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自我提升的马太效应-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赢家通吃的另外一种阐释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韦尔奇任通用电气总裁不久就提出了著名的“”战略——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位居第一或第二的企业才有实力避开残酷的竞争,赢得巨额利润。
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提问,谁是篮球王国的,大家都会说是乔丹。但是却很少有人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能力上第一比第十能强过几十倍吗?不是,乔丹的才华并没有比其他优秀球员强几十倍,但是他的收入却是其他优秀球员的几十倍。
在一个著名商业咨询机构担任顾问的教授,其职位比另一位同事高了两级,但是他得到的报酬却是他的10倍。“难道我真的比他能干10倍吗,当然不是。这就是赢家通吃的残酷现实。”他坦言道。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赢家通吃这一现象呢?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并不遵从公平原则。一个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能仅停留在对外界的抱怨上,而是应该直面赢家通吃的现实,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马太效应最宠爱的人
娱乐明星和顶尖人物的所得比一般人高得多,他们似乎是马太效应最宠爱的人。为什么会出现顶尖人物的这种超高酬劳的现象呢?
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托现代传播技术之赐,超级明星和顶尖人物可以同时出现在许多人眼前。就成本来说,多制造一张CD,多印一本书,花费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多让一个消费者接触到迈克尔?杰克逊、史蒂芬?金、帕瓦罗帝或贝克汉姆,几乎不会产生多少额外的费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4)
其二,虽然让大众接触到顶尖人物所需的广告花费和次级代替人物的花费差不多,但是请到顶尖人物的代价,却可能贵上千百万元。为什么人们还要找顶尖人物拍广告呢?
这就涉及到顶尖人物高酬劳现象的第二个因素:次级人物无法取代顶尖人物的才华和表现。
如果清洁工人甲的工作只有普通工人的一半,则人家愿意出行情价的一半来请甲。但若某人唱歌只有迈克尔?杰克逊或帕瓦罗帝的一半好,谁愿意出价钱的一半来找他呢?由于非顶尖人物吸引的观众少,所以,就算不花钱请来非顶尖人物,其经济价值必定比顶尖人物逊色许多。
市场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人们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顶尖的竞争者身上,多数人只知道几个棒球手、科学家、雕塑家和政治人物的名字。而在商业大战中,人们只能记住几个有限的品牌。决定这种赢家通吃现象的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知识,而是对注意力资源的占有程度。
有趣的是,这种顶尖人物与非顶尖人物之间获利的悬殊情况,过去并不存在。例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篮球或足球高手并没有获得太多的钱。过去,优秀的政治人物去世时,家境仍是清寒的。愈往过去看,所谓赢家通吃的现象愈不存在。
17世纪的莎士比亚和达芬奇与同时代的人相比,确实是才华出众。按照今日的情况来看,他们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才华和名气成为千万富翁。可是,他们获得的待遇与今日的一般专业工作者没有什么差别。
有才能的人获得好待遇,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时至今日,个人的收入与他的能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可以用数字来加以说明。
上世纪60年代,英国某家报纸的社论披露了某些披头士成为百万富翁的事实,引起社会的广泛震惊。而今天,流行歌手乔治?麦可或迈克尔?杰克逊名列全球富人的前列,却没有人觉得惊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便是传播、电子通讯、CD和光碟等消费产品的科技革命。商人们绞尽脑汁想的是如何让获利达到最多,而借助顶尖人物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找顶尖人物固然要花很多钱,但把这些钱分摊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时,每个人的负担实在是微乎其微。
不管在什么行业,抛开金钱,我们将能发现,成就和名望总是集中在极少数人的身上。在过去,由于阶级和传播方式的限制,莎士比亚和达芬奇无法变成富翁,但这一点儿也不减损他们的成就。为数极少的伟大艺术家,就算没有成为富翁,依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赢家通吃的待遇法则不仅适用于娱乐界,在任何公认的专业领域中,顶尖专业人才的收入也是很高的。在1994年《福布斯》杂志所列的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二的是贾梅律师,他的名气比不上家喻户晓的网球明星阿加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上过电视,然而他在1994年赚了9000万美元,是阿加西收入的四倍。
在那张富豪榜中,接下来所列的高收入者是外科医生、炙手可热的企业主管、投资银行家、税务专家以及一大堆其他专业人士。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愈来愈奉行赢家通吃的做法,顶尖的人才和公司所得的酬劳,比次一级的高出好多倍。
假设,有两家以上的竞争对手争夺某公司的经营权,为了争取到最棒的公司或人才,各方都会出很高的价格竞标。所以,如果涉及到一个有关高额金钱的局面而顶尖人物有助于提高胜算时,这些顶尖人士总是可以拿到天价般的酬劳。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5)
如今,注意力已成为财富分配的轴心,顾客为自己付出注意力而得到报酬,商家为获取注意力而加大投入,广告业也已经从简单的传达信息发展到生产附加值的行业。人们已经进入一个“概念”甲天下的时代,市场的变化将推动注意力经济的发展,网络风暴也突显出注意力经济的各种特征。
赢家通吃时代的公正与效率
近年来,突然有很多人对于“80/20”、“赢家通吃的社会”等议题所隐含的“不平等现象”大感兴趣。他们撷取80/20法则和马太效应的若干特色,以启示录的姿态向世人宣告:财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不平等。对这种似乎以马太效应为基础的悲观甚至宿命论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在运动、娱乐和专业等领域,最顶尖人物所得的酬劳愈来愈高,所以他们与其他人的差距愈来愈形成一道鸿沟。这种情况在美国最明显,但似乎举世皆然。有如山的证据显示,位居前10%的人口,收入快速增加,而垫后的10%人的收入,增加的速度就慢得多,甚至完全不动。
据说,在1997年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很多经济学家就花了许多时间来思考这个趋势所代表的含意。其中一项报告提到:“在未来的美国,20%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一年可赚75000美元到50万美元。其余80%的人,将继续窝在自己的工作中,看着生活品质逐年下降。”
德国一本畅销书《全球陷阱》也提出相同的论调:“当不平衡的情形全面蔓延后,会带来一个‘80/20和赢家通吃的社会’,只有幸运的20%才是主角。就全球经济而言,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只要1/5的人口就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另一本畅销书《无为式管理》也谈到:“后管理时代的公司所需要的人力较少,因为到那时候,管理阶层、文书人员和其他营销人员经过10年的删减,将会减少50%……如果所有国家的私人公司都变成管理时代的公司,那么所雇人员的数目将会下降15%~20%。美国的失业率会从目前的不到6%升至25%左右,而且主要是管理阶层的失业。”
这些由80/20法则或赢家通吃现象引起的辩论,以及提到未来是“注定到来的灰暗”,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在帕累托的观察中,所有社会都有不平等现象。20世纪希望通过税制与福利打破不平等,但当全球市场重拾19世纪所拥有的权力时,不平等的现象就又回来了。全球市场的权力愈大,不平等就愈严重。企业的生产能力愈大,所需员工就愈少。
因此,自由竞争下的全球市场带来两个重大且相关的问题:第一,大量的失业人口,其中包括素来受保护的中产阶级;第二,更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分成居上的20%与在下的80%。
前述的宿命论者分为两大阵营: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认为,不平等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无能为力。但持乐观主义态度的人数较多,他们主张,必须通过某些活动来打破80/20模式,其中最完整的论点来自《全球陷阱》一书。他们说:“全球化并不是命中注定的,一定要停止这种漫无目的的发展。”
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观点呢?
一些专家则从另一个角度认为,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的结论都错了。他们确实有不少分析是正确的,值得深思,不过当他们(直接或间接)提到80/20法则时,只能算是肤浅的理解,如果他们真的对80/20法则和赢家通吃现象有了正确了解,他们将会明白,社会总是趋向于进步的。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6)
的确,当企业知道了如何以精简的管理来运作,当企业因面临国际竞争而不得不一面生产最佳产品一面降低成本时,管理阶层大量失业是件在所难免的事情。
但是,纵观历史,我们将发现繁荣是持续的、周期性的。每一种新技术或新发明,每一种节省人力的设计、生产技术的改良,以及能降低运送与服务成本的方法,不但一步步地提升了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活水准,同时也带来较高的就业率。
工业革命以来,每一个时代都出现反对者:反自动化的人、预言人口爆炸的末日论者、浪漫的封建主义论者、法西斯主义者。这些人常常宣称,市场经济的成长有其极限,市场机制无法提供一个合乎要求的就业比例。但是我们看到,人口成长、女性进入工作市场,佃农制废除,农业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家庭中不再雇用佣仆——这些本都是引起失业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并没有看见由于这些因素的发生而出现大量失业的现象。
近250年以来,历史中所有的末日论者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每一次他们总是说,这一回不一样,这一次有完整的论据。
虽然我们知道,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即使解雇大量员工也可以做得更好,未来10到20年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层失业的问题,但我们能调整,也将会调整。
在全球市场的进步和繁荣面前,通过调整,我们能保证不引起麻烦的失业问题。所谓的进步和繁荣,就是指可以用比以前低的价格换取货物,所以,这样的进步会释放出购买其他物品和服务的消费力。只要不遇上突然的景气崩溃,购买力将会造就新的工作。新的工作不在大公司里,而在较小的公司甚至个人公司。
在一个富裕的社会,失业本身不是问题。如果社会足够富裕,那些想就业却无事可做的人可以在市场经济之外就业,不依市场的价格来给付酬劳。
因此,我们真正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在财富水准日渐提高的社会中,赢家通吃不平等现象的日趋严重。
很明显,由于财富没有重新分配,所以自由市场代表着财富不均,愈自由化的市场愈不平等。在美国、英国及亚洲若干国家,自由化程度与日俱增,也就迅速出现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
但财富分配不均就意味着不公平吗?80/20法则可以给你带来答案。由于80%的有用和有价值的物品是20%的人力所创造的,所以,如果市场不受阻碍,酬劳分配应该是不平均的。
此外,大笔财富和平等之间有一种交换的关系:如果我们选择了最大财富,就会有较严重的不平等。
所以,解决不平等的最好方式,不是压制市场与价值的创造,而是要让社会中所有成员都有普遍和平等的参与机会。这一点我们没有真正尝试过,但可以从两个地方开始:
其一,使人人成为资本家和企业家(在自己最有生产力的地方使用资源),让所有人进入市场经济;
其二,确保社会中的每个人,特别是位居社会底层的人,都能好好运用自己的才能,也都知道如何运用。
在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发生社会不平等,不在于市场中有输有赢,而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市场。那些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或是参与程度有限的人,自然是远远地被抛在后面。想要参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须以先拥有若干资产作为起点,以及有一个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的前景作为参与的诱因。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7)
有一种方法能带来属于每一个人的资本主义:出售公有土地和建筑物(任何一个政府都拥有多余的产业),并使国营企业民营化,然后再建立一个基金,它属于社会全体公民共有,并只能用在特定用途上——如教育、购买保险、支付养老金或创业。
更重要的是,以此基金所提供的教育,必须可以让每一个公民选择自己的领域,培养进入市场并足以谋生的技能。
市场机制运作的方式在带给我们繁荣的同时,不会造成失业问题或严重的社会不和谐,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从80/20法则可以知道,人们对于资源——如时间、金钱、精力、个人努力与智力等的运用非常糟糕,但正是由于发现这些缺陷,发现那些比大多数资源好几倍的少数资源,我们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市场能刺激低效率的资源,使之转成高效率的资源,但市场并不能自动完成这一转换,所以有必要借助于知识、科技和创业精神来促使它的发生。
今天;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能够看到生活消费品的品质正在日益改善,产品多样化,其发展速度是上几代人无法想像的;我们可以看到神奇的信息产品改变了家庭与办公室的面貌,模糊了二者的界线。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未来技术会有调整,那些公司的高级主管们也会按照80/20法则和马太效应为顾客和投资人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从而使一些企业飞速成长起来,带给我们今日企业做不到的更伟大的成功。
规模效应:原因分析之一
为什么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呢?理论界有种种解释,其中规模效应的解释最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在自然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体形庞大的巨兽,随时都可能对其他生物产生威胁,而自身面临的危险却要小得多。它们可能死于同类的搏斗,也可能死于自然衰老,却很少被弱小者所击倒。
同样的,在经济领域,我们也能看到类似微软这样的超级公司,虽然同行恨之入骨,社会舆论也屡屡发难,很多人更是想除之而后快,但其地位却坚如磐石。正如一位竞争者所说:“最好的市场是没有微软的市场……但是谈何容易。”微软“拆分风波”举世瞩目,官司打了多年,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甚至可以说是无果而终。
无论是自然界的巨兽,还是经济领域的恐龙,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积大、规模大,而规模是市场经济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首先,大规模的投入才能有大规模的产出,才能获得巨额的利润。福特汽车公司就是通过流水线作业提高汽车生产规模,成为汽车业的王者。通常,规模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投入规模,二是产出规模。所谓投入规模是指你的投资规模,包括金钱、技术和时间、人员等。投入的规模决定了产出的规模,而产出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其次,规模化能降低生产成本。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