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点点,六0年代-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始有了窃窃私语声,声音越来越响。
明明是语文课,可是不见余老师的踪影。以往,如果不按课表上课,余老师总会在前一天告诉大家。并且,没有余老师,也该有其他老师。
点点忐忑地走上讲台,大家仍在疑惑中。为了让教室里尽快地安静下来,为了让大家都听得见,点点把嗓门提得很高,说:今天这堂课,我来给大家上。
很不自量力的样子。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很好奇,窃窃私语变成了公开的疑问声,无数个疑问串联在一起,交织中一片“嗡嗡”声。中队长朱优墨站了起来,问点点要不要帮忙。点点感激地朝他笑了笑。
点点等教室里的声音稍微小了些,说:余老师委托我上这一节课。
说完开场白,点点镇静了下来。只有她知道,这会儿余老师还在办公室,如果教室里太乱,余老师随时会走过来帮助点点维持秩序。甚至,她可以不外出开会,而亲自上这堂课。
刚才午睡时,余老师把点点推醒,带到办公室,说:我刚刚接到通知,要到区里去开一个重要会议,来不及调课了。下午的语文课你帮我上。
点点惊异地瞪大眼睛,只说了一个字:我?
余老师:对,你。
点点很想帮余老师做任何事,但她担心这件事上帮不上忙,犹犹豫豫地说:我……,不行。
余老师:你别紧张。其实只是让你帮我管住课堂纪律,不是真要你上课。
点点稍稍安下了心。余老师把自己的语文书给点点,告诉点点先领同学朗读几遍课文,然后默写哪几个字词。有时间多,再默写句子。总之,把一堂课的时间安排得很详细很紧凑。
开场白也是余老师教的,还说:提到我的名字,那些捣蛋鬼也许会收敛一些。
点点一边听,一边低头看着手中余老师的语文书。书上的空白处写满红色的蓝色的钢笔字,课文的词句下边,划着不少条条杠杠,有粗有细,有红有蓝。原来老师上课不是随便说的,光看这本书,不难猜出花费的时间。拿着余老师的书,点点的心里踏实了。对,我是在做余老师委托的事。凭着余老师的威信,谁敢胡作非为。
余老师像是看破了点点的心思,说:不过,你以后少用我的名字,自己的威信靠自己建立。只要各方面都做得比别人好,自然就会有威信的。今天时间紧,来不及了,只能这样。
余老师为点点鼓气:别怕。上课的时候我还不走,我会在外面看着,如果课堂纪律实在太乱,我就不去开会了。
点点第一次接受余老师的这么大的信任,很想把事情办好,让余老师放心去开会。可是心里没有底,就说:我试试吧。
余老师:你行的。
好在同学们都很配合。听到是点点上这堂课以后,渐渐都安静了下来。跟着点点朗读课文,听点点的指挥,拿出生字簿默写字词和句子。
点点一直很喜欢自己所处的这个班级集体。班上的同学对自己都很友好,甚至都很宽容。其实,点点不是一个严于律已的小干部,根子里还是个任性、懒惰、自由散漫的女孩。比如,点点在家里从来不扫地,妈妈说以前托人替点点算过命,说是她扫地会把家里的财富全扫去的。妈妈其实并不很迷信,但家里有的是扫地的人,所以在做家务方面对点点没有什么要求。在学校里做值日生,点点拿起扫帚没扫几下,手上就会起泡。一起值日的同学从不让她扫地,只让她搬搬课桌椅就行。点点很贪玩,常常为别人安排了工作以后,自己就玩去了,上次摔破头就是因为玩。但是同学们并不指责她“不以身作则”。通常,老师信任哪一位同学,其他人通常会对他(她)比较挑剔和苛刻,可是点点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她更加感激自己的同学们。渐渐的,教室鸦雀无声,人人埋头在自己的字里笔间。点点班级的纪律一向不太好,特别是在课任老师上课时,有些胆大妄为的还会在课堂里和老师吵起来。有时,一堂音乐课或美术课上完之后,余老师得用半节语文课的时间批评教育,整顿纪律。
校长从门前经过,微微放慢脚步,朝教室里看了看。不一会,又返了回来,这次停在了门口,朝讲台上看。站在讲台前的点点也看到了校长,想问好,但想起现在在上课,老师在上课时是不向校长问好的,就照常念着生词让同学们默写。校长又探进半个身子,朝教室后面仔细看了看,终于忍不住,问点点:什么课?
点点:语文课。
校长:余老师呢?
点点:开会去了。
这时,听到说话声,不少同学抬起了头。校长表扬道:很好。你们很遵守纪律。保持下去。
虽然校长表扬了大家,鼓励大家保持下去。可是教室里良好的纪律并没有保持到最后。点点给大家默句子的时候,有的同学说来不及。点点就再读了一遍,读完,自己在纸上慢慢地默了一遍,
然后又读一遍。她以为有足够的时间了,可是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来不及”,他们甚至对点点有意见了,说她句子太长,“不顾别人死活”。而一些默完的同学,则催着点点“快,快”。
点点不知该怎么办。正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点点长吁了口气,叫大家把默词本交上来,一节课就算结束了。
余老师回来后问起上课的情况,点点就把这件事说了。她倒不是告状,她连谁叫得最响都没有说。她只是想问余老师,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她仔细回忆过,余老师好像没有给大家默过这么长的句子。
余老师对此并不在意,说:那你就把句子分开来读嘛。
点点:可是,是默写句子,总得读到句号的地方才能停。
余老师:在逗号的地方停顿一下也可以,不要读破句。
余老师显然不重视这个问题,说完,就把话题转了,继续问点点上课的纪律怎么样,同学们的表现好不好。
点点说:都很好。
余老师:有人捣乱吗?
点点:没有。
其实,余老师知道问了也白问,点点不太会在老师面前告状。
点点并不是把告状看作什么不好的习气而故意不为,她是真觉得大家都不错。就拿老师很重视的课堂纪律来讲,有些人上课讲话,甚至讲得很响,影响了别人,点点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上课时也做不到一直认真听讲,常常会把目光移到窗子外面,脑子里海阔天空地胡思乱想。大家都一样,都没遵守课堂纪律,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既然点点自己能是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那么,其他同学至少也不能算坏学生。
一问一答回答完余老师,点点继续想句子的事。她还是认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就应该到句号的地方结束,中间不能断。不过她没有再向余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思。她已经隐约觉得,不是所有的问题老师都回答得了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老师都准确的。比如在破除迷信方面,老师说世界上没有鬼,因为几千年几百年间有许许多多的人死去,如果有鬼魂的话,岂不是这个世界上鬼比人多了。点点却认为,死去的人已经不是人而是鬼,鬼和人不是一回事,也许真会比人多,只是不和人挤在一起罢了。点点并不是一定以为有鬼,只是觉得老师的理由不充分。不过,点点想不通的问题,她也不问,特别不会和人争论,只要别人说服不了自己,她就坚持自己的观点。
余老师当然不会在意句子的长短和逗号句号。至少,今后再有课任老师向她反映课堂纪律有多糟糕,她可以不再那么内疚,因为,老师不在时,教室里也鸦雀无声,纪律良好,这在全校没有几个班级能做到。
这一周的校会课上,校长在广播里表扬了四(1)班。余老师、点点、同学们,都打心眼里高兴。下课以后,余老师特地把点点叫到讲台说,说:谢谢你。你真是我的好助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廊
点点的高年级生涯是从红廊开始的。
其实,点点第一次踏上时,这里还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走廊,在教学楼的三楼。升入五年级后,点点班级的新教室就在这个楼层,教室很大,足有以前的两倍大。
像以往一样,新学期开始前,老师会召集队干部们先开会,布置下学期的工作。点点早早地来了,找到大致是自己的座位,坐着往外看。教室外面没有建筑遮挡,可以看到伫立在天主教堂拱型大门上面的耶稣塑像,甚至还能看到更远。天主教堂的北面,是修女院。点点视力好,能看到阳台上做祷告的修女,双手合十,走三步退两步。好半天,一直在小小的阳台上进进退退。
点点还想看看气象大楼的自鸣钟。她觉得,这座大钟比教堂和修女更具可看性。传说这座钟里有黄金,所以钟声宏亮而悠远。点点一直想仔细看,但站在远处看不清,站得近了仰起头就只能见到一只扁扁的钟,仍然看不清。点点坐在教室里,想起了这口钟,但是走遍教室的每个角落,又走到走廊里在每一扇窗口前驻足,都看不到大钟。气象台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了。
“看什么呢?”一个愉快的声音,问点点。
点点抬起头,这才发现面前站着一位男老师,高高的个子,戴着副眼镜,头发整整齐齐地往后梳着,很年轻,笑容里却透出成熟和儒雅。点点平常不太关心身边的事,所以只知道眼前是位老师,教高年级的。平时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很活跃。但是不知道他姓什么,所以,就朝他笑笑,说:想看看气象台的大钟。
老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学校和气象台就像在一座山里。
这位老师像在对朋友说话,很随和,很平等。点点被打动了,在陌生人前的羞涩消去了一些,说:我知道。
老师:你知道?你知道什么?
学校每年都有校史展览,在大礼堂里,用照片、书画、文字介绍等等的方式,介绍学校近百年的历史。学校不是孤立的,和周边的天主教堂、气象台、藏书楼、中学等一样,都是当年西洋文化刚进入中国时造下的,风格相同。点点每天在乒乓队训练,训练休息时就看展览,近水楼台,渐渐的,对学校以及周边的历史了如指掌。所以,她明白老师说的“我们学校和气象台就像在一座山里”这句话的意思。
点点把自己知道的简单地对老师说了说。老师赞许地说:你很关心学校。
点点:我喜欢。
老师:很好。应该对母校有感情。有了感情,才会有感恩。
点点感到很新奇,第一次,有人对人提及“感恩”这个词,并且是那么的随意,那么的理所应该,而不是像点点的印象中的,多多少少和封建意识、江湖义气之类关联着,应当加以回避。
老师:来开干部会的?
点点:嗯。
老师:再玩会儿,熟悉熟悉。开完干部会我们有得忙了。
点点愉快地答应了。她没有注意到老师说的是“我们”。
回到教室时,班级里的中小队长差不多到齐了。还在暑假中,但大家已经算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这次干部会议是新班主任召集的,大家既兴奋又好奇,都早早地来了,教室里喧闹了起来,都在猜测谁是新来的班主任。消息灵通的水梅英一开始就卖了个关子,肯定地说:我知道。见大家争论了好半天却没人关心她的关子时,只得悻悻地宣布:告诉你们,是成老师。怕别人不信,还加重语气,大声说:肯定是成老师。
听说是成老师,有人高兴,有人害怕。有人说成老师会和学生一起玩,有人说成老师比余老师还严厉。
就在教室里一锅粥似的议论纷纷时,门口响起一个声音:都在说我吗?
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朝门口看。
原来刚才走廊里的是成老师。原来他就是新班主任。
成老师仍然是轻松愉快的口气:说,继续说。我听听。
暑假是放松的日子,学生、老师都是。但大家已经养成了长幼有序师生有序的习惯,有老师在,就不再自由议论。同学们都静了下来。
成老师走进教室:尽管说。放心。今天,一直到以后,只要你们不惹是生非,每个人把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我不会吃了你们。
大家都笑了,重又无拘无束起来。
成老师说今天来和大家商量一件重要事情。他正要往下说,四周一看,奇怪地“咦”了一声,说:我们是开干部会议,讨论事情。坐成这样,怎么讨论?
原来成老师进门后,大家马上按着上课的座位,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向黑板,听课似的看着成老师。
成老师:来来来,我们围着坐。
成老师边说,边搬出一张凳子放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又指挥着学生把凳子搬来,放成一圈。很快做完了这些,成老师左看看右看看,打量着这些今后的学生,满意地说:这样好。干部会议嘛,就要有干部会议的气氛。
成老师找大家商量的事是,布置光秃秃的走廊,营造出一种氛围,把学习气氛从教室里延伸到教室外。成老师说,新学期,要有新气象。并且,大家都是高年级学生了,要有一个转折,要有一个激励。每个人一踏上三楼,立即受到当头一喝,啊,我高年级了,不能再糊里糊涂。
成老师的话,包括语调,充满感染力。大家都新奇而又激动。
成老师说:我们给这条走廊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显然,成老师是有备而来的,没让大家在起名字上过多花费时间,说:我们是五(1)班。五一嘛,是红五月的第一天,很有象征性。我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这条走廊,就叫红廊。大家看行不行。
这个名字确实好,又好听,又好记,叫起来琅琅上口,还很有意义。红色,代表着先进。大家一致同意。成老师站起来说:那好,我们就——白手起家,建设红廊。
说干就干,两天时间,走廊就变成了红廊。
走廊里的窗户擦得一尘不染。成老师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擦窗基本是他的活,他说他个子高,他看到秦万余拿着抹布正在爬上窗台,一把抢过抹布,说擦窗是高个子的活儿,他当仁不让。
成老师站在窗前,抬起右腿踩在窗台上,左脚一蹬,人就稳稳地站在了窗台上。一边叮嘱秦万余和所有的人,以后不许擦窗,楼高,危险。
他擦窗很特别,先用湿抹布把积了一个暑假的尘土抹去,再用旧报纸把玻璃擦干,一会儿功夫就擦好了一扇窗。同学们已经和他熟悉了,秦万余说:成老师,那里还有灰尘。
成老师按着秦万余手指的方向,又用力抹了几下,嘴里却说:你眼睛里要容得下沙子。事情不能十全十美。大扫除也一样,皎皎者易污。懂不懂。
成老师说话不仅愉快,平等,还带着清新、独特的气息,让大家对他充满了好感。
走廊的墙壁被窗户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每块墙壁上,都布置了一个专栏,用红色的皱纸围着。现在还是空的,只是写着“语文”、“数学”、“俄语”等红颜色的美术字,每个美术字都让会让人惊叹一阵。当然,都是计言其写的。成老师虽然还没有上过一堂课,但对学生的特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让计言其什么也别做,就负责美化。
以后,红廊里就不定期地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