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澹磺ㄅ耍恢胤竿墓怼5茏用且踩衔栈夭叛С鲋冢返赂呱小Q栈厝ナ酪院罂鬃犹乇鹕诵摹!�

  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鲁国人,比孔子小9岁,是一位忠勇之士。子路曾经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腰佩猪皮装饰的宝剑欺凌孔子,孔子便用礼乐来开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礼物,经人引荐拜孔子为师。孔子得到子路以后,再也没听到过别人的恶言恶语。后来子路惨死于卫国的一次内乱,孔子十分难过。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一位善辨之士。《史记》中记载:齐国准备攻打鲁国,子贡先后出使了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致使吴国出兵打败了齐国,晋国又出兵打败了吴国,越国后来趁机灭掉了吴国。子贡善于经商,后来做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积累了千金家产,最后死于齐国。

  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冉有早年积极地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时,逐渐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怀疑。后来季康子召冉有回国,冉有帮助季氏打败了齐军,冉有趁机说服季康子迎接孔子回国。孔子回国以后,冉有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孔子和冉有的关系开始破裂。

  曾参:字子舆,鲁国人,比孔子小46岁,后世被尊称为曾子。曾子一生致力于传播孔子的思想,他门下的弟子众多,吴子就曾经拜他为师,孟子则是他的再传弟子。《论语》主要是曾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相传曾子还著有《大学》和《孝经》。曾子特别重视文教,特别重视孝悌,这些思想在《论语》之中都有所反映。

  传说孔子有3000名弟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弟子有72人。这里再列举7位重要的弟子: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比孔子小33岁,后被尊称为有子。

  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后在齐国因谋反被灭族。

  言偃:字子游,比孔子小45岁。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44岁。

  颛孙师'5':字子张,比孔子小48岁。

  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42岁。

  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29岁。

  【注】

  '1' 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南。

  '2' 叔梁纥(hé):孔子的父亲,鲁国有名的武士。

  '3' 亓(qí)官氏:亓官负责成人礼,也是古人的姓氏。

  '4' 桓魋(tuí):孔子经过宋国时,他曾领兵要来害孔子。

  '5' 颛(zhuān)孙师:颛孙姓氏起源于春秋时的陈国。。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篇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以后时常地温习它,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你,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因此而怨恨,不就是君子的品德吗?”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君主的人,很少见到;不喜欢冒犯君主,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要善于巩固根本,根本确立以后道德会自然生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义的根本。”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的人,很少做到仁义。”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实可靠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呢?传承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要认真负责、讲求信义,要节约费用、爱护人才,要根据农时役使百姓。”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要谨慎守信,要泛爱众人亲近仁者。有了这些好的品行,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子夏说:“尊重贤人、轻视美色,事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事奉君主能勇于献身,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文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了知识也不稳固。做人要忠诚守信,不结交品德低下的人,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说:“慎重地办理丧事,虔诚地祭祀先祖,民风就会变得淳厚。”

  0

  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能了解那里的政治。是他向别人求教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 “夫子总是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地与他人交往。夫子求教的方法,不是与常人求教的方法不同吗?”

  1

  孔子说: “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改变父亲的教导,可以说是真正的孝顺。”

  2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为贵。先王的治国之道,美妙之处就在于此。大小事情都要讲求礼仪,有些事情是行不通的。为了和睦而和睦,不用礼仪来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3

  有子说:“信守的诺言符合道义,才能去实行。恭敬的态度符合礼仪,才能避免耻辱。依靠自己亲近的人,才可以获得尊重。”

  4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饱,居住不求安逸,做事机敏,说话谨慎,讲求道德,坚持正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好学。”

  5

  子贡说:“贫穷时不巴结权贵,富裕后不骄傲自大,这样做如何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时快乐,富裕后喜好礼仪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啊切磋,玉器啊琢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啊,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讲述以后你能领会我的思想。”

  6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二篇为政


  孔子说:“为政治国要讲求道德,就像北极星居于正位,众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没有邪念。”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用刑罚来约束,人们只求避免犯罪而会失去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用礼仪来约束,人们有羞耻之心而会端正自己的言行。”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学有所成,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了命运人生,六十岁时能听取各种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也不会破坏规矩。”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孝就是不违背礼。’”樊迟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事奉他们要讲求礼仪;父母去世,安葬他们要讲求礼仪;祭祀他们要讲求礼仪。”

  

  孟武伯向孔子问孝。孔子说:“父母只需要担心自己的健康。”

  

  子游向孔子问孝。孔子说:“如今孝顺的人,只说他能赡养父母。然而犬马也能得到饲养。没有孝敬之心,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说:“脸色难看,有了事情年轻人去做,有了酒食长辈们先吃,难道这就是孝顺吗?”

  

  孔子说:“我与颜回谈了一整天,他没有不同的见解,好像很愚笨。此后我考察他的言行,发现他能学以致用,看来颜回并不愚笨。”

  0

  孔子说:“观察他做了些什么,观察他为什么要做,观察他是怎样做的。人如何能隐瞒自己呢?人如何能隐瞒自己呢?”

  1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推知新的学问,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而是德才兼备的人。”

  3

  子贡问怎样成为君子。孔子说:“有话先去做,做了再去说。”

  4

  孔子说:“君子团结众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团结众人。

  5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

  6

  孔子说:“钻研异端邪说,是非常有害的。”

  7

  孔子说:“仲由,我的教诲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求知的态度。”

  8

  子张学习求取俸禄。孔子说:“多听他人的意见,避开疑虑的话题,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少犯过错。多看事态的发展,避开可能的危险,谨慎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可以减少悔恨。言谈少过错,行为少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9

  鲁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会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冷落邪恶的人,百姓就会服从;提拔邪恶的人冷落正直的人,百姓就会不服。”

  0

  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且勤奋,我该怎样做呢?”孔子说:“表现庄重,百姓就会恭敬;提倡孝慈,百姓就会忠诚;选拔贤才教导不能,百姓就会勤奋。”

  1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为官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道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行孝道可以治理国家。’我提倡孝道也是从政,只有为官才是从政吗?”

  2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足。牛不能拉的大车,马不能拉的小车,怎么能在路上行走呢?”

  3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社会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有所减少有所增加,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商朝的礼制,有所减少有所增加,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或许有继承周朝的,即使百世以后,社会的礼制也是可以知道的。”

  4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先祖而去祭拜,就是在谄媚。遇见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勇气。”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篇八佾


  孔子评论季孙氏:“在家中擅用天子规格的乐舞,这样的事情可以容忍,什么事情不可以容忍呢?”

  

  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共祭先祖,在撤去祭品的时侯会诵唱《雍》诗。孔子说:“‘参加祭祀的都是公侯,天子的表情庄严肃穆。’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之上呢?”

  

  孔子说:“做人不讲求仁义,如何用礼仪去约束他呢?做人不讲求仁义,如何用音乐去陶冶他呢?”

  

  林放问礼仪的根本。孔子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礼仪,与其奢华,不如俭朴;丧葬,与其隆重,不如哀悼。”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却没有礼仪,不如华夏诸国没有君主也保留礼仪。”

  

  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呜呼!难道泰山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说:“君子不求争斗,也要练习射箭。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试。赛后饮酒庆贺,便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孔子:“‘巧笑啊倩丽,美目啊顾盼,素洁啊绚烂。’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白布上面可以描绘彩图。”子夏问:“礼仪就像白布一样吧?”孔子说:“卜商真是启发我的人啊,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其后代杞国的礼制不足以考证;商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其后代宋国的礼制不足以考证。这是文献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我就能够考证了。”

  0

  孔子说:“鲁国举行的禘祭,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下去了。”

  1

  有人问禘祭的由来。孔子说:“不知道啊。知道禘祭由来的人治理天下,就像把东西放在这里。”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

  2

  祭祀祖先如同祖先在眼前,祭祀神灵如同神灵在眼前。孔子说:“我不亲自去祭祀,如同不祭祀。”

  3

  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要这样说,得罪了上天,向谁祷告也没用。”

  4

  孔子说:“周朝借鉴了夏朝和商朝的礼制,多么的丰富和文雅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

  5

  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知道礼仪呀?他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后说:“这就是礼仪啊!”

  6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射穿皮靶,因为各人的力气不同,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7

  子贡想去掉每月初一告祭祖庙时宰杀活羊的仪式。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爱惜的是那只活羊,我爱惜的是那种礼仪。”

  8

  孔子说:“事奉君主完全遵行周礼,人们会以为那是在诌媚。”

  9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大臣,大臣事奉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使用大臣应该讲求礼仪,大臣事奉君主应该尽忠职守。”

  0

  孔子说:“《关睢》快乐而不放荡,哀愁而不悲伤。”

  1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说:“夏朝人用松木,商朝人用柏木。周朝人用栗木,就是要让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久远的事情不必再说了,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已往的事情不必追究了。”

  2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也小啊!”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宅,家里的管事也不兼职,怎么能说他节俭呢?”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的宫门内建有短墙,管仲的家门内也建有短墙。国君为宴请别国的君主,堂上设有放置酒具的礼台,管仲家里也设有放置酒具的礼台。管仲如果知礼,谁又不知礼呢?”

  3

  孔子和鲁国的大乐师谈论音乐,孔子说:“我对音乐有些了解:开始时演奏要和谐,展开后曲调要悦耳,节奏要分明,要连绵起伏,然后结束。”

  4

  仪地的官员来拜见孔子,他说:“君子来到这个地方,我没有不去拜见的。”弟子们引他去见孔子。官员出来之后说:“诸位何必担心孔子没有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会以夫子为木铎去唤醒民众。”

  5

  《韶》乐是表现尧将天下禅让给舜的乐舞。孔子评论说:“太美了,太好了。”《武》乐是表现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夺取天下的乐舞。孔子评论说:“太美了,还不够好。”

  6

  孔子说:“身居高位待人却不宽厚,举行典礼态度却不恭敬,参加丧葬表情却不严肃,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第四篇里仁


  孔子说:“邻居讲求仁义是美好的。选择不讲求仁义的邻居,怎么能算作明智呢?”

  

  孔子说:“不讲求仁义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安心贫穷,不可以长久地安享快乐。仁义的人安守仁义,明智的人善用仁义。”

  

  孔子说:“只有讲求仁义的人,才能公正地喜欢某人,才能公正地厌恶某人。”

  

  孔子说:“如果立志讲求仁义,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都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君子不会接受。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除,君子不会逃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