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点点,六0年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一次听到消息尽然是——大学生大哥哥溺水身亡了。

  说这事的时候,一向刚毅的余老师,眼里一直噙着泪。大学生哥哥离家参军上大学前的最后一个下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泳。一个猛子扎下去后,很久没有上来。同学们和游泳池的救生员起先没当回事,他们都熟悉他,知道他的水性很好。可是他在水中的时间太长了,大家感觉不妙,赶紧下水救助时,已经晚了。

  余老师扼腕叹息:童阿姨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国家失去了一块好栋梁。

  余老师说,童阿姨的儿子平时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一定是第二天就要上大学了,太兴奋,游泳时太放松了。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命如此脆弱。说这话时,余老师像是喃喃自语,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

  这堂课上,余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告诫大家,游泳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逞能。千万不要到没有看护的河里江里去游泳。她没有以往严厉,但大家听得很认真。

  点点他们很难以过,都想为童阿姨做些什么。点点他们到老坟山的花园里去采过野花,也到商店里去买过可以放很长日子的塑料花,喜欢唱唱跳跳的赵慎莉还带着沈兰玉、于丽琴等一些有同样爱好的人操练了节目,想表演给童阿姨看,让她高兴。他们在教室里排练时,男同学一点也不嘲笑他们,不像平时那样,怪模怪样地模仿她们,或者学着余老师的语言,说她们“绣花枕头一包草”。相反,他们主动帮着搬那课桌椅,以便空出一块地方方便排练,还要求女生带他们一起去慰问童阿姨。

  可是,走廊里没再出现童阿姨的身影。

  接下来就放暑假了。等暑假结束再来时,点点看到童阿姨更瘦了,背更驼了,皱纹更深了,动作很缓慢,几乎再也不抬起眼睛看周围,背影也似乎在传递着麻木和绝望,挥之不去。

  点点和同学仍然都还想为童阿姨做些什么。每天,班上值日的同学,扫完教室后,会把教室门前的走廊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余老师说,这是对童阿姨最大的帮助。

  余老师还说:好在童阿姨还有一个小儿子,还有一个女儿,读书也很争气。

值勤中队长
这一天真累。

  天刚蒙蒙亮,点点就起了床。爸爸还来不及做早饭,给了点点一毛钱,让她在上学的路上买早点。其实点点完全可以晚一些起床,起了床像往常一样吃了早饭再去学校。可是点点喜欢走在黑漆漆的马路上,看着高高悬在电杆上的路灯发出昏暗的黄色的光,街上人很少,都行色匆匆,这时,点点就感到自豪,认为只有有用的人才起得这么早。

  点点还喜欢街角那个小点心店,一个大大的炉子放在店铺的外面,炉火通红,驱走了夜黑中的阴冷,大模大样地招揽着过往行人。点点付出一毛钱后,从点心师傅手中接过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大饼,在两个大饼之间再夹一根还在滴油的油条,一路慢慢走,一路细细啃,那滋味,比爸爸买回到家里来的好吃多了,点点吃得很认真,一粒芝麻也不舍得掉。

  所以,点点喜欢值勤。两个星期轮到一次的中队值勤,是点点享受清晨特权的一天。

  当然,这一天不仅有清晨特权,不很忙碌。点点值勤的时候很认真,她是值勤中队长,负责值勤的全部事务。一天里,她会把每个岗位都走遍。校园很大,有点累。

  上午第二节课以后是大休息,点点往大操场去。那里有许多体育器具,大休息时许多同学爱上那儿去,而去那里的同学通常是爱玩的、调皮的。

  点点刚走到天桥旁边,在那里值勤的水梅英就迎了上来,说:点点你看,他们这几个人就是不肯下来。

  点点顺着水梅英手指的方向看去,几个五年级的男生坐在天桥面上面,嘻嘻哈哈地聊天,目中无人的样子,眼角却有余光瞥着点点他们。

  天桥是一种锻炼臂力的运动器械,很高很长,都足有两米多。上面似一把横放着梯子,微微有些坡度,人们就悬在这“梯子”上,一格一格往前攀。学校严格规定绝对不允许爬到天桥上面,因为毫无保护设施,万一摔下来,出的就不可能是小事。如果有谁爬上去而被老师知道,受的批评是很严厉的。所以水梅英理直气壮,一定要这些男生马上下来。

  点点对那几个男生说:你们下来。

  男生们哼了一声,把头转向别处。其中一个说:我喜欢,你管不着。

  水梅英厉声:下来。再不下来告诉你们老师去。

  男生:你又不会玩,为什么不让我们玩?

  水梅英:老师规定,不能这么玩。

  男生:就这么玩。偏这么玩。

  水梅英踮起脚,仰头冲着高高在上的男生们,还想说些更厉害的。点点拉住他,对男生说:你怎么知道我们不会玩?

  男生:你玩啊。玩一遍给我们看。

  另一个男生补充了一句:你会玩,我们从此不到这里来。

  看点点的样子,确实不是玩天桥的人。玩这座天桥的,很少有女生,即便是男生,一般也都是高年级。

  点点很爽快,说:好,一言为定。

  说着,一跃而起,抓住天桥上方的木栏。

  点点是有底气的。校射击队每次训练都要先练一会臂力。而练得最多的就是攀天桥。一支小口径步枪,有十来斤重。一开始,点点连拿都拿不动,现在,能纹丝不动托好半天,教练不让停,她就可以这么一直托下去。

  那几个男生看到点点轻松的样子,暗暗叫苦,但他们不轻言失败,不断地补充着条件:

  ——不能掉下来。

  ——掉下来不算。

  ——要打一个来回才算。

  点点一边攀天桥,一边一一答应着。攀到尽头,又灵活地转了个身,朝着男生坐方向一格一格过来,很快就到了他们面前,跳下来,说:怎么样?走吧。

  男生目瞪口呆,但不甘失败。其中有一人反应快,说:不行,不算。重新来。

  水梅英:为什么?

  男生:没有走到底,差两格。

  那两根栏杆的地方,男生们正坐着,所以点点的手没有触到那里。

  其他男生跟着起哄:不算不算。

  水梅英气得脸都红了,叫道:你们……耍赖,不要脸。

  如果不是点点拦着,她会一把扯着男生的脚把他拉下来。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点点说:重来,可以。下节课休息时我们这里见。

  男生们跳下天桥,一哄而散。

  又下课时,点点马上来到这里,男生没有来。

  以后这块地方安静了许多。

  放学以后,点点带着值勤队员把校园打扫干净,把国旗降下迭好,收齐值勤袖章,写好值勤日志,把国旗、袖章、日志整理得整整齐齐,送到大队部。点点当了值勤中队长以后,细心多了,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毛病改了不少。一开始,每次都要余老师提醒,点点才会手忙脚乱地完成。现在,余老师不再关心,点点总能干得有条不紊。

  做完了这些,值勤的任务还没完。点点还有最后一件事——出值勤黑板报。

  大队辅导员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会写诗,会谱曲,他做词做曲的儿歌编在教材里,在全市小学生中传唱。他当了大队辅导员,希望手下的少先队小干部都像他一样,多一点技艺,一直孜孜以求地挖掘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出值勤队报,是他的独创,不仅可以让值勤这件事更加正规——越正规就越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能让学生、特别是小干部,各方面动起来。出一份黑板报,需要文字、美术、排版、统筹等等许多能力,通常,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的辅导下,在周六或者周日,花半天、或更多的时间完成。而值勤中队,却要在放学以后的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完成,是有难度的,很锻炼人。

  点点留下赵慎莉和水梅英等几个人,她们是朋友,彼此可以为对方干任何事。点点自己要马上赶出黑板报的稿子,便对赵慎莉说:你去叫计言其。

  计言其写字画画有天赋,老师都夸他这方面比中学生都强。因为有这特长,他已经是大队墙报委员了。在班级里,黑板报、宣传栏这类事,也一向以他为主力。

  赵慎莉出去了好长时间,点点的稿子差不多写完了,她才进来,噘着嘴告诉点点:计言其不肯。

  点点有点意外,问:为什么?

  赵慎莉:他说,这是你们小姑娘的事,他不管。

  这时,计言其进来了。说是那么说,但其实他很喜欢出黑板报,喜欢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没事的时候,他把家里的楼梯、墙壁、门窗……,能涂的地方都涂满了。他放学以后没有马上走,就是准备出黑板报的。刚才他们正玩得兴起,赵慎莉里来叫,他只是随口一说,并不是真的不乐意。

  见计言其进来,赵慎莉又央求他:帮帮忙吧,黑板报要放在校门口的,这是班级荣誉。

  计言其走向黑板,黑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就等着他了。他端了个架子,说:对你说了,这是你们小姑娘的事。

  赵慎莉:封建。告诉余老师,看你敢不敢。

  点点生气了。她以为计言其奚落她能力差,不会出黑板报。她一言不发,拿来粉笔盒,经过计言其身边时,不瞧他一眼。点点用粉笔轻轻地把黑板分割成几块,对赵慎莉说:你字写得好,帮忙抄文章。

  点点自己画报头。她把报头上“今日值勤”几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反复加粗,又用其他颜色在笔划的下边右边勾了一下,看起来像个立体字。字的外面,又画了些图案。点点各门功课学得都还可以,包括美术,只要认真些,不至于画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

  一直忙到天都暗了,才算把黑板报完成。点点退后几步,侧着头看黑板,做最后的检查。这是她第一独立担当主角完成黑板报,很有些成就感,认认真真地看了半天。

  余老师进来了。下班前,她习惯到教室里看看,如果还有同学没走,就督促他们回家去。余老师站在点点旁边,一起看了黑板报上的文章,对点点说:光阴荏苒,是形容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交替。用在这里不是太妥当。还是用光阴似箭比较好。

  但是点点不喜欢“光阴似箭”。几乎每个中队的值勤队报,开头的一句话,都是“光阴似箭”,要不就是“岁月如梭”,一点新意都没有。

  余老师:干脆不用成语也可以。报道文章重要的是表达意思,用不用成语没有关系。

  点点同意了,蹲下身子去改文章。

  余老师:早点回家,今天大家辛苦了。

  边说,余老师边抬眼四处张望,问:计言其呢?

  赵慎莉说:计言其没留下,他回家了。

  余老师:那,黑板报是谁出的?

  赵慎莉:我抄的文章,樊点点画的报头。

  余老师:很不错很不错,我还以为是计言其搞的呢。樊点点,看不出,你黑板报也出得这么好。

  赵慎莉趁机告状:计言其不肯出黑板报。他说是小姑娘的事。樊点点就自己出了。

  余老师却没有在意计言其的表现,一个劲表扬点点:好,有志气。就应该这样,不被别人难住。没什么了不起的,男同学能干的,女同学也能干。别人会的,我们也学得会。我看,这块黑板报出得一点不比计言其差。

  听了余老师的表扬,点点却落泪了。这一天,她又累又委屈。

  余老师忙说:嗨,嗨,刚刚还表扬你有志气,怎么又娇滴滴的小姐脾气出来了。

  点点不想哭,她知道余老师不喜欢软弱娇气的人,可是忍不住,眼泪越流越多。余老师掏出自己的手绢为点点擦泪,一边说:不哭,不哭。今天你做得很好。

  原来,严厉冷隽的余老师也很温柔。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臭棋
——樊点点,你会下象棋吗?

  ——会。

  ——太好了,放学后你代表班级去参加象棋比赛。

  ——我不会……

  ——你刚才还说会的。

  ——我只会,玩玩。

  ——就让你去玩玩。

  和小老师一段对话之后,点点坐到了象棋比赛的棋盘边。

  坐在对面的是4班一位女生,点点认识她,叫吕冰,是大队长,点点他们入队时,吕冰代表新队员在大队*上宣誓,所以,几乎全年级的同学都认识她。点点从来没有和吕冰这么近距离地面对面坐在一起,一方面,点点比较内向,不擅长和陌生人说话,另一方面,吕冰周围总有一批人围着,点点觉得她像骄傲的小公主,便更不去主动接近她了。

  吕冰朝点点友好地笑笑,点点也朝她笑笑,象棋比赛便开始了。点点拿起“炮”,想也不想,当头一放。她通常是这么开局。她觉得有这样的比赛不错,可以玩,也可以认识更多的人,而不仅仅是自己班级的一些同学。

  这场象棋友谊赛是小老师和她的同学共同筹划举办的。小老师姓肖,是点点班上的实习老师,天生一张娃娃脸,梳着两条齐肩小辫,怎么看也像个高年级学生,最多是初中生模样。同学们都不怕她,上课的时候,要不是余老师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小老师的声音永远也压不过学生们的,更别说是授课了。她翻阅了许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且照着书上的案例和方法,有时严肃,有时和蔼,有时批评,有时鼓励,有时厉声喝斥,有时和风细雨,可是统统没有效果,她在学生的眼中始终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老师”。她很苦恼,她的同学都像模像样“师道尊严”了,她却还常常对着那帮调皮的学生憋屈得脸色绯红。后来有一次余老师开玩笑地说:当不成老师,先当朋友嘛。小老师如醍醐灌顶,琢磨着设计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和学生们的感情。于是和同学一起,组织这场班际象棋比赛。从教育学的角度,不仅可以加深和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融洽可以优化教育,还可以在学生推广有益游戏,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班际的友谊……,总之,一举数得。小老师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面面俱到地订了计划,目标、步骤、细则,一应俱全,甚至把学生反应、比赛总结也考虑到了。

  于是,点点就破天荒当了一回棋手。

  严格说来,点点只是知道一点象棋各个子的基本走法,并不真会下象棋。她也不喜欢象棋,太动脑筋了。爸爸说,下象棋,走一步要预见到三步。点点做不到,她连一步都马马虎虎地常常看不周全。和哥哥下棋时,常会送上门去让哥哥吃子。哥哥还不让点点悔,说落子无悔,这是规则。点点不喜欢这种规则,竟算计人,趁人之危,一点都不光明正大。有时候,点点一生气,会冲着哥哥一口气地乱嚷。但规则就是规则,点点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总是输。她和哥哥下棋的时候,爸爸常在一旁看,说点点其实比哥哥聪明。有时点点下一步棋,爸爸会连赞“好棋”。可是,点点不知道好在哪,就像哥哥讥讽她“臭棋”时,她也不知道臭在哪一样。

  这场比赛,紧张的是小老师。棋手上场了,她只能坐在场外空着急。她希望自己的班级赢,可是远远地看不清点点的表情,无从知道比赛进行得怎么样。事实上,点点在玩,坐在棋盘边,不管对方是哥哥、爸爸,还是陌生人,统统都是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