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可思议的猛男-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弘时的党羽全部斩首,而弘时,雍正御赐给他毒酒一杯,勒令自尽。我猜想,这杯毒酒,应该也是“孔雀胆”。

  弘时一死,雍正再没有其他选择,唯一能继承皇位的人就只有弘历了。按说雍正的第五子弘昼也有资格承袭帝位,但是雍正明白,如果把皇位传给弘昼那样一个患有严重多动症、且智力低下的人,无异于让弘昼快点去死,不让弘昼当皇帝,或许他还能多活几年。应该说,雍正的想法没有错,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走了眼。而且当时所有的人都走了眼,因为弘昼其实是个深不可测的家伙,绝非什么智力低下的多动症患者。

  接下来的时间里风平浪静,至少对于弘历来说是这样的。除了苦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等史书,钻研古人的流氓经验外,弘历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一个孝顺儿子,尽量哄雍正开心。这样的日子过了八年之后,弘历终于等来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凌晨,雍正皇帝驾崩。是日,弘历即位,定年号为乾隆。

  雍正死的相当突然,事前没有半点预兆。白天还生龙活虎,晚上就一命呜呼了。关于雍正的死因、死法,正史上并无详细明确的记载,只说是旧疾复发,服药无效,深夜猝死。而有关于此的野史传闻实在太多,没法一一考证真伪,这里仅介绍几种流传比较广泛的传说。

  第一种说法是被吕四娘刺杀而死。传说吕四娘是著名反清文人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鞭尸,吕氏子孙,被屠戮殆尽。而吕四娘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后来吕四娘得到高人指点,练成了绝世武功。再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刺杀了雍正。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吕氏家族被屠,乃是雍正十年(1732年)发生的事情,1735年雍正就死了。这吕四娘武功练的也太快了吧?只用三年她就能变身绝世高手?我觉得不太现实。何况前边说过了,吕四娘其实是弘时的小姘,早已被处死,只因为姓吕,才被硬说成吕留良的后人。总之,此说法实乃以讹传讹,牵强附会。

  第二种说法是被宫女用床单勒死。我认为这也属于纯谣言,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满清从马上得天下,所以历代皇帝都非常注重格斗技能的训练,据说雍正身材魁伟,可力敌十人。而且雍正是上过战场,亲手杀过人的主,虽然死时年近六十,但其力量依然不是弱女子可以比拟的。勒死个人那么容易啊?你当打酱油哪!最重要的一点,做为皇帝的雍正,所享有的安全护卫,是天下最高级别的,怎么可能被半夜勒死而无人察觉?那些大内高手可不是白痴。

  第三种说法是嗑药死。是药三分毒,甭管多好的补药,吃多了总是有副作用的。雍正身子骨一向硬朗,几乎从不生病,但是他却幻想着能够像吸血鬼那样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为此,从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他召集道士为其炼丹,先后有贾士芳、张太虚、王定乾等知名道士为雍正炼制过丹药。那到底炼了些什么丹呢?翻遍正史,无一字记载。但我推测,应该是类似于《鹿鼎记》中,神龙教主洪安通所炼制的“豹胎易筋丸”那样的药品。你想“豹胎易筋丸”多厉害啊,能把姚明变成马拉多纳那样,一般人谁能经受的起?所以,一个服药不慎,雍正皇帝就把自己给玩死了。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合乎逻辑的一种说法。

  此外还有什么心梗死、中风死,以及被曹雪芹暗杀等,俱都缺乏证据,或者逻辑欠通,此处不再列举。

  好了,有关雍正的事情至此基本完结,我们的猛男乾隆皇帝终于可以耀世登场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流氓不是那么好当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雍正死的当天,弘历便登基即位,自取年号为乾隆。此时的乾隆皇帝刚刚25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不但年轻,乾隆人长的也很帅,说具体点,乾隆的相貌和今天台湾前总统*的儿子陈致中有八分相似吧,但比陈致中更帅,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各位可以自己对比一下。

  年轻,帅气,又站上万仞之巅,成为了俯视众生、抚有天下的皇帝,你说乾隆的人生至此,夫复何求?作为人来说,这真的是至高境界了,再往上,那只有当神仙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绝对不是。

  当一个皇帝所要面对的痛苦和困难,恐怕是一般人做梦也无法想象的。首先一点,是孤独和寂寞。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人都需要感情和思想的交流,都需要他人的理解。但是皇帝不行,因为普天之下,皇帝只有一个,和他站在同一基点去思考问题的人只有他自己,别人考虑的是怎样讨好他、奉承他,而他考虑的则是如何控制天下臣民,如何保持住手里至高无上的皇权。

  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皇帝心思的。

  即使是有少数特别聪明之人,能够揣摩到皇帝心思,他也不敢明说。为什么呢?咱们打个比方,如果我是皇帝,你是我的宰相,而事事处处你都能理解我的心思,我一撅腚,你就知道我拉什么屎,那么我必须要杀了你,否则我没有任何安全感。曹操杀杨修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揣摩到皇帝心思的人,都是人精,怎会不明白这一点?所以能够理解皇帝的那些人,都装的跟二百五似的,一问三不知。为啥做人要低调啊?这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

  有两句诗对皇帝的心理困境描述特别到位:寂寞来时自家解,烦难心绪无人知。

  既然身为皇帝,既然坐在了须弥座上,那就只有去穷尽这份孤独和寂寞,此外别无他途。

  孤独寂寞也就罢了,现代人谁不孤独?谁不寂寞?可是当皇帝的人,还要承受一份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巨大压力。我们给老板打工,干的不好最多走人,再找其他工作。我们的老板如果经营不善,最多破产,将来还可以东山再起。可是当皇帝这份工作,没有退路好走,也没法从头再来,一但破产失业,意味着的将是生命的终结,将是失去所有一切,将是身后的千古骂名。没有粗神经,没有大心脏,是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的。

  当个皇帝,其实真的不容易。你不能光看贼解馋,也得考虑贼挨打。

  孤独寂寞与压力,只是每一个皇帝都会面临的共同困难。具体到乾隆即位之初,他所面对的挑战可远不止此,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乾隆最初的工作状态,应该还是恰当的。但无论将要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的猛男都已做好了准备,毕竟,十几年前康熙对他的教导,早已树立了他要当一个成功皇帝的决心和壮志。

  放马过来吧!一个皇帝的使命就是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雍正在位十三年,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一是清除异己,把当年与他争夺皇位的哥哥弟弟们全部判处了终身监禁。又把这些兄弟们的党羽也一一连根铲除,他在位的十三年间,为此落地的人头不计其数。

  二是改革赋税制度,推行“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简单说,摊丁入亩就是改“人头税”为“地产税”,这大大减轻了穷人的负担,把赋税的大头放到了拥有更多财产的富人身上。此政策的实际效果虽然不是这样,但至少雍正的用意还是好的。火耗归公呢,就是减免附加税。“火耗”是指把散碎银子熔炼成元宝时产生的损耗,这部分损耗通过向纳税人征收附加税来弥补。至于附加税的税率,则由地方官说了算,补足损耗后附加税的结余,也就成了地方官的合法收入。火耗归公,就是把原本属于地方官收入的附加税取消,统一上缴国库。

  三是整治*。雍正对贪官的痛恨,堪比朱元璋,但是他与朱元璋对付贪官的手法不同。朱元璋的做法是严刑峻罚,靠凌迟碎剐、剥皮萱草、点天灯等残酷手段,希望能震慑官员的贪婪。雍正则不同,他不怕手下的官员贪污,因为他有抄家的法宝。那怕没有抓住你贪污的证据也没关系,只要你有钱,露了富,那么好,先抄了家再说。经过核查,如果你的财产超过你的工资所得,或者你管理的公款出现了短缺,那么你就是贪污。然后当事人人头落地,家属则发配边疆。这一手把贪官们治的嗷嗷叫啊,因为你贪到手也很难保得住,手里有钱也不敢花,即使手法高明也没有用。曹雪芹家就是这么被抄的。到了雍正统治的后期,可以说举国上下,已罕有贪官。看到了吧,对付贪官,只有这种流氓手段才奏效。

  四是实施改土归流政策。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削藩。当时云南、贵州、四川,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大土司,拥有大量私人土地,形成了盘根错节的武装势力,他们是这些偏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改土归流呢,就是废除土司统治,设置政府机构进行治理。

  雍正死的时候,前三项政策已经基本落实,而且效果良好。唯独第四项,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土司都是土皇帝啊,手里有武装,政府要夺他们的权,当然不干,就造了反,然后把清政府派去平叛的军队打了个稀里哗啦。

  乾隆即位之时,云南和贵州,已有一半地区失去控制,整个大西南,眼看着就要烽烟四起,糜烂不堪。这是能看得见的危机,还算比较容易对付。真正令乾隆担忧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危机。

  看不见的危机有哪些呢?最主要的是皇权不稳,乾隆随时有可能被人从皇帝位子上赶下去。首先是军权,乾隆当皇子时,为了避免雍正起疑心,他从不结交军政大臣,也就是说此时掌握军权的那些人,和乾隆都不熟,互相之间没什么忠诚信任可言。你想啊,一个公司的老板,如果与副总、财务等重要员工互相之间不信任,这个公司的业务怎么能开展的好呢?

  再一个,党争激烈,民族矛盾凸显。政府中的官员,按照满汉两族分成了两派,互相之间明争暗斗,经常搞个小摩擦什么的。汉族一党为首的是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号称“汉江砥柱”。满族为首的是军机大臣鄂尔泰,名曰“满洲泰山”。张廷玉相当于总理,鄂尔泰相当于常务副总理。

  张廷玉从康熙时代就是内阁成员,在六部都担任过重要职务,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年羹尧征战青海时,他被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总领天下政务。别看雍正这么倚重张廷玉,其实是迫不得已。因为张廷玉派系的官员遍布天下,离开了他,国家机器立马玩不转。光是张廷玉的亲戚子侄,在各地担任重要官职的就超过100人,其实力由此可见。

  有的人会说,皇帝直接撤了张廷玉,再任命一个总理不就行了吗?呵呵,总理那么好当啊?你以为是个人就能干啊?那是承担着巨大责任的位置,他的决策,关系到千万人的性命,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张廷玉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虽然雍正一直重用张廷玉,但也一直防着他。雍正即位后,着力扶持满族人鄂尔泰,十余年间,把鄂尔泰扶持成了堪与张廷玉抗衡的满族官员领袖。雍正的本意是让张、鄂二人相互制衡,但此时却成了乾隆皇位的严重威胁。张、鄂二人,此时都有发动政变的实力。

  此外还有一点,也让乾隆头疼,那就是宗室问题。所谓宗室,就是姓爱新觉罗的那些旗人。这些人论起来,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但除了皇帝一支,以及少数有世袭爵位的外,大部分已经没落。当然,饭还是能吃的上,那时的旗人一出生国家就发工资,就享受公务员待遇的。这些人平时没什么正经事儿,又因为身份特殊,所以能量极大,个别有野心的家伙,一直在暗中觊觎皇帝的宝座。

  我们的猛男乾隆,面对此时的内忧外患,该用怎样的手段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一般人绝对猜不到,乾隆什么都没干,即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耍流氓,真正的、纯粹的去耍了一把流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六、过把瘾就让你死
雍正是八月二十三死的,二十多天之后,到了九月中旬,丧事算是基本办完,乾隆也渐渐适应了皇帝的角色。这时他做了一件很流氓的事,那就是奸污了原先伺候雍正的贴身宫女婉菱。婉菱有着“常在”的名份,怎么说也是和雍正上过床的,算是乾隆的小妈。

  关于婉菱,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野史上说,婉菱本是道士贾士芳的女徒弟,道号三英散人,其实婉菱和贾士芳早就有男女关系。后来贾士芳奉诏进宫给雍正炼丹,也带上了这个女徒弟。结果,雍正也看上了婉菱,就霸占了,后来给了婉菱一个常在的名份。婉菱并不是那种羞花闭月的美女,这个女人的特点是温柔、妖娆,解风情而不*。据说乾隆当皇子的时候,每天要给雍正请安,有时还要去雍正那儿汇报思想,一来二去,就记住了雍正身边这个气质独特的女子。

  古时候的女人被封建礼教束缚的要死,个个都要装的跟春哥那么酷,否则就会被骂*。你要是对某个陌生男子多看两眼,给个微笑,坏了,你这就是在勾引人家,你成*了。婉菱的魅力在于,她可以用*的眼神撩拨你,但还能让你觉得她是个端庄淑女。乾隆不缺女人,美女见的多了,但是如此*的*却只见过婉菱一人。以前只能对婉菱意淫,但现在不同了,乾隆可以真刀真枪的干了。

  在某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乾隆命令撤掉了皇宫内某些区域的警卫,然后穿上一身黑衣,像幽灵一样,飘进了婉菱居住的院落。

  婉菱年纪比乾隆还要小几岁,正是渴望异性滋润的大好年华,雍正一死,按说她是要终身守寡的,当时她心中的那份绝望,就别提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些孤独空虚的夜晚,婉菱一定用手指*过。

  暗夜中,乾隆悄悄潜入婉菱的房间,偷偷爬上了婉菱的床,不顾婉菱的反抗,奸污了她。我估计,一开始婉菱确实是反抗来着,但后来就慢慢变成配合了。因为婉菱也有自己的贴身使唤丫头,如果真的放开嗓子喊,不可能让乾隆得逞。

  *完毕,乾隆才把蜡烛点上,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婉菱一看,原来是乾隆,不由心中窃喜,但表面上还是要挤出几滴眼泪,哀怨贞洁不保,吵着要去寻死。乾隆嘿嘿一笑,说别装了,容易受伤,以后我会好好关照你的,等将来有机会就给你改换身份,封个嫔妃。婉菱这才破涕为笑。

  就这样,乾隆和婉菱勾搭成奸。白天乾隆操劳国事,一到夜晚,就睡到婉菱的床上,安慰怨妇。这无疑是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只可惜,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天,皇宫内外就已谣言四起。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你干点什么,不用鬼神监视你,到处都有偷窥的眼睛。

  传播这些谣言的人,基本上都是太监。因为太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新当个男人,他们对于桃色新闻,那是最关注的,所谓过干瘾是也。

  渐渐的,谣言越传越远,最后乾隆的老娘也知道了。乾隆的母亲原本姓钱,称为钱氏,但不知道怎么搞的,等乾隆即位后,史书上就变成钮咕噜氏皇太后了。对此,正史、野史俱无记载和说明,甚至连猜测也没有,这也是清代历史疑案之一。此处我也没办法,下文中只好也称其为钮咕噜氏。乾隆虽非钮咕噜氏亲骨肉,但是生不如养,这么多年一把屎一把尿将乾隆养大,钮咕噜氏早将乾隆视为亲生。

  雍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