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这种想法,潘成感到,父亲的血液正在自己的心中熊熊燃烧。潘成在后来,也会梦见父亲,但是却从来看不到父亲的脸,有时候好象父亲有拥抱着自己,那时候的潘成感到多么地幸福,因为父亲又回来了,但是一醒来,又让潘成多了几分悲伤。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妈妈
妈妈生于1933年,在38岁的时候生下了潘成。妈妈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对人善良,勤劳、朴实。对于那个年代的妇女来说,劳动成了她们唯一的选择。所以,长久的习惯,让妈妈没法停下来,只有做着事情,心里才会踏实。
妈妈的命很苦。
小时候潘成听妈妈说过她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可能两三岁的时候,腿上生了一种无名的疮,在当时的中国,医疗条件极其落后,面对这样的病痛,经过简单的治疗没法后,家人也就绝望了。外婆当时都让一个邻居帮着准备后事,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样,她只有偷偷地落泪。
可是那天,村子里来了一个游医,听说妈妈生病的事情,就来看看。一看,她对外婆说:“大嫂,这孩子有救,交给我,没问题的!”就这样,那个好心的医生在用他的秘方,找来一些划药,给妈妈敷上,没想到,那伤口竟然一天天地水肿了,十几天后,妈妈奇迹般地捡回了生命。
妈妈给潘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相当地平静,那种经历过沧桑后的平静,让小潘成心里对妈妈多了几分敬佩。后来,潘成才知道,妈妈的一生,都是与苦难相伴的。
在妈妈生下二哥后不久,乳房上就生疮,当时也差点要了她的命。有一次,爸爸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病回来,走在乡间的路上,妈妈一下就晕了过去,幸好爸爸及时扶住,才没有倒地水田里。这次大病,让妈妈有一年多才好过来。后来,妈妈的病好了,又生了三姐、四姐和潘成。这个坚强的女人,用她无私的胸怀,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那么多的孩子。虽然她自己什么也没有,但是她对孩子的爱,却是最最伟大的。
妈妈后来在做农活时,还被蛇咬过两次,有一次,让他的右手食指前面的一节骨头都失去了。但是妈妈没有因为这些受到打击,继续坚强地生活着,用她的勤劳为这个家庭带来温暖与快乐。
了解妈妈的这么多不容易,让细小的潘成心里对妈妈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也对妈妈的爱更加地珍惜。他总是尽力地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多么希望自已早点长大,挑起生活的担子,让妈妈好好享受一下,再也不用操劳。
潘成家离外婆家很近,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站在潘成家大声一喊,都可以让外婆家听到。潘成很小的时候,外婆也快80岁了,瘦小的老人,精神很好,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般潘成到外婆家,都会看到外婆在做着事。每当潘成来了,外婆就会起身,慢慢地走到屋子里,拿出一点她舍不得吃的的糖果,饼干或者水果,抚摸着潘成的头,把这些交给潘成。潘成接过外婆手里的东西,一种因为爱而幸福的感觉充满了他小小的心。潘成和外婆同一天过生日,所以时候他的生日都会到外婆家过。这时候,外婆会为潘成煮上一个鸡蛋,在热乎乎的时候就会拿到潘成手里,潘成吃着这个蛋,享受着外婆的爱,每年一次,每年不同。潘成就慢慢地开始懂事,慢慢地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看着那么小就没有了父亲的潘成,外婆有时候也会掉泪。她总会安慰妈妈:“等成儿大了,你就好了。”妈妈已经习惯了,孩子们都懂事,这让妈妈心里还是感到很是安慰。
在潘成的记忆里,每天妈妈都会一大早就起来,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哪天休息过。家里总有那么多的事情,让妈妈操劳。就算过年过节,妈妈也要准备一家人的年饭。过年的那天,妈妈总会让二哥去祭一下神,用一块肉和一些纸钱,点上香烛。祭神的顺序是:先天地,后家里去世的老人,再去祭猪圈菩萨。等潘成大一些的时候,他也会去做这个祭神的事情,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他只希望妈妈开心,他知道妈妈很在意这个事情,这是妈妈高兴的事,所以潘成会主动地去做。
小时候;家里除了种地之外;为了让 。。
第四节大姐
大姐比潘成大了19岁,父亲去世的时候,潘成3岁,大姐已经22岁了。父亲走了,留了了治病时的一笔不小的债务,看着下面年幼的弟弟妹妹,大姐心里难过了。在农村,大姐这个年纪,是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了。可是,这个家不能够没有大姐,她必须留下来,帮着妈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所以,这个坚强的姑娘,像她的父亲一样的坚强、像她母亲一样善良的姑娘,擦干心中的泪水,勇敢地面对了生活。她每天起早贪黑,为了多挣工分,抢着做那些只有男人能够做的农活。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她的心里没有一丝的怨言。还乐呵呵地帮着妈妈做家务。
大姐手很巧,她向邻居二婶学着做布鞋。大姐第一次做的鞋是为潘成做的。当大姐作完的时候,把潘成叫过来试鞋,当潘成把这双鞋穿在脚上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声对大姐说:“姐,真合脚,太好了,太好了!”。因为妈妈太忙,平时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一般潘成的衣服的鞋子原来都是好心的舅妈帮做着,所以潘成也就不能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保证每年都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看着年幼的弟弟正在长大,大姐也开心地笑了。潘成很听话,学习也很好,大姐也非常高兴。
在潘成6岁的时候,大姐出嫁了,嫁到了离家有20多里地远了一个工业区。姐夫人很好 ,比大姐小一点,家里的情况差,所以大姐结婚后,也会经常接济家里,在这方面姐夫从来不说什么,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个好人,也算是大姐的福气,也让全家人高兴。
潘成开始上学后,小学到初中,好多的假期都会到大姐家里去玩。大姐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弟弟,也希望弟弟能够到条件好点的她那里,得到更好的营养,更好地成长。所以,一到假期,大姐都会回来接潘成到她家,省吃俭用地为潘成买点新衣服、鞋袜等东西。大姐家在一个发电厂附近,那里还有一个水泥制品厂,潘成在做完作业的时候,就会和姐夫家的那些哥哥们一起去拣一些铁器什么的去卖钱。一个假期下来,潘成拣的那些铁器卖了,大姐再加上一些钱,为潘成买了他的第一双凉鞋,在此之前,夏天,潘成都是不穿凉鞋的,都是光着脚走路。农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大家都那样,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当潘成开学时,穿着一双凉鞋回家,着实让院子里的那些孩子们羡慕了好久。
在潘成读一年级时,大姐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在潘成读三年级时,大姐又生了第二个女儿。潘成比外甥女们也大不了多少,所以后来潘成的假期只要到大姐家去,就可以带着两个外甥女玩,这倒也为大姐省了一些事情。
等到潘成上初中时,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潘成是懂事的,在大姐家除了做作业,带两个侄女玩,他已经可以为大姐做一些事情了。做简单的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事情。
大姐家里经济条件比老家要好些,所以她总会把省下的钱给潘成一些,让他去买学习用品什么的。这样,为家里也减轻了一些负担。当然,大姐并不宽裕,只是她从内心深处爱着自己的妈妈和弟弟妹妹们。
三姐和四姐两人,没有读到多少书。在农村也没什么事,因为那时候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家里的农活用不着那么多的人。大姐就让三姐和四姐到她那里去挣钱。大姐家在沱江边上,那里很多人都从河边去筛沙石,卖给那些建筑商,以此养家糊口。这是一个辛苦的工作,但是相比在老家辛苦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了。为了筛砂石,大姐和三姐,四姐就得晒在太阳下,经常都是踩在水中,用一个大铲子把那些带水的砂石铲起来,用一个筛子把砂石分开,根据不同的规格堆放起来,那些需要材料的商人就会开车来买。一年下来,也能够挣个几百元钱。那是1986年,这里的三姐已经21岁,四姐18岁。三姐和四姐在大姐家挣的钱,除了必要的开支,都会全部拿回来,交给二哥,由二哥统一开支。弟弟妹妹到大家去,做活挣钱,大姐是根本不收生活费的,挣到的钱全部都给了家里。估计三姐和四姐在大姐那里一做可能也是两三年,大姐从来都是这样,根本不考虑饭钱。姐夫在这方面也很好,也没有任何的抱怨。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好转,家里也用三姐四姐挣的钱,在全院子中较早地买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家里比原来好一些了,在那时候,家里也难得地存了可能有几百元钱。潘成看着,心里高兴起来。
大姐勤劳,善良,对人总是很大方,对姐夫的妈妈也很好,所以在哪里都能够听到夸奖大姐是好人的声音,潘成那么多年假期在大姐家里去,也因为大姐的好从缘,而让别人对潘成也不错。
后来,潘成上高中、上大学,需要钱的时候,大姐都会无私地帮助,尽力支持潘成上大学。现在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潘成对大姐、大姐夫还是心存感激。也正是这份感情,让一家人的在苦难中结下了深深的感情。
第五节二哥
二哥比潘成大17岁,父亲去世那年,二哥已经20岁了。大姐结婚走后,二哥成了一家之主。父亲离开时,除了他的好名声,什么都没有留下。留下的是一笔不小的债务和一个看起来让人感到担心的家。
二哥个子不高,160左右。较结实,不太爱说话,为人实在,父母勤劳的品质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说,父亲去世时,他已经20岁了,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他像其他人一样:结婚后,分家,去过自己的小家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二哥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兽医的技术,他读过高小,人也聪明,所以在当地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要说,管好他自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二哥不能够这样,他必须要对得起父亲的嘱托,要对得起这份亲情。父亲的去世,看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心里很难受,当年父亲去世前,知道自己不行了,拉着二哥的手对他说过:“儿子,我不行了,你大点,以后家里你就得多担待点了。”对着父亲,二哥点了点头,说:“爸,你会好的,你会好起来。”父亲难过地摇着头。父亲在地区医院里,住到实在没有希望了,医生就告诉家人,把父亲接回家,好好养着,当然,这个结果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后来听妈妈说,父亲从医院回来后,在家休息。那时候潘成和四姐不太懂事,经常为一些小事哭闹,父亲听着很心烦,妈妈就把潘成和四姐送到了外婆家,但是姐弟俩一走,父亲又想念他们,又让人把潘成姐弟接了回来。
潘成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是,早上起来,妈妈让他去给爸爸拿一个烤火的那种小炉子,潘成拿过去,问:“爸,你好些了吗?”父亲看到年幼的儿子,已经说不出话了,两行热泪顺着脸颊往下流。父亲去世的那天,是他45生日,当时家里来了很多人,姨妈、舅舅等都来了。当潘成听到大家同声哭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了。死亡对于3岁的他来说,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是今后生活的艰辛与缺憾却从此与潘成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亲在医院时,就只有二哥去那里照顾他。父亲说冷,医院不像家里,有柴火,可以烤火,二哥就只有到医院外面,看到一个老人那里捡了一些木柴,上去向老人说明了来意,善良的老人,把那些木柴用火点着了,让哥哥放在那个烤火炉内,让哥哥给父亲带去,温暖一下父亲那冰冷的身体。
父亲去了,哥哥帮着妈妈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这个家庭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了。一家人一年到头难得吃了一次肉,难得穿一件新衣服,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重着补丁。夏天几乎都是光脚,大人干活的时候就穿着草鞋。冬天就是穿那个解放鞋,有时候也会光着脚在冰冷的路上走着。鞋子往往是补了又补。能够用来糊口的多半是那玉米粥和红薯。
二哥因为有兽医技术,所以不像其他人那么劳累,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但是家庭的重担也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好在,一家人很团结,所以一家人也是和和气气地过着。一家人总共两间屋子。外面一间的功能包括了厨房,饭厅和以及那些鸡、鸭晚上的棚子,里面一间小的摆了两张床,那时候潘成还小,就和妈妈睡一张床,三姐和四姐睡一张。原来大姐在家时,四姐还得和妈妈弟弟挤在一起。
说来,二哥也到了结婚的时候了。父亲去世两年后,四舅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人还是不错,但是家里的条件实在太差了,所以那姑娘有点犹豫。据说她对二哥还是满意,但是条件太差了。二哥心里也不是特别着急结婚,他希望能够把家里条件改善后,多修几间房子再考虑自己的婚事。因此,当那个姑娘向二哥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不能够起早做早饭,怎么办”的时候,二哥很干脆地回答:“我自己从来不会起来的。”让这份感情划上了句号?
农村的日子是艰难的;在20世纪70年代;很多的家庭都在为吃饭而发愁。象潘成这样的家,更是困难。妈妈虽然说只有40多岁,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骨子里充满了坚强与乐观,可是面对那样的环境,再勤劳的人,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日子就在这样一天天地流逝着。潘成,也和一家人一起,以艰难的生活中,慢慢长大。
二哥成为一家之主,身上担负着全家人生活的压力。同样坚强的哥哥,没有说什么,在平凡的日子里,一边要帮着妈妈把弟弟妹妹拉扯大,一边也要计划着如何改变一家的生活。
1981年,潘成10岁了,二哥经过多年的慢慢积累,准备在村子边上新修几间房子。用自已家的菜地与邻居们交换了,在村口有了近一亩地的宅基地。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修起了五间的瓦房。就是这不起眼的几间房子,却是需要全家人好多年的心血。修好了房子,又是过了好多年,才把借的债还清。有了新房,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和到了改善,确实让人舒服多了。
快过年的时候,新房终于修好了。但是因为才修好,还没法住人,因为老房已经拆了,过年的时候和在大叔家一起过的。在农村,虽然穷,但是还是有过年的时候给孩子压岁钱的习惯。这年,因为家里修房已经把钱全部花完,而且还欠了债,二哥实在没有钱来给弟弟发压岁钱了。吃完年饭,大叔给了潘成2角钱。11岁的潘成还不太懂事,觉得2角钱太小,很不高兴,还偷着哭了。二哥,看到了,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只有由着弟弟了。
后来,潘成长大的时候,想起这个事,心里那个后悔呀,无法说出来。怪自己多么地不懂事,哥哥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自己不仅没有帮上一点忙,还为哥哥添乱!! 。 想看书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