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打捞闪烁时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停止运动了呢?想了半天,才想到,是离开学校以后。在学校,我与很多同龄人在一起,我们天天运动,尤其是喜欢对抗性运动,那是一种交流,不需要语言,一次传球成功都能叫人高兴半天,事后也会说起。离开学校后,这种交流便消失了,再没有球队,再没有对抗性的运动了——我成了大人,努力避免一切对抗,连象征性的对抗也没有,没有团队,也没有竞争,更没有胜负,没有了失败后的沮丧,当然,也就消除了成功后的高兴;我只是在“行行行”“好好好”当中度过每一天,为的避免痛苦,心安理得。唉,当个大人是多么孤独啊,对于大人,是没有什么真正的胜利可言的,人生已被客观地看成一种过程,有点麻木,有点冷漠,有点烦,很难真正地高兴起来,想想这一点真可悲。
晚上看了一小时电视新闻,在房间里待了一会儿,无聊间试一双篮球鞋。这鞋买了四年多,一次都没穿过,那是我逛商场时随手儿买了一个篮球,一双篮球鞋,因为我家不远处刚开了一个新的收费篮球场,买的时候想一个人去投投篮,好笑的是,也就是在买的时候想了一下,睡一觉以后就全忘了。现在那篮球还放在我的阳台上,估计早该被灰尘压没气儿了吧。
把鞋穿上,我决定下楼走走,现在是每走一步都恨不得叫一声,但我仍走到楼下,接着,一狠心,试着跑了两步,浑身钻心地疼。我一咬牙,疼死我算了,于是真的跑了起来,一直跑到跑不动为止,最后停坐在马路边上,缓了一个小时。往回走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疯狂的想法:坚持下去,每一天都坚持下去,直到像年轻时那样,可控制自己身体为止,而不是像现在,把事情分成累的和不累的。我这么想,如果这一次来厦门,我锻炼身体成功了,也许眼前的世界就会不一样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羡慕、忌妒、爱
12月2日。
读完一本小册子,名为《羡慕与忌妒》,瑞士维雷娜·卡斯特著。这本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讲了羡慕与忌妒,有几点很有意思。
一、自爱主要是通过自我接受来实现。自我接受是指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但还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可以发展的人。
二、羡慕者指望着被羡慕者心甘情愿被他们役使,他们确信他们有这个权力。我们常听说学校里的优等生让其他同学抄作业——他们认为这样能缓和劣等生的羡慕,但其实做不到,最多只能暂实做到,因为优等生的这个姿态正说明了他们有东西可付出。
有关忌妒,书里使用一些词语:占有性,独占意识,缺乏自我价值感,缺乏爱的能力。
对策当然是一些反义词。
关于爱,书里引用了一些弗洛姆的观点。
弗洛姆认为爱有两种形式:存在式的爱和占有式的爱。
“存在式”是指创造性活动,其中自体活度与理解力两者缺一不可,这两点意味着,关心某人或某物,不仅指对人的爱,也指对物和思想的爱,意思是,对某人或某物做彻底的研究和全的肯定,并对之产生喜好之情。爱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棵树或一种思想。总而言之,存在式的爱指的就是“赋予对象生命,增强对象的活力”。爱在弗洛姆那里是一个成长过程,被爱人和爱的人都可以不断成长发展。
我认为这种观点很开放,也很动人,它的风险是,如果通过你的付出,你的对象活力增强了,他(她)改爱了别人,那么你便会失去那对象。相信很多人都不愿这样,但这想法的确很了不起,我认为这风险值得一冒,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即使你失去了你的爱人,那么你也获得了成功。因为他(她)增强了活力,你的付出便成为对方幸福必不可少的元素。
“存在式”并不能减少我们的分离焦虑,但能让我们以更合理的方式处理分离焦虑: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不是拼命地想叫对方有负疚感,而是不无悲伤地理解对方。
“占有式”没什么可说的,它就是我们对待自己财产的态度,在这种爱情中,人们吃的苦头太多了,不知为什么人们仍会喜欢这种方式。
“很多忌妒的人明确宣称,他们的伴侣绝不能属于别人,甚至不能对别人产生兴趣,不能为别人兴奋——我就是你的主人,是你的上帝,除了我,你绝不能再有别的上帝。”
“这种旧约似的爱,就像是上帝对他的臣民的爱,问题是:我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了这种爱的关系呢?”
我认为书中上面这些话说得好。
在结尾,书中建议:人只要占有了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能获得良好的价值感和自我感觉。而事实上,我们应该不断地创造新的生活情境,尽管有各种危机,还是应积极地参与到新关系中。能够常常引起别人的兴趣,我们才能获得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我个为认为,我们觉得爱一个人,爱一种物,无非是表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就像是一个大礼物盒,而我们因条件所限,只能从中选中一个最爱的——所有的爱在我眼里都只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无限依恋。有的人喜欢抓住一个人或一件事作为重点来爱,其余的都退居其次;有的人却有点眼花缭乱,什么都喜欢。
两者之间,我看不出哪一种方式更高明。
另外,我认为,做一个人类存在者,爱也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策略。如果我们作相反的选择,我们不喜欢这个,恨那个,或者什么都无所谓,那么,我们的存在就有点儿矛盾,因为,抱怨了半天,为什么不选择一死呢?我决定,临死前还是选择爱吧,呵呵。
又学了一次网球,正手成功率提高了,学了反手,能来回对拉几下了,打到今天,开始有点意思了。脚上的泡也好点了,仍浑身酸疼,但成天酸疼着,也就适应了。这种剧烈运动的效率真高,忽然觉得浑身有点力气了,夜里又快走了一小时,看来一会儿睡个好觉是不成问题啦。
《战争与和平》
12月5日。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在思明电影院小厅看了《哈利波特4》,很好看。整个儿一个小厅的人只有一个小孩,他还睡着了,其余的观众,全是学生及三四十岁的人。看来不仅是小孩喜欢魔法,成年人更喜欢。又去附近一个影音店买了一二三的DVD来看,看得兴致盎然。魔法学校里的故事被写得太有意思了,小哈利的勇敢与正直,特别是不畏强暴,才是真正的魔法,使人看到便觉欣慰。
今天去了会展中心,海边风很大,但游人依然很多。一些人放风筝,其中有一个在放那种比赛用的风筝,可在空中做出各种迅速而灵巧的动作;还看到一群台湾人和大陆人在草坪上打棒球。我在场边上站了一会儿,只穿一件短袖和一件运动外套,竟有些冷。走到不远处买了两块油炸臭豆腐吃了起来,有点咸,不过立刻就不觉得冷了——还是中山路女人街上那家小店做得好吃。
从昨天开始再一次阅读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读是小时候(约十四五岁),把它当作武侠言情小说来看的,后来总想再看一遍,这一次度假正好了却心愿。奇怪的是,读的时候,第一印象不是书中的情节,而是托尔斯泰的超级自信与稳健——他有种不管读者,只是一心一意地完成作品的劲头儿,几乎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投注了大量的情感。也许创作这种史诗式的作品就是需要这种力量,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写这种书的作家了。现在的世界里,即使是天才,也会对把握这个世界感到普遍的无力,太多的知识在近100年内被创造出来,并迅速传播开去,而我们面对的社会情况也是异常的复杂,从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至复杂适应系统,哪一种学说都从宏观到微观地试图整理与理解现代人类的生活,但问题却复杂到令人感到异常困难。
深夜,海浪声轻轻从玻璃外面渗透进来,漆黑的夜空中只有几颗星星,看不见海水,什么也看不见,那么多人都在梦中睡着,就在这片巨大得无法想象的大地上,无论是北方的寒夜,还是这里温柔的夜晚,荒凉的街道,很少的灯火,很多的梦——有种寂寞感再次向我袭来,也许睡着了就不再寂寞了,明天,明天可以在阳光下打网球,用力挥拍,击中网球,忘记自我,就像睡去——现在,我很盼望太阳出来,照亮前面的大海,那样我就又能看到一艘艘大的货船和小的渔船在眼前缓缓驶过了。一个活动的世界是多么吸引人啊。
《哲学的故事》和《西方哲学史》
12月6日。
推荐两本哲学入门书,一本浅显一些,是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另一本是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上下两册)。杜兰特的书我看了一遍,罗素的我看了两遍,书上划了很多小道儿道儿,以便下次浏览时再翻翻。以我的经验,杜兰特的书可一气读完,而罗素的书最好慢慢读,读到哪里算哪里,如果把读到的内容忘记了,还可以翻回去再看看。我在厦门读第二遍时,花去一星期时间,每天读十小时以上。
我认为哲学书是一类很特别的书,它的娱乐作用明显减少,但它有个极鲜明的特点是其他书无法代替的——那就是哲学为人类的理智标出了一种尺度。如果你不是对某一个人好奇,而是对人类整体感到好奇,那么哲学书无疑是个很好的角度,可使你拥有一个很广阔的视野,通过阅读,你可以大概地知道,对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当然,哲学书并不能告诉你真理,最多告诉你通向真理的某些途径。古代哲学家知道得很少,其知识也不太精确细致,但他们却对真理有信心,就人类的活动范畴来讲,很多哲学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至少他们自信能把当时最准确的知识一一学会弄懂。然而这一点却完全地难住了现代哲学家,现代哲学家面对的知识太多太难,已超乎个人智力的极限。古代哲学家对于实用知识是不太在乎的,因为只要愿意,他们很容易掌握那些知识,正是这一点令现代哲学家叹气,因为实用知识空前地发展起来了,这使得哲学相对地被视为一种不太实用的学问。我自己便把它视为一种比较困难的娱乐活动,读读哲学史,还会有点乐趣,要读专著,就比较麻烦了,况且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也读不懂。我在上面花掉了三年时间,现在只在头脑中留下很少的东西,当时我也在看数学书,两下一对比,觉得还是看数学书划算,你可以知道得很少,但可推出很多推论,所以我放弃了阅读哲学书,最多只读一读介绍性的文章。
网球已学到第九次,每次都是练习一小时拉球,感觉每一次都有点进展。夜里在网上不遗余力地向北京的朋友们推荐,号召大家一起学,这是一种室外有氧运动,我觉得在球场聚会总比在饭馆和咖啡厅要好,至少,在边儿上聊天的人可以晒晒太阳。对于打球的人,如果不选择比赛,而是拉球玩,至少可以活动活动身体(要比赛就比较难,一般得练习一年以上)。另有一点,打网球的费用并不高,四五个朋友租个球场,每小时30块到50块,零食饮料自带,平摊到每人身上,就是在场子里泡上四五个小时也花不了多少钱。
我以为,这么充足的理由足以使我完全地说服我的朋友们,可惜啊,唉——
混到现在,才觉出能够坚持一项室外有氧运动有多么重要,算了算,我有十三年没有这样运动了,顶多是发神经病一样虎头蛇尾似的锻炼个十来天,然后便完事儿大吉,这完全是懒惰。结果身体坏得完全不听使唤,每天写作两小时便像是要晕过去似的,要振作精神只能靠浓咖啡、浓茶以及每天两三盒的香烟,真是受害匪浅!
打球的时候,时常生自己的气,因为身体不受控制,要跑跑不到,要停停不住,要站位判断不准,要加力加不上,常常是眼睁睁地看着球飞来,挥拍过去却打了个空,跟有病似的,受不了自己,我怎么那么蠢呢?
为了可以适应打网球,我决定每晚加一小时跑步,已跑了五天,现在仍是腰酸腿疼,不知什么时候这疼痛才能停止,以前估计是半个月,现在觉得一个月都不一定,这叫什么身体!
明天接着打!疼死我算了!
。 想看书来
应该写小说了
12月10日。
夜里三点多,看电视看得头疼,出门散步。
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一连看上十几天的电视。记得上初中时,有一天,父亲晚上下班回家,看到我与妹妹没有做功课,而是在看电视,他就说:“学习要紧,以后不要再看电视了。”说完,关了电视。从那时起,一直到我高中毕业,父亲就再没有看过电视(至少是当着我和妹妹再没看过)。大学毕业,我曾有一段时间与电视在一起,不过那时看录像带还看不过来,好不容易录像看完了,我就会接上游戏机,玩游戏,电视仍不看。后来搬了一次家,装修的时候,工程队没有把天线接好,电视就一直没法看。那时迷电影,买了很多VCD,VCD刚看完,就出来了DVD,画面质量好了一大截,一些看过的电影也能叫我再看一遍。我看坏了两台DVD机,直到买来的DVD再也看不完——我的电视机始终被当作显示器使用。
现在到了厦门,租的房子里有一个小电视,47个频道,没事儿就坐下来,按着遥控器,把所有频道扫一遍。有时候觉得一天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想想才知,原来我在看电视。
这几天深夜看上了中央五的足球,经常从半夜十二点看到早晨六点。居然看世界杯的抽签看到快凌晨五点。我今天决定不看了,太浪费时间了。
我来到海边,一个人坐在沙滩上,听到海潮声,黑暗的潮水就在眼前涌动,边缘不时有白色的浪花闪过,天上可看到星星和云,风很小,但可清晰地感到空气与皮肤的接触。这是厦门的冬夜,却像是北方的秋夜,舒适宜人。厦门真是个过冬的好地方。
想想最近的这十几年,记忆里的白天是那么的少,总是在夜里——总是深夜三点半;总是面对漆黑的窗户,眼前总是一盏灯;总是在读,在写,手指敲击键盘,左手边是茶,右手夹着一支烟,烟灰不时掉落在键盘上;桌上总是堆着两摞一尺高的书,每本书都看到一半,每本书上都有被折的那一页,每本书都好像是永远看不完,我睁着好奇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想把能知道的所有事都知道。不远处的卧室床上有时睡着姑娘,但我很少能睡在她身边,即使睡下,也会半途爬起,坐到书桌边,点亮台灯,那里,似乎是通向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我就在那窗口眺望,没有假期,没有明天,永远是一些故事——别人的故事,各种人的故事,还有我自己微不足道的蠢事。
现在,当我一个人深夜坐在海边沙滩上的时候,我感到我终于与自己在一起,没有别人,没有别的故事,星光下的海给我一种像是永恒似的幻觉。前面是清晨,是另一些时刻,我一点也不感到孤寂,头脑中掠过读到的种种属于人类的事情,战争,征服,政治,艺术,科学与宗教,人类的奋斗与人类的生活,还有那些只在日常生活中时隐时现的人们,卖给我烟的小店老板,租自行车的女人,那么多人——
在我眼里,人类的整体始终有种神奇的魅力持续地吸引着我,关键在于,人们进行社会分工,每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