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瑟华年谁与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局不稳,他是否又能全身而退……种种思绪,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只盼着他能回来,是否能求得功名财富都并不重要,只愿她回来就足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郎骑竹马来(2)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就如诗中写的一样,《长干行》中的女子,苦苦从五月等至八月,五月是他初走之时,滟滪水涨,猿声凄绝;六月是他无信之期,望断巫山,却求不得家书一封。七月应是他初定返程,长风千里,可捎闺思?八月是他归来之时,却难见归人,门离他离去之时留下的足迹早已长满了青苔,而秋风又起,落叶凋零,蝴蝶双飞而去,心字已成灰。

  那诗中的女子在窗前痴痴守候,到夜沉寒梦冗,看月白清霜重,何处能觅得他踪,却怎耐生死难懂,原来是情独衷,徒峥嵘,佳期成空。从五月候至八月,又从八月等至无期,终于是感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若能得他归信,便是千里迎至长风沙又何惧路遥。

  这样的女子可叹、可怜、可敬,幸运的是,她并未所托非人,那人并非是衣锦薄幸儿,比翼连枝也是指日可待,自小青梅竹马的情份,成人又结发夫妻,这样的情感也应是坚贞、持久、专一、深沉的。虽然有心酸几分,却仍能感到爱情甜蜜之处。于恋爱中的人们,相聚是甜,离别是甜,执手是甜,思念亦是甜。诗读到未句,不免生出万千的期望,只愿这诗中的女子能与她日日思念的男子早日团聚,又成就一段平凡圆满的佳话。

  同样是思念,卓文君却不见有此幸运,她最初不管不顾夜奔司马相如,应也存了与子谐老的心,可是相如薄情,见不得美人白头,朱颜早散,竟忘却当年生了它心。文君得知,当即提笔写下《两地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诗中从一数至百千万,又从万千百数回至一,写尽种种思念,她的相思与《长干行》不同,《长干行》中的女子是候郎归聚,成就佳偶,而文君的思念更则多的带上了一种绝望的色彩。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等来的只是失望,她又怎么不会心寒成冰,纵是这样的句子念在口中,字字都是一股怨尤之意。文君深闺独守以其最美的青春华年,换来的,竟是这样无尽无端的守候么。

  她定是怨的,从前抛却了身家名声以性命相随的男子,却是个见不个富贵的世俗小人,可怜她当他是子期难遇,如今只剩下绝望,终也要做“悔教夫婿觅封候”之叹!原来男人有钱便变坏是古时便留下的真理。

  读到此处,便愈发觉得情贞意笃的可贵之处,人生短短数十载,又有几年是大好青春?韶光易逝,若能求得有情之人,即使是等也是值的,怕就怕是如文君般,久候而得是只是自已的错误。

  你看吧,上古之期便有望夫归而化石的女子,纵是几经风重雨复;饶是心愿不转,不知游子经年;可有青鸟为探,痴心如斯,确是情能感天。可幸的是,她总有一个值得她等侍的人,终其一生,能得一人,也是足矣。

  君下瞿塘,妾从长干。难忆当时,谁调琴瑟。凋尽朱颜,亦可相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波澜誓不起(1)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我不知道写出“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的孟郊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短短几句把情投意合、相爱不离心思写得淋漓尽致的他,骨子里也全是迂腐。

  这阙列女操写得荒谬,整首诗均是赞颂贞节,宣扬“贞妇贵殉夫”,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封建礼教均对女子束缚得极死。

  自周天子定制而分天下,我中华便多号称以礼而治国,原本多用于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名位”,也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至了后来,“礼”在伦理道德方面也具备了相当广泛的含义:有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恰是这个“礼”字,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逐渐成了保障男权、束缚女子的枷锁。

  再看这诗,一句“鸳鸯会双死”直令人发笑,再加上个“舍生亦如此”就是着人愤慨了。偏偏它正是当时女子地位的真实反映:拿了动物和植物做榜样,要求女子贞烈。

  所谓的贞妇烈女便是指古时那些刚烈有节操的女子,或是夫死守寡,或是殉夫而死,或是抗拒强暴,总之,便是把声名看得比命重要。

  这是何必,我总认为,人生短短数十载,总要自已活得开心便好。

  说什么梧桐、鸳鸯,人非草木禽兽,哪里能混为一谈,若是为一个好名声,拿着木头牲畜做为自已的学习对象,那真的是枉自为人了。

  想起初读这诗时,只看到了一句“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细细读来,竟也有满腔的哀怨,如融雪沾衣,不经意间冰入骨髓。

  我看到了井旁素衣如雪的女子,她年华锦瑟,泪似珠,声如泣,那些鸳鸯梧桐、烛花灯影,一提便是心中的疼,或许并无什么家长强迫,舆论非议,她只是心死罢。

  那可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伤痛。

  元稹,那痴情得让人叹息的伟大诗人,无论是他的《离思》五首还是《遣悲怀》三首,均是为他的亡妻韦丛所写,字字如诉,句句噙血。

  我仿佛还能看到,一个清癯消瘦的男子,擎一杯冷酒,当秋风残月,一字一字的念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的爱人已死,带走了他的全部情感,如一片浮云,来无影去也无踪,那些伤疼只隐于心的最深处,在寂寞的难眠之夜,辗转反复之时,轻轻的一触便是鲜血淋漓。

  他以为他忘了,在转身的瞬间他竟又想起了她,那样子的巧笑嫣然,盼兮倩兮。原来那张脸是再长的年月,再深奥的道术也抹去不了的。她一直都在,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秒的思念中。

  道家多求清心寡欲,道家只修鹤骨仙风,可是,元稹却写下这样的诗句: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也知道他所谓的修道只是自欺欺人罢,他的心永远长傍着那人,如同古井之水,再不能起半点波澜。

  莫非这样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换来的只有悲剧么,如王维、如苏轼、如纳兰,我不信,那旧陈的乐昌公主,数年苦候,换来破镜重圆的佳话,她用她最美的年华和青春,告诉我们不放弃,便总会有希望。

  《本事诗》中,曾提到乐昌公主“才色冠绝”,且把它当做是一般文人巴结权贵的恭维话,可是乐昌的所行所止的确是难得知情识礼,难得的更是她的眼界胸襟,并非一般闺阁所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波澜誓不起(2)
适时陈国多行奢靡之风,王公官僚无不沉溺于一日一日的寻欢做乐中,玉树*花,花开不复久。乐昌便生于那个时代,贵为公主,她注定是要嫁于权臣贵族。可乐昌并不愿那样虚耗终身,自主选择了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

  才子佳人,已是数世结下的传奇,乐昌生来对权势富贵看得太多,所以她选择的是一份平凡的爱情,流光度尽胭脂色,煮茶傍得泼墨香,也是琴瑟相合的幸福。只是在那个时代,身不能由已,又哪里来的幸福。

  成婚不久,陈国为北方隋所灭,旧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乐昌亦在此列,临行前,她将一面铜镜摔做两半,与徐德言各执一半,并同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均在长安街市叫卖铜镜,以此为记,直至重逢。

  我不知道乐昌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情才许下这样的誓言,国破家亡,明天是生是死也不可知。那遥远的长安,对她来说,应是未知的恐惧,可她却执了那破镜,笑意满满的告诉徐德言:今生来日,必能相见。

  她的心中也是没有答案的罢,她希望的是,徐德言能好好的活下去,而自已会怎样,她却全没有考虑。承君一诺,守至一生,他那样的君子,绝不会不遵守对一个女子许下的诺言。

  乐昌是给他、也是给自已一个虚无飘渺的希望,做为在这个乱世苟且偷生的借口。

  这是何等聪明的女子,更是大爱无言,上止若水,若不是她的一片苦心,哪里能有来日的相聚。

  乐昌至了长安后,被赐给丞相杨素为妾,或许杨素为乐昌也曾百般宠爱,钟情无双,只是那样刚烈的乐昌怎么会忘怀故国,失信于旧人呢?

  年年的正月十五,她都依誓命老仆持破镜上街叫卖,一年不得,再是一年,她始终不曾绝望,不管徐德言是否已死,不管徐德言是否背信弃义,不管徐德言是否到来,她始终在等,在等,一直在等。

  我很诧异,究竟是什么能令她如此,杨素亦是一代英豪,富贵荣华也不并委曲了她去,只是结发夫妻,那份情谊是什么都不能换的。

  若说到贞烈节妇,有谁能比得上乐昌,那些愚昧的女子只会一昧的重视声名,不管自已早是一片狼藉,可悲可叹。而乐昌不然,她的忠贞,她的坚持,只是为了爱情。

  那美得恒永的爱情,是她心中的花,纵是耗尽年华,竭尽生命也不会后悔,虽是身陷囹圄,也要守此一诺。在静夜无人时,她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甜蜜笑着,那张已经了风霜的脸也变得明媚起来,只凭了那一点回忆,便能渡过这一生,乐昌,便是为了那曾经的灿烂而存在。

  她说:我无怨无悔的等着,只愿在你的心中也能有同样的期待,不管结局怎样。我的心中有你,便再容不下其它,那些才子豪杰,都是别人说的笑话,我俩怎能相忘相弃。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我是如此诚惶诚恐,小心翼翼,若是再见,不要管我是多么的尴尬,请带我离开,那便是我多年所乞。

  所幸的是,徐德言并不是什么负心男子,他终于到了长安找到了乐昌。俩人执了镜去杨素面前哀诉,竟将杨素打动,放乐昌自由,从此以往,两人云游四海,只羡鸳鸯不羡仙。唐太宗十年同年而死,夫妻合葬一墓,以铜镜陪葬。

  破镜重圆的故事至此已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读多了些绯侧缠绵的故事,却被这样一个平凡而温馨结局感动得几乎落泪,世事总是无常,总望得能多些圆满。我能看到,他们脸上那恬淡而幸福的笑容,历了千年,仍是那么动人。

  人世盛衰成败,不过一梦,平淡反而是最真的,这个道理,乐昌她早已知道,她的心,如同静水,才能勘破那些繁华欲世,我想,她亦是妾心古井水,再不起那些荣华的波澜。

六)收将凤纸写相思(1)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栏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处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惘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捡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初认李商隐,只是因为少时读《红楼梦》,记得有章写到贾母,宝玉,黛玉等人秋游大观园,船行荇叶渚,见着秋荷萧瑟。宝玉只说,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黛玉却在旁提了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便连连附和: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红楼中佳词妙句尤多,难得的是清丽端庄,各有风骨,而独独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记得长久,后来读到李商隐《赠柳》一诗,才真正觅得出处。再忆起从前读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由生出许多感概,明是写意,实为传情,却叫人总难忘却。

  李商隐多作七律及五言排律,风格浓丽,行文婉转,多用典故又长于描写爱情中细腻婉转的心思,多缠绵悱恻而扑朔迷离。清朝诗人评之为 “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那样的晦涩,一字一字都是难以言喻的情,却悬而未明,仿佛是赤了手的人在溪水中摸索,应是引手可触,可在就要触到的那一刹,答案又如同一尾鲜活伶俐的鱼儿一样,机伶伶的从指缝中溜走。

  李商隐便是李商隐,不具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也不是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自然生趣,他只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借着湖笔一枝,在方寸之间描出爱恨情仇,悲怀离合。如在三寸象牙上细细雕凿,落笔准确精致,不过是短短几十字,看到的竟是他的整个内心世界。

  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这种写作风格与他的感情经历不无关系,若不是真真实实历过那些或是惘然或是刻骨的爱情,怎么换得篇篇如诉。其中便以此《碧城》三首为甚。

  此诗相传是李商隐为一个叫宋华阳的女子所作,她生平如何,在史上并未确切的记载,只知道她原是宫内侍候公主的宫女,因随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而李商隐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由与其有一段短暂的邂逅。

  可以想像,宋华阳是多么淡雅脱俗的女子,灿如春华,皎若秋月,难得又是聪慧多情,年青的李商隐对她一见倾心,亦得了她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成就一段佳话。可惜的是道家清规,这段感情终不能为其所容,李商隐被逐下山,从此再不能见。

  那些凄婉的情感,无望的永好,执着的爱恋,绵长的相思,如今只是午夜时的绮梦,在他的心中镂下了永远治愈不了的伤痛,他提起笔来,为她写下一首首美好的诗篇几首:《无题》、《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板桥晓别》,乃至那首脍炙人口的《锦瑟》,以及《碧城三首》。

  他总是念着当年,在寂静的夜里,借着几分酒意,再忆起她的朱颜玉容,顾盼生辉,亦说不清是甜蜜还是痛苦,而芳影不再,只余得鼻梢一点残香,丝丝绕绕不化,情丝如弦,将他密密的纠结缠紧,以至不能呼吸。那修行多年的道术早已记不清,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