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海·过客·偶拾-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夜(1)
海边月夜
半轮明月斜挂在夜空。从面海的窗子望出去,带着一点淡淡鹅黄色的月光,柔和地铺映在波动不定的海面上,把从远处直到多石岸边的海水,顺序返照出三片朦蒙胧胧的银黄色光影。明月端庄,皎洁,在半空之中好似天上尊贵的皇后,用夜空中不能察觉的光线,把她的恩泽洒向天下周围的一切。海面上朦胧的光影随着粼粼的水波闪动,不断地变换着形状,浮动,朦胧;好像一位银装披裹的舞娘,躺在粼粼海面之上,不停地扭动着她的身体。在半空中的明月,如高高在上的皇后观赏脚下舞娘的狂歌艳舞,任凭海面上的光影随着海水波浪的起伏而变幻闪耀,玉洁冰清依然。
是一个清朗无风的春夜。午夜已过,海边万籁归于寂静。海浪轻抚着岸边的岩石,浪声轻得不易听到。有一条小溪在近处汇入海洋,哗哗的溪水声潺潺不断。我走出濒海的露台上,仰望那星月交辉的苍穹,想听那夜空中的天籁。传入耳鼓的却是春夜的阵阵蛙鸣,似近又远,此起彼伏。
海中近岸的三个小岛在夜色里现出三团轮廓模糊的暗影,暗影中颜色更郁暗之处,应是树木茂盛的所在。小岛后面有顶部轮廓清晰的远山,在天边灰蓝色的夜空中留下的是一片连绵不断的深灰色影子。远山和海面的相连之处弥漫着一片迷蒙的雾气,在海面上一路伸展开去,就是在月光之下,也是似有还无。月色下的夜空中清明无云,衬出岸边房舍树木的幢幢黑影。岸边的石滩上那些被潮水冲来的圆木夹杂在嶙峋大石中间,被海水反射的月光映得在一片黝暗中闪闪发亮。
海边的空气中弥漫着夜的气味:清凉湿润的潮气中混合着松树和青草的呼吸。
清夜无尘,抬头仰望,深邃的天幕中,群星如恒河沙数。不过在朗朗月光之下,星光也觉暗淡。可与辉映的是海中彻夜不熄的点点渔火,光影闪动,为大海深暗的夜色带来几点悦目的色彩。
明月渐渐西斜,那片片令人感到带着狡狯和神秘的光影,虽然还在不停地闪动,可是已经越缩越小,越拖越长了。没有了朗月高悬,夜空的颜色也越来越深。远处的阵阵蛙鸣已停,令人觉得周围越来越静。
这没有了月亮的夜,不知有多深了。
月下灯火
午夜。
贪婪的黑夜现在吞没了大地上的一切形体、景致和颜色。剩下的就只有光和暗。被吞没的有令我们留恋的美丽丰盛,但也有那些白天挥之不去的丑陋。
今夜无云,从半山望下去,无数的灯火织成了一幅光的地毯,铺在我的脚下。深黑色的海峡如丝带蜿延环绕,把海边的灯光衬托得格外耀目。
与我隔海正面相对的是灯火最盛之处:城市繁华的商业区和沿它周围环绕密集的街道。辉煌的灯火如千百万颗璀璨生辉的珠宝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在黑夜里空气的流动下闪闪发光。如把那满地黄色的灯光比如灿烂的金珠,那点点白色的灯火便是那银钻闪亮。有一颗颗银钻镶嵌其间的幅幅金珠相连成片,向远方伸展,直到在城市的边缘处变得逐渐模糊,没入黑色的天幕之中。
海边的邮轮码头现在依然是一片明亮夺目的银光在闪耀。那载满了欢笑和纵情玩乐人们的万吨巨轮虽然可能已经启碇远去,但留下的那彻夜不熄的辉煌灯光,仍然使它成为这城市令人注目的中心所在。
在这不夜的城市向海洋伸出的半岛之上,靠近海边那一片绿树环抱的校园和周围幽雅的住宅区,现在已经和海洋深深的黝暗连在了一起。散布在那里的灯光虽远不如市中心的密集明亮,但如金珠银钻的灯光好像被一条条看不见的金丝银线一串又一串地穿起,排排生辉,串串闪亮。
月夜(2)
跨过海峡的大桥也被串串灯火装鉓得灯火通明。远看好像一条长长的弧形项链,把两岸的灯火连接在一起。在桥上驶过的车水马龙,一线车头的白光和另一线车尾的红灯光芒川流不息,晖煜点点,如项链上的美钻光华流动,熠耀生光。
当我把视线从城市的灯火处移开,向西方望去,在那伸向海中的半岛之外,就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冰清玉洁的月亮,像是在黑色天鹅绒上的一只光华照人的白玉盘,高悬在清朗无云的夜空之中。星稀无云的夜空显得空寂深邃,高深莫测。竟令人有“今夜不知何夕”之感。在冷白色的月光照射下,黑色的海洋中有一大片海面被镀成银色。从远处看去,是淡淡、迷蒙,带着一种神秘的银色。
今夕这“曾经照古人”的一轮明月,千古不变。冷然、清幽,洁白无瑕、明丽可人。在宽广无际的自然之中,千百年来,与白云清风为伴,不为俗世所染。
今夜人在“灯火阑珊处”,看科技文明带来现代都市灯火无数。繁华,灿烂,声色缤纷,光辉耀人。茫茫大地,芸芸众生,千百年来,苍海桑田几番变幻,竟只换得这眼前灯火辉煌。
夜已深,人已静。看灯火阑珊处,月正明。
月明山中
尽管还有两天就要到六月了,山中的夜晚还是夜凉如水。虽然已身披大衣,但一走出小屋门外,竟然还是觉得寒意袭人。
月亮已经升起了,但周围还是愈来愈幽暗。不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夹杂着隐约可闻的汽车声。周末的夜晚,多了些到山中来度假的人。我站了一会儿,听到火车的汽笛声高鸣,在山谷中回荡。不过,奇怪的是我以前怎么好像从来没听到过。站了一会儿,想起春夜月明,也不知野兽是否会趁亮在附近游荡觅食。由于今年冬天此地雪厚五尺,山上林中野果收成大减,野兽情急之下只好下山觅食。我们今天初来乍到已经见有一只小黑熊在屋后徘徊,吃晚饭前孩子们又见到有只幼狼逃走,想到此处,心中不由得一栗,便急急转身进了小屋。
这座山中小屋建在雪峰环抱的山谷中的高地上。全屋用一根根巨大的整棵圆杉木所筑。尽管建成已有二十几年,但至今不但一根根圆木外表看上去依然粗壮坚固,而且一进门那股杉木香味也仍然是浓郁非常。坐在客厅只见周围墙壁是巨木环绕,夜入睡房满室树木清香,来到山中仆居于此,实在可以不作他想。
小屋取名为“南山斋”,其中原因有二。一来是因为小屋的南面是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屏风般矗立。名符其实的南山巍巍,气势雄壮,故小屋借此为名;二来在屋中远眺南山,春天可看烟云缭绕,夏天可观山色翠绿欲滴,秋天可听空山新雨,冬天可赏诸峰瑞雪初霁。四季景色各异,气象万千,令人百看不厌。深得“悠然见南山”之乐,所以又名之。
人们常讲:“月到山中分外明”,或说“月向山中明”。过去未有体会。今夜观月所见,我看人在山中有此感觉应该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山幽,二是树幽。
先讲山幽,幽者,深远,平静。今晚圆月初升时,在夕阳的余晖返照之下,山中数峰和顶上的雪冠清晰可见,相映之下,月华自不耀人。随着夜渐深,在那微黄的月光之下,山峰渐渐变成黑影幢幢,一片幽暗。如这时人在山下,抬头望月,月在山间,山深为背影。峰伴月侧,峰暗作映衬。自然看山愈远则月更清,峰愈静则月更明了。
再说树幽,幽者,阴暗,隐蔽。山中树大林深,白天翠绿处处,夜晚便深黝一片。树越大自然影越暗,林越深必定景越阴。如遇夜行山路,这林深树影更如黑夜魅影,令行者心如兔撞。一旦月明山中,月向林中照,光自叶间来。这幽暗的树影中如有明月一轮,光华不但可照前路,心中也大石落地。朗朗月光又哪能不月到山中分外明?
今晚一轮明月山中照,周围远山静而近树幽,山映树影之下,光华真是格外清亮。只是不知在这紧张忙碌的世界中,今夜又有多少人让这一轮明月入帘来呢!
京城八月荷花艳(1)
北京的夏天,时间虽不算长,但在三伏中的日子,有时也会热得令人坐立不安,故此北京人便有“消夏”之谓。阳历八月里,正是荷花盛开季节。京城中水面不少,最宜赏荷。如于此时在湖畔塘边,条条柳丝之下,看莲荷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先收心中清凉之效;再有微风轻拂,水波荡漾,顿觉身上暑气消退。实为消磨炎夏佳法之一。
京城赏荷三海固然极佳,其它各处也每有可观。很多公园更在此时以荷花为题大作文章。但可惜的是不少只是虚应故事,徒有其名罢了。
今年八月,适逢在京城小住,曾往四园及一寺观荷,现记于下。
八大处灵光寺
京西古剎八大处中二处灵光寺后有莲池一潭。莲池背倚山岩,石间有淙淙泉水注入池中。莲池虽不大但修建精美。池心建水榭一座有石桥可通。池水碧绿,因内蓄有锦鲤多尾,故常有游人立池边饲鱼以观其争食为乐。环池周围遍植翠竹,偶来微风,竹叶窸窣。
池内养莲的水面不足四分之一。浮在水面翠绿厚实的莲叶上有朵朵莲花正开。数十朵黄芯白莲,有的尖瓣半开,也有的吐蕊盛放。难得的是池中的花虽竞放,但不争艳。炎日映照之下,池中游鱼摆尾,水面涟漪轻散;不动的只是那些叶绿若碧玉、花白如瑞雪的浮莲。
景山
景山园内并无水面,但今夏也有“荷花展览”,所以是盆荷。所有荷花均养于泥缸泥盆之内,然后放置在四门左右及部分行人路边,供人观赏。
大部分盛开的荷花均放置在近公园大门处,用以吸引每一个入园的游人。数十盆茂盛的荷叶从盆中伸展开去,轻风摇曳,在艳阳下把荷荫铺了一地。在错落有致的荷叶掩映之中,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各异,颜色娇美:有的花苞尚小,是柔嫩的浅粉色;有的含苞欲放,是娇媚的淡粉红;有的花瓣半启,是柔美的粉红色;也有的荷花尽开,是艳丽的深粉红色。你大可站在这些荷花盆边,在咫尺之内细细观赏。当夕阳暮色,空气中彷佛有幽香轻送,但当你欲寻香来何处,眼前却只有花儿不语。
含苞欲放的荷花在我眼中最美。当稚嫩花苞已经成熟,丰满的花蕾顶部带着鲜艳的粉红色,蓄势待放,姿态最是迷人。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秀色可人,却无半点媚俗之态。
太阳西沉,暮色朦胧之际,景山最宜登高远眺。孩提时在我眼中高不易攀的万春亭,如今再登山路竟然不过片刻已达。在煤山之顶南望故宫千百座宫殿巍巍,绵亘数里,黄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余晖之下反射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明清两朝数百年的宫阙壮丽依然,只不过岁月流逝,如今已是夕阳残照。向西看是风景秀丽的三海,被绿树环绕的湖水粼光闪闪。白塔之下,有几叶小舟轻摇。北面是车水马龙的鼓楼大街,大街两旁周围是京城最古老传统的居住地区,人烟稠密,房舍鳞次栉比。再转过东面只见远处高楼如林,轻纱般雾气的后面矗立的是一片现代都市的绰绰暗影。
北海
漫步游览北海最美的时间是在清晨,旭日欲出,晨雾未散的时候。从北门进园,映入眼帘的是隔水相望的琼岛。清晨的雾像一层薄薄的纱,把白塔、长廊和岛上的亭台楼阁笼罩在淡淡的朦胧之中。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真恍若仙岛楼阁。再看一湖绿水波平如镜,白塔楼台在湖中的倒影让人自觉彷佛是身在画中。沿岸漫步,微风偶过,吹起条条柳丝轻荡,湖中涟漪片片涌来,乱了岸边排排小舟在水中的影子。林荫之中,扶桑紫薇开得正好,边走边看,不觉已近东门,这时旭日初升,晨雾飘散,扶栏远望,湖心里已没有了楼台倒影重重,换来的是一池碧水的粼光片片。
京城八月荷花艳(2)
从东门到正门这一片湖面,原是北海夏日荷花最盛的地方。从孩提时直至初小,由于家住东城离北海不远,夏秋之季每逢周日,父母都会带我们兄妹到北海来摘莲蓬,剥莲子。想起那时央得父母租一小船游湖,荡桨至此,由于湖中种满了莲荷,船便不能划过。我和妹妹坐在船上,舷边荷花莲蓬触手可及。有时岸上无人理会,我和妹妹便摘得莲蓬一两枝,拿在手里,当时还是孩童的我们心中竟有一种偷偷摸摸的窃喜。“*”之前一两年,家里搬到西城居住,北海便不再常来了。十年*浩劫,风云突变,家中各人在当时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什么闲情来此看荷!记得十年期间也来过几次北海,可惜的是记忆中竟再也找不回白塔下那湖中荷叶碧如水的回忆。
通往琼岛的石桥下,湖面上柳树的倒影里飘浮着荷叶片片。三三两两的野鸭,有的伫立在岸边石块之上,有的在湖中凫水而过,带起几许三角形的漪澜轻漫。一只野鸭停栖在荷叶之上,伫望中不时悠闲地回头梳理羽翼,或是把嘴伸入水中觅食;湖中的荷花已经开过,留下的只有荷梗枝枝。我们环岛走了一圈,也只是在湖畔或水湾不多的几处水面上看到有荷叶散布其中,不过可惜的是荷花也多已开过,想倚栏观荷要待来年。
三十几年过去,孩提时记忆中的北京很多地方名字虽存,面目已非。琼岛白塔如今依旧,可惜的只是少了炎炎盛夏一湖碧荷清凉入心。
植物园
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在五十年代中已经建成,但逐渐被北京市民所认识好像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一向闻说植物园栽种、培养奇花异草不计其数,特别以热带植物为然。所以此次造访,原想是在珍贵花木中大开眼界,并非为观赏莲荷而来。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园走了一圈下来,奇花异草、珍贵花木园中所见不多,倒是找到了两处观莲赏荷的好地方。
其一是在众多的植物温室中有一小小的莲池。莲池虽小,其中却有数种难得一见的热带莲花品种。除了大王莲看起来硕大粗糙外,其它几种莲花无不清艳可人,令人驻足。浮于水面那些小小的莲叶只比手掌略大,其中白色莲花长圆形的花瓣中心是淡黄色的花蕊,看上去淡雅脱俗,好像是被谁不经意地放在一片片莲叶之上。淡红色的莲花绽开得叶绿花红,在墨绿色的池水中更显得俏丽明艳。最美的是一种淡紫色的小莲,莲梗出水半尺,尖尖的花瓣从后边缘紫色便渐渐淡去,直到花蕊中淡得看不出颜色来,有说不出的娇小玲珑,清雅怡人。
其二是园后面的小湖,湖中有千百枝莲荷盛开,尤以近岸处最为绚烂。此处虽无十里荷花水连天的景象,但莲花荷花的品种之多应可名冠京城。品种既多,颜色更是多彩多姿。淡红,粉红,淡粉,淡紫,浅紫;白中带粉,白中带淡黄,纯白色等等,直令人目不暇给。湖水很浅,可以看到多数莲荷是先种在盆中,再放入湖中供人观赏。所以一片池塘般大的水面上才可以有这样多的品种比邻开放。湖畔有凉亭,如果天清气朗,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倚栏小坐,晨曦晚霞之中,轻风应可带来荷香阵阵,想来不禁令人悠然神往。
圆明园
到圆明园看荷可以说是无心之举。只因观荷间无意中听到有人在议论:“圆明园荷花虽多,讲品种可不如此处。”可谓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当时想何不前去看看?再一问原来圆明园距离并不远,于是便驱车去了。
进了园门,已经可以见到引导游人观荷的路标,看来这确是夏天游园的重头戏。适逢周末假日,园内张灯结彩,处处游人如鲫。除了亭台水榭人头涌涌,还有不少游艺节目令孩童们趋之若鹜。我既专为观荷而来,所以一路脚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