河被填平了,水面被地面砖取代,小船被汽车取代,荷叶被麻将桌取代。这棵老槐树原来还有许多伙伴,其中一棵长在文化馆大院内,后来被风齐齐吹折。折断的地方我曾掏出好多颗子弹头。*乱世,造反派喜欢在这里朝树干开枪取乐。他们等于是在上面打了齿孔,让风撕了一回邮票。
  好不容易问到了文化馆。原来的文化馆已片瓦不留,新馆被挪到了广场边的一个角落。那些报栏、展览馆、图书室和画室,已像水份一样从那座小楼里被挤掉。还有一个叫“红房子”的歌舞厅,大摇大摆地趴在它的身上。我听到了文化馆在重压之下的喘息之声。
  河的秘密
  拍打思乡之梦的常常有一条河。我梦中之河是涪江,位于城东。这是两滩之间形成的广阔水面,故乡称之为沱。儿时这里樯桅如林,太和镇几乎有一半人家与河上营生相关。中学时我的写生活动也主要在这里,因为它处处可以入画。那些船,那些芦丛,那些树林,那些水鸟,还有水中那些重叠繁复的倒影。夏天,我还天天在这里游泳。起初父母都是严禁游泳的。回家稍晚,父亲就要盘问,开始我撒谎,但父亲有他的侦查手段:用指甲在身上划。如皮肤上划起有白印,就再也无法抵赖。好汉不吃眼前亏,认错、低头。如桀骜不驯,就可能挨打。后来我们都有了反侦察手段:游泳后再去蹦跶一阵,打球,疯。臭汗一出,皮肤不再紧绷,侦察手段失效。有一次再以此去对付时,父亲嘿嘿一笑,说,我专门到河边了,看你娃儿还游得可以,放你一马,但每天必须准时回来!

小城正在失去记忆(8)
从此,我与几个同学经常在一起,充分享受着自由。藏赵二娃的裤子,害得他像夹尾巴狗一样躲在树林里不敢回家。在货船上学跳水,不是脑壳插进淤泥就是碰到石头。坐在木排上,想潘冬子小小竹排江中游的神气。赵二娃他爸是放木排的,我们好羡慕。
  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