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自从有了哲学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因为那只不过是我的意念而已。”这听起来很合乎逻辑。但这种态度是否也能在一个敌对的世界立足,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女人
释迦牟尼在16岁时娶了他的表妹为妻,同时还接受他父亲送给他的许多漂亮的女人。当他成为“觉者”之后,这些消遣当然就全部放弃。在“僧迦”中,开始时是把女人排除在外的。后来经过多方敦劝,佛陀才做了妥协,接受了女性僧人。
思想体系
有人问他,如何才能通过放弃欲望而得到解脱,佛陀回答说:“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太执着。”这是佛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因为在仔细观察事物时,就会不断发现,它们既无价值又无存在,所以也无法使人满足。因而对其执着,对其追求或者对其—— 作为消极欲望的表现—— 仇恨,都是没有意义的。更不要说,这些情感还会使我们成为事和人的奴隶了。因此,佛陀给我们被欲望和仇恨俘虏的灵魂所开的方剂,就是泰然处之。但“泰然”并不意味着“无所谓”,而是同等对待的意思。据此,一切事和人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有价值,只不过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并无高低之分。然而,佛陀并不像有人批评的那样是一个虚无主义者。
佛陀的特色
佛学界介乎于宗教和哲学之间,有其特殊的魅力。它和其他世界性宗教不同,没有强加给我们惩罚和宽恕的神灵,因而我们也不必为这些神灵去进行战争。它和哲学也不同,没有用繁琐的体系折磨我们,没有用演说的逻辑力量说服我们,而是说很少的话,相信我们自己的判断。后来出现的禅宗,甚至完全放弃了语言,以克服对概念的执着。对于我们今天整日受到各种花言巧语折磨的人来说,这是一剂真正的良药。
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佛教已经没有了原始的政治发源地,而是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近些年来,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不少人成了它的信徒,不仅是那些寻求神秘学的破衣烂衫派,而且在“强力派经理人”当中也大有人在。他们偏爱可以使人精神放松的坐禅,也笃信佛学的不执着理念。对一个行动的成功和失败考虑得越少,其成功的希望反而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情做下去。或者换一种说法:谁能够保持平静和轻松,他就能够收获丰厚的利益。我们只是不知道,佛陀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老子: 学会无知
生平
老子的个人情况只是来自模糊的传说。他和同时代的同胞孔夫子不同,既没有学派也没有弟子,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是编造的,他只是《道德经》的代名词。据说老子把他的5000言的《道德经》交给了一个边防军人(关吏),是在他离开周国首都,走向隐居的途中。“他的追求是隐蔽自己,过无名氏的生活。”中国的历史学家是这样说的。没有人知道,老子走后去了何处和死在哪里。
朋友
与儒学不同,老子的学说在中国的信徒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些宁肯去研究如何沏泡绿茶,也不愿意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隐士。最近一段时间,道教却在西方受到不少人的青睐,特别是那些追求神秘学的人群—— 当然常常导致对原来学说的歪曲。
敌人
老子是形而上学者,研究的对象不是来自我们的世界,只能有很少的人可以进入自省的境界。这有一个长处,就是和“凡夫俗子”很少发生冲突。所以老子和他的体系很少有真正的敌人。
女人
女人作为具体的生物,在道学中没有作用。但“永恒的女性”(可能是指道德经中的“玄牝”—— 译者)却被高度尊重,被称为“天地之门和根”(“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译者):“不断突出自己,却坚持不倒,始终不懈努力。”(“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者)老子在这里已经预言了在两百年后出现的太极哲学。太极中的阴阳对立,作为雌柔的阴永存和不勤之用的原则,主要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有效的无为。雌柔在哲学中作为一种被动—— 一种对比一再出现。对老子来说由无为所带来的有效行动,对人类向完善发展具有至关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称他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权主义者。
思想体系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把它看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它无法用语言表明,因为它不是来源于其他事物,也无法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老子解释说:“永恒的道是无名的,我不知其名,故称其为道。”(可能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者)道的不可理解,就是“对不认知的认知”,是我们在认知领域的最高境界。这个原理,我们在后来的苏格拉底身上也曾以类似的形式遇到。它当然只能给我们留下一种淡而无味的印象。因为,既然我们知道,对道无从了解,而且永远无法理解—— 那么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老子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去感悟道。方法就是,我们要从使我们离开道的一切中解放出来。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像苦行僧那样背离这个世界。我们更应该站在这个世界当中发挥作用,但要像我们并不在这个世界那样。我们应该说话、行动、赚钱以及做爱,但却不想占有这些东西和人,同时也不被它们所占有。也就是说,对世界不是思考而是感悟,不是用一切手段去控制,而是温柔地让它们摆动到我们的心里。这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阳刚,而是阴柔。但老子却觉得这没有问题:“因为水是柔弱的,但其作用却远远超过强硬。”(可能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 译者)
老子的特色
老子先是告诉我们,存在一个渊源,那就是道。然后又告诉我们,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谈论这个道。这样一来,他当然就堵住了批评者的口,因为任何批评只能通过语言来实现。今天我们当然可以说,我们尽力去感受道,但最终却什么都没有感受到。老子会怎么回答呢?他会告诉我们:道不能在尽力中得到,只能在不尽力中得到。你们要学会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它。我们应在谦恭中低下头,努力用脑筋去想,如何才能学会无为。这就是老子。这里没有“原来如此”的醒悟,而只有精神上的硬核桃。西方知识界对它的冲锋,就像是乒乓球碰到了中国世界冠军的球拍上。可这也正是其中的奥妙之处。
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老子给我们展示了理性的界限,他的理论陶醉了我们,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主要不是通过理性的认知,而是通过感悟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得到的。很可惜,他的理论越来越被那些神秘学者所利用。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道学大师,可以感悟和掌握真谛,只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智力和判断力。而老子却决不否定思想的这两根支柱,他甚至还极力主张要不断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孔子:假如我是中国的国王……
生平
孔子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名字意味着“孔氏家族的大师”。他在年轻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卓有成效,所以被多次授予正式的官位。但他均予以拒绝:“没有官位不足虑,足虑的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可能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译者)所以,孔子直到50岁,才接受了第一个官职,成了他家乡鲁国(今天的中国山东省)的司法部长。开始时政绩昭然,后来不得不辞去这个职务,因为宫廷不愿意接受这位部长的严格的准则。然后,他消失了13年,去周游列国。最后又被他的家乡所接受,当然是荣誉性的。他死于72岁,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道德体系没有对政治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朋友
孔子是严谨的伦理学家,因而他的朋友也很少。公元前3世纪时,他的作品甚至被焚,因为被认为是对国家权势的威胁。后来人们发现,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反而有利于稳定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对他的爱戴与日俱增,最后甚至成了圣人,他的后代均被授予了勋位……结果,成千上万的人都自称是他的后代。
敌人
凡是热爱生活的人,在孔子那里是找不到所需要的东西的。教条的思想家也同样拿他没有办法。因此,1911年的中国革命,开始了孔子的“失冠”。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则可以在穆斯林学说中找到孔学的痕迹。
女人
孔子似乎有一个妻子,但详情我们不知道。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在他的哲学里写着,“男子”承担责任,而女子只是其阴性的类似:“女人是通过教诲而和男人类似。”根据孔子的观点,妻子没有自决的权利,而只有“三从的义务”:在家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 而在家之外,她是什么都不许做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显然不是妇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思想体系
专制的君主、贪污的官吏以及建筑在传承基础上的僵化的等级制度…… 这就是孔子生活的时代,也是他想加以改变的东西。但他并不想彻底改变,“因为我喜欢古老,并忠于古老”(可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者)。因此,孔子的意图并不是要取消等级制度,而是把它置于一个新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筑在伦理之上:一个人的德行越是完善,他在社会中的权力也就应该越大。这听起来不错,但这位先哲当然不会放弃根据自己的概念为德行下定义的权利。其中的女人最多只能以其从事家务扮演一个内室鹦鹉的角色。除了仁爱之外,他还要求强者要自律、严肃和在人民面前表现道德的尊严。这也是孔子自己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所以对当时的人来说,他展示的就是“一种绝对的完善”。这当然可以诠释为思想、言论和行为的统一,我们也可以认为,孔子把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为被他承认的等级制度的标准,以便能够在其中飞黄腾达。证据就是,他确实有雄心把政治操纵在自己手中。但他从未成功过,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孔子的特色
孔子以其道德标准…… 在他生前和死后…… 一再使对立阵营极端化。一派希望他永远消失在地球上,另一派则把他尊为圣人。两派由于分歧过大,乃至发生流血冲突。正因为如此,他的学说才得以鲜活地保持到今天。这同时也表明,是非问题是可以争到永远的,只要还有人为它而打破脑袋。
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这位中国思想大师经常被引用。听众只要听到他的格言,就会肃然起敬,不断点头称是。但却只有很少人知道,孔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等级分明的封建制度,在其中,个人被矮化为东西,女人被关在家里。因此,他的格言像“醉酒的责任不在于酒,而在于饮者”,可能会对在酒馆里的热烈狂饮有所贡献,但如果他的体系真的变成了政治现实,酒馆里就不会再有女人,或许根本就没有了酒馆。因此,我们确实无法去爱这位孔夫子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吾在其中
生平
赫拉克利特生于爱奥尼亚海边的希腊小城爱菲斯。他是一个彻底的藐视人者:“人都是坏的。”赫拉克利特引以自豪的是,从未作过导师,也从未有过弟子。他惟一的一本书《论自然》,是用咒语的形式写成的,普通人无法看懂……连苏格拉底都承认,没有读懂其全部。因此,赫拉克利特在历史上被称为“晦涩哲人”。享年60岁,患水肿病去世。他把自己埋在牛粪中,企图通过牛粪的热度驱散水肿,但却无力回天。据说他最终没有从牛粪中出来,而被周围流浪的野狗吃掉。
朋友
作为藐视人者,他没有朋友。他在晚年又隐居起来,只靠野菜和水维持生命,不和任何人往来。
敌人
赫拉克利特尽管出身高贵,有机会做高官,但他却从未接受过职位。他是一个异类,当时的希腊人把他看成是一只珍稀动物:带着尊敬和惊奇的混合感情。
女人
赫拉克利特身边没有女人,平日也完全避免和女人接触,在他的作品中也只是提到,女人始终处于和男人的斗争之中。这是很多斗争中的一个。世界就是在这样一些斗争中产生的。
思想体系
赫拉克利特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一切皆流(Panta rhei)。他宣布:“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在第二次,已经有新的水流了进来,而且我们也不再是第一次的我们。存在的东西,是不会留下的。一切皆变,其中也包括人。如果赫拉克利特对事物的描写就此结束,那他就不是一位真正的哲人。因此,他估计在一切事物的背后还有一个本原,那就是火。火的燃烧和熄灭,产生了矛盾的世界。赫拉克利特所理解的火,是一种“本原”的象征。他的原理是:从这原始能源而产生的多样化的世界,就是矛盾和斗争。在思想和思想、人和人、健康和疾病、男人和女人、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斗争中,形成了整体的世界。也就是说,战争是“万物之父”,每一个事物都需要其对立面的存在:只有在生病时才能感到健康,善只有在对立中感到恶,我们的生只有在对立中感到我们的死。所以,赫拉克利特认为,寻求永恒的和平,是没有意义的。否则就将意味着一切创造性努力的终结,现存世界的终结。赫拉克利特以这样一种理念,对许诺永远和平伊甸园的宗教以鲜明的拒绝,并把它说成是违反自然的谬论,只能意味着生存的衰落。后来,赫拉克利特被尼采重提,并称为“上帝之死”的先知,是毫不奇怪的。
赫拉克利特的特色
赫拉克利特曾说过:“我研究了我自己。”这就是说,他的认知并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的的事业(尽管他的书称为《论自然》),而是一个把目光对准自己内心的人的事业。由于他成功地排除了其他人的外部干扰,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才有可能潜入到灵魂的深处。那里的个性的区别已不存在,人与人越来越相似。那是一种人的本性真正存在的地方。因而,我们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可以感觉到…… 尽管他很阴暗和晦涩…… 一种深刻的灵魂亲近感。他的“一切皆流”,我们只能赞同,并不是因为它引导我们去进行什么思考,而是因为这句话对我们是如此的亲切。而赫拉克利特提出这个观点2000年之后仍然给我们影响的,正是这种亲切感。
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这位“伊奥尼亚的晦涩哲人”虽然是一个坚定的藐视人者,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那样解释我们一再感觉得到,但却很少了解的东西。那就是,一切都是会流逝的,而且我们无法思考没有对立面的事物。通过赫拉克利特我们才清楚,我们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孩子的电子爵士音乐…… 因为它第一次进入音乐之流时还叫Janis Joplin,而到了第二次却变成了 Britney Spears。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感到最健康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患重病康复以后,这是因为所经历的世界矛盾进入了我们的意识。赫拉克利特确实还在使我们继续认识我们的日常世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