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还是上辈子的事,好像也是这个时候,他和乔安平去知青住所挖花生,当时用尿素的内膜塑料胆来装花生,平时他们一家人舍不得吃准备过年招待亲朋好友。结果塑料不透气,把花生闷坏了,把想吃花生的自己都急哭了。当然他自己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花生现在就差不多可以了,我们弄回来再晒晒,否则,等都熟了别人也会去的,我们现在去能多弄点。”乔安平解释道。
“哥,没想到你还挺聪明的,你说的对,我们可以用嫩花生做水煮盐花生,那个可好吃了,吃不完,还可以卖。”越说越兴奋的王明远又想到钱上面去了。
好吧,王明远自己检讨,自己怎么可以怎么没有生意眼光,作为一个财迷,这样是不合格的!
作者有话要说:
打字不快,急啊
第7章 第七章
两个人午觉也不睡了,拿了个袋子就往王明远原先住的地方跑,这次有王明远提点,乔安平拿了个透气的袋子。
气喘嘘嘘的到了知青住所,王明远先到原先住的地方拿了两把铁锹,跑到地里;这儿是知青当时自己开垦的自留地;里面种了芝麻、花生、豆子等。现在知青回城的回城 ,考大学的考大学,这儿就慌了,幸好这些是靠天张的,所以便宜了王明远和乔安平这两个小子。
地里的花生差不多熟了,要真说还是差点火候,乔安平和王明远可没有这么多的顾虑,拿起铁锹就开始挖了,铁锹一下子下去就带出来一串的花生,王明远负责拾花生,把土剥掉放进袋子里,一锹一锹的挖,王明远跟在后面都忙的不歇手。
袋子很快就满了,王明远把花生放的原先的住所的院子里晒,再去装花生。就这样一直忙到天黑,王明远和乔安平终于把地里的花生弄完了,院子里也晒满了。 王明远心想:乔爷爷乔奶奶是个实诚人把花生拿回去恐怕不行,不如就放在自己原先的房子里,每天来晒等忙好了就在这个院子里把花生水煮了拿去卖,直接把钱给他们,毕竟现在只有一些在人们眼里混不下去的人才去做生意,现在的个体户是让人看不起的,个体户走在路上一般的熟人都会装作不认识的不像现在是有钱就是大爷,刚刚才文革过去好多的人对思想的束缚还没有放开,工人还是老大哥,等到84年的时候,国企才会改革,到九十年代更是有大批的下岗工人,过几年这种仇商的情节就会好转,到时候万元户就会成为人人的羡慕的目标。
“哥,我们就把花生放在这里,以后天天过来晒就行了,如果我们把花生弄回去,爷爷奶奶肯定不答应的,我们就放在这儿,这儿一般没人来,下次我们带点盐和拾一些材,我们煮盐水花生吃,说不定还可以换钱呢。”既然决定不告诉老人,那就要把乔安平说明白。
“行,我们就按你说的办,那我们是不是现在收一收,马上回家吃饭,爷爷奶奶该等及了。”乔安平是王明远说啥就是啥,很痛快的就照做了。
于是,两只竹马手拉手的回家吃饭了。
日子就在王明远和乔安平每天早上做虾子酱晒花生下午收花生做竹子容器中度过。竹子容器是王明远后来想到的,现在市面上只有塑料薄膜并没有塑料袋,虽说有人曾说过塑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但是不可否认,没有塑料袋是多么的不方便,没办法王明远终于想起了用竹桶做容器,很简单就是用大竹子的竹桶装酱,花生用水煮也是要东西装的不过可以用就报纸。所以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没有了塑料袋竹子也可以的。不过等有了钱王明远觉得还是得买些塑料回来自己做袋子,天天削竹子的人很忧郁。
过了一段时间后,王明远和乔安平做的虾酱好了,花生也晒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全只欠东风了。
这天,王明远和乔安平带着盐和大料去了王明远的老房子,他们把花生洗净放在锅里放上大料和盐在放上水盖上锅盖开火煮了。水煮了两滚,歇了火。王明远和乔安平顾不得烫挑起花生就剥开皮吃了起来,花生的香混合了大料的鲜沾着点咸味真是越吃越想吃。
“这花生真好吃,我们拿一些回去给爷爷奶奶吃。”乔安平有好吃的绝不吃独食想着爷爷奶奶是个非常懂事的小孩。
“当然,但是你只能说我们弄的不多,不许让爷爷奶奶知道我们明天去卖花生和虾酱。明天一早,你去推自行车,我们拿了东西就去镇上,上次奶奶给的一块钱也带上,明天爷爷奶奶问起自行车,你可记住了,说我们要学骑车不许说去镇上。”王明远再次强掉不许乔安平明天破坏了他的赚钱大计。
王明远想来想去就想出了这个主意,自己和乔安平去镇上卖东西。毕竟村里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卖不出去,就是可以卖在爷爷奶奶的眼皮底下这不是找揍吗。刚好乔妈妈结婚时有一辆自行车,爷爷奶奶不会骑就搁置了,王明远就打起了它的主意。
带着花生回了家,乔奶奶果然问花生的来源,王明远就说是自己弄的在知青地里留的花生,乔奶奶怕引起王明远的心事就不问了。王明远已经准备了一肚子话结果一句也没用上,赶紧把明天要用的东西弄好明天直接去。
夜里,乔奶奶和乔爷爷唠嗑:“远远的爸妈回城有一段时候了吧,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啊,他们会不会像那个姓林的一样不回来了,远远这么小,他们怎么舍得,是不是知青都是这么心狠,自己的孩子说不要就不要,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后悔,晚上睡的着吗,搁我,我是睡觉都不会安生的,也不怕遭报应,作孽啊!”乔奶奶嘴里姓林的就是乔安平的爸爸。
今天听王明远提到知青,乔奶奶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心中酸涩难耐,忍不住跟乔爷爷说道说道。
“说他干什么,我们就当他死了,好好的养大小安就是对得起女儿了,再说当时接远远回来的时候不都有数,小安也没有个亲兄弟扶持,远远这个孩子重情义,我们好好待他,以后他跟小安和亲兄弟也没两样,到时我们不在了,小安和远远也有个伴,不至于在这个世界上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他父母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就当我们多一个孙子。以后不要在对远远提有关父母的事,让他不开心,小孩子都要父母的。”乔爷爷叹息道。、
王明远站在窗下本来是要尿尿的,没想到却听到了这样的对话,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上辈子乔老夫妇不在了,王明远被人鼓动了两句就头脑发热吵吵的去找父母,他那时却没有想到乔安平怎么办,乔老夫妇的养育之恩他也没想的一心一意的眼里只有找父母,甚至他的心里一直觉着虽然乔老夫妇对他很好但是对乔安平是疼到骨子里去了,觉得难过想着是不是亲生的小孩天生就有一种别人插不进的默契,因此他才对父母那么渴望。后来他才明白,他最欠的就是乔家一家人,他的不快乐是他父母造成的,他父母欠他的别人不欠他的,对自己的孩子好是天性不是人人都是圣母圣父,再说如果真是这样对自己的小孩是不是更不公平,你已经分享了他的一半,还嫌不够,那那个亲生小孩是不是得委屈上吊啊。以前自己不懂乔爷爷乔奶奶的苦心,心中一直都期待父母来接自己对他们也不是太亲密,到后来想亲密又大了不好意思,一直到他们不在了,心中悲痛成为遗憾。自己去找父母乔安平曾经让自己留下,自己却没留下,那时,失去了最亲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自己又走了,他是不是在心中埋怨自己。其实自己也是心中难安的吧,否则,怎么在被父母嫌弃无家可归时没回来,怕是没脸见他吧,以后不回来不去主动联系是不是心中无言以对啊。
王明远浑浑噩噩的爬上了床,借着月光看着熟睡的乔安平,心中默默发誓:这辈子,乔安平将是我最亲的人,绝不辜负!
第8章 第八章
第二天一早,王明远和乔安平就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乔安平顺利的推出了自行车。两个小孩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边放一个大袋子,自行车前面的大杠上挂满了竹子桶也是用袋子装的,还带了一个碗和一把勺子。俩个小孩把东西带好就出发了。
一路上,王明远和乔安平一人推车一人跟着,累了就换人,现在的马路还没修好幸好这些天是晴天否则一走一脚的泥更难走,不过就这这样等到了镇上也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
王明远这次的目标是镇上的一家国企工厂,毕竟这年头工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吗,就在离厂不远的一个拐弯处停留了下来。
“就在这儿了,我们摆个摊子,呆会我吆喝卖东西,你收钱。”王明远对乔安平说。
“小远,这真能换钱?有人买吗,花生两毛钱一碗是不是贵了,虾子酱五毛钱一勺是不是也贵了。”乔安平紧张的问王明远,平时再怎么老成毕竟还是个九岁的孩子还是有点放不开的。
“放心,肯定能卖掉。你呆会麻利点。”王明远很镇定的说道,其实他心里也没底,不过到是不怕的,大不了卖不掉回家自己吃就是了。
刚刚摆好,就有工人下班了。“来,看一看,瞧一瞧,好吃又便宜的花生,鲜香美味的虾子酱,免费尝一尝,不好吃不要钱。快来看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王明远把前世所知道的宣传词喊出来,别说,王明远肖似母亲,皮肤白,小脸小小的,眼睛明亮有神,清脆的嗓音带有儿童特有的糯糯的可爱,引来了一批妇女大爷
“小朋友你几岁了,就知道卖东西了,你爸妈呢”有人看他们小,逗逗他们。
“我九岁了,我哥十岁了。我爸妈不在了,只有爷爷奶奶,这是我们家刚刚才出的花生,又香又酥,大爷大妈买点吧,还有虾子酱是我奶奶的祖传手艺,回家烧菜放些可好吃了,下饭下粥又下酒,不好吃不要钱。”说完端起放着酱和花生的盘子让他们试吃。
“不错,挺好吃的,你这怎么卖啊。”这时候的人不好意思白吃人家的基本上只要过的去都会买点的,这不就有人问价了。
“花生是盐煮花生是两毛一碗,如果用粮票就是三两一碗,虾子酱是五毛钱两勺,粮票是一斤两勺”王明远把想好的价报出来。
一听价钱,有些人就不愿意了,不过还是有人买的“小兄弟,给我来两碗花生,来这是四毛钱。”一个大爷买了两碗准备给孩子吃。
“好嘞,这会儿花生还有段时间才上市,大爷,你吃的好再来。’”王明远挖了满满的两碗,还添了一把,乔安平就立马用旧报纸包好递了过去。
有人开头,后面人就有人接着:“我要两碗花生”
“我要两勺虾子酱”
王明远和乔安平手脚就没停过,一直到上班时间人才陆陆续续的走了。
“累死了,没想到真的卖出去了,我们挣钱了。”好不容易歇一会的乔安平对王明远兴奋的说道。
王明远笑笑没有说话,他前世第一次挣钱也是兴奋的不行,他能理解乔安平的兴奋和激动。他自己其实也是松了口气,毕竟忙了这些日子如果真卖不出去,他也会沮丧的。
王明远盘点了一下带来的东西,花生已经卖完了,虾子酱还有一些,主要是没竹桶了,看来买塑料薄膜势在必行。王明远把剩下的虾子酱送给了厂里的门卫大爷,大爷还答应帮他们看自行车只要在下班之前拿走就行了。
这是王明远回来后第一次来镇上,乔安平也是好久没来了,要去逛街很是兴奋。他们先去供销商厦在那里一人买了一个赤豆冰棒花了四分钱,接着把乔安平心心念念的铁铅笔盒买了下来,乔安平拿着新的铅笔盒手都不知道往那边放了,高兴的像什么是的。王明远又把他需要的塑料薄膜买了,本来还想给爷爷奶奶买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钱就只好安慰自己等把东西卖完了再给爷爷奶奶买好多好多东西。
夏天的傍晚,王明远和乔安平推着自行车,带着乔安平心爱的铅笔盒走在马路上,乔安平说“小远,你真聪明能干,不像我见到那么多的人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还是哥哥呢,真没用。”
“哥哥,你很能干的,花生和虾子酱都是你在做的,我只是动动嘴皮子。你今天动作都快哎;我在这么多人面前也害怕不过我自己对自己说我说话他们又不能打我没什么好怕的;而且我的脸皮比较厚;哥哥太害羞了;练练就好了”王明远赶紧安慰道;乔安平做的已经很好了不能因为自己这个伪儿童而打击信心;否则,自己就罪过了。
乔安平记住了王明远的话,自己以后一定要脸皮厚点,恩,自己一定要学会厚脸皮。少年的心中渐渐的有了这样的概念,这以后的日子里王明远不只一次的恨自己嘴巴贱,乔安平绝对是城墙穿不破的脸皮,摇着大尾巴狼的混蛋,把手段心思都花在了王明远身上,不知道这是王明远的幸或不幸,只有王明远自己体会了。
不过现在王明远怕他以后走上社会吃亏,决定要好好调教乔安平一翻,不说成为刘邦这样的腹黑鼻祖,至少要成为芝麻馅的人物,否则,自己家的小孩被别人欺负,自己不得哭死啊。
就这样,乔安平以后的道路就被铺上了腹黑的砖。
晚上,两个小孩像间谍似得,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数钱,今天除去花的钱之外,总共还有八十块钱,三十斤粮票。现在猪肉卖七毛八一斤,最贵的也不过九毛四一斤,工人工资六七十块钱一月,像乔爷爷乔奶奶一家一年不过两三百的花销,八十块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这才是第一天卖,像明天就多带点花生,虾子酱买回家能吃一段时间,销量肯定会降的,花生还能在卖二十天左右,到时候也就是花生全面上市的时候了,也卖不出价了。到时候再找其他的点子挣钱,现在赶紧把塑料薄膜制成塑料袋才行。
王明远制的塑料袋是最简单的,先裁好方方正正的塑料袋,用小锯子在蜡烛上烧烫,在叠好的塑料袋山密封两面,在弄好的袋子的两边各挖一个洞,方便别人提,这样一个简单的塑料袋就做好了。乔安平负责裁剪,王明远负责密封盒挖空,一个小时做了两百个,他们总共做了七百多个,就报纸也裁剪好了,塑料薄膜还是要成本的,所以花生还是用旧报纸装,能省就省,他们现在很穷!
睡梦中,王明远嘴角微微翘起!
第9章 第九章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王明远和乔安平可是有好多的事要做的。他们要煮花生还得装好虾子酱,今天在王明远看来是他事业的开始阶段,乔安平被他指使的团团转好在他是个隐形弟控,要不然王明远绝对不能这么顺利的按自己的想法来,王明远从重新回来的时候对乔安平就有一种依赖他自己动口乔安平总能帮他做好,王明远是脑乔安平是手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模式就一直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今天因为有昨天的经历所以比较得心应手,有了昨天的宣传加上买过的人的传播今天的人明显比昨天多。不仅有工人、小孩和老人也有很多,一问才知道,昨天他们家的孩子回家吵着要吃花生,他们才知道这儿有的卖,老人在家带孩子就被孩子拉过来了,两毛钱一碗能够让小孙子小孙女吃一天,咬咬牙买了就买了也不是不能让人接受的。听完了之后,王明远不能不说,中国的上人长辈对孩子确实是惯的,自己不吃孩子得吃,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即使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也挡不住中国家长为孩子花钱的心。难怪别人说小孩和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王明远自己心中又有了今后消费的新对象,想着以后要对这些女人小孩的生意的重视了。
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