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缺少速不台参谋,拔都也无心西征。“抵达大海的尽头”的雄心壮志暂时只能收回兜里,对拔都来说,最重要的是争夺汗位,夺回老爸当年失去的一切。
在这次西征过程中,拔都和速不台的配合可算完美。可是,蒙古诸王之间矛盾不断,骂声不止,唾沫星子乱飞。
合丹和海都吵个不停,让人误以为莱格尼察战役的指挥官是海都;贵由不服从拔都的命令,俩人吵得更凶,贵由最后被召回蒙古;蒙哥和拔都也有摩擦,致使蒙哥提前返回蒙古。不过,蒙哥不像贵由那么火爆脾气,他和拔都还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为以后拔都支持拖雷一脉争得蒙古大汗之位起到决定性作用。
听到窝阔台驾崩的消息后,拔都最先想到的是,贵由身在蒙古,又是窝阔台长子,可不能让这个老冤家上台。
出于如上原因,拔都急速率兵东返。撤退之前,拔都下令处决所有俘虏,省的他们妨碍行军速度。在他身后,整个东欧地区已是残垣断壁、杳无人烟。
自这一年起,金帐汗国正式成立,拔都也因治下的多为钦察人,而被称为钦察汗,金帐汗国故而又得小名为钦察汗国。
拔都的撤退让西欧免遭蹂躏,那么拯救西欧的大红花该由谁来佩戴呢?见到荣誉毫不留情地往上冲,这一特色在老外中间也不例外。
一些匈牙利史学家称,西欧的安全是俺们祖先用鲜血换来的,是匈牙利的长期抵抗才避免西欧遭受蒙古人的铁蹄。
很多西欧史学家则拒绝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是窝阔台暴死救了他们,和匈牙利奋战没什么关系。
还有一些欧美史学家则将之提高到科学的角度,他们提出质疑,蒙古人在踏平匈牙利以后是否有兴趣进攻西欧,从后勤学角度考虑,蒙古军战线过长,后勤供给恐怕跟不上。
不管老外怎么争论,在咱们中国人眼里,一般认为是窝阔台的死化解了自阿提拉以来,西欧面临的最大危机,这也只能算东欧、中欧倒霉吧!
【贝拉四世的再创业】
尽管匈牙利大部分地区惨遭蹂躏,但还有很多像尼特拉(Nitra)、苏普朗(Sopron)、蒂豪尼(Tihany)等设防严密的诸多要塞城市仍在匈牙利控制之下。
不得不承认,维持王国继续运转,从这场灭顶之灾中顽强活过来,贝拉四世功不可没。
此后,贝拉四世就像进入再创业阶段,努力重建国家,这也被看做第二次建立匈牙利王国。
蒙古入侵给匈牙利人上了一课:善于观察的贝拉四世发现,蒙古军没有轻易进攻那些要塞城市,只是在防守薄弱的地方打秋风。
找到窍门的贝拉四世利用现存的要塞重新构建濒临崩溃的王国,他下令不论是乡村还是边境都要修筑防御工事,以防备蒙古军的第二次入侵,百座石头或砖制的城堡和要塞拔地而起。
在13世纪剩下的几十年里和整个14世纪,匈牙利国王们把领土赏赐给那些愿意修盖要塞和担任防御的富商和贵族。到后来,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赏赐出去的土地也越来越多,重蹈了安德烈二世的覆辙。
蒙古军再次出现在匈牙利是四十四年后的事了,到那时候,匈牙利的城堡系统已经十分完善,它们将在匈牙利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城堡系统与重装骑士相配合,它们将在匈牙利国王指挥下于佩斯附近击败蒙古军。
重建工作中,还有两个难题十分棘手:一是缺乏资金,二是缺乏人口。不过,这两个难题在精明强干的贝拉四世面前显得相当小儿科。
贝拉四世安抚住善于经商的犹太人,给犹太投资者和商人应有的权利,这样就有了钱。
拔都入侵匈牙利的过程中,匈牙利约有20%至40%的人死于屠杀和疫病。贝拉四世把成千上万的库蛮难民重新安顿下来,以充人口,这样就让匈牙利的人类重新多了起来。
【悲剧人物耶律楚材】
窝阔台死后,新大汗选举出之前,他媳妇脱列哥那摄政(1242—1246年)。这位大婶执政的一大特色就是用“自己人”替换老公的宠臣耶律楚材等人。
一听名字就知道,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可是他完全汉化,和那些满头小辫子的契丹人绝不是一种类型。
耶律楚材是那个时代的顶尖大儒、蒙古帝国的两朝*,为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汉人式管理制度,对蒙古帝国在行政方面的贡献,不亚于成吉思汗在军事上的贡献。光开疆扩土,缺乏统治机构那是不行滴。
很可惜,这样的人才没能完成自己的宏愿。被大婶掳下来后,耶律楚材深知自己的明智策略不背采纳,老百姓将会背上沉重的负担,一代大儒在哈拉和林郁郁而终,享年五十五岁。
耶律楚材是个悲剧人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千古绝唱用在他身上也尺码合适。话又说回来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饱读诗书的耶律楚材这个道理应该知道,郁闷至死那又何必呢!
【教皇的来信】
大婶在掌权时期,一直得到二大伯老察合台的维护。可大婶独自执政总不是长久之计,她最希望贵由继承汗位。
最不愿看到贵由上台的拔都始终从中作梗,选举大汗的库里尔台一拖再拖。最终,库里尔台还是按部就班地举行,拔都气得憋在金帐汗国没有参加。
1246年,贵由众星捧月般登基坐殿,成为蒙古帝国的新大汗。
贵由当时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精明能干。在登基大典上,他举止严肃庄重;俨然有成吉思汗的遗风。
载歌载舞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格外扎眼。只见他蓝眼睛、高鼻梁,一看就是西欧来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教皇英诺森四世(Pope Innocent IV)派来的特使——天主教方济各会士普兰&;#8226;迦儿宾。
咦?教皇怎么派使者见蒙古大汗呢?有阴谋否?
我不知道这次官方往来是阳谋,还是阴谋,总之,英诺森四世大老远派人到蒙古,有他的目的。
其实,西欧人知道世界上有蒙古人这种人种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哲别、速不台侦察欧洲之前,西欧人就对蒙古人有所耳闻。
有趣的是,西欧人对蒙古人的认识源自一个传说,一个神话,一股发自内心的渴望。
【东方救世主】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传说吧。
早先,东方对西欧人来说是个极度神秘的地方,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这种层面上。
欧洲曾有这样的传言:一群英勇善战的武士会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近东,他们将和基督徒结成同盟,一起对付穆斯林。
这种传言早在第一次东征时就已经广为流传,西欧人对它深信不疑。
十字军在战争中屡战屡败,领地一块接一块丢失。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拯救的力量,便祈求上帝伸出援救之手,“东方救世主”的传言更成为救赎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
东方救世主叫什么,长的什么样,西欧人一无所知,这只是他们心中的梦想。然而,人类习惯于把想象中的事务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奥秘》杂志里经常会出现大脑袋、小身子的外星人,上帝的形象更是在基督教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
所以,一个有名有姓的东方救世主的形象诞生了,他叫祭祀王约翰(Prester John)。
13世纪初叶,皈依基督教的蒙古乃蛮部落(Naiman)在屈出律(Kuchlug)率领下与花剌子模帝国的摩诃末交上火(1210年;第五次东征之前)。
这一消息不禁而走,屈出律的出现无疑让基督徒见到曙光,他不就是流传一百多年的东方救世主吗!基督徒不禁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惊呼。
屈出律的大名在基督徒中家喻户晓,可事实证明,屈出律并非什么救世主,他只是个野心家。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落后,屈出律逃到西辽。
西辽王耶律直鲁古视屈出律为座上宾,还把女儿下嫁于他。白眼狼屈出律阴谋夺取了老丈人的王位,他屁股还没把宝座捂热,就被追击而来的蒙古军送下地狱。
第五次东征期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彻底铲除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在河中和波斯的扩张速度快得惊人。
西欧人迅速把祭祀王约翰的传说和蒙古帝国重叠到一起,蒙古人的领袖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
西欧人当时对蒙古帝国没什么了解,他们认为蒙古军是上帝派来的援军,从东方对穆斯林开战,这是在配合他们在西面发起的十字军。
一封写于第五次东征期间(1221年6月20日)的书信中明确显示出,罗马教会对救世主的渴望程度。当时,十字军因兵力不足无法进攻开罗,被迫待在德米埃塔干耗。教皇和诺理三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这封信,他希望“远东的军队能够帮助解放圣地”。
随着蒙古军入侵波兰、匈牙利,罗马教会恍然大悟,蒙古帝国并非上帝派下的救世主,否则他们怎么会洗劫基督教国家呢。
西欧人从梦想中回到现实,东方救世主的幻想终成科学幻想。
然而,1244年,近东发生的一件大事让英诺森四世决定与蒙古进行正式沟通…… 。。
75 第七次东征!兵进埃及
【圣地再次沦陷】
1244年,被蒙古赶跑的花剌子模人,与埃及的马木留克军团联手夺取耶路撒冷; 圣地再度落入穆斯林手中,这次在西欧基督徒里并没引起轩然大波。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基督徒多次亲眼目睹圣地沦陷,他们已经有了免疫力,对此麻木,认为这不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事情。
即便英诺森四世像山西叫驴一样叫嚣着收复圣地,基督徒们也毫无热情。
各国君主们像往常一样为自己的事儿忙个不停:
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就别指望了,他致力于在意大利加强君权,和英诺森四世是死对头。参加里昂会议(Council of Lyons)的修道士们途径德国和意大利时,被腓特烈二世关进大牢。英诺森四世忍无可忍,把腓特烈二世再一次逐出教会。
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和莱切斯特伯爵西蒙(Simon de Montfort) PK,忙得焦头烂额,无心东征。
西蒙原是法国贵族,现在是亨利三世的妹夫。他和王妹的婚事可谓一波三折,很多英格兰贵族反对王妹下嫁外国佬,甚至有人举兵反对。
在亨利三世帮助下,西蒙和王妹偷偷摸摸地举行婚礼。西蒙还当上亨利三世的顾问,以及王位继承人长腿爱德华的教父,是国王家里的座上宾。
他俩关系不是挺好吗,怎么又耗子动刀窝里反呢?这都是钱惹的祸。
西蒙欠王后的叔叔一大笔钱,他感觉和国王关系挺铁,就自作主张,写欠条的时候说还债的事由国王来办。
当王叔拿着欠条找国王要钱的时候,亨利三世当场就恼了。亨利三世把妹夫逐出教会,还扬言要把他打入大牢。西蒙拽着老婆一溜烟逃回法国。
西蒙是个冷血残酷的家伙,但他不是莽夫,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亨利三世和他结下梁子,算是自找苦吃。
俩人的斗争不断升级,终极形态表现为二十几年后的第二次男爵战争,这个咱们后文再讲。
【第一次碰撞】
看着西欧各大掌门的“无良”表现,英诺森四世颇有些无奈,但他没放弃希望,蒙古帝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英诺森四世这次派迦儿宾出使蒙古,就是尝试着让蒙古大汗皈依基督教。
迦儿宾从里昂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克服千难万险,走了一年多才来到蒙古,恰巧赶上贵由当选。
在两名丞相镇海、合答黑斡旋下,迦儿宾呈上教皇的书信。
英诺森四世在信中恳请蒙古人不要再进攻其他民族,还盛情邀请贵由加盟基督教。
贵由回信干脆利索,他用威胁的口气说,在教皇和基督徒国王们企图宣传基督教前,最后到他的驻地来表示效忠。
贵由还说,自己的权力来自宇宙的最高主宰长生天,也就是说,长生天比你们上帝厉害得多,老子没必要皈依,你们应该臣服于蒙古旗下。
这次出使在力度上应该属于火星撞地球,可是彼此双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因此西欧和蒙古的第一次碰撞没能产生火花。
迦儿宾白跑一趟,除了认真学习到蒙古人如何“加冕国王”的民俗礼仪外,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迦儿宾算是开创先河,这是西欧与蒙古帝国的第一次官方往来,以后还会有很多次。
“你是皈依,皈依,还是皈依呢?”在这样的询问声中,西欧一直为建立同盟不懈努力着。
“你们是臣服,臣服,还是臣服呢?”蒙古大汗们用同样的声音做着回答。
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期间,西欧和蒙古的伊儿汗国有过几次蹩脚的配合,但始终没有建立起英诺森四世想要的那种同盟。
史学家们为研究方便,给这一梦想中的联盟取名为“法兰克—蒙古联盟”(Franko…Mongol Alliance)。
【圣路易】
英诺森四世从迦儿宾的表情中能读出贵由的回答,英诺森四世对这一结果应该会感到沮丧,但不至于绝望。因为在所有国王里,有一位发动十字军的概率绝对在99%以上,他就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26—1270年在位,路易八世之子)
路易九世之所以成为众望所归之人,是因为他虔诚至极,死后更是被追尊为“圣路易”()。
此前介绍的什么虔诚者路易、忏悔者爱德华也都忒虔诚,但是和这位圣路易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可是唯一跻身“高僧”行列,被冠以“圣”字头衔的法国君主。
圣路易幼年登基,一直由太后垂帘听政。他在位期间,对阿尔比派异端的战争取得辉煌战果,普罗旺斯至巴黎的地区纳归卡佩王室统治。
有了地,自然也就有了钱;有了钱,就不怕养不活庞大的军队。
圣路易在西欧的国王和统治者眼里是住在巴黎的。圣路易统治时期,法国是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军队数量排行榜上,法国名列第一;国土面积排行榜上,法国名列第一;人民幸福指数排行榜上,法国名列第一;国家富裕程度排行榜上,法国名列前茅。
财大气粗的圣路易大开方便之门,普渡众生,特别是对穷苦老百姓,温暖得像春天一样,爱民如子的圣路易在老百姓心里简直就是耶稣转世。
不仅如此,法国还是欧洲艺术品和知识分子的聚集中心。
法国人对艺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挚爱,这一点在圣路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圣路易对艺术的赞助促进哥特式艺术和建筑的创新和发展,巴黎精美的艺术品被出嫁的公主和王室亲戚带到欧洲各地,更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从巴黎艺术大师手里高价购买艺术品,这些都使法国艺术走向全欧洲。
圣路易在巴黎有一座个人教堂,名叫圣教堂(Holy Chapel),它的式样和造型被圣路易的子孙后代copy于全国各地。
《摩根圣经》(Morgan Bible;又称作“圣路易的摩根圣经”、“十字军圣经”,中世纪的一本插图版圣经)很有可能就是在圣路易时期面世的。
《摩根圣经》里的插图
如上所见,圣路易统治时期,法国,确切地说是法兰西王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达到巅峰,这一时期被形象地称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