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长的革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一瞬间,我们失去了很多可敬的老师、可爱的孩子、可亲的朋友。想到那一刻,任何人都会感到痛心。但是在这场天灾中,却有一所幸免于难的学校。
学校叫桑枣中学,桑枣中学的校长叫叶志平。
在这场灾害中,很多中小学校成为一片废墟,很多正在上课的中小学师生都没能脱险逃生,然而,紧邻重灾区北川县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
这不是天灾的疏忽,也不是它的手下留情,而是桑枣中学为自己赢得了生命。
5月12日下午,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在教学楼里上课。当他们感觉到大地的震动时,各个教室里的学生们立刻按照老师的要求钻进课桌下。第一阵地震波过后,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立刻进行了快速而有序的紧急疏散。在地震发生后短短1分36秒左右的时间里,桑枣中学的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已经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
可以想象,他们秩序井然、训练有素的样子。
而这场奇迹的创造者正是桑枣中学的校长叶志平。
从2005年开始,桑枣中学的学生就在叶志平的要求下,开始进行一种安全疏散演习。除此之外,他还连年累月地想方设法加固学校的教学楼。他把楼上原来华而不实却又非常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了轻巧美观而结实的钢管栏杆,又对整栋楼动了大手术,重灌水泥,加粗承重柱……正是对教学楼的加固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教学楼岿然不动,给学生疏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此,桑枣中学也留下美名,它被称“史上最牛校舍”,而校长叶志平也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网上纷纷发表评论表示对叶志平的敬重,有一位叫“白云洞人”的网友评论说:“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升学率再高也不如学生的安全重要。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连人都没有了,谈何高素质?建议一切重视升学率的学校,首先重视学生安全,平常多进行安全教育,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汶川大地震让我不由得一阵阵心酸,这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而这,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启示!从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听到桑枣中学的例子之前,你的答案是什么?在此之后,你的答案又是什么?
人们的思想里总是有些东西根深蒂固,犹如大树的树根,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大脑。不管什么时候,分数永远是大家眼前悬着的那根胡萝卜,孜孜以求,而全然忘了最根本的安全问题。桑枣中学的奇迹不就是源于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吗?在这种意识之下,才会采取种种保护措施。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光要重视学习、重视分数,更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因为,只有人活着才有学习的可能。
所以,不要再想孩子只需要学习,安全由家长来负责,因为最关键的时刻,可能你不在他的身边;也不要再想安全没那么重要,因为危险也可能就在他们身边;更不要想孩子还小,不明白自救的概念,因为桑枣中学的孩子们证明他们可以做到!
作为家长,我们不该向孩子隐瞒这个世界上存在危险,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跟着陌生人走,不想他们被奇怪的味道迷昏,不想他们站在倾斜的墙下,不想他们去很远的朋友家……不想他们受到可以避免的伤害,就要开始教育他们,把那些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新闻读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许多危险,但危险也是可以避免的。
可以想象,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少孩子因为只知道站在原地哭喊,丧失了最宝贵的逃命时间;又有多少孩子因为一时的恐慌,走错了逃生的方向,而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教育不只是学习,家庭教育更不只是提供一个看起来温馨的成长环境。家长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出自己的保护,独立地生活和发展。让桑枣中学的奇迹,也保护着我们的孩子吧!
奥巴马作证:毁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
黑人、单亲家庭、没有后台、缺少经验,这一切都在给奥巴马的胜利机会减分。但是结果揭晓,他打败了老牌政客麦凯恩,入主白宫。是什么让奥巴马完成了自己的美国梦?“毁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这句话可以说明一切。
2009年年初,奥巴马入主白宫,媒体不惜笔墨地隆重介绍了这位新领导人,因为他的身上有很多“第一”,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可是,当我看到他的家庭背景时,我就知道,这个人成为总统并不奇怪。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檀香山,就是当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兴中会的地方。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两人的婚姻很短暂,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父亲离开母亲,前往哈佛继续读书。毕业后,他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回到了肯尼亚。1982年,他在肯尼亚死于车祸,而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父亲离开后,母亲再嫁,由于继父工作的关系,6岁的奥巴马和母亲一起去了印度尼西亚,并在那里度过了4年的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母亲带着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妹妹留在印尼,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要供儿子读书。而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他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保险经纪人。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对奥巴马影响最大、教育最多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其次是他的外祖父。奥巴马的母亲并不是那种不苟言笑的威严家长,她在18岁时就有了儿子,还相当年轻。她非常具有同情心,看到电视上的感伤画面都会哭泣;到了印尼,她总是不断给上门乞讨的人钱,最后弄得没有办法,只好给那些看起来真正需要的人钱。她对爱情很投入,同时也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她专攻社会学,而且,她拒绝了孩子父亲的赡养费。
从这一点来看,她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幻想者”,也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尽管她很少对儿子进行说教,但她在用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节自己。她给了儿子最大的空间去成长,使他成为一个足够独立、能包容一切差异的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奥巴马,脸上总带着亲切的微笑,显得正如美国人期望的那样干练、自信。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离异的夫妻,他们总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过去的选择多么错误,对方是多么不负责任、让人失望,有的甚至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和工具,来要挟对方,获得满足感。
奥巴马无论是和生父还是继父相处的时间都不多,他也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政治背景,在许多人眼里,因为父母的多次离异,奥巴马有着一个被“抛弃”的不幸童年,而黑色肤色的自卑一直如影随形。可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健康成长,甚至雄心勃勃地进军总统宝座?“毁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这句话可以说明一切。
奥巴马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庭教养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母亲用言行来说明什么是坚强、独立、正义,培养了他健康的心。正是精神上的健康,让奥巴马能够面对自己的身世,能够接受种族主义者的挑衅,能够入主白宫,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的一双手能将孩子从泥潭扶向讲坛,不要再被那些所谓的单亲阴影笼罩,也不要盲目地迷信健康的家庭就是成员的完整,家长们既可以追求自由的生活,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启蒙者。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纵使练就百般武艺,一个弱点就足以致命
在管理界有一个短板定律:一个木桶,最短的一块桶板决定了它的容量。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最弱的一项决定了他的发展。所以,纵使他练就百般武艺,一个弱点就足以致命。
如今的孩子和30年前的孩子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是见识多、了解得也多。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能捣鼓各种机器人、电子玩具,会玩游戏,知道的知识也比过去多得多,有的孩子可能已经走遍了全国,有的甚至要到国外去深造。这些都是30年前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想象的。
还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个小神童,成绩好,能力强,还能歌善舞,会各种乐器演奏之类。可就是这样的练就百般武艺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所向无敌了呢?
我们先来做个对比!
倘若拿20年前的孩子来看,那时孩子不像现在这样娇气,那时的孩子受到世俗的侵扰,他们更加懂事,最值懂得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孩子走到社会上自然很受别人欢迎!有人也许说,那是环境使然。的确,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刚刚改善,而且每个家庭不像现在这样,家家只有一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在那样的环境下,父母的教育、兄弟姐妹的相处使他们早早就懂得了父母的辛苦,懂得要忍让,要为他人着想。
可是现在的孩子呢?
就拿我经常接触的一些孩子来说吧,他们身上无不集中体现了同一个弱点,那就是“自我中心”!这些孩子身上都有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动辄谈“我”,动辄强调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利益,而无视别人的感受。这显然在无形中给与人交往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自我中心”还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陷入自己的情绪当中,从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周围的环境中必须具备的责任心、感恩心等。还有一点家长最为关心的,那就是孩子一旦以自我为中心,就无法调整自己,最后无法适应环境。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精神上势必会形成“我是唯一”的认识,那么,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就要顺从于他,一旦遇到困难,他也只会埋怨外界,从而阻止了自己对自己的反省和检讨。而且,以自我中心的人注定是脆弱的,也许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对他构成伤害。这样的孩子精神不成熟,又如何期待他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呢?
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要以为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一个小全才就可以了,我们还要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木桶总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来决定它的容积,而一个孩子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解决掉他致命的弱点!
家长朋友们,帮助孩子解决“自我中心”的问题吧,这绝对是个很有意义的举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破坏性批评,腐蚀自尊心的毒药
“你怎么这么笨啊”,“没见过比你还蠢的人”,“我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笨儿子”……如果你常说或者说过这些话,恭喜你被列入家长“黑名单”了。
“来,小笨蛋,给崔叔叔表演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儿。”5岁的小孩子就摇摇晃晃地走到我面前,驼着背装成猪八戒,他的爸爸妈妈哈哈大笑,大有“看我儿子多棒”的感觉。其实父母是想表扬儿子的聪明可爱的,可是这个小朋友,可能只记得爸爸叫他“小笨蛋”了。
像这样的亲昵的贬称,还算家长们伤害孩子自尊心最轻的一级。有一回,我让家长在纸上写出经常骂孩子的话,有一个家长给我交了一份“大礼”……他一口气写了46句,“你的头让门挤了吧”,“脑子进水啦”,“笨得像个猪”,“蠢得挂相”,“天下第一蠢材”……我想,这个家长回家的当务之急是挽救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要营造孩子的自尊心了,像他这样打击孩子,估计孩子早成了“无耻之徒”了。
教育专家们将家长的这些说法,总结成一个很学术的词,叫做“破坏性批评”,就是说话的时候伤害了孩子,最主要的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很多人觉得孩子没有什么自尊心,其实孩子的自尊心一点也不比大人弱,在他们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更加强大,甚至会因为一件小事情酿成悲剧。
武汉一所中学的一个14岁的女孩,上课的时候迟到了一两分钟,等她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坐好了。这时,上课的老师瞅了她一眼:“难怪你迟到了,你们看她胖得跟猪似的,能不迟到吗?”第二节课之后,这个女孩从教室冲出去直接跳楼了,抢救无效死亡。
这个老师肯定没有想过自己的一句批评会要了孩子的命,但在同学面前说女孩子胖得像猪,即使这个孩子不跳楼,这句话对她的打击和伤害也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只是逞一时口快,却让孩子一辈子都活在阴影当中,自卑、绝望、厌世……
可是,家长们最常做的事情,往往就是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本来是想刺激孩子积极向上,到头来,却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了。
所以,我一再告诉我的朋友们,也告诉家长们,无论孩子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一定不要破坏性地批评他们,他们现在最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一个民族没有自尊心,就会培养出卖国贼;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的脸上只有奴才相。如果父母所做的是在破坏孩子的自尊,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和效果呢?
顺从+听话=创造力为零
培养了顺从、听话的孩子,也就造就了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教育究竟要的是怎样的结果?
“宝贝,真乖!”
“我都是为你好,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
“就你,还想当班长?在家跟我们顶嘴,在学校跟老师顶嘴,就你想得跟别人不一样,就你好,为什么大家不愿意选你做班长啊?为什么婷婷当选了,就是因为人家从来不捣乱,人家很听话!”
左一句,右一句,说的都是让孩子顺从、听话!孩子顺从了,听话了,后果呢?
“爸爸,你看电视剧里的孩子,他跟妈妈争论问题,他觉得妈妈是错的,自己才是对的,他怎么能这样?”
“妈妈,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有创意,这个怎么做啊?”
家长们观念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于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接受了这样的听话教育。不但要听家长的话,还要听老师的话,对于父母和老师的训导、教诲和要求,孩子只能服从,不能拒绝,也不能怀疑和反对。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经常带着一脸委屈,怯生生地站在一边。那是因为孩子没有说话的权利。通常,不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不管这些意见有没有道理,首先,在意识深处就被家长做了否定,下面,孩子再说也是无用的。
所以,久而久之,在孩子看来,与其跟父母顶嘴、跟老师争辩,还不如乖乖地听话,这样起码还有父母的疼爱、表扬,在学校里还有个小官做做,因为,听话无论到哪里都是真理,违背不得!这也就必然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种种威逼利诱之下,小小的孩子最后不得不顺服。
也许在父母看来,这也是为孩子好,这样孩子就可以少走弯路,这样孩子就可以适应这个社会,得到一些利益,还有一点就是出于维护家长权威的心理。这些都可以理解。
但是,家长朋友们,是否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