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哲理和孔子论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能够不断进取。正因为圣人不去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古人常说:“委曲可以求全。” 难道这是空话吗?诚心全意地去做就会从中受益。
第二十三章 道德相随
清静符合自然之道。狂风不会刮一上午,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是谁在刮风下雨?是天地啊!天地的狂暴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所以说顺从道行事,道就会与他相伴;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德就会与他相随;做失道失德的事情,就会成为失道失德的人。与道相伴的人,道也乐于帮助他;与德相随的人,德也乐于辅助他;成为失道失德的人,会遭受失道失德的报应。一个人的信用不足,人们就不会信任他。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踮起脚跟是站不稳的,跨步前行是走不远的;坚持自己成见的人,是很不明智的;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他人的赞同;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多少功劳;自我矜持的人,也不见得能够长久。在有道之人看来,这些行为就像是:吃剩的饭菜、多余的肉瘤,是让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之人不会去做这类事情。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一种事物浑然一体,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听不到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体,它独立存在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停止,可以看作天地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地称它为“道”,又勉强地为它取名为“大”。它广大无边,无限伸展,返归根本。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取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第二十六章 稳中求静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平静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君子出行终日不离开行李和车辆。虽然看到荣华的景象,也会处置超然。万乘之国的君主,怎么能只顾自身而轻视天下呢?轻率的言行会使国家失去根基,急躁的言行会使自己失去威信。
第二十七章 圣人善行
善于出行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说出难听的话语;善于计数的人,不需使用筹算的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具别人也无法开启;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别人也无法解脱。所以圣明的人常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没有被遗弃的人;常能做到物尽其用,因此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是真正的明达。所以说善于做人的人,可以成为众人的老师;不善于做人的人,可以成为众人的借鉴。不尊师重道,不善于借鉴,虽有小聪明却是大迷糊。这是重要而玄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明哲保身
明知自身的雄强,却能够安守雌弱,就像天下的溪水一样;像天下的溪水,通常道德就不会离失,而能复归到婴儿的状态。明知自身的清白,却能够安守辱没,就像天下的山谷一样;像天下的山谷,通常道德会更加充足,而能复归到朴实的状态。朴实的品德汇集成为有形的标准,圣明的君王用它作为百官的规范。所以说大的制度不能背弃道德。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想用武力夺取天下,并用武力实现其统治的人,我看他是不会成功的。天下是神圣的,不可以用武力来统治,不可以据天下为己有。用武力来统治一定会遭到失败,据天下为己有一定会失去民心。所以圣明的君王不使用武力来维持其统治,因此不会遭到失败;不据天下为己有,因此不会失去民心。世间的人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呵暖,有的吹寒;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有的负责,有的懒惰。所以圣明的君王要放弃极端,放弃奢华,放弃骄纵。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以道德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使用武力会遭到报应。军队所在之处,报应的是荆棘丛生。经过大战之后,报应的是多灾的年景。善于行道的人只是为了达成目标,不依靠逞强来取胜。达成目标也不会矜持,达成目标也不会夸耀,达成目标也不会骄傲,达成目标也是因为不得已,达成目标也不会变得强横。世间万物强壮之后就会衰老,是因为强壮不符合道的本性,不符合道的本性就会很快地消亡。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兵器不是吉祥的器物,大家应该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去使用它。君子安居以左方为尊贵,用兵打仗以右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器物,不是君子使用的器物,君子不得已时才去使用它。君子使用兵器须淡然处之,胜利之后也不要赞美它。赞美它就是以杀人为乐事。以杀人为乐事的人,不能够实现平定天下的志向。吉祥的事情以左方为尊贵,凶险的事情以右方为尊贵。偏将军位居左方,上将军位居右方,就是说出兵打仗是采用丧礼的形式。因为死的人很多,所以人们会悲伤痛哭。战争胜利之后,人们会举行丧礼来表达哀思。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永远是无形而朴实的。虽然看不见,天下却没有人能够征服它。王侯如果能够守护它,万物将会自然地顺从。天地的阴阳之气相互融合,就会降下雨露,人们不需要做出规定,也会自然而均匀地降下来。事物出现以后就要确立名称,有了各自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用途。只有知道了用途,才可以避免危险。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川谷之水流入江海之中。
第三十三章 人生智慧
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了解自己是一种明白。战胜别人算得上有力,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知足的人称得上富有,努力前行的人便是有志向。不失根本才能够长久,死后不被人遗忘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道是多么的广大啊,它无处不在。万物依赖道而生长,它成就万物而不显现。道养育了万物而不成为主宰,可以说是渺小的。道让万物归附而不成为主宰,可以说是伟大的。正因为道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 道用无穷
圣人若执守大道,天下人就会归附。大家归附后不相互侵害,从而过上安乐太平的生活。音乐和美食,能让过路的人停下脚步。圣人讲述的道理,好像是平淡而无味的。想看却看不见道的形状,想听却听不见道的声音,而道的作用却是无穷的。
第三十六章 弱定胜强
将要收缩的,原先必定扩张;将要削弱的,原先必定强大;将要废除的,原先必定兴盛;将要获取的,原先必定给与。这是微妙而明确的道理。所以说柔弱能够胜刚强。鱼儿要生存不可以离开水源,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向人展示。
第三十七章 大道无欲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因此能够无所而不为。王侯若能执守大道,万物将会自然地生长。自然地生长会带来各种欲望,我将使它们保持原始的状态。保持原始的状态,就可以消除欲望。消除欲望就会趋于平静,天下也将自然地走向安定。 。 想看书来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道德仁义
崇尚道德的人不固守小德,所以成为有德之人;轻视道德的人不放弃小德,所以成为无德之人。崇尚道德的人顺其自然是无心作为,轻视道德的人放任自流是有心作为。崇尚仁爱的人帮助别人是出于无意,崇尚信义的人帮助别人是出于有意。崇尚礼仪的人帮助别人而对方不给与回报,他就会拿出手段来报复对方。所以说失去大道以后会讲究德行,失去德行以后会讲究仁爱,失去仁爱以后会讲究信义,失去信义以后会讲究礼仪。所谓的祭祀礼仪,其实是忠信不足的表演,是祸乱的前兆。所谓的先知预言,其实只看见了道的幻象,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心存厚道,而不拘泥于礼仪,讲求实际而不追求幻象。所以只有去除祸乱和愚昧,才能实现道德和仁义。
第三十九章 至誉无誉
自古以来得到时间的:天得到时间则变得清明,地得到时间则变得安宁,神得到时间则变得灵验,谷得到时间则变得充盈,万物得到时间则保持生长,王侯得到时间则成为天下的正统。推理而言,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将会开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将会荒废;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将会消失;谷不能保持充盈,恐怕将会枯竭;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将会灭绝;王侯不能保持正统,恐怕将会倒台。所以说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王侯自己常常称孤道寡,这不就是把低贱作为根本吗?难道不是么?所以说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我不愿像玉器一样华丽,宁可像玉石一样质朴。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道的运行是循环的,道的表现是柔弱的。天下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何谓道德
聪明的人听道之后,就会努力实行。普通的人听道之后,只是将信将疑。愚昧的人听道之后,必然哈哈大笑。不被愚昧的人笑话,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会有这样的言论:光明的道好像是昏暗的,前进的道好像是后退的,平坦的道好像是崎岖的;高尚的品德总是虚怀若谷,广博的品德总是不肯满足,勤奋的品德总是如有神助;最纯真的东西好像有些虚假,最洁白的东西好像有些灰暗;最方正的言行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后来完成;最大的音响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景象反而看不见形状。道隐藏于万物之中没有具体的名称,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并成就万物。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
道产生了时间,时间产生了有和无,有和无产生了天地人,天地人产生了万物。万物负面为阴正面为阳,阴阳二气是互相调和的。人们所厌恶的,是成为孤家寡人,然而君王却称孤道寡。所以说一切的事物,有时候因为受损而得益,有时候因为得益而受损。别人的教训,我用来教导众人。强暴的人得不到善终,我把这作为典型的教材。
第四十三章 无为有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决定有形的事物,我因此知道自然无为的益处。以实际的行为而不是言辞来教导众人,顺其自然地处理事情而能实现最大的利益,天下很少有人做到这样。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名位与生命相比较,哪一个更珍贵?生命与财富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相比较,哪一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护名位,必然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多地积攒财富,必然招来惨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感到屈辱,知道止损就不会引起危险,知足知止才可以保持长久。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
最完善的东西好像也有缺陷,使用它却没有任何的弊病。最充盈的东西好像也有空隙,而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像也能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像也很笨拙,最善辩的学者好像也会木讷。平静可以克服急躁,寒冷可以战胜炎热。清静才是天下的正道。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乐
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将战马交给农夫去耕田。天下大乱的时候,怀孕的母马也会被用去打仗。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私欲,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满足,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说懂得满足的人,常常知足而乐。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不出家门,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可以发现自然的规律。出外漂泊的越远,知晓的道理越少。所以说圣人不用出行也能知道,不用看见也能明理,不用操劳也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求学悟道
求学每天可以增长知识,悟道每天可以减少欲望。欲望一天比一天地减少,能达到自然无为的境界。只要是顺其自然,就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太平无事,可以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至于挑起事端,将不会得到天下的人心。
第四十九章 圣人德善
圣人没有私心,他以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善良的人我以友善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友善对待他,这样可以使众人向善。守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可以使众人守信。圣人治理天下,收敛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心愿与天下人的心愿浑成一体。百姓总是关心自己耳朵和眼睛的享受,圣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爱护并教导他们。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人出入于生死之间。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人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寿却自己走向死亡的人,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生存是不容易的。听说那些善于保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遭遇犀牛和老虎,参军入伍以后不会受到兵器的伤害。犀牛用不上它的利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牙,兵器用不上它的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陷入死亡之地。
第五十一章 大道玄德
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各自的形态,万物顺应环境而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重德的。道之所以受到尊崇,德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道和德不干涉万物而让万物自然地生存。所以说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让万物成熟又让万物育种,让万物安定又让万物损伤,让万物生存又让万物死亡。让万物产生而不据为己有,让万物兴旺而不自恃其功,让万物成熟而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深厚的道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天下万物都有起始,这就是万物的本源。认识万物的本源,就可以了解万物。既了解了万物,又守护了本源,终身不会有危险。堵塞贪欲的缝隙,关闭贪欲的大门,终身不会有劳苦。打开贪欲的门缝,为了事情而忙碌,终身不会有救药。能看见细小的东西叫做明察,能守护柔弱的东西叫做强大。用智慧之光反省自身,不要遗漏任何的过失。这样做可以探求永恒的道德。
第五十三章 国贼无道
假使我们对这些有所认识,走在大道上,也会感到忧虑和厌恶。大道本来很平坦,而统治者们却喜欢走邪路。朝纲已经废除了,田园已经荒芜了,国库已经空虚了。而统治者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厌倦了精美的饮食,搜刮着多余的财富。就像一群强盗在互相攀比,这是多么的荒淫无道啊!
第五十四章 修身养德
善的建树不被拔除,善的抱负不会脱落。子孙将不断地祭祀善的功绩。使自身得到改善,他的德行才算真实;使家庭得到改善,他的德行才算富余;使家乡得到改善,他的德行才算长进;使国家得到改善,他的德行才算丰厚;使天下得到改善,他的德行才算普遍。所以要比较不同的身体,比较不同的家庭,比较不同的家乡,比较不同的国家,比较不同时代的天下。我如何知道天下状况的呢?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拥有深厚道德的人,就像刚出生的赤子。毒虫无法伤害他,猛兽无法捕获他,凶禽无法袭击他。赤子的筋骨是柔弱的,却得到父母的保护。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生殖器却能自然地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表现。整天哭号声音却不嘶哑,这是神气调和的缘故。懂得神气调和才能够长生,懂得了长生才能够明达。延长自己的生命是最大的幸福,实现心中的理想是真正的强者。万物强壮之后就会衰老,是因为强壮之后不合于道,不合于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