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恨1-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姬只觉头昏目眩,声音颤抖:“为什么没有王师抵挡?至少也该有人报信啊?!”
“秦军骁勇神速,二十余城不战而降,王师哪堪一击?报信的道路也被封锁,寡人太大意了!”周王说到这,不由自主摸自己腰间佩剑。
齐姬明白他的意思,忙扑上去阻拦,哭道:“我们一起逃走,到其他诸侯国避一避?”
周王叹道:“社稷宗庙都在这里,寡人怎能一走了之?秦军来势汹汹,只怕一把火……寡人怎么去见列祖列宗?……爱姬,为今之计,你带冰儿先去东周爵国,让东周公姬予送你们前往齐国。东周公为人正直可靠,寡人已写好密函,他一定会……”
齐姬哭倒在地:“臣妾蒙陛下恩宠,夫妻之情如何割舍?臣妾绝不离开陛下。”她突然萌生一念,“难道再没有挽回余地?现在许婚……”
周王心痛:“即使许婚,秦王也不会善罢甘休。秦军如此神速,可见窥我周室久矣,早囤兵边境,随时待命……拒婚正给他们发兵借口罢了。” 齐姬失声痛哭,悔恨不已。
周王心情更加沉重,从案上捧起周室流传百年的砥厄印玺:“嬴稷(秦昭襄王)早觊觎砥厄之玉,曾千方百计去骗赵人的和氏璧,想刻出与砥厄一样的印玺。”他又指向大殿外的九鼎,“秦人也早图谋这象征天下九州的铜鼎!他们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秦武王突然“朝”周搬鼎,周王已有预感。
齐姬见大势已去,虽然早料到有这么一天,但噩耗太突然,竟哭晕过去。周王忙命侍从扶她在一旁休息,并派人速召王姬。
王姬从女官口中得知秦兵大举犯境,离王城不过一天路程。她大惊之下,首先想到父母安危,一听父王召见,急忙赶去大殿,看见母后刚刚苏醒过来,满面泪痕,姬冰也不禁流泪。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周宗既灭(2)
周王语气沉重:“冰儿,父王悔不听你谏言,如今局面,已无可挽回……”姬冰从未听父王以这种悲伤语气说话,她心如刀割,跪在他面前痛哭。
周王哽咽道:“你马上收拾一下,带着砥厄速去齐国,请齐王联合其他诸侯勤王……寡人在位五十九年,未有如夏桀、商纣失德,秦国欺周室衰微,兴不义之师,必震动六国。齐乃大国,若肯出面尊王,周室或可复兴。”他自问并非无道君主,名分尚在,秦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弑天子。
王姬万万没想父王竟会把砥厄交给自己,一时不敢伸手去接。她的异母兄长大多都在王城,随时可以传召。砥厄之玉本身贵重,其用于天子发大诏及王命封泥,象征王权的意义更为重要。
周王别无选择。正因为砥厄太重要,必须交给最亲近可靠的人。跟前的周室公子们都不成器,砥厄在手,他们早以此自称天子,而置周王安危于不顾。姬冰虽是女儿家,一向孝顺,定会好好保护砥厄。并且她外表柔顺,内实执拗,绝不同意抛下父母,一人逃往齐国。只有把砥厄托付,才能逼女儿离开王城。
更重要的是,周王知道秦王对齐国一向颇为忌惮,希望凭与齐国姻亲关系,由齐王出面,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付秦国。
王姬素识大体,但亲情难舍,始终止不住泪水:“请父王保重身体,等冰儿请来援兵,迎父王还朝。”她接过砥厄,哭着退出大殿。齐姬舍不得女儿,强撑着回宫帮她收拾行装。
周王见母女二人离去,也老泪纵横。但他强忍伤悲,令侍从在鸣钟召集百官。须臾西周公和几个老臣赶到,问及其他百官,都已各自出逃,大殿上显得特别空旷。
周王强掩焦虑,问众臣:“若现在寡人前往其他诸侯国,联合诸侯一起攻秦,可否?”
西周公早想好了,第一个回答:“太卜偃曾预言,周室有八百年的气数,自先武王伐纣,成立周朝以来,至今已有八百六十七年……”他没明说气数已尽,周王却明白其中意思。
“周室可倚靠的同姓大国,以晋国为首,姬晋已被韩、魏、赵瓜分;可倚靠的婚姻大国,以齐国为首,姜齐已被田卿替代。眼下周室无大国扶持,其衰已极;山东六国连年互相攻伐,国都均曾被攻破,互相消耗了实力,惟有强秦独霸西陲,易守难攻,占尽天时地利,至今咸阳城未经一次战火。秦军又以骁勇善战出名,诸侯数次合纵而不能胜,其强已极。当前之势,此消彼长,此弱彼强……”
周王沉默不语,他很清楚目前的情势,但数百年祖业毁于他的手上,实不甘心。
西周公见周王默然,继续道:“现在与秦国相抗,实为以卵击石。拒婚一事,臣当时就以为不妥,若再联合诸侯抗秦,激怒秦王,恐怕连宗庙也难以保全;惟有献出土地、户籍,递交降书,至少还可延续宗庙香火,获得封地,为周室后代承继。”
其他大臣不发一言,无人反驳归降提议。周王终于长叹一声:“寡人也有此意。归降实属无奈,只怕宗庙为秦兵所毁,寡人更无颜去见周室先王。”他当众垂泪,众臣也无计可施,陪着落泪而已。
一回寝宫,王姬让宫人收拾细软,分作数包。
见宫人们收拾妥当,姬冰凄楚道:“秦军就要攻入王城,”宫人早已听到风声,但王姬素来待宫人很好,没有一人偷偷逃亡,“听说秦人待俘虏甚为苛刻,大家各自拿上这些细软,赶紧逃出宫去吧。”
宫人纷纷哭泣,不愿离去,姬冰忍泪劝道:“父王、母后也要走了,你们此时不逃,枉为秦军俘虏……我们只是暂避风锐,等大军撤退再回宫重聚。”宫人信以为真,依依不舍地领取包裹,一一拜别而去。
众人渐渐散去,姬冰拿起一个最轻小的包裹,里面仅有一袋价值不菲的珍珠。因要去齐国,里面还有些当地流行的刀币,但随身衣物让她犯难:依照周礼,王姬所有服饰样式繁琐,过于华丽显眼,上面纹饰更会暴露王族身份。
正自发愁,一贴身宫女捧着一个包裹过来。
▲BOOK。▲虹桥▲书吧▲
第10节:周宗既灭(3)
姬冰诧异问:“阳儿,你怎么还不走?”
阳儿眼泪止不住掉下,跪在她面前:“求殿下带奴婢一起走……奴婢除王宫再没别的去处,也再没别的亲人……”她连连叩首,神色凄惨。
姬冰心中一酸,轻轻扶起阳儿。她本是孤儿,很小时被远房亲戚卖到楚国一间舞坊。五年前为给周王做寿,齐姬专门派周室乐官到各地挑选舞姬。阳儿年纪虽小,却已出落的美丽大方,被周室乐官一眼看中,买下她与其他年龄相若的十几个女孩到宫廷教坊练习歌舞。
一次王姬随母后去教坊观看韶乐排演。韶乐为宫廷中招待贵宾的乐曲,配舞极为讲究,不易练习。阳儿因舞步走错被周室乐官训斥,眼看免不了一顿毒打。姬冰看她楚楚可怜,心生怜悯,喝住乐官正要落下的棍子,把阳儿叫来好言安慰。齐姬看出女儿很喜欢阳儿,命她不再习舞,直接进宫服侍王姬。姬冰待宫人一向宽容随和,阳儿又怀着感恩之心与她亲近,两个女孩很快象姐妹一样无话不谈,比其他宫人更亲近几分。
姬冰也舍不得阳儿,但眼前情势无可奈何,为她擦拭眼泪,轻声道:“事关重大,本不该对任何人透露,但我们亲如姐妹,我不瞒你……父王母后不打算离开王城,命我一人带砥厄前往齐国。周室前途未卜,你不能跟着我们全家一起受亡国之苦……”说着说着,她泣不成声。
阳儿大惊,担忧不已:“难道陛下打算归降?您一人怎么去齐国?”路途遥远,即使大队人马护送也要受旅途风霜劳顿之苦,何况一个女子单身远行?
姬冰强作笑颜,让她安心:“归降是缓兵之计,不失明智之举;我先去东周爵国,在东周公护送下去齐国。”王城离东周公府步行仅三天路程,乘车只需一天。
“若秦人发现您不在宫中,派兵去追怎么办?”阳儿提醒她。
姬冰百密一疏,没考虑这一点。当时战败国常以嫁女取悦战胜国,秦国本因拒婚一事发兵,很可能入城之后,就要周王立时交出王姬。到时候父王既交不出她,又交不出砥厄之玉,秦人很容易怀疑王姬携砥厄出逃,如果派骑兵追赶,恐怕未出周境她已被俘。姬冰越想越怕,竟惊出一身冷汗。
阳儿计上心来:“奴婢万死也不能报殿下大恩,惟有献上此计,可保您与砥厄无虞。”她很有信心,“殿下的起居习惯,奴婢最清楚不过,如果能冒充您骗过秦人,他们不会去追……”姬冰大为感动,却没有答应。现在冒充王姬,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怎么忍心?
“好,本宫就收你为义女。”齐姬突然出现在门外,代为应承。她赶来交代女儿一些事情,听到阳儿愿代王姬犯险,又惊又喜。
阳儿见王姬尚有犹豫,知道担心她的安危,不待姬冰答应,转身跪向齐姬,连叩三下,认其为母。
齐姬立刻交代随行宫人:“从今天起,她就是王姬,起居侍奉和冰儿一样……谁若将今天的事情泄露半分,决不饶她!”
齐姬说完,从长袖中取出一小木匣交给女儿。姬冰看出那是装玉簪的匣子,打开一看,果然如此。
“这是母后送你的嫁妆,可惜不能亲眼看你出阁。。。。。”齐姬哽咽道。姬冰不知和齐国已有婚约,不明白话中之意。分离在即,她伤心欲绝,也想不了许多,只依偎在母亲怀里啜泣。
齐姬附耳低语:“簪子里面放了安神散,紧急之时也许可用来防身。”安神散是宫中密制的一种安神药,只需一点剂量可令人昏睡数个时辰。齐姬以前经常头痛至彻夜难眠,所以时常服用。她担心女儿孤身在外,没有防身之物难以保护自己,故让珠宝商留下簪子,装进药物,以备不虞。
“这是给齐王的密函,亲手交给他;如果齐王不肯发兵,就按另一封信去找一个人,或许他能帮你说服齐王。”齐姬递给女儿两封亲笔信。
姬冰小心收好,想起没有合适衣服,正要和母后说,却见阳儿打开手里包袱,里面正是一套民间女子常穿的苴麻直襟上衣和裙裾。这种衣服袖身紧窄,质料结实,不象宫中流行的深衣,袖子几乎垂到地面,样式虽庄重典雅,但行动极为不便。
“这是奴婢以前的衣物,如果殿下不嫌弃,或许可以用的上。”阳儿心细如发。
“好妹妹,”姬冰接过衣物,既然阳儿是母后的义女,更如亲妹妹一样,“以后冰儿不能在父母身边孝顺,一切有劳妹妹费心了。”说完她向阳儿跪拜。阳儿躲不过,忙跪下回礼。姐妹二人执手相握,愈发舍不得分开。
“别哭了,以后还有机会重逢。”齐姬见时间不早,她虽心痛,反而安慰她们,“冰儿,不要耽误时间,若秦军包围王城就糟了!”
姬冰流着泪匆匆换上衣物,头上珠翠尽去,只插上玉簪,一人多高的青铜镜里已出现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女子。但因宫中耳目众多,她又披上一件披风,从头到脚包住,使人无法认出真实身份。
见女儿收拾齐备,齐姬命心腹宫人送她出宫城,然后紧闭宫门,任何宫人不得再随便出入,以免泄露风声。
。▲虹▲QIAO书吧▲
第11节:呦呦鹿鸣(1)
第五节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周王召集公子公孙和文武官员前往太庙向先王告罪,三哭宗庙后,命人打开城门,派人将降书递出。
深夜,子桁与众将军正在营中商量第二天围城事宜,突然探子回报周王已降,秦军当即拔营,连夜赶往王城。
东方刚出现第一道曙光,通往王城的大道上突然尘烟滚滚,秦军浩浩荡荡而来。城门王旗已被撤下,礼官布置好案台,陈列周室地图、户籍、宫室库房钥匙等物品。周王除去冕服,身着素衣,手持玉圭,下跪迎接,行臣子之礼,后面跪着周室公子王孙、文武官员。
子桁策马走到城门口。因胄甲在身,不便下马,他引马绕到周王侧面,避开其跪拜之礼。身旁一贴身侍卫先行下马,接过户籍典册与周室三十六城地图,呈给公子。他却不急看,命人先扶周王起身。
周王心中惶恐,跪地不起:“姬延得罪上国,自知死罪,现献出城邑户册,甘愿降为臣籍,只求将军保全姬氏宗庙。”
子桁看周王年迈,伏地而拜,身子瑟瑟发抖,心生怜悯,再次令人扶起周王,待他起身后才道:“父王只想请您到咸阳一叙,并无伤害之意。传令下去,”当着周王面,他回首对众秦将高声下令,“我军在城外驻扎,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进城。凡骚扰百姓、违反军纪者,严惩不殆!”
周王这才稍稍安心,忙请秦国公子和众将进宫城休息。子桁知其无援兵,不会有诈,请他乘车在前,自己骑马随后入城。
王室虽然衰弱,但宫殿自周平王时翻新扩建,依天子礼制所建,仍不失天子尊威之气。其分前朝后寝,大殿为正殿,面宽九间,用来举行典礼;中殿为朝前休息和排演礼乐之用,后殿为礼宴宾客场所。后寝则为天子、王后、妃嫔及未嫁王姬住所。每一座宫殿按照级别不同,分为不同的进深和纹饰,均为王族特有建制,诸侯王宫不得僭越。
子桁进入宫城后,下马改为步行,见周王年迈体弱,在前引路行动迟缓,颇为不便,索性让人扶他回后宫休息,自己与几名秦将在前三殿信步浏览。
大殿前最显眼的,是那气势磅礴、一字排开的九鼎,上面雕日月星辰、龙飞凤舞并九州地图,象征周室曾经广有天下的威严。子桁走到雍州之鼎前,久久伫立无言。
赢樛一直不离左右,见他看的入神,误会道:“大哥莫非也想搬它一次?要不让我试试?”说完便要掳袖。
子桁皱眉,伸手阻拦:“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何必逞一时之力!”他话锋一转,笑道,“既然你自告奋勇,这次父王下令迁九鼎的任务就交给你。此鼎虽重,估计五人也可以轻松搬动了。”
赢樛立时后悔多嘴:仗没打就算了,班师时还要监督运鼎?回程必经两条大河,九鼎这么重,哪找合适的大船?但他不敢不听命,只好嘟嘟囔囔抱怨一番。
子桁不理会他,径自进入大殿,发现案上只有调兵用的玉符,分为日月两块玉,合起显现“王师”二字,却不见砥厄的踪影。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2节:呦呦鹿鸣(2)
临行之前,秦王曾特别向子桁交代过砥厄来历。砥厄之玉为周室镇国之宝,相传为周文王姬昌于岐山所遇。当年商纣王无道,听信宠姬妲己的谗言,把西伯侯姬昌关在朝歌,长子伯邑考为救父亲,进献给纣王无数宝物,其中就有美玉砥厄。妲己对美玉爱不释手,见她高兴,纣王才下令释放西伯侯。后来周武王姬发灭商,宝玉重归周室。武王以为砥厄有大功于周,可以去厄辟邪,命宫中巧匠将宝玉刻成玺印,上刻“天子之玺,以德配之”。宝物从周武王一直传至周赧王,共三十七世,为周室王权的象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