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孩子是棵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我是富人,我会和孩子经常经历一下赤贫;如果我是穷人,我就要和孩子尽可能地偶尔奢侈一下,让孩子懂得人不是为受苦而生的。吃苦和享受都是人生的必需,没有享受,人生就少了应有的惬意;不能吃苦,人生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了解了生活的全貌,才能懂得人生的滋味。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缺少享受却很娇弱,尤为缺乏吃苦的精神。很多父母看到了这一点并为孩子担心,便有了锻炼孩子的需求。于是社会上冠以“魔鬼训练营”“行走训练营”“挑战营”的各种活动一下子热了起来,然而喧嚣之下,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并非这么简单,而是有学问、有规律的。
  日本有一项经常性的比赛,内容是要求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行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地流下泪来,但绝不会帮孩子一把。其实,很多西方国家都像日本一样从很早就注重对孩子独立克服困难、忍受痛苦的训练。这显然是明智的,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生的确“困难”重重。事实上,不吃苦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被动”吃苦和“主动”吃苦之分,“被动”吃苦只能因为不愿意受苦而更苦,“主动”吃苦则是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所谓“苦”,除了身体上的疲劳、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压抑,比如说不愿意做、不喜欢做但是不得不做,不习惯但是不得不去习惯等。孩子要获得好成绩或者其他任何方面的进步,就必须勤奋耐劳,忍受辛苦;遇到困难就得克服软弱和退缩,就得花费心思和时间;遇到挫折,不能怨天尤人或者贬低自己,想赢敢赢的同时也要输得起,认识到失利和差距都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
  吃苦教育有三重境界。其一是“捱苦”,其二是“适应”,其三是“超越”。
  “捱苦”是最低的境界,就是成人强行安排孩子受苦,孩子极不愿意,又没有办法,只好“捱”,直到成人的安排结束。这种情况,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有意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方法是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但是,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让我们产生的是对劳作的厌恶和惧怕,不仅没有增长相反减小了对痛苦的忍受能力。
  “适应”是一种更高的境界。经过训练,孩子的承受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训练结束后,再遇到一般的“苦”就不怕了。但是,“适应”只是增加了人的承受力,并不能减少孩子的惰性,增强孩子的意志。一位曾经是北京市皮划艇队运动员的朋友告诉我:以前训练太苦了,可以说挑战了人身体的极限,所以现在碰到熬夜加班等或苦或累的事情,都受得了。但自己的惰性并没有受到抑制,另外自己的进取性和自制力也没有比接受训练以前有所增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吃苦(2)
“超越”才是最高的境界,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对此,我有过两次深切的体会。其一是2004年正月初八骑自行车200多公里到河北大学;其二是2006年元宵节绕北京二环步行一周。两次都是独自进行,行前内心都有较大写作压力,都有明确的自我激励的愿望。整个过程中,虽然饱尝筋疲力尽的滋味,但是心里一点都不苦,相反越苦越有成就感,还想再苦一点,到了目的地后还想再走一段。
  要做到第三种境界,关键是要避免让孩子感觉你只是为了教育他而这样做。要旨在于不把“苦”简单地强加给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对于痛苦、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激发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当他想要获得那种锻炼带来的坚强和成熟时,他就会对吃苦的锻炼充满向往,拦都拦不住。
  具体来讲,有三个建议:
  1。 对孩子合理地说“不”。就是说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要给予拒绝和否定,而不是迁就。父母爱护孩子的本能非常强大,往往无形中就迁就了孩子,这样做的直接坏处就是:孩子在家里适应了别人迁就他的模式,走出家门,面对非迁就模式无法适应。
  2。 随机自然地锻炼孩子。生活本身并不缺乏挫折,自我期许没有实现、自我的矛盾和迷茫、学习困难、考试失利、新环境适应不良、友情的疏远或破裂等,其实都是一种挫折。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调整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3。 典型问题专门解决。孩子在某方面有具体的欠缺,比如娇气、浪费等,可以专门为孩子安排相应的情境体验,比如去偏远农村或是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做伙伴等。但是这个过程不能说教,也不应该是刻意地强加,应该用自然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和体验。
  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到劳累和痛苦的分寸,这要依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定,既不可缺少挑战性,又不可损害孩子的身体。
  小测试
  测测你是能受得了苦的人吗?
  1。 因为特殊情况,你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你会逢人便说“太困了,昨晚一宿没合眼”。(是 否)
  2。 晚上回家很累了,你会像平常一样去冲凉,而不是倒头便睡。(是 否)
  3。 如果没有洗衣机,你就不愿意洗衣服。(是 否)
  4。 天气很热了,你宁愿走十分钟去坐地铁,也不打车(假如你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是 否)
  5。 和你的同学相比,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经受过锻炼的人。(是 否)
  6。 你们小组劳动时,你通常都是最卖力气的人。
  (是 否)
  7。 和父母在一起时,你总是替他们拎东西。(是 否)
  8。 你在自己家里吃饭从不刷碗。(是 否)
  说明:第1、3、8题选择“是”得0分,选择“否”得2分。其余题目相反。
  答案及评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机遇(1)
树语录?机遇
  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讲,机遇在他们手里会再生,小机遇会变成大机遇。
  那些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才能,不过是在一些“雕虫小技”上的自恋而已。
  我们不知道机遇何时能来,到底能不能来,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地做我们眼前的事,做我们想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阅历在增加、性格在成熟、人脉在积累、才能在长进……所有这些无不是在为机遇的到来做着准备,所有这些都将增加我们成功的砝码和爆发的张力。
  成千上万的小事落在我们的手心里,各式各样的小机会每天发生,它都留给我们自由运用和滥用,而它依旧默默走它的路,一无改变。
  ——海伦?凯勒
  故事1
  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19岁的时候,来到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经理听他唱几支歌,让他加入合唱队。但他的嗓子正处在变音的阶段,结果没被录取。过了些年,他已成为著名的歌唱家。一次他认识了高尔基,向作家谈及自己青年时代的遭遇。高尔基听了,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期,他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唱演员,而且……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他根本就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退出了合唱队。
  故事2
  有一个人去应聘,由于职位待遇比较优厚,应聘者甚多。眼看就到中午了,他前面还有二三十人,后面更是排成了长龙。他很沮丧,又冷又饿,又不敢出队。排队的人莫不如此。
  突然,他灵机一动,从队里站出来说:“我愿意帮大家去买午餐!只收两元的订餐费。”大家听了,纷纷响应。随后,他又到最近的一家快餐店,跟老板订餐,因为人多要求打八折,老板满口答应。结果,这个人一个多小时就净挣了三百多块。他想,就算今天找不到工作也值了。谁想到,公司的老板听说他这件事后,竟然因此而录用了他。
  人生就是这么有趣,就是这么的阴错阳差。但是,夏里亚宾没有因为被淘汰,便错过成为举足轻重的歌唱家夏里亚宾,高尔基也没有因为被选中而在音乐方面有什么建树。
  我承认机遇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但是我不认同那些“自己没有机遇”的抱怨。机遇虽然变动不居,但是一个人的才能和志趣是稳固的,两者就像羽毛球和球拍是互动的。
  如果你没才能,你就无法把握机遇,不能跟机遇互动起来,就像入选剧团不是高尔基的机遇一样。而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讲,机遇在他们手里会再生,小机遇会变成大机遇。所以,我不相信一个人终其一生连一个机遇也没有;我不赞同“怀才不遇”的解释,如果你真有才能,并且不断地发展自己,机遇总会到来,不过是个早晚问题。而且,在我看来,那些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往往并没有真正的才能,不过是在一些“雕虫小技”上的自恋而已。
  才能还包括认识机遇的能力。面对应聘排起的长龙,大家都会说:竞争这么激烈,今天怕是白来了,捂着咕咕叫的肚子说,真受罪。结果只能是白排了一天队,到最后疲惫不堪地回家,叹一声:找个好工作真不容易。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机会从来不是锣鼓喧天地找你报到,而是“破帽遮颜过闹市”般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能够清楚时势的纷繁变化中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自己求之不得的,这是很大的本事。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也喜欢“有心”的人,对于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而言,与其说机会不理睬他,不如说他抛弃了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机遇(2)
发现机会不易,把握机会就更难。好比踢足球,场上表现再好,关键还在临门的一脚。60年代,澳大利亚长跑名将克拉克曾17次创造世界纪录,但总是在奥运会上名落孙山,与金牌无缘。后来,体育界便把名将意外失手的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在中国围棋史上,最“克拉克”的当属“棋圣”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聂老师屡次横扫日本超一流高手群,屡创奇迹,被人称做“聂旋风”,但是他一生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唯一一次机会就是1989年“应氏杯”上,聂卫平在汉城与曹薰铉的对局,聂卫平却在优势的前提下,败走麦城。聂卫平后来回忆说,当年他的忘年交*总书记去世以及他奔赴汉城途中患上重感冒造成了这局的失利。
  虽然我对聂卫平十分欣赏,但是对他的这种说法却很难认同。聂卫平的大局观是无可挑剔的,但是他后半盘的失误率过高,一旦占据优势,必有缓手,之所以最后能赢,往往是由于前半局拉下对方太多了。我记得高中时的数学老师谈高考时说:什么叫超常发挥?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超常发挥。所以,一个真正的高手,明显的标志就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能稳定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于应氏杯的失利,我更愿意认同这是他综合实力不足的表现。
  所以,在机会来临之际,的确需要充分的准备。但是,永远不要企图完美的准备和十足的把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机遇来临往往猝不及防,“强行起飞,空中加油”是常有的事情,因为时不我待,等我们万事俱备的时候,可能机遇早已溜走了,这种现象在战场上更为典型,没有一个成功的将军不是当机立断的。著名的“十月革命”就是在计划暴露后提前起义并获得成功的。机遇常常是伴随危险而来的,所谓危机并存,这个时候,积极、果敢的行动就更为重要,稍一犹豫就可能错过了逢凶化吉的机会。
  面对机遇反应迟钝的人,有的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准备还不足,另一种情况就是机遇的样子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渴望上台演讲,一直没有机会,机会突然降临时,那天他偏偏患了喉痛或者穿着极为邋遢。两种情况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前者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而后者的迟疑则同样不必要,因为当机遇到来时,用什么样的姿势冲上去,都是最美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时机未到的时候也是一种时机,是准备的时机。我看不起那些抱怨没机遇就什么都不做的人,这是一种“无利不起早”的目光短浅。我们不知道机遇何时能来,到底能不能来,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地做我们眼前的事,做我们想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阅历在增加、性格在成熟、人脉在积累、才能在长进……所有这些无不是在为机遇的到来做着准备,所有这些都将增加我们成功的砝码和爆发的张力。
  小测试
  测测你把握机会的能力:
  有个年轻的异性向你问路,他(她)要去的地方正好与你相同,你会怎么向他(她)指路?
  A. 告诉他(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 很详细地告诉他(她),再从后面跟着
  C. 你会默默地带他(她)到目的地
  D. 告诉他(她)走法,自己另走一条路
  答案及解析:
  选择A: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一种缘分,你能借此同行,可说是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你做事负责,也能有涵养地为对方着想,懂得尊重别人。
  选择B:你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得很清楚,但不会只告诉人家方法而自己摆脱。你喜欢跟随在人家的后面求安全,也许由于这种原因,使你容易得到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择C:你是个只顾自己的人。你无视对方的困难而一味强求,因此会制造敌人;但因为你的态度强硬,也有不少人会跟着你走,是属于政治家型的人。
  选择D:你是一个意志软弱、讨厌人家误解或低估的人。一旦被人请托,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感到厌烦。你没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没有敌人,是个作风相当独特的人,所以有时你会让机会白白溜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学习
树语录?学习
  因需而求谓之学。
  所有成材的人都是自学的,永远没有“教会”,只有“学会”。
  学习并非苦役。学习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初学时的笨拙,过程中的困阻,学到时的欢喜,无不是学习乐趣的一部分。
  畅销书《草样年华》的作者孙睿说:没想到上中学时连写篇作文都困难的我居然写出本书来。
  我经常想,学校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凤毛麟角的好老师只有幸运的人才能遇到,绝大部分的平庸老师被我们淡忘,隔三差五的坏老师倒了我们的胃口;没完没了的作业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强大的应试压力侵蚀了我们的活力,灌输式的教学,从来不问我们喜不喜欢以及以后能用到多少,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让我们越来越没有主见,只想着向老师的偏好献媚……这样的生活过上十几年,我们成年了,进入了社会,才发觉原来我们不按学校那一套来,反而会好得多,就像畅销书《草样年华》的作者孙睿所言:没想到上中学时连写篇作文都困难的我居然写出本书来。
  真正的学习决不是只在学校里,而是无处不在!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某种知识和技能而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