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瑞芳说聊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蒲松龄被吸引住了,他把《桑生传》改写成聊斋名篇《莲香》。
蒲松龄南游期间有两句很有名的诗:“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块磊愁。”鬼狐向来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内容,但“鬼狐史”不是单纯的鬼狐故事,而是以鬼狐写人生,以鬼狐寄托块磊愁。块磊愁是忧国忧民之愁,是屈原、司马迁那样上下求索、报国无门之愁。既想青云直上,又喜欢写小说,两者是矛盾的。蒲松龄的东家孙蕙注意到蒲松龄写小说影响求取功名,劝他说:老兄绝顶聪明,只要“敛才攻苦”,就能在科举上获得成功。所谓“敛才”就是收敛写志怪小说的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攻读圣贤书上。蒲松龄没有接受孙蕙的劝告,继续在穷困潦倒、全家食粥的情况下坚持写作。
第23节:菱角
《菱角》写稚男少女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刻画生动,有口皆碑,最妙者却无过于似乎处于次要地位的观音。胡大成之母奉佛,嘱咐儿子过观音祠“过必入叩”,感动了观音,四次给胡家帮助。第一次,大成与美丽的少女菱角一见钟情,非偶然巧合,而是观音菩萨“分来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第二次,两人订婚后,胡大成流寓湖南,流窜民间,吊影孤惶,突然遇到个四十八九岁的妇人自鬻,说:“不屑为人奴,亦不愿为人妇,但有母我者,则从之,不较直。”一个卖身者,一不做奴,二不做妇,偏偏要给买主做至高无上的母亲,天下奇闻。思母心切的胡大成却发现老妇和母亲有几分相似,带回家做母亲。这老妇,即观音大士,果然当起母亲,做得认真、称职,“炊饭织屦,劬劳若母,拂意辄谴之;而少有疾苦,则濡煦过于所生”。观音大士再不是那个手执杨柳枝,优雅而轻巧地抛洒几滴圣水,便救活人参果树的菩萨,成了俯下身子亲自做母亲的贫苦老妇,在人间吃苦,且不是一天一时。自有了观音传说起到清代,神话小说、野史杂录中,观音菩萨为哪位平民百姓煮过饭、做过衣、编过鞋?只有穷秀才才会派给至高无上的菩萨如此苦差。观音对胡家第三次帮助是以法术将离散的菱角摄来,让她与大成团圆。观音化成的老母先要考验儿子是否忠于爱情,提出要给胡大成娶亲,胡大成回答:“儿自有妇,但间阻南北耳。”且哭着说:“结发之盟不可背。”观音试出了大成的诚意,其慧眼又看到菱角被父逼嫁、誓死不从,便用分身法活动起来。一方面是“母”的身份,认真为儿子准备婚礼;一方面是神的身份,摄取千里之外的菱角。因为父亲将菱角另许他人,她被人“强置车中”。观音点化出“四人荷肩舆”接走她,再亲手把菱角推进胡大成的居所:“此汝夫家,但入勿哭。”在塑造了平民观音的世俗形象后,蒲松龄笔头一转,写出观音对胡家的第四次帮助:胡母战乱中“奔伏涧谷”、“一夜,噪言寇至”,突然,“有童子以骑授母”,这马转眼间到了湖北湖南交界的洞庭湖上,如履平地,“踏水奔腾,蹄下不波”。胡母下骑,马化为金毛犼。金毛犼正是传说中观音的坐骑。蒲松龄让观音的坐骑出现,暗点“媪”即观音。蒲松龄写这个观音故事当然是他“佛法无边”思想的表现,但他精心雕镂的平民观音形象,在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却卓尔不群。╥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观世音变成了穷人的慈母,是蒲松龄将神仙平民化的例证之一。作为一个穷秀才,一个经常处在生活磨难之中的养家人,蒲松龄最乐意花些笔墨的,正是千百年来与老百姓生老病死、穷通祸福有关系的神仙,那些带有“大众”色彩的神仙,非常具有人情味儿的神仙。这些可爱的神仙在执行上天交给的原本是破坏性任务时,竟会千方百计回护百姓,这不能不看成是基于保护良民的“幻由人生”艺术哲学和对前人题材的天才创造。
比如雹神的故事。淄川人王筠苍在南方做官时,到龙虎山拜望天师,天师介绍一位长着长胡子的随从,说“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雹神恰好奉命要到章丘布散雷雹,王筠苍因为章丘跟故乡淄川接壤,向雹神乞求。雹神说:这是上帝的命令,无法更改。天师就提出一个通情达理、解救一方黎民的办法:“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结果,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比如柳树神的故事。明末山东部分地区发生蝗灾,渐渐接近沂州。沂州令很焦心,有一天,他梦到一个秀才来访,头戴高冠,身穿绿衣,说他有办法对付蝗虫:明天西南方向有个妇人骑着头大肚子毛驴来,她就是蝗神,哀求她,就可以免除沂州的蝗灾。沂州令听了,第二天,早早到西南方向等候,果然见一个骑毛驴的妇人从西南方向过来,那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的披风,沂州令立即拉住她的驴子不让走,烧香、敬酒、叩头。妇人问:“你想干什么?”沂州令说:“我们这个小县,务必请您放过,不要让百姓的庄稼葬送蝗口。”那妇人说:“可恨柳秀才多嘴多舌,泄露我的机密,明天我用他代替,不伤你们的庄稼就是。”第二天蝗虫遮天蔽日来了,但不落到田亩中,只落到柳树上,蝗虫所过之处,柳叶全部被吃尽。这位“柳秀才”即柳树神,牺牲了自己保护一方百姓,大文学家王士祯评点:“柳秀才有大功德于沂,沂虽百世祀可也。”
仙人的庄严、华贵,在聊斋中仍然存在,但有些仙人越来越平民化,他们的穿戴有时反而是粗衣布衫,甚至身着破衲,“两肩荷一口”乞食。《吴门画工》写苏州有个画工特别恭敬“吕祖”,有一次,他看到一帮乞丐,发现里边有一位“敝衣露肘,而神采轩豁”者,立即判定这是“吕祖”。吕祖即吕洞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吴门画工是真心喜欢吕祖,所以能从乞丐群中识得吕祖。吕祖真人不露相,被这种知己之感感动了,想帮助这位画工。他观察画工有“骨气贪吝”的秉性,不能成仙,就给他创造个发财机会,从天上招下一位美女让画工仔细观察并记住她的模样。过了没多久,董娘娘即董鄂妃去世,皇帝悲痛之极,“上念其贤,将为肖像”,但任何宫廷画师都画不出董娘娘风采,只有这位吴门画工画的董妃“神肖”。于是,吴门画工一步登天,竟被授以“中书”(内阁属员,从七品)。吴门画工辞不就,赏万金。区区小技,得此厚报,因为画的是皇帝爱妃。吕祖因人施助,与凡人宛如旧友新知间那样随随便便,是个很有人情味的神仙。
第4节:蒲松龄印章
关于《聊斋志异》,有两个传得很广的说法:一个是蒲松龄在柳泉摆茶摊,请人喝茶讲故事,回到家加工,写成《聊斋志异》。另一个是“聊斋”是聊天之斋。蒲松龄摆茶摊从未见于蒲松龄后人和朋友记载,这个说法来自《三借庐笔谈》,鲁迅先生早就认为不可靠。蒲松龄“我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贵人家坐馆,哪有空闲到柳泉摆茶摊听故事?不过,蒲松龄在求生存同时,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素材,这就是《聊斋自志》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至于说“聊斋”就是聊天之斋也太表浅。“聊”有“姑且”之意,“聊斋”跟屈原《离骚》叩天门不开“聊逍遥以相羊”有关,跟陶渊明辞官归乡“聊乘化以归尽”有关,“聊斋”含有作者鹏飞无望,聊以著书,聊以明志的意思。
蒲松龄印章
和大文学家王士祯的结识算得上蒲松龄人生的重要事件。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人,官做到刑部尚书。他提出“神韵说”,主张作诗以神韵为先,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祯丁忧期间到西铺探望从姑母毕际有的夫人,和蒲松龄相识。这时,王士祯正在写作笔记小说《池北偶谈》,他对《聊斋志异》很感兴趣,大加赞赏。他向蒲松龄借阅《聊斋志异》,写下36条评语,说《张诚》是“一本绝妙传奇”,说《连城》“雅是情种,不意《牡丹亭》后复有此人”。他还写下一首诗《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首诗称赞《聊斋志异》的传奇性、趣味性,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说出《聊斋志异》的底蕴。蒲松龄写了《次韵答王阮亭先生见赠》:
茅盾书王渔洋《戏题〈聊斋志异〉卷后》诗“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陈诉自己的不得志和矢志不移创作聊斋的志向。蒲松龄写小说受到孙蕙、张笃庆等朋友劝阻,却在一位台阁大臣那儿得到赏识,他非常激动,有一种“春风披拂冻云开”、“青眼忽逢涕欲来”的感觉,他以王士祯的私附门墙的弟子自居,真诚地希望王士祯能给《聊斋志异》写序。王士祯答应可以考虑,但最终没有写。这可以理解,台阁重臣给穷秀才的“鬼狐史”写序,是需要一点儿勇气的。有趣的是,历史常跟人们开玩笑,当年蒲松龄希望通过王士祯写序提高《聊斋志异》的知名度,现在《渔洋山人精华录》煌煌巨著里,知名度非常高的诗歌,竟然就是这首《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大家感兴趣的是:蒲松龄写了那么多优美爱情故事,他自己有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没有逾墙相从的生死恋?有专家考证,蒲松龄写过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内容是文章作者跟陈淑卿的生死恋,于是据此推断蒲松龄有第二个夫人陈淑卿,两人自由恋爱,被父母棒打鸳鸯。但是又有专家考证,《陈淑卿小像题辞》是蒲松龄南游归来后在丰泉乡王家坐馆时替一位叫王敏入的朋友写的,这样一来,蒲松龄所谓第二夫人就不复存在了。
蒲松龄为什么能够写出那么多互不重样的爱情故事?非常耐人寻味。蒲松龄妻子刘氏是贤妻良母,蒲松龄在外坐馆,她支撑家庭,养老育小,有点好吃的,都留给蒲松龄,有时都留坏了。蒲松龄家有贤妻,却数十年如一日,把家舍当邮亭,梅妻鹤子。蒲松龄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当他白天教完学生,夜深人静,一个人孤零零呆在书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他很容易想像出这样的情节:一个像他这样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书生在荒斋独坐,美丽的少女推门而入,给书生安慰,和书生谈诗论文下围棋,帮助书生飞黄腾达,替书生生儿育女。而这个少女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要名分,不要金钱,还反过来给书生金钱。这是多么称心如意、一厢情愿的男人的幻想,穷书生的情爱幻想?在礼教森严、男女7岁不同席的社会能有这样的女性吗?不可能。这美人,只能是天上来的,海底来的,深山洞穴来的,阴曹地府来的,是鲜花变的,飞鸟变的,狐狸变的,甚至像《书痴》写的,书架上拿下《汉书》,翻到第八卷,里边夹着个纱帛剪的美人,背面写着“天上织女”,突然,这纱剪美人从书本上折腰而起,飘然而下,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自称“颜如玉”,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我们说,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
蒲松龄在毕家写过聊斋名篇《狐梦》,主人公姓名凿凿,是毕怡庵做了个跟狐女相恋的美梦,他的情人狐女请毕怡庵求蒲松龄把他们的事写下来,让她跟狐女青凤一样传世。但是我们真去查毕家世谱,却没发现这位毕怡庵。这个人是蒲松龄造的,他做的梦是蒲松龄的梦。雨果曾说: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蒲松龄能写出这么多爱情故事,靠的不是生活经历,而是想像天才,这么多的爱情故事绝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位穷秀才的亲身经历。如果我们想从聊斋数十个爱情故事一一坐实蒲松龄的经历,穷秀才蒲松龄就不是研究者喜欢说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倒成了世界恋爱之王了。所以在考察《聊斋志异》成书时,我们可以说,有许多故事是蒲松龄经历过的,是朋友告诉的,是对前人作品的再创造,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却是:《聊斋志异》是天才作家的想像才能和创造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二十几岁开始写小说,40岁那年,《聊斋志异》初步成书,68岁那年他写过《夏雪》,记录夏天下雪的奇闻。花费毕生精力创作、修订一部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从《聊斋志异》传下的半部手稿可以看出他如何精益求精,百余字的《妾击贼》,题目就修改四次。
第24节:奇趣百出的遇仙故事
六朝小说的人神之恋曾被认为表现厌恶战乱、向往桃花源般安宁生活的愿望,如《幽明录·刘晨阮肇》、《搜神后记·袁相根硕》;被写成天帝对下界良民的垂恩,如《搜神记》的《天上玉女》和《董永妻》。《聊斋志异》虽远承六朝小说,却有些新的境界。蒲松龄“扩大”了仙人家族及人和仙人接触的方式。人可以乘船抵达海岛,可以乘鹤乘小鸟到天宫,可以步入深山洞府,还可以表面莫名其妙、但是冥冥中因品德好乃至运气好遇到仙人。
《西湖主》写陈弼教因为放生之德,得以“一身而两享其奉”,即:一人分身两处,既享受神仙逸乐,长生不老,又享受人世天伦之乐,贵子贤孙,成为神仙中的石季伦、郭汾阳(晋代石崇和唐代郭子仪是大富大贵的代表)。蒲松龄通过陈生遭遇,寄托封建时代读书人“富贵神仙”的追求和梦想。这种思想当然没有多少高尚圣洁因素,但《西湖主》遇仙故事写得特别美却是公认的。__
陈弼教担任贾将军记室,贾外出在湖上射中一猪婆龙,猪婆龙“龙吻张翕,似求援拯”,还有条小鱼跟在猪婆龙的后边。陈见猪婆龙受伤,“戏敷患处,纵之水中”。年余北归,他再经洞庭,乘船遇难,沉水未死。到一山腰,看到几个“着小袖紫衣,腰束绿锦”者围猎,知为“西湖主”且“犯驾当死”。他慌忙躲进一个园亭,又恰好偷窥了“玉蕊琼英”般的公主,捡了她的红巾,题诗以表爱慕。没想到灾祸从天而降:公主的侍女说“窃窥宫仪,罪已不赦”,再加“涂鸦若此”,肯定没活路了。幸而公主非但不怪罪,反而饷以饮食,看来对他颇有好感。陈弼教刚有了希望,更大的恐惧来了:“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没想到捉拿他的人到来时忽出意外:“数人持索,汹汹入户。内一婢熟视曰:'将谓何人?陈郎耶?'遂止持索者,曰:'且勿且勿,待白王妃来。'”
翻云覆雨,祸变为福,陈弼教这阶下囚突然被招为驸马。原来,当年向陈生求救的猪婆龙,就是今日的“湘君妃子”西湖主;当年衔尾不去的小鱼儿,则是这次汹汹入户准备抓陈生的侍女。西湖主所以招陈弼教为婿,是为了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包括“赐刀圭之药”(即“戏敷患处”)。
世上竟有这样荒唐又这样美妙的经历!其貌不扬的猪婆龙怎能跟彩绣辉煌的妃子联系到一起?蒲松龄偏偏把二者联系到一起,还联系得天衣无缝。
“上有天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