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基文传》目录
序  潘基文秘书长的“温暖魅力”
  第一章  忠州的模范生,潘基文
  热爱读书的少年
  将来要做外交官的“努力派”
  忠清道式的固执和两班气质
  在忠州肥料厂熟悉英语会话
  四十年家乡朋友的回忆
  高中生潘基文见到肯尼迪
  不能参加外交官考试的大学时代
  从老乡到妻子,柳淳泽女士
  第二章  潘基文的三十七年外交生涯
  自愿放弃美国去印度
  不善钻营的外交官
  坚定的自我约束使他成为外交部的“传说”
  温暖的魅力外交官
  外交部次官时期经历最大考验
  总统卢武铉和外交部长官潘基文
  金鲜一事件让他面临第二次难关
  潘基文受到的牵制
  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竞选的出师表
  潘基文和赖斯,以及美国
  关于朝鲜人权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联合国秘书长的任务
  历任联合国秘书长
  为了永久的和平:超越核挑战和冷战
  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就职演说概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国之前在国会演说
  第三十三任外交部长官潘基文离任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采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就职演说
  潘基文秘书长年表
  这是一本针对自2007年1月2日开始正式履行职责的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跟踪采访而撰写成的传记。该书讲述了成长在韩国偏僻小城里的一位优秀、诚实的贫穷少年从孩提时代就立志成为外交官,通过努力最终成为联合国秘书长的成长历程。不仅展现了潘基文举世瞩目的成功秘诀,同时展现了世界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背后所隐含的故事。
  从温文尔雅的韩国外交官员,到世界舞台的最耀眼的角色!面对风云莫测的世界政坛,他横空出世!韩国原版引进,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的全面展示现任联合国秘书长个人魅力与政坛之路的著作!《大长今》、《火鸟》、《巴黎恋人》译者薛舟再掀韩风!
    作者简介:
  李河源,安容均:韩国,《朝鲜日报》社著名记者,他们通过对潘秘书长2000年就任外交部次官直至出任联合国秘收长的历经七年间的采访,将潘秘书长孩提时代到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的鲜为人知的佚事编写成册。
    译者简介:
  薛舟,原名宋时珍,青年诗人,翻译家,祖籍山东,现居北京。2004年,主编并翻译了四卷本《当代韩国小说丛书》,另有译作《大长今》《巴黎恋人》《薯童谣》、《单人房》《火鸟》《明朗少女成功记》《李明博传》《棋盘上的CEO:李昌镐传》等。
  徐丽红,自由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现居北京。主要翻译作品有《大长今》《浪漫满屋》《钟声》《宫…野蛮王妃》《美丽痛苦之吻》《天使不怕坠落》《韩国小姐金娜娜》等数十部。
  

序:潘基文秘书长的“温暖魅力”(1)
“哈哈,我真是个有福气的人啊。我担任长官的时候,潘基文当次官,太幸福了。将来我这个长官也不会太辛苦了。”
  每当有人问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是个什么样的人时,我的脑海里总是首先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2000年1月14日上午七点三十分。作为朝鲜日报政治部的记者,我从1999年年底开始负责报道外交部,当时我正在位于首尔市狎鸥亭洞的新任外交部长官李廷彬家中采访。就在我单独采访李廷彬长官的时候,开放国民党议员郑义溶(时任外交部通商交涉调整官)开门走了进来。于是,李长官哈哈大笑,明快地对郑义溶议员说起了自己的就职感受。
  当时,潘基文担任外交部次官还没有多长时间,我们只是简单地打过招呼,所以听到这样的说法,笔者不能不感到吃惊。潘基文次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外交官呢?
  从那以后,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注意观察潘基文次官。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发现了这样的事实,不仅李廷彬长官,还有很多外交官都愿意与他共事。我注意到他不仅业务能力出众,而且对待前辈外交官非常诚恳热情,对待后辈常常温和地予以引导。总之,他拥有“温暖的魅力”。
  直到潘基文成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前,我有七年时间得以近距离对他进行采访,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我曾经三次出入外交部,负责采访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的时候,潘基文秘书长先后担任过外交部次官(2000年)、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的秘书室长(2001年)、联合国大使(2002年)、青瓦台外交政策顾问(2003年)、外交通商部长官(2004年)。
  采访外交部期间,我曾经多次写过批判性的报道,然而潘基文秘书长对于记者职业的特殊性总是给予宽容的理解。在他担任外交部次官的时候,我曾经连续三天深夜登门采访,他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不耐烦。2001年,我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入学资格,潘基文秘书长也以前辈身份帮我写推荐信,鼓舞我的勇气,直到现在,我仍然感激在心。
  潘基文秘书长自称在他的外交官生涯当中,曾有过两次最为艰难的时刻。第一次考验是2001年担任次官职务的时候;第二次是2004年金鲜一先生在伊拉克惨遭斩首的时候。关于这两次事件,我曾在《朝鲜日报》反映过潘基文秘书长的内心苦闷。因为不可预期的事件,他从外交部次官的位置上不幸落马,我也为《月刊朝鲜》撰写过报道,题目是《人物研究,退职之后的前外交通商部次官潘基文》,足足写了五十页稿纸。当时,我只希望潘秘书长能够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重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很多人批评我没有必要撰写如此篇幅的报道,因为他毕竟不是长官,只是次官,而且已经被免职。
  正如我所希望的,仅仅过了几个月,潘秘书长就被重新任命为外交官。经过驻联合国总部大使兼联合国大会主席秘书室长,终于在2006年10月当选为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这时候,我比任何人都兴奋,于是连忙采访潘秘书长,并发表了专辑报道。
  关于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报道发表后没过几天,出版本书的耆婆郎出版社安秉勋社长就给我打来了电话。1993年,我进入朝鲜日报工作的时候,安社长也在该社担任编辑。
  “李记者,难道我们只能把乙支文德、李舜臣将军的故事编写成伟人传,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吗?李记者长期跟踪采访潘基文秘书长,我看你还是把潘秘书长的故事写成书吧。”
  安秉勋社长和潘基文秘书长之间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之后,潘秘书长曾邀请前国务总理卢信永和安秉勋社长共进晚餐,然后安社长对我这个无名后辈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因为朝鲜核试验余波未消,我实在难以抽出时间,却又不能拒绝安社长的“劝诱”。事实上我也想过,如果首尾连贯地编写潘秘书长不为人知的日常趣事,肯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真实面目。后来还是担任朝鲜日报政治部部长(现任论说委员)的杨相勋先生关心此事,决定由共同采访外交部的后辈记者安容均先生联合执笔,这本书的出版才成为可能。
  

序:潘基文秘书长的“温暖魅力”(2)
通过这本书,我和安容均记者努力按照原貌描述我们在采访时亲眼目睹的潘秘书长,同时也想收录热烈的外交现场的故事。我们不想高唱赞歌,将潘秘书长说成是没有瑕疵、没有弱点的完美之人。没有后台,没有背景,只有能力和诚实,这个出身乡村的学生如何变成了能力卓越的外交官,最后又成为联合国秘书长,我们希望尽力展现这个过程。
  在潘基文秘书长长达三十七年的外交官生涯中,他也时时遭受挫折,经常受到牵制,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工作和他人的信任。尽管有很多人对潘秘书长的外交政策持有不同见解,却绝对不会讨厌他这个人本身,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潘秘书长担任卢武铉政府的外交部长官期间,也有很多人批评他没能阻止韩美关系的恶化。但是现在,看到潘秘书长领导联合国继续向前地发展未来,我们应该祝愿这位韩国籍的联合国秘书长获得成功,这可以看做我们写作本书的动机。对于梦想未来的人们,我希望这本书是给人以希望的伟人传;对于默默工作,努力完成赋予自己任务的人们,我希望这本书是预言成功的教科书。
  值此出版之际,我要感谢劝我写作本书的安秉勋社长、檀国大学尹锡弘教授等人。对于他们的热情帮助,我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共同作者安容均记者不仅凭借出色的能力和精心的采访,补充了我的不足之处,而且也为本书总体框架的设定作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有人从本书中获得了激励,首先应该归功于安容均记者。
  毫无疑问,我和安容均记者所就职的朝鲜日报是本书写作的最大的源泉。在我感觉最困难的2006年,方相勋社长和朝鲜日报的同仁们为我祈祷、给我安慰、对我激励,我也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河源谨代表本书共同作者
  2006年12月
  

引言
朋友许文宁回忆:“农村孩子学习的情形都很类似吧。不过,潘基文好像比我更用功。别人经常说‘这样就可以了’,但是他从来不这么想。”
  潘基文的用功更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课。比起别的科目来,他更喜欢英语,成绩也是最好的。
  潘基文学习英语从来不企图寻找容易掌握的要领,而是看似笨拙地多读、多看、多背。
  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庆希女士这样说:“当时不像现在这样,老师们都是去实地学习英语,或者专门研究教学方法。老师布置给学生们的作业就是从这儿到那儿抄写十遍。曾经有位非常独特的老师,最初他布置的作业就是把第一行抄写十遍,但是第二次就要把一到十行抄写十遍。最后算下来,就等于把全书都抄写了十遍。所以,很少有学生能从头到尾地完成这位老师的作业。但是哥哥就做到了,他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干脆把整本教科书都背诵下来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作业,他却不折不扣彻底完成,可见哥哥对英语的喜爱有多么强烈了。”
  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喜爱,到中学毕业的时候,潘基文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甚至可以撇开字典,独立阅读英文报纸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用来形容潘基文是再恰当不过了。只要与英语学习有关,他总是执著坚定、百折不回。潘基文加入青少年红十字会(JRC)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为了学习英语。忠州市开办名为“CHK”的英语学习班的时候,最早报名登记的学生当中就有潘基文。
  朋友许文宁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基文的英语非常棒,坦率地说,其他学生和他的水平差距太大了。即使到了学习班,他甚至可以从书包里拿出《时代周刊》来与老师单独讨论。”
  

热爱读书的少年(1)
  徜徉在爷爷药房里的童年时代
  兄弟俩鼻子哼哧着,就像闻到鱼腥味的馋猫。原来他们是在天花板上琳琅满目的药材袋中间寻找桂皮和甘草。想起甘草融化在舌尖的味道,忍不住垂涎三尺。那个时代,白糖是孩子们做梦也吃不到的好东西。
  终于,眼尖的弟弟找到了甘草袋。袋子外面标有不知所云的汉字,然而仅仅凭借气味,他们已经鬼使神差地找出了装有桂皮和甘草的药袋。哥哥蹲在地上,弟弟踩着哥哥的肩上去了。“小浑蛋。”就在解开药袋扎口绳的瞬间,不知哪里传来了严厉的喝骂声。奶奶瞪大了老虎般的眼睛冲了进来。眼看大事不好,俩兄弟企图溜之大吉,不料还是落入了“法网”。爷爷的脸上永远不失微笑,总是笑着说:“哎呀,算了吧!小孩子不就这样吗。”但是奶奶一旦发起了脾气,轻易不会被人说动。那时候,不知道奶奶有没有想过,这个调皮鬼长孙将来会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于忠清北道阴城郡远南面上党1里杏峙村。即使从阴城邑出发,也要驾车往清州方向行驶十分钟左右才能到达这个地方。
  作为光州潘氏集姓村①,直到现在,该村十七户人家当中仍然有十六户姓潘。潘基文的父亲是潘明焕(已经作古)先生,母亲是辛铉顺女士,家中四男二女,潘基文是长子。
  潘基文的小妹妹潘庆希女士说:“大哥上面还有一儿两女,但是出生不久就死了,所以大哥就成了长子。”
  潘基文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二弟潘基相先生与大哥仅差两岁,曾经做过第一银行麻浦分行行长,后来独立经营贸易公司。大妹潘贞兰女士在小学当老师。四弟潘基浩先生在损害保险协会工作。二妹潘庆希是药师。三弟潘基勋先生在忠北大学读书时溺水死亡。
  潘基文的爷爷在忠清北道阴城经营中药房。爷爷天性儒雅,每逢不做药的日子,他都要铺开韩纸②,挥毫泼墨,练习书法。也许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在起作用吧,儿子潘明焕自幼便精通诗歌和书法。不过,他还是更喜欢喝酒和结交朋友。
  潘明焕先生头脑聪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韩国时期,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州农业高中。
  后来他在物流企业忠北产业做过所长,还在潘基文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们都称他为潘所长。因为父亲的薪水,直到50年代末期,他们家仍然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为处境困难的朋友做过债务担保,多次遭遇重大损失,导致家境渐渐窘困。
  时隔多年,乡亲们仍然记得潘明焕先生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看到朋友们处境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非常大方地借给他们大米或现金。很多时候,这些钱都是有去无回,而他从来不肯告诉家人,于是情形更为艰难。
  因为不能拒绝需要帮助的朋友们的恳求,潘基文父亲的经济状况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而是因为他不愿转身背对他人的不幸,因为他温暖的心灵。
  1950年在农业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位亲密的朋友得了麻风病,潘明焕先生将他带到自己家中住了六个月。因为家人的驱逐,这位朋友已经无处可去了。当时,潘基文等家人也对这件事情表现出隐约的忌讳。那时候,传染病非常肆虐,人人闻之色变,哪里还有人愿意与麻风病人共同生活、共同吃饭呢。
  家人想为患者单独准备饭桌,但是潘明焕先生看了非常生气,对家人进行了非常严厉的谴责,并说他是阴性患者,绝对不会传染,你们怎么可以排斥他呢。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庆希女士说:“想起跟那个人共同生活的经历,现在仍然心有余悸。”
  二弟潘基相先生也说:“现在也还是不能理解父亲带回麻风病人跟我们一起生活的事,不过正因为父亲多做善事,所以大哥才得以成为外交部长官,最后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在潘基文兄弟们的记忆之中,父亲虽然严厉,却非常顾家,这在当时非常少见。90年代初,潘明焕先生因交通事故而辞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热爱读书的少年(2)
给予潘基文力量最多的人便是母亲辛铉顺女士,在众多儿女心目当中,“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直到现在也还是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为儿女们烧香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