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光-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我们的心不断曲追寻,美一定会展露的。

  那么作为一个人该如何才称之为“美人”呢?现在的学生可能大多都不知道1981年全国开展的“五讲四美”活动了,“四美”即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在此借用一下,但将环境美改为外表美,这样“四美”即都是指个人了。

  可能有人对提倡外表美要极度的痛斥,一提美似乎要花费很多的钱,但那是在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在新的时代即使是孩子都有条件买到自己所需,或者说现在是物质极其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了,时代变了,以前的困难已经不是困难了。更有人怀疑是不是太俗了,可只要想想在今天为什么演艺界如此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吹捧,甚至都成偶像了,当年我们的偶像都是伟人一级的啊!大多还是因为外表美吧。美其实只需要一点点心思即可,扮靓自己,点缀生活,让自己更加自信,让别人更加赏心悦目。不要怪别人以貌取人,我们在挑选同样能力的两个人时都会偏向于美者。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一个连自己穿衣戴帽都弄不明白的人会交上一份美观的答卷,一个对自己都不要求完美的人怎么会做出完美的工作来呢。然也不可盲目地去相信和崇拜那些只有外表美的人,因为人不可貌相,自己也不能荒唐地学电影明星的少、透、露的装扮,亚当和夏娃知道美是怎么回事的那天就把衣服穿上了,重要的是美的得体,美的大方,美如骄阳,美如皓月,美如灿星。。。。。。

  语言美即语言得体,恰到好处,同时还要尽量多读书,谈吐不俗,有知识和文化修养是很重要的。但有人就像过多的注重内在修养把锻炼身体忘了一样只注重语言的内涵而经常不注意语音语调,不注意声色音美,常常只是像泼水一样把想说的话都泼出去了,不管了,这是很错误的。我们生活中好人与好人的误会多数都是说话引起的,所以有必要反复揣摩自己的语言,就像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优雅、得体、大方一样装扮我们的语言。语言是一门很大的艺术,其中多数优秀领导者之所以成功都是深谙语言之道,并擅长使用语言,语言便成了一件锋利无比的武器,指哪儿打哪儿; 语言变成了一支强大而有生命力的军队,所向披靡;语言变成一股强劲的暴风,席卷全球,语言运用好了,全世界都会屏住呼吸,侧耳聆听。

  贵族与乞丐,乞丐与流氓,除了衣着上的不同,在行为上也会有很大差异。我们中国的圣人们干脆以行为美来区分所有的人为君子和小人。行为一方面是指简单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指的是处事判世的实际做法。处事判世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与否的关键,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如果所有人一直都称你的行为美,做得对,干得漂亮,那也就离成功不远了,所以可以以一个“美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就会始终走在成功的大道上。而且如果一个人的内修都搞不好,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日久天长,这些东西又都会外化出来,那么即使伪装得多好都会被看穿。所以不但要习礼仪,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要讲究修身养性,这个就是 “心灵美”。

  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大家一定看过《巴黎圣母院》,那个加西莫多根本不具备以上的三种美,甚至一点都不搭边儿,但美丽的爱斯美拉达最后还是被他深深地打动,可见终究是日久见人心,无论隐藏多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并且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从不匮乏,更加温暖,从不冰冷,更加勇敢,从不退缩。

  有人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总是浮躁,烦躁,暴躁,皆因心已蒙尘,导致我们只求效率和产量,对时间赛跑得身心疲惫,得不到片刻宁静,似乎谁跑得最快就是生活中最大的赢家,可是当你最先跑到终点的时候,你真的不后悔错过一路美妙风景么?

  我们极少能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对于一颗追求美的心应该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浅谈艺术与修养
近来;有个学生提起自己的学业时,说:“考大学,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我学了画画,艺术分数要求很低;一下子课业就少了许多。”听到此我不禁大骇,这么小的孩子,是谁给他灌输如此大谬的思想的呢?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怎么能成为艺术家呢?我从没听过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成大师的,如果都像唱“二人转”那些人一样最终也只能遭人遗弃,谁也登不上大师的宝座,甚至给他们一个宝座,他们也无法“厚德载物”。

  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绘画,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写作,可以是雕塑,可以是陶艺,甚至可以是一块胶片,一段独白,一坯黄土,一碗清泉。。。。。只要把它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观摩。但艺术一定要深刻,要博大精深,要有内涵,有意义,有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艺术大师创造出来的作品其实就是那种之际百看不厌的,让别人越看越想细琢磨的作品,每一次都受到感染或感动,得到启迪,鞭策和鼓励,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如琢如磨,如切如磋。

  那么如何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要看这位艺术大师的修养。除专业的艺术修养外,还来自于对历史、文化、地理、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身心尽浸其中,使这些东西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脑中寻找成长的路径,在梦中插上飞翔的翅膀。比方说历史,只有深刻地把握每一时期的战争、爱情、*、自由 等各种主题才能穿越时空。而了解地理则可把握每一主题背后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眼界才能更宽。而完全不懂的人,即使走遍全天下,也不过南柯一梦,一枕黄粱。学哲学使人更加深刻,文学使人更富内涵,心理学使人更能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甚至要学点诗来使作品更富灵气,学点道来给作品注入一些“仙气”,参禅理佛来给作品增加点玄妙,学点《礼》更加优雅,学点《易经》了解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斗转星移。更重要的是注入作品以生命,这样不仅作品千古流传,而艺术家的生命力也随之得到永生不死,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苦苦追求艺术,因为艺术是唯一能够永恒的东西,它传承了生命,传承了情感,传承一切人类生存并延续下去的意义。

  所以要想创造出让人想看一辈子的作品太困难了,更何况创造艺术其实是一件苦差事,磨炼人,锻造人,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更可能这样的努力走错了方向,误入歧途,一年一年的就荒废掉了,因为我们总在不走寻常路,做另辟蹊径的开拓者总要冒失败的风险,甚至冒天下大不韦,得到的不是掌声而是巴掌,得到的不是赞不绝口而是避之唯恐不及,唾之,骂之,咒之,在一个落后的社会甚至被挫骨扬灰。。。。。因为艺术大师的大脑太过于超前,很多不被同一时代的人理解,只好等到普通人脑再进化一百年,只好等到社会发展到能验证一切的时候,只好等到自己早已灰飞烟灭。这又需要有怎样的修养才能“不抛弃不放弃”呢?

  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艺术细胞其实是一点一滴地植入艺术家的体内的,不能拘泥于一时的得失成败。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大开大合的胸怀,要有横看世界纵观历史的眼界,要有追求理想的渴望,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坚强的心,要有对信仰的顶礼膜拜。。。。。。总之只有拥有大师级素养的人才能创造出大师级的作品。

铸魂
人,何以区别于动物?答:思想。人,何以区别于他人?答:灵魂。思想与灵魂从何而来?答:学习。通过学习,人类变得有思想有灵魂,生命变得有意义。在全人类都意识到这一点时,教育变成关注的焦点,而有关教育的一切问题都被提到了日常工作上。世界每天日新月异,斗转星移,所以每天起床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洗脑袋,洗洗眼睛来重新看这个世界,这就是革新。教育更需要革新,师者,不能以昨天的脑袋来教今天的知识,今天的知识在明天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但人脑的变化本来就来自于外界的变化,其置后性导致教者为明天的教育学今天的内容,学者为了明天的使用学今天的内容,知识在如此传递过程中就无形中慢了两拍,这就是教育改革中遭遇的最尴尬的事。所以一切教者在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内容等的同时,要想与时俱进,最有必要的是从教育本身的意义出发,去做灵魂工程的铸造者。

  人常想象死后“魂”在阴间如何如何,其实这是由对“魂”能继续存在的一种极度渴望产生的,古人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灵魂”的重要,佛家更言“魂”可升天,入极乐世界。人,无魂,即行尸走肉;鬼,有魂,即更鲜活真实。所以培养有灵魂的个体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何以铸魂?

  其一,有“魂”之师。师者,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知识本身是无生命的,教育者本身的性格和独特的思想才赋予知识生命与活力。除了专业的知识,教育者还需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极高的修养。而最能体现一个人是有魂的,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则是创新精神。*总书记也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每年每月每天的活动都是一样的,思想的源泉总在一个胡同里流来流去,最终也就是死水一潭。如果教者的思维是一条死脑筋,也只能教出一伙有千百条死脑筋的乌合之众。而具有博大思想、发散思维、广博知识的教者却可培养出一支又一支优秀的团队。

  其二,注入有“魂”的内容。全人类都向往自由和和平,但把自由与和平纳入到自己的生活目标的人又有几人呢?有人说,这是虚幻,做人要务实。但又多少人在一味的“务实”后,仁义礼志信全无,自甘灵魂的堕落甚至犯罪、自杀。当今世界聪明人太多了,社会发展太快了,金融危机了,人脑在一次次的经受着“脑震荡”,唯忘却“天下唯有德者据之”,物质极大丰富,反倒更加不满起来,这应该源于当今好多东西违背了我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孩子在幼年就开始学习,其后不仅无所建树,而且对学习厌烦到再也不想见到所学的东西,学习变成了酷刑般的折磨,这就是教育的最大败笔,只教书不育人。有多少家长是按《三字经》中所言的“守孝悌,次见闻”的顺序来教育孩子的呢?教育者代表说:“那是家长的问题。”大谬!有这样不懂如何教孩子的家长也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造更多的汽车,更高的大厦,而是人的发展,如果教育这辆延续人类发展的列车脱轨,真不知道人类的未来要走向哪里。不懂《易经》中的乾坤二卦,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何以主宰乾坤,纵横于天地之间?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者都懂,可何以在教授之后最迫切想问的却是正确答案掌握没有,这首诗会不会背,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套用成自己的,不注重教育过程中的精神享受,盲目的追求产业化结果,最终使学生失了“魂”呢?会背一百首诗,不知诗境的美好;会做一千道题,没搞过一次真正的实践演算,悲哉惜哉!

  其三,打造“有魂”的团队。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有其民族之魂,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必有其军魂。英雄也都往往都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如美国各个时期出现的多数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至少都是以三五个人的小组形式出现的。只有灵魂的相互碰撞才最能触动和感染灵魂,继而真理被人所发现,伟大的创作和发明出现了。团体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头脑,培养他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在这世间自由快乐生存的能力。所以“有魂”的团体就是“有魂”的人成长的最好土壤。

  诚然要培养一批批“有魂”的人,即具有独特的思想,优雅的气质,较高的素养,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的一代代中华少年英才,整个教育体系所背起的负荷不可谓之不重,但既已背负全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既如此任重而道远,我们就不得不上下求索,坚持不懈,慷慨前行的同时认真迈好每一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