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利用沿海的资源,生产比较发达,国力就比较强。公 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 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音jǔ)国(都城在今树 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 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国国君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离 齐国很近。万一让他先进齐国,事情就麻烦了。让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

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赶回齐国,路上,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拈 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 是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 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鲁国,并且通知鲁庄公一定要鲁国杀了公子纠,把管仲 送回齐国办罪。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 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 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提高耕种技术,又大规模 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入海捕鱼。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 别的东西可以不买,盐是非吃不可的。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一心想当诸侯的霸主,做了霸主就能够发号施令,别的诸侯就得向他进贡,听他 的指挥。他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兵精粮足,是不是可以会合诸侯,共同订立个盟约呢?”

管仲说:“咱们凭什么去会合诸侯呢?大家都是周天子下面的诸侯,谁能服谁呢?天子 虽说失了势,毕竟是天子,比谁都大。如果主公能够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订立盟约, 共同尊重天子,抵抗别的部落,往后谁有难处,大伙儿帮他,谁不讲理,大伙儿管他。到了 那时候,主公就是自己不要做霸主,别人也得推举您。”

齐桓公说:“你说得对,可是怎么着手呢?”

管仲说:“办法倒有一个。这回新天子(指周釐王,釐音xī)才即位。主公可以派个 使者向天子朝贺,顺便帮他出个主意,说宋国(都城在今商丘南)现在正发生内乱,新国君 位子不稳,国内很不安定。请天子下命令,明确宣布宋国国君的地位。主公拿到天子的命 令,就可以用天子的命令来召集诸侯了。这样做,谁也不能反对。”

齐桓公听了,连连点头,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办。

这时候,周朝的天子早已没有实权了。列国诸侯只知道抢夺地盘,兼并土地,已经全忘 记还有朝见天子这回事。周釐王刚刚即位,居然有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打发使臣来朝贺,打心 眼里喜欢。他就请齐桓公去宣布宋君的君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了周釐王的命令,通知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北杏(今 山东东阿县北)开会。

这时候,齐桓公的威望还不高。发出通知以后,一共只来了宋、陈、蔡、邾四个国家。 还有几个诸侯国,像鲁、卫、曹、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等国,想瞧瞧风头再说,没有来。

在北杏会议上,大家公推齐桓公当盟主,订立了盟约。盟约上主要的是三条:一是尊重 天子,扶助王室;二是抵御别的部落,不让他们进入中原;第三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 侯。

上下五千年

15 曹刿抗击齐军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 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 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 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 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 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 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 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 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 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 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 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 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 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 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 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 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 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 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 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 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 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上下五千年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 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 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 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 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 去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 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子”看 待。但是,楚国人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后 来,干脆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 我来请问,齐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 兵马要跑到这儿来呢?”

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 候,曾经接受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 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华…夏…网-…整。理'…提=。供',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使者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 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召音shà 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 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

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说:“君侯协助天子,讲道义,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 凭武力的话,那么,咱们国力虽不强,但是用方城(楚国所筑的长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 阳东北)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

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 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 国去了。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 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 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 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 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 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上下五千年

17 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 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 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 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 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 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 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 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 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 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 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 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 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 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 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 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 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 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 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 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