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年轻的妇女无奈的摇了下头,不止是她的女儿,周围几十个人哪个不饿。村里的几个年轻男人本来还想看看周围有什么吃的,但是山上根本没有野果,而且水源都很脏,根本无法饮用。想要出去,但是路都被封住了。由于昨天都是匆匆跑出家门,也没有带雨具,被大雨淋了一个晚上,不少人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

就在十几个男人商量要不要翻山跑出去求援的时候,天上传来一阵嗡嗡声。这是一架人民空军的侦查机,这时候两个驾驶员都看到下面的人群。慢慢的降低高度和速度,经过他们头顶的时候,驾驶员伸出手挥了几下,这样来来往往了几次。下面的村民刚开始看到天上那只奇怪的东西后,都吓了一跳,不过当驾驶员伸出手后,下面的人也都看到。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上面有人,而且看起来是准备来救他们。这是他们也跟着欢呼起来。

“指挥部,这里是天眼三号,发现需要救援目标,人数四十几个,坐标在XXXXXX,而且看上去有不少病人。”侦察机后座的那个驾驶员,对着头盔上的一个话筒说道。

“天眼三号,这里是指挥部,查看周围有没有道路可以通行。”两个驾驶员的耳中都传来指挥部的声音。

侦察机有饶着周围飞了几圈。“指挥部,这里是天眼三号,并没有发现可以通行的道路,而且看起来下面的人精神状况不太好。”

“天眼三号,这里是指挥部,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处理好此事。”

侦察机又飞了几圈,在几十个村民的眼里慢慢的远去。看到那奇怪的东西飞远以后,看起来不会回来的样子,不少的村民都叹了口气。好不容易出现的希望,现在希望飞走了。

十几个男子又凑在一起商量,不是他们难以下定决心,而是这里太偏僻了,道路被堵,翻山的话,要走到外面最少要两天,回来再两天,到时候这里还有几个活的。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最终的商量结果是,所有人一起走出去。病人由年轻人轮流背,妇女带好小孩子。就在几十个村民准备要动身的时候,天上又传来更大的轰鸣声,这时候村民都抬起头望向天空。

这架飞机是人民军最新的大鹏级运输机,此时飞机的后面慢慢的展开,里面准备好十几个大箱子,和十来个士兵,还有一个穿大褂的医疗兵。这是救灾指挥部接到天眼三号的消息后,紧急派遣过来的一个班的伞兵部队,还有不少饮用水和食物。医疗兵也是隶属于伞兵部队的空降医疗营的一名医生,他带来了不少的药品。

在一声可以跳伞的命令后,一箱箱东西被推出飞机后门,箱子以离开飞机后,装在飞机上的拉环受到推力的拉动,把箱子上的降落伞展开。等所有的物资都推出去后,伞兵们也开始一个个跳出飞机。

下面的村民看到上面的大飞机后面,展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时,不少妇女开始叩拜起来,他们还以为那是神物。等物资和伞兵慢慢降低高度的时候,下面的人也看清上面的东西是什么了。此时在他们眼中,一张张白色巨伞托着一箱箱东西,慢慢的落下,上面还有人跟着落下来。在他们心中,眼里出现的画面,绝对是极具震撼力。

在村民们震惊的注视下,伞兵和物资安全着地。伞兵们迅速的收起降落伞,一个伞兵跑到几十个村民面前,敬了军礼。

“我是中华人民军空降师的战士,此次我们奉命前来帮助诸位,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帐篷和事物,请你们出来几个人,帮我们把东西抬过来。”

“太好了,感谢政府。”

几十个村民都欢呼起来,不过高兴的同时,十几个男人走了出来,跟上那个伞兵,帮忙抬物资去了。这时候医疗兵背着医疗箱走了过来。这次不用他介绍,村民都看得出来,这是为医生。

经过一个小时的整理安排,一个简易的营地拔地而起,十几个行军帐篷围在一起。营地外面几口大锅在妇女的劳动下,冒出腾腾的热气。这时候村民们才算是了解了这个部队,对于身边各种齐齐怪怪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不已,这些东西颠覆了他们几十年的认知。帐篷他们都知道,但是如此方便结实的帐篷,他们都没有见过。而且他们还看到一个士兵拿起一个奇怪的玩意说起来,说的还是他们现在的地址和状况,听他话的意思是,叫人在外面打通一条路进来,把他们都接出去。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个方盒子,盒子上还接出一条绳子,绳子末端还接着一个手掌大小的小盒子,而且在士兵说话的时候,盒子也发出了声音,好像是两人在对话。

就在士兵通话完毕后,一个年纪大点的男人忍不住问道:“这位同志,你在和人说话吗?”

“是啊!我在联系外面的救援部队。”

“用这个盒子就可以和外面通话?”

“这个叫步话机,可以和远处的人通话。”

“神物啊!千里传音,神仙手段。”周围不少人惊呼起来。

“不是,这是我们的装备,是我们自己发明生产的。”

等大锅里的饭熟了以后,几十个村民饱饱的吃了一顿,也许是饿着肚子的原因,他们都觉得这顿饭,是这辈子吃过的每一顿饭中最香的。

三天后,在几十个工兵的努力下,堵在路上的淤泥被彻底清除。此次救援工作,陈绍把家底都拿出来,不但派出飞机和伞兵,还把所有的预备役和现役部队全部派出去,并且还出现了不少推土机和挖掘机,这都是新的装备,暂时只是少量的装备工兵部队,还没有达到普及民用的地步。不过相信过了不几年,这些机器就会开始出现在建筑集团。

以此同时,受灾地区出现了不少穿大褂的医疗兵,边走边喷洒消毒水,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陈绍还在广播亲自发言,告诉民众政府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此次受灾的群众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救济补偿。同时救灾部队在救灾过后,对于那些房屋倒塌的百姓,军队也会主动承担帮助百姓建新房的任务。同时也呼吁各地居民,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对各地危房的检查工作,检查到危房后,政府也会慢慢的帮他们重盖。

此次救援工作,不但广播每天都在大力报导,而且不少的报社也在极力宣传。不过一些军阀控制的报社,只是简单的说了下,他们都在害怕陈绍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但是对于广播这种东西,他们不敢乱动,广播刚刚波及全国的时候,陈绍就发出警告,要是谁敢破坏,那以后别想在他那里买到一颗子弹。这几年各个军阀的武器装备都是在陈绍那里进的,不但便宜而且性能很好,运输方便,对于陈绍的警告虽然有些人不以为意,但是想到武器装备,真正敢得罪他的人并不多。而且现在不少军阀也习惯了有广播的日子,不但闲暇时可以听听小曲,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新闻对他们来说很有价值,只要国内有什么动静,广播里面就有消息。不过这里面表达出了另一个意思,让不少人感到这个两广政府真的不好惹,不单单是武器方面,还有情报方面。

这次的台风事件,也为陈绍在国内赚了不少的好名声。当人们把陈绍的许多事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许许多多的百姓渐渐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广政府治下的百姓。

第六十六章 测试新型装甲车

1923年,10月3日

陈绍在蒋百里和蔡锷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南宁郊外的一个试验场,这个试验场周围并没有其他建筑,而且划为军事禁区,实行严格军事管理,整个训练场周围有不少三轮摩托车在巡逻,这些士兵属于宪兵性质的守卫部队,从预备役兵团中独立出来,介于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之间。

等他们的车队来到试验场的大门口时,一个士兵跑到车队边,敬了个军礼说道:“请出示证件。”

陈绍二话没有说,那出自己的证件递给他。这点是陈绍一直强调的军纪,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是进入一定级别的军事禁区,都必须出示证件,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包括自己。要是忘了带证件,那就不好意思,请回去拿来证件,才会放行。

“见过最高领袖。”这个宪兵向陈绍敬了个军礼,转身喊道:“放行。”

拦在门口的其他宪兵才搬走障栏,这时候车队才缓缓驶入试验场。这个试验场属于S级禁区,里面主要是实验装甲车之类的陆军装备,同时在两广地区还有不少的试验场,各有各的用场。

试验场很大,里面模拟出各种地形,有山坡、湖泊、丘陵、等许多地形。里面还有不少雷区,顾名思义,整个雷区里面布满了地雷,有些地雷杀伤力很大,完全可以炸毁重型坦克的履带。试验场里还有一片阵地壕沟模拟场,那里布满纵横交错的战壕。

在试验场地的前面已经有几辆造型和坦克完全不同的装甲车停在那里,陈绍的车队停靠在场地的前面。几个白色服装的科学家走向车队,这时候陈绍和蒋百里、蔡锷等人也纷纷下车。

“指挥官,四款装甲车都准备完毕了。”

陈绍并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走到四辆装甲车前面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这时候蔡锷看到其中一辆造型奇怪的装甲车,忍不住对身边的科学家问道:“这是什么战车?”

“长官,这辆装甲车叫机械爆破联合扫雷车,是将扫雷器(滚轮或犁)与爆破扫雷器集中在同一辆车上的多功能扫雷车。一般在坦克(或装甲车)前部装机械压辊或犁刀,车体上部装直列装药(或其他爆破装药)和发射装置。实施扫雷作业时先在车辆前进方向发射直列装药,以爆破方式在雷场中开辟通路,然后再用压辊或犁刀排除未爆炸或未被清理的地雷。

这种车采用坦克为底盘加装机械和爆破装置后一般不会降低底盘自身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集机械扫雷和爆破扫雷于一身,可根据地形、地雷品种使用两种扫雷器,扫雷效率和效果较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扫雷车。”

“也就是说,以后遇到地雷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种扫雷车扫除地雷了?”蔡锷又问。

“是的,这款扫雷车就是为步兵在雷场中开辟一条安全路线。”

蔡锷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这款扫雷车,步兵的生存能力就更强了。这时候另一个科学家指了下身边的装甲车说:“这款战车叫步兵战车,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这款步兵战车也可以在陆战场上用来运送步兵、武器弹药的战斗车辆,使陆军部队快速推进。它是一种类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可以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输送物资器材。本我们是准备研究一款装甲输送车的,不过被最高领袖否决了,而是直接研究这款步兵战车。

这款战车有两种款式,一种是履带式、一种是轮式。车上有的装有两把重机枪,有的装有小口径机关炮。战斗全重8吨,车长6米,车宽3米,车高2米,乘员3人,载员12人,最大爬坡度25~35度,最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履带式步兵战车陆上最大时速55~70千米,最大行程300~500千米。轮式步兵战车陆上最大时速可达100千米,最大行程可达1000千米。履带式和四轴驱动轮式装甲输送车越壕宽约2米,过垂直墙高0。5~1米。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上行驶,用履带或轮胎划水,最大时速5千米左右;装有螺旋桨或喷水式推进装置的,最大时速可达10千米。

现在我们试验场的这款是履带式。”

这时候蒋百里禁不住叫了出来:“这就是那本书中的步兵战车,太强大了,没有想到,现在就出现了。”蒋百里又指了下身后的那款有着巨大火炮的战车说:“这就是155MM自行榴弹炮?”

“是的,这款自行火炮也是刚刚研究出来的,而且我们还有一种122MM自行榴弹炮,不过今天没有送到到试验场。自行榴弹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靠自身动力运行的榴弹炮。它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作战力强,便于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协同作战。

该炮装有21发底火自动装填装置,可自动输送、插入和抽出底火。自动装填系统可从炮塔尾舱的弹丸架上取出弹丸,然后放入输弹槽,以备输弹。发射药装药为人工装填。火炮的最大射速为6~8发/分(3分钟内),爆发射速为3发/18秒,持续射速为2~3发/分(1小时内)。反后坐装置有2个液压式驻退机和1个气压式复进机。高刚度摇架可使射击时身管的横向运动减至最小,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行军时,身管由安装在车体前部的行军固定器锁定。驾驶员无需下车即可遥控操作行军固定器使身管固定或解脱,从而保证了车辆三防的完整性。”

第四种装甲车个头比步兵战车小很多,而且上面还插了不少天线,在科学家的介绍下,蔡锷和蒋百里也知道这款战车的作用。

轮式装甲侦察车,轮式装甲侦察车辆由于行驶阻力小,行驶装置效率高,速度快,机动性好;油耗低,行程储备大;工作可靠,寿命长;噪声小,便于隐蔽等优点。同时这款侦查车上面还装载红外热像仪,不过由于是刚刚发明出来,是主动利用红外大灯进行探照。个头不小,还无法单独装备士兵。

对这四款战车,陈绍也是期待已久,他一直在努力打造一支世界第一的装甲陆军,虽然花费巨大,但他还是义无反顾。一支百战精兵的组成,不单单是看士兵素质,还要看装备优劣。现在无法生产红警武器,但是身为后世之人,对各种装备算得上是耳熟能详。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陈绍就把这些装备的作用性能都记录下来,以防以后时间久了,记不起来。许许多多的武器装备记录下来,再慢慢的完善,最终变成一本中华军校各个学院的教科书。起先学员和教员们对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到作者署名是他们的校长时,都打消了一些疑虑。等一些装备陆陆续续的出现,或者装备部队。这时学员和教员们都相信那本书里的东西都是真的,这让他们更加的期待。因为里面有各种变态东西,导弹,卫星,核

等几个科学家介绍完四款装甲车的性能后,实验正式开始。

第一种实验的是扫雷车,在一阵轰鸣中,扫雷在几个驾驶员的控制下来到了雷场。首先是车上射出一排长五十米的铁链,铁链上布满了一颗颗小型炸弹,等铁链铺在扫雷车前方的时候,铁链上的炸弹纷纷爆炸。由于爆炸的震动,埋在地里的地雷也被引爆。这时候扫雷车开始向前推进,推进的同时车前的铁梨也转动起来,一些在刚刚爆炸中没有被引爆的地雷也纷纷起爆。经过一路的碾压,扫雷车最终安然无恙的通过雷场。

第二种是步兵战车,履带式步兵战车载着一个步兵班十二名士兵开始上路。直接渡过试验场的湖泊,向着远处的一个模拟阵地驶去,这时候阵地上出现了许多的目标了,等步兵战车离阵地越来越近的时候,车顶上了两挺重机枪同时开火,步兵战车前面几个目标便被消灭。而呆在车里的士兵也通过射击孔纷纷开火。对于两米宽的战壕,步兵战车根本不放在眼里,直接横跨过去。

第三种是自行榴弹炮,这款武器自行火炮实验的是火炮设计准度和射击速度。标记在山头的几个目标在炮声中被陆续摧毁。后面又实验了极限射击,在短短的18秒内,连续发射了三颗炮弹,射击完毕后可以看到炮管都在冒火。

对于侦察车只是测试下速度和隐蔽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