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告诉世界我能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7岁流下的是真真实实、剔透晶亮的‘珍珠泪’,我用记忆的绿线将它穿起来,悬挂着,珍藏在我心中,直到永远。——我唯一的感受。”
这之后方洋给我来信说,他走出沉沦,重新振作,考上了大学。
不要因为美丽而去采摘有毒的蘑菇!面对诱惑,学会勇敢地说“不!”在诱惑面前,学会自制。自制是一个人内在的强大力量,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你要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立足,就要当好自己的卫兵,为自己把好人生的大门,该做的事,大胆去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你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一切。
面对理想——有追求才有希望
农民工子女有志气
2004年3月,我第一次走进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
这是我所见过的北京城里最小的学校,只有一个小院,几间教室。
全国少工委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农民工子女和北京左家庄二小的城市少先队员。小小的校园充满欢声笑语,像过节一样。
仪式还没开始,我突然发现一个很神气的小男孩站在教室门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弯下腰,望着他的眼睛问。
“我叫邓楠辉,邓小平的邓,楠木的楠,光辉的辉!”他的声音异常响亮。
“好威风的名字!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呀?”我又问。
“卖煎饼的!”声音比刚才还大。
“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呀?”
“卖煎饼的!”他神奇十足地回答,话语间充满了自豪。
“好样的!我就爱吃煎饼,北京卖早点的,大部分都是像你父母这样进京打工的外地人,过年了,他们一回去,北京人吃早点都不方便了,你父母的工作了不起!”听了我的话,男孩笑了,笑得很甜!
“邓楠辉,你将来想干什么呀?”
“我要当警察!”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我要抓小偷!我家被小偷偷过,我爸还被小偷扎了几刀。”他一脸严肃地说。
“原来是这样!了不起!我看你腰板挺得那么直,雄赳赳地还真像个警察!”我的话没说完,他的站姿比刚才更“标准”了。
“你们学校和左家庄二小开展‘手拉手’活动了,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孩子作你的朋友呢?”我转了个话题。
“找一个警察的儿子交朋友!”他三句话不离警察。
“好哇!我想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愿望!”说完,我拿出几张《知心姐姐》杂志社制作的功课表和“手拉手友情卡”对邓楠辉说:“你交上了朋友就把这些卡片作为见面礼,签个名送给人家!”我还给他留下我的手机号,神秘地对他说:“这是机密,不能外传,你找到朋友,立刻告诉我!”
邓楠辉使劲点点头,很不规范地敬了个礼,飞快跑回教室。我知道,他准是向同学“显摆”去了。
我立刻找到左家庄二小的辅导员老师:“请你帮个忙,在你们学校找个警察的孩子做他手拉手好朋友行吗?”
“没问题!我们学校有好几个警察的孩子呢!”辅导员热情地答应了。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五一”长假,我和先生在商场买东西,突然手机响起:
“喂,是知心姐姐吗?我是邓楠辉呀!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找到朋友了!两个,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男的比我大,女的比我小!”
“太好了!好好去交朋友吧,多向人家学习!”
“好!”邓楠辉回答,“我旁边还有几个女生要跟您讲话。”
“你把电话交给她们吧!”我说。
“知心姐姐,您好!我们是北京的孩子,是邓楠辉的邻居,他说他认识知心姐姐,我们很羡慕他,我们想知道,我们怎样做才能认识您?”女孩子小声说,好像在探听什么秘密。
“你们去打工子弟学校找一个手拉手好朋友,然后再给我打电话,咱们就可以见面了。”我给她们指出一条快乐交友的路。
再一次见到辅导员老师时,我问起邓楠辉找朋友的事。
他笑眯眯地告诉我,两位警察的孩子很高兴做邓楠辉的朋友,两位当警察的爸爸对孩子交朋友的事也十分热心,还特意安排邓楠辉当了一天真警察,穿着警服,坐着警车,跟着警察去巡逻,可把邓楠辉美坏了!
期末,邓楠辉给我写来一封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考了全年级第三名!
“祝贺你!未来的警察!”电话里我对邓楠辉说,“当现代警察可不容易呀,不光要勇敢,更要智慧,抓小偷也需要高科技呀!”
“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我一定要当警察,您就等着瞧吧!”
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有一个几岁的小男孩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里玩耍。年轻的妈妈在厨房里洗碗,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觉得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做什么。儿子天真地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年轻的妈妈没有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妈妈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哦,不然我会想你的!”
这个小男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眼前的邓楠辉也和尼尔·阿姆斯特朗一样,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虽然我不知道他将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我明白一点:有理想才会有希望。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动: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25年前的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也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布罗迪本以为这些练习册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25年来,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理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理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理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理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理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这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我不由想起一个小姑娘实现理想的人生历程。
46年前,一个10岁的小女孩悄悄给《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竟然收到了“知心姐姐”的亲笔回信。这小小的成功让她一下子迷上“知心姐姐”,并且产生了“长大我也当知心姐姐”的美好梦想。她照着报上“知心姐姐”的样子梳起两根小辫子,脸上挂上了不落的微笑,当起了同学们的“知心姐姐”。
上中学时,她立志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梦想毕业后去中国少年报社当记者,当“知心姐姐”,可是高中毕业时,文革开始了,大学的校门关闭了。她离开北京,离开父母,去东北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独闯天下整10年,任凭风雪严寒,那颗理想的种子却始终深深埋在她的心中。
20年后,她如愿以偿,走进了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当上了“知心姐姐”栏目的主持人。如今25年过去了,她仍然热爱着从事着“知心姐姐”的事业。当她获得中国新闻出版者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时,她流泪了,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自己从事了天下最有魅力的事业。
这个小姑娘就是我。
所以,我始终相信,有理想就会有希望,有经历就会有财富,有追求就会有成功。人生都是自己创造的,脚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少年时代是播种梦的季节。有理想就会有希望。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点燃一个人的潜能,引导他飞向梦想的天空。异想天开的梦想常常会成为人生的目标。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的生命是在停止追求的那一刻结束的。只有锁定目标,生命才会放出异彩。正如高尔基所说:“不知道明天做何事的人,是很不幸的。”目标对成长中的你更加重要,无论你的家境如何,少年时期,如果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就犹如在心中播种了一个太阳,一个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太阳,它会把你带到光明的世界。
面对理想,你要牢牢抓住,别让它跑掉,当夜幕降临,仰望星空,你可以尽情遐想,假如我的梦想能够实现,我将会多么幸福,多么幸运!
面对理想,你要马上行动,别只想不做。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你要明白今天干什么?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才是通往梦想的天梯。
面对失足——有行动才有前途
冰雪正在融化
跑步摔倒了,你可以爬起来;解题错误了,你也可以重新算过。可是,人生路上一旦失足,就会给自己和家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带来终生的痛苦和悔恨。然而,面对失足,就从此一蹶不振了吗?当然不能!
冒着江南的寒风,2004年12月7日,我又一次踏进了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高墙内,有我始终牵挂着的人——徐力。
我永远不会忘记2000年初春,第一次见到徐力时的情景:
……2000年3月11日,天阴沉沉的,正下着斜斜细雨。我沿着一段石板路,生平第一次走进了看守所,走进了浙江省金华市看守所。
在一间光线很暗的屋子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徐力。就是这个刚刚17岁的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竟然失去理智,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可是,看着眼前这个瘦弱高挑、脸庞白净、表情平静温和的大男孩,如果不是他手腕上的钢铐,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面对面坐着,离得很近。
“小时候,你读过《中国少年报》吗?”我轻声问他,想借此唤起他童年的记忆。
“读过。”
“那你知道‘知心姐姐’吗?”金华市少工委副主任施彩华女士接着问道。
“知道。”
“现在和你说话的这位阿姨就是‘知心姐姐’。”听到这句话,徐力忽然抬起头望了我一眼,眼光里闪过一丝惊喜和友好。这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双大大的、纯净明亮的眼睛!
我们谈了100分钟,没有人打扰。
徐力谈到母亲过高的期望怎样变成了无望,谈到自己对母亲的爱又是怎样变为了怨恨,更谈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寂寞和苦闷,以及对沟通和理解的强烈渴望……
那次交谈,使我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如此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血淋淋的事实让我看到,不适当的家教、不正确的心态,会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结下多么厚重的冰层。而这一切葬送了一个花季少年美好的青春年华,也结束了一个艰难的、深爱儿子的母亲的生命历程!
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尽自己的全力,拯救徐力心灵走出罪恶深渊,重新扬起生命风帆,同时也帮助千千万万绝望的孩子打破心头郁积的冰垒。我要让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都相信一个事实:亲情的阳光足可以融化一个人心中的坚冰;一时迷失的孩子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徐力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转入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2000年11月11日,我到金华市组织了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现场推进会议后,专程绕道前往杭州少管所看望徐力。
听完少管所警官的介绍后,我又和徐力进行了一番长谈。通过这次交谈,我不难看出他对读书学习的渴望,更看到了他改正错误,积极面对未来的坚定决心。我真的很高兴。
临走时,我把事先买好的毛衣、袜子和水果塞进他手里。徐力又惊又喜,连声说“谢谢”。警官悄悄告诉我,每当别的学员的妈妈来看儿子时,徐力的眼中都是噙满泪花……
“是啊,他没有妈妈了!以后我要经常来看望他。”我这样对自己说。
那一次,我还特意和徐力并排照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徐力的脸上又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2001年新年前夕,我收到了徐力送给我的新年礼物——一封长长的信:
……当我时隔半年在少管所再次见到您时,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感到激动。惊讶的是我没想到您会“不辞千里”来看我这个失足少年;激动的是我终于又见到了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我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正确途径,所以才酿成了今天的悲剧。我真的不想让这种悲剧重演。所以,我希望“知心姐姐”能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们,这也是我现在惟一的心愿。
……“知心姐姐”,新年将至,我希望您的一家幸福美满,也希望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
读这封信时,我真切地感觉到:冰雪已经开始融化了。
2001年春天,我又接到一个好消息:少管所把一个成人业大的报考名额给了徐力。我立刻买了一件红色的T恤赶去杭州看望他。后来,他打电话告诉我:考试那天,他穿上了那件红T恤。
2002年夏天,我参加了“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路经杭州,便邀上全国著名的少年法庭法官尚秀云妈妈一起去看了徐力。尚妈妈的教导,更是给了徐力极大的鼓舞。那天,他流着泪对我们说:“现在我才明白,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
当时听了这话,我落泪了。
我想:当一个19岁的儿子开始真正理解妈妈的时候,却已经永远失去了妈妈。这该是多大的悲剧啊!爱和恨,就像翻动一页纸:爱变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恨变为爱,却可能要付出一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2004年,我又去看过他两次……
这一次来到少管所,我还恰巧见到了徐力的父亲。在少管所院内的花坛边,我和徐力以及他的父亲,就站在寒风中交谈起来。
“徐力,你真的长高了。到这儿来快有5年了吧?”我端详着眼前这个清秀的男孩问。
“是啊。”
“那能不能对我说说这5年中你有哪些变化呢?”
“第一个变化是性格变了。”服刑生活的磨练让徐力讲起话来越发有条理了,“我以前比较内向,什么事都埋在心里,不愿意跟家里人讲;现在有了什么想法,遇上父亲来了就和他讲,父亲没来就和警官讲,甚至包括跟我住在一起的犯人,有时也对他们讲讲心里话。这样一来,我觉得性格变得比以前活泼多了。”
“这很重要!因为你学会了表达。”我高兴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