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嗜血的权杖-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们一听,傻了!
  快快送到丁襈长官那里去!
  老实说,丁襈也不认识秦桧,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人被俘了,今天突然冒出来,不知道是不是金军派的奸细。
  作为把握起见,丁襈把部将都召集来,大家一起盘问秦桧。
  秦桧把前前后后的事情简要说了。
  有的人就怀疑了啊,两军对垒之时,你带着一家老小,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轻轻松松就跑出来,有可能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不如杀了算了,以绝后患!
  有的人立马反对,说秦桧曾是钦宗时候的御史中丞,况且人家是因为力争保存赵宋江山而得罪金人被俘的,不是主动投降的,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人家杀了,高宗知道后,肯定要怪罪下来的,到时候,丁将军就不好办了!
  丁襈觉得也是,管他是不是奸细,送到朝廷去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总算过了这一关!看来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啊!
  丁襈命人将秦桧一家老小带到了临安,送交朝廷!
  朝廷里的百官一听秦桧回来了!都纳了闷,这秦桧被俘到金,是怎么千里迢迢的逃回来的呢?就是能逃回来,那也不能一家老小都回来啊,拖家带口就没被抓住?一同被俘的孙傅等人也没讨回来,怎么就他自己逃回来了啊!
  这些人的猜疑是正常的,因为谁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奸细被安插到朝廷中来!
  为了大宋的将来,顺便再为了自己少一个竞争对手,还是将怀疑进行到底吧!
  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就是挞懒这个人!
  是秦桧用他的聪明,博得了挞懒的信任,有了他的信任,那么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挞懒本身就是个装横跋扈的人,他说行就行,不行也得行!
  他重用秦桧相信秦桧纵容秦桧,谁敢说个不字?
  就是金太宗恐怕也得让他三分!
  秦桧遇到这么个主儿,耍点小手段,从北回到南,把一家老小也带着,怎么不可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出仕(2)
人是讲感情的!不管挞懒是金人也好,秦桧是汉人也好!只要两个人对撇子,处得像铁哥们一样,有这样的感情基础,挞懒就是主动放了秦桧,又能怎样呢?
  自古至今,为了个人感情而徇私枉法的事情不是多了去吗?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机遇肯定不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秦桧和孙傅等人一同被俘不假,但是秦桧被赐给了挞懒,幸运的是挞懒对他很不错,重用他,其他的人就没有这么幸运,所以,秦桧逃出来是正常的!
  不能用单一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秦桧的问题是个特例!
  好在秦桧在朝廷还有一帮支持者,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钦宗时候就跟秦桧是铁哥们,这个时候自然要站出来,替秦桧说话。
  范宗尹、李回都是实权派,说话有分量,他们力荐秦桧是忠臣!特别强调的是秦桧在是否应该废赵立异问题上坚定立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力争存赵,是大忠的表现!
  高宗也确实为秦桧的行为所感动,要亲自召见他!
  是该把自己的救国方案上报的时候了!
  一切准备就绪,秦桧应诏上朝!
  在朝堂之上,在高宗面前,秦桧先是讲了徽宗、钦宗及皇太后北上之路是何等艰辛,何等屈辱,何等痛苦!讲到伤心之处,高宗及满朝百官无不落泪!
  紧接着,秦桧拿出自己救国思想:“如欲天下无事,南归南,北归北。”并且呈上自己草拟的与挞懒求和书,并一再强调,挞懒与他的主张相同!
  高宗听了秦桧的一席话,可谓是又是悲又是喜。
  悲的是听说二帝及母后在金遭受的磨难,心里很是悲伤,忍不住大声痛哭!
  喜的是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对金的良策,打还打不过,求和人家还不同意。秦桧提出的主张,很有新意,况且秦桧与挞懒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看来这求和之事是大有希望了!
  有秦桧这等人才,与金议和还愁不成!
  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慢慢落地了!
  高宗这个高兴啊,毫不掩饰的说:“秦桧的忠心超过别人,朕得到他夜不能寐!”
  兴奋得都睡不着觉了,你说这秦桧给高宗带来怎样的影响!
  重用秦桧是一定的!
  宰相范宗尹认为秦桧刚回来,暂时安排个经筵官干着,日后再做具体安排!
  高宗对秦桧印象这么好,怎能浪费人才!
  给他找个尚书干干!高宗大有要重用秦桧的意思!
  有高宗的指示,范宗尹立刻就给办了,给秦桧任个礼部尚书!
  官不小了啊!
  因为高兴,高宗还把将秦桧送到临安的丁襈等人封了官,甚至连那个给他开船的船工也给补了官!
  幸亏没杀秦桧,要不然能有今天吗?
  感谢秦桧吧!
  初登相位
  果不其然,高宗确实要重用秦桧。
  在秦桧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即绍兴元年(1130年)二月,高宗任命秦桧为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了。
  按理说,这时候秦桧应该知足了,刚回来几个月,就混到正二品了,不小了!
  可秦桧觉得自己有救国良策,但由于不是宰相,说话分量轻,与皇帝直接对话的机会少,无法得以顺利实施。
  他认为,要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推行自己的主张,必须做宰相才成!
  当时的宰相是范宗尹,年仅31岁,非常年轻有为,而且与秦桧交情不错,是他力排众议,向高宗推荐秦桧,才让秦桧有了今天。
  秦桧的大恩人啊!
  范宗尹办事能力那是没得说,但就是过于徇私,导致举报、弹劾他的人较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出仕(3)
正当秦桧为无法推行自己的政策而感到郁闷的时候!
  一个机会出现了!
  范宗尹认为自崇宁、大观以来实行的滥赏,给国家财力、物力带来很大浪费,本来由于战争的缘故,国库亏空,再实行滥赏的话,财政就吃不消了!
  所以,范宗尹打算对滥赏情况进行一次清理整顿。这个提议本身是好的,与大臣们沟通酝酿时,包括秦桧在内的人都比较赞同!
  毕竟国家现在不宽裕!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但当范宗尹向高宗请示讨论一下这件事情!
  高宗做了这样一个批示:“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
  很明显,高宗是不同意这件事的。
  这事到此就应该为止了吧!
  不,还没完。其实,高宗也知道滥赏的弊端,也知道财力的紧张,但他为什么不同意范宗尹的提议呢?因为这时,他对范宗尹不满,想罢免他又没理由,所以,就抓住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来说事。那么,范宗尹怎么得罪高宗了呢?就是他与辛道宗兄弟来往密切。辛道宗兄弟都是武将,宋朝历来实行的是“崇文抑武”的政策,高宗讨厌文官与武将私下往来,认为那样对自己的皇位是个威胁!
  要罢免范宗尹,不得不找个接替者,这个人是谁呢?高宗选中了秦桧,为了试探秦桧是否对自己忠心,是否与自己站在一条线上,高宗召见了秦桧,听取他对范宗尹提议讨论滥赏这件事的看法。
  这实际是对秦桧的一次考察!
  秦桧该怎么做?一边是有恩于自己的老朋友,一边是金口玉牙说啥是啥的皇帝!
  要想继续在官场上干下去,就必须无条件服从皇帝,因为,这个官是他给的!
  况且,聪明的秦桧,也知道高宗早就对范宗尹不满,这次不过找个借口罢了他而已,不管自己怎么表态,范宗尹官是肯定保不住了!
  既然结局已经设计好了,那么自己就别再讲哥们义气了,还是保住自己的官要紧!
  对不起了,宗尹老弟!
  在与高宗的对话中,秦桧坚定的站到了高宗一边,认为皇帝这种做法,是一种孝顺,对太上皇的尊重!
  同时,他对范宗尹的做法,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知我者,秦桧也!高宗满意了。
  考察算是通过了,可把范宗尹得罪了,这事又没法解释清楚!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哥们,谁都得罪不起,但又必须得罪一个!
  生死抉择!
  得罪了皇帝,那可能这辈子就算完完了,什么抱负,什么计划,都付之东流!
  得罪了哥们,在外人看,觉得不讲究,特别是范宗尹,那是有恩于己,这么一来,给那些嫉妒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个说事的把柄:忘恩负义!
  没办法,谁叫咱是玩政治的呢!
  无毒不丈夫!
  范宗尹被罢了相,宰相位置就空了,打主意的人,真不少!
  高宗有意让秦桧做宰相,但没急于任命,他想再观察观察!
  夜长梦多啊!秦桧有些急了!
  怎样才能做到出奇制胜呢?
  如今天下*,人心思稳,就利用人们的这种情绪,来个抛砖引玉,给自己制造当宰相的舆论氛围!
  要想成名,包装、炒作是必须的!
  从古至今,向来如此!写书的,往往在宣传的时候,说什么内容有多么多么的精彩,是什么巨著、力作、处女作等等!其实,就是在逗大家腰包里钱呢,等你掏了腰包,拿到手一读!哇噻,味同嚼蜡!两个字:上当!拍电影的,在宣传上,说多少多少大牌,情节多么多么吸引人,等你买了电影票一看,两个字:没劲!当官的,在竞选的时候,说有多么多么好的执政良策,让老百姓过上多么多么好的日子,等你选票一投,他走马上任以后,自己的腰包鼓了,老百姓的腰包瘪了,两个字:*!

第三章 出仕(4)
秦桧怎么炒作呢?
  在公开场合,他大声宣扬:“我有两个锦囊妙计,可以震动天下。”
  大家伙一听,好啊,你有这等妙计,那就赶紧说吧!
  秦桧借机就卖了个关子,他说什么呢?说:“有是有,可是没有宰相,再好的计策也没有人去推行啊!”
  言外之意,就是得抓紧任命个宰相了!
  差点没说,大家看我秦桧怎么样?!
  原本有没有宰相,大家伙也没觉得怎么地,各干各的,有皇帝在,大事小事都有他做主,没觉得少个宰相有啥不适应!
  可经秦桧这么一点拨,嗯,确实没了宰相,这不少事还推行不了!
  是该有个宰相了!
  谁合适呢?百官开始议论纷纷。
  高宗也觉得该到公布人事任命的时候了。
  在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秦桧如愿以偿了!
  一个宰相还不够,在宋时,宰相有两个,一左一右,各管一摊!
  另一个宰相的人选,落在战绩卓著的吕颐浩身上!
  这个吕颐浩因平定苗傅、刘正彦的叛乱,帮助高宗复位,立有大功,高宗一直很赏识他。
  吕颐浩也出任过宰相,主管军事,因做事专横,独揽大劝,引起御史中丞赵鼎不满,赵鼎多次上书攻讦他,最后,被迫辞职!
  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因吕颐浩平定李成、张琪叛乱有功,高宗再次任命他为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实际上就把军权交到了吕颐浩手上!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秦桧与吕颐浩都非等闲之辈,而且都比较专权,极力排挤对方,扩大自己的权力!
  秦桧上台后的第一场真正的*即将上演了!
  仕途险恶啊!
  倾轧警报
  在官场上混,总得讲究个人脉,有个圈子,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没有人脉,提出的再好的主张,没有人在那给你附和、造势,也很难被皇帝采用!
  必须抓紧组建自己的执政团队!这是摆在秦桧眼前的头等大事!
  人啊,一旦要是得势,位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愁没有人跟在屁股后面混吗?
  朝廷官员,干别的不行,趋炎附势都很在行。没事的时候,这帮官员就琢磨,谁在皇帝心目中有地位?哪个人能担任宰相?投靠谁对自己有利?
  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不多!
  这不,秦桧当了宰相,原本还是门可罗雀,眨眼之间就变成了门庭若市,登门拜访的人是络绎不绝!
  很快,就有不少人站到了秦桧的这天战线上!
  有了自己的团队,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不用自己亲自出面,打发个小弟办一下就完事了!
  自己想说,却又说不口的话,让小弟替自己说算了!
  要说这高宗,也是个糊涂虫。
  八月份任秦桧当宰相,九月份任吕颐浩当宰相,两人同居相位,职能交叉严重,工作分工不明确,都想管,又都管不了!
  这是个问题!
  秦桧分析了一下,这个吕颐浩在外带兵打仗,掌握兵权,自己在朝廷,主抓内务,应该算是各管一摊!但由于高宗没有具体明确是两人的分工,这就就给自己将来的权力带来极大威胁。吕颐浩一旦还朝,凭他的性格,不但不把兵权交出来,还会来横加干涉内政,给自己制造麻烦,影响自己行使相权!
  当务之急,必须把两个人分工明确,免得日后麻烦!
  秦桧直接向高宗提出这个想法,好吗?不好,那会让高宗及其他一些跟自己铆劲的官员误以为自己在排挤吕颐浩,独揽大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出仕(5)
还是让自己的小弟来说吧!
  于是,就有官员向高宗上奏,说:“周宣王为什么能够实现中兴呢?是因为他修内政、攘外敌,今天我们朝廷有两个宰相,应该把他们做一下分工,一个主内政,一个主外政。”
  这话没毛病啊,两个宰相,总得有个分工吧,不然这工作咋干啊,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天天争吵,啥事也干不了,国家还咋实现中兴啊!
  高宗也觉得很有道理,是这么回事,该给这两个人分分工了。
  怎么分呢?吕颐浩擅长统兵打仗,就让他主外政,负责军事工作,抵御外敌;秦桧擅长政务工作,就让他主内政,协助自己处理朝廷日常工作。
  高宗的意思是,让他们两个人像文仲、范蠡那样,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这个分工很明确!
  支持秦桧的人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老大统领朝廷了!
  吕颐浩那边的人不干了,他们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你想啊,这秦桧主内政,处理朝廷政务,用的还不都得是他那一脉的人啊!支持吕颐浩这帮人,怎么办呢?总不能跟着吕颐浩去打仗吧,那样多危险啊,哪有在朝廷里做个官好啊,既轻松又安全,银子还不少拿!
  皇帝已经定了的事情,改是改不了了,暂时只能自认倒霉了!
  吕颐浩这伙人不服气,矛头不敢对高宗,把怒气撒在了秦桧这帮人身上,说他们造谣惑众,意在夺权!
  就此善罢甘休吗?不,战斗刚刚开始,吕颐浩也不是省油灯,那些在朝廷的嫡系不断向他添油加醋的打小报告,说秦桧要怎么怎么对付他,用语言刺激吕颐浩,挑拨两个人的关系,制造紧张局面。
  看我回去怎么收拾这个秦桧!吕颐浩分身乏术,暂时撂下这话!
  先下手为强!吕颐浩开始着手研究倾轧秦桧的办法了。他向平江府守臣席益请教怎么样才能把秦桧赶出朝廷,席益就给他支了一招:“你把他们看做是朋党,党魁胡安国是个关键人物,把他除掉了,秦桧站不住脚了。”
  吕颐浩听了席益一席话,有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顿时茅塞顿开,计上心来。
  他急忙命在朝廷的小弟们,抓紧搜集胡安国等人结成朋党的证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