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法兰西印象-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到法语,读者们会联想到法文独特的语言美。如你有机会在六边形里旅行,向路旁玉立亭亭的女郎问路已成为人生一大快事。那金发碧眼,加上夜莺般的语言,每每让你忘却旅途的疲劳。此时,归途对你已不再重要,那美丽的语言足以使你止步。的确,法语很美,美就美在其独特的小舌颤音与抑扬顿挫的语调融在一起,如同潺潺流水,是一种极高的音乐享受。她富有韵味和节奏感,念起来余音绕梁,听起来细腻、流畅,加上其丰富而又十分维妙的词汇,如同一架语言钢琴,能弹奏出人类最深邃的内心乐章,反映出人类情感最细微之处。读者朋友一定还记得中学语文课上念到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都德将法语描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和人类通向自由的语言。这篇课文讲的是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法国战败后,法语将被普鲁士当局强加的德语所取代,法语教员哈麦尔和小学生法朗士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现在依然历历在目。也是这篇课文,萌发了我日后学习法语的念头。如今,法语虽然没有英语使用得那么广泛,但法语依然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欧盟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展览局的两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是法语,全球讲法语的人数约有亿人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讲英语,再加上法语,你就可以在全球旅行并和任何一个人自由交谈,更不用说可以与那玉立亭亭的法国小姐“套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杰地灵的法兰西(2)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法国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法语再美,也敌不过美国的快餐文化和几乎不需要语法的美式英语。我搞了20多年法语,发现法文已城池难防。这种语言危机感无论是法国政府,还是法国有识之士都很强烈,说他们“像对自己眼睛一样”保护法语一点都不夸张。成立于1635年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aise),几百年来一直精心审订法语语法和每一个出现的新词,为维护法语的纯洁性孜孜不倦地工作。20世纪的90年代,法国在宪法第二条下特意增加“共和国的语言是法语”的附加条款。后来又通过著名的“杜蓬法”(Loi Toubon),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场所的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违者将被课以重金罚款。此外,政府还通过法律要求全法所有电视、广播电台必须播送至少40%的法文节目,否则罚款。更有意思的是,政府还请法兰西学院40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审“字”,任何法语新词及其解释都必须经过他们和在政府公报上发表后才能使用。每年12月,泰斗们还要发表“语情咨文”,对一年来法语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做一个评价。我想,法国保护民族语言纯洁性的做法已无以复加,但对我国也有借鉴作用,如今国内的汉语已被美式英语、网络文学搞得面目全非,实属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我以为,语言的美,既是修辞学,也是社会学,更是美学。那纯洁的小河流水般的语言,自然让人想起那个美丽的六边形……
法兰西文化——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酵母
“一部巴黎的历史胜过整个美洲的历史”——巴黎人自豪地对我说。
“法国不产石油,但法国出思想”——蓬皮杜总统也曾这样说过。
她仅为世界人口的1%,但“法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总是远远超过人们对这么一个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4%的国家可能寄予的期望,而且不仅在戴高乐总统任期内是如此。”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如是说。
的确,一部人类文明史清楚地展示了法兰西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法国都在努力扮演世界思维创造活动的中心。我曾想把法兰西对世界文化的作用比作佳酿与美餐的关系,但我细想后发现,她已不单单是一瓶陈年好酒,而更像是一块酵母,让世界文化为之发酵,使世界文化因为有了法兰西而更为精彩。
这块酵母就是在法兰西土地上培育出来的难以计数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及其由他们所创造的独特的文化。这样,一大群伟人和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和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或正在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印迹……
是16世纪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使日内瓦新教徒发动了比马丁·路德95条论纲还要激进的对教会的*并由此开始了世界伟大的宗教改革;
是17世纪笛卡儿精美的解析几何开辟了近代科学的新纪元,更是其“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点燃了人类思辨的火花,从而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
是轰轰烈烈的法国启蒙运动,使世界脱离封建王权的桎梏、从而进入人类求自由、讲*的思想大解放时期;
是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使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鼎立成为世界*政体的基石;
是卢梭的平民情结,使主权在民思想写入了世界资产阶级宪政;
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使世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从此懂得了何谓“以人为本”;
是法国大革命将法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从而为世界开创了人民革命,推翻君主统制、建立共和时代的先河;
是拿破仑的“民法典”,使人类社会人与人的权益关系第一次完整地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是巴黎公社,使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成为现实,从而开创了持续两个世纪的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运动;
同样,也是傅立叶、圣西门,使社会主义从乌托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年仅25岁的青年托克维尔写就的《论美国的*》,使年轻的美利坚*制度在欧洲的精英中广为传诵。它不仅使美式*和美式民族大熔炉成为多少欧洲知识分子想往的精神麦加,也为国际政治学留下了一部经典的著作;
是儒勒·凡尔纳通俗的科幻小说使多少痴迷科学的顽童成为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又使多少人类对征服自然的憧憬美梦成真;
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使经济学家将边际效用价值引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从而开创了西方数理经济学的先河;
是法约尔的管理14条,使管理从经验成为科学,从而使管理教育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进入学校的课堂;
是孔德和迪克汉姆,使社会学成为分析人类社会的一项有效工具并开创了世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先河。
诚然,获得诺贝尔奖恐怕是任何一国科学家一生最大的企求和最高荣誉,而居里夫人却一人囊括了二次,并以其发现和提炼出的镭和钋,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新时代;
是亨利·柏格森生气勃勃的思想性及表达的卓越性,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杯,也使其生命冲动的思想成为人类精神解放的钥匙和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杰地灵的法兰西(3)
是愤世嫉俗的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哲学,使二战后整整一代迷惘的西方青年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是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使意识形态的诗歌下降到平凡的现实,从而又使因意识形态而亢奋的西欧知识分子擦亮了自己的眼睛;
是布迪厄的“反思性”和对社会最底层百姓的人文主义关怀,开创了如今席卷世界的反全球化运动;
是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动摇了整个世界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从而标志着整个后现代主义的开始……
也许,读者朋友可能会说,我将酵母的比喻太法国式,因为只有在这个酷爱佳酿,一日三餐又离不开面包的国度,酵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的,如同酵母对于佳酿和面包,法兰西文化就像世界文化酒窖和面包房里的一块酵母,它虽然很小,很小,与世界丰富的文化宝库相比是很不合比例,但它浓缩生活、启迪人类,留下的不仅是思想,还有刊载思想的千古美文:
蒙田的随笔、帕斯卡尔的散文、拉伯雷的长篇小说、莫里哀的喜剧、伏尔泰的哲学辞典、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卢梭的忏悔录和博马舍的歌剧,人类的情感在所能表达的任何文学体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描述,而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司汤达、左拉、波德莱尔、大仲马、夏多布里昂、罗曼·罗兰、马丁·杜加尔、普鲁斯特、乔治·桑等等伟大的名字,又使历史学家毫不犹豫地把18、19世纪归之为法国世纪。
是的,法国给人类奉献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委实不算少,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社会风情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18和19世纪的辉煌自然不用再说了,就是刚刚逝去的20世纪,仍是法国作家群星灿烂的世纪。从1901年法国人莱涅·苏利普吕多姆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奖到1985年法国人克劳德·西蒙再次获奖,在80多年的历史上,法国共有12人获奖,为世界第一,比英、德、意、西、俄罗斯等其他欧洲文化大国几乎都要超过一倍。
然而,文学再高雅,也不能代表文化创造的全部。读者朋友可能会问,既然是文化的酵母,那就应该体现在所有的文化内涵。
是的,当你打开世界绘画史时,谁不知道是德拉夸尔的《自由女神引导人民》使浪漫主义美术发展到了巅峰,谁又不知道是库尔贝的《画家的工作室》和米勒的《拾麦穗农妇》使现实主义画风重新回到了画家的调色板;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莫奈的《日出印象》使光线和色彩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从而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在奥塞博物馆留下了数不尽的印象派绘画宝藏,并使印象派绘画成为人类绘画史上标价最高的绘画流派;更是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开创了世界绘画的抽象时代,从而又使巴黎再次成为世界艺术的首都。
是的,当你我盛赞法兰西印象派绘画时,我们又怎能把德彪西、拉威尔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忘却,是其不朽的作品使世界的音乐爱好者突然发现,音乐居然如同绘画一样也可以完全用来描述人们的印象和感觉,可以渲染出那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从而使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和超越现实的色彩,标志着现代主义音乐的开端。
是的,我同意读者你的看法,艺术是多门类的,尤其是发生在法国:
是勒诺特尔建设的凡尔赛花园,使世界园林艺术中出现了法国式园林的不朽风格;
是居斯塔夫·埃菲尔的大铁塔使世界懂得何谓想像力;
是蓬皮杜文化中心,使抽象艺术从此进入了世界大雅之堂;
是罗丹的雕塑,使世人懂得造型艺术为何如此震撼;
是吕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使第七艺术成为现代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夏奈尔的5号香水,使好莱坞大紫大红的影星、王室的公主妃子和都市的摩登女郎懂得何谓高雅;
是伊夫·圣洛朗灵巧的双手,使天下美色更加倾国倾城。
我想,我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但这显然已是多余。字里行间,法兰西文化这块酵母散发的浓郁香气正向我袭来,不知读者朋友,你是否与我一样已强烈地感受到了……
当塞纳河与黄河交汇的时候
从一开始,法兰西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就引起中国文化人的注意。当塞纳河与黄河交汇的时候,两种古老文明就为世界孕育了钱钟书、巴金、徐悲鸿、傅雷等文化大家。当代著名文化人、华裔法国作家程抱一在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就职演说里是这样说到自己的:“终归有一天,有一个人,在世纪更迭流逝之后,从欧亚大陆的彼端,崇文如圣的古老中国前来,来到这座殿堂,向一个西欧文明前卫国家最高文化代表致敬。”
是的,多少中国文化人像程抱一那样,以朝圣般的心情来到法兰西,在这块培育文化大家的土地上吮吸法兰西文化之甘露,他们从此走向了文坛、走向世界,并给人类留下了如此光辉的名字: 梁实秋、戴望舒、盛成、艾青、卞之琳、何其芳、郑振铎、冼星海、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朱光潜、梁宗岱、王辛笛、盛澄华、罗大冈……
这个名单很长、很长,留法中国文化人群星灿烂,他们受益于法兰西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法兰西的创造性思维。我想起中国文学界的泰斗巴金老先生,当年反封建,一身热血来到法国。法兰西的睿智使年轻的巴金热血涌动,从此向世界奉献了“激流三部曲”;我还想到我南汇的老乡傅雷先生,家母为其变卖田地,让调皮的儿子接受鼓励个性解放的法兰西教育。我对傅雷印象很深,不仅是因其育子方略《傅雷家书》,更是因为他是法文界的一座丰碑。从学法文的第一天起,我就对这位老前辈翻译的法国文学著作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从其20岁来到巴黎翻译丹纳的《艺术哲学》开始,到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梅里美的作品,他以勤奋的工作,出神入化的语言,为中国读者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傅氏法国文学世界。其精湛的翻译水平不可不谓“空前绝后”,我很难想像后人能像他那样勤奋、能有他那样的灵气和高超的中法文水平;当然,回忆已故中法文化交流的大师,我心扉深处始终珍藏着一个伟大的名字,那就是27岁从伦敦转赴巴黎游学的钱钟书。法兰西丰富的文化底蕴、深邃和多元的思维方式,是钱钟书在法短暂逗留的最大收获,并从此为世界留下其不朽的著作《围城》。小说《围城》的书名,就脱胎自法语“被围困的城堡”(Forteresse assiegée),意思是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反映了人性的盲目与混乱,这种思想带上了深深的法国烙印。钱先生还有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百合心》(Le Coeur dartichaut),意思是说人心就像一个百合,总是层层剥落,最后成为虚无,这种明显带有法国式思维的中国文学作品,没有高深的法国文学修养是写不出来的。
人杰地灵的法兰西(4)
当然,粘上法兰西文化灵气的中国人又岂止是那些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而奔赴法国的文化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字在中法文化交流和在中西文明对话中熠熠发光。在巴黎工作,我有幸认识他们,并与他们交朋友,这应该是我在巴黎生活最难忘的一页。
读者朋友也许知道,在巴黎文化圈里,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赵无极。应该说,赵先生已是巴黎最知名、成就最高、身价最高的中国文化人。他的画不仅广受艺术圈、收藏家和法国社会各界的好评,也是希拉克总统的最爱。希拉克曾登门向赵先生求画,这在巴黎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次在使馆招待会上,我与赵先生闲聊,谈及法前驻中国大使、现法驻德国大使马腾时,赵先生无意就说起一周前与希拉克总统一起出席法在德国新使馆馆舍的落成典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在巴黎出席类似活动,一天能碰上十几场,但应总统之邀到国外出席法政府的官方典礼,窥见老先生与希拉克之友谊及其在法国社会的崇高地位。的确,法国政界和法国社会对赵先生的敬重是任何一位在法华人所难以企及的。
2003年10月6日晚,时任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法外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