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瘫倒在地上,开始失声痛哭,一颗真心被踏裂的感觉太难过了,她哭成一个泪人儿。
  
  各位看官肯定觉得王孟英怎么这么不近人情呢?在作风如此保守的封建年代,他明明知道,当面直接说一个姑娘家想男人,那是非常重非常狠的话。这不像是他的作风啊?
  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双更完毕。

听说有经验的老中医,流产史啊,想男人啊,之类的是瞒不过他们的。

咳,以前总听说不嫁人的老女人会有点变态,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这话有那么一点道理了。顶锅盖逃走~~~




44

44、气人 。。。 
 
 
  
  被所爱之人那般不留情面地羞辱,她哭得肝肠寸断,一直哭一直哭,到后来没有了力气,便转为抽噎,把头埋在膝盖里默默流泪。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外间响动。她以为是吴母回来,胡乱擦了眼泪,撑起身子,背对房门佯装忙活。
  
  不料身后传来小丫头的声音,“居士在吗?”
  
  她听出那是山庄里的一个小丫头,不由一怔。
  只见那小丫头径自走进来,手里端着一托盘的饭菜,“居士,才刚王先生走时,给了我几吊钱,吩咐我给你蒸白米饭和鸡蛋羹。还有,他说,这封信给你。”
  小丫头放下东西就走了。
  
  无双坐在那里发呆,不明白王孟英到底在搞什么鬼。她擦了把泪,拿起那封信,展开来看。
  
  信写了满满三页纸。
  
  上面把朱丹溪治疗相思病的后半段医案写了出来。
  
  朱丹溪分析完病因后,对姑娘父母说:“此思想气结病也,药不得独治。”他说,这是精神问题,是情志病,不能单独用药物治疗,我还要用其他方法。
  父母就问,“那还有什么方法?”
  “她这是思虑过重,我要用气她的方法,来给她治病。”
  
  父亲一听,觉得这个方法太奇怪了,没听说过。文献记载是“父以为不然”,父亲觉得这个方法没道理,气人还能治病吗?太古怪了。
  
  朱丹溪见他们不理解,就说:“我去治疗,去气她。但你们老两口要知道我在治病。别我把姑娘气得暴怒,你们一家三口反过来对付我。这可不行。”
  
  父亲答应了,“那行,我们心里有数了。您请去吧。”
  
  于是朱丹溪就走进房间里,上前就指着鼻子对她说:“你这个姑娘不守妇道。你已经订婚,有人家了,怎么能看上别人呢?水性杨花呀!”(责以不当有外思)
  
  姑娘本来在床上躺着,思念自己的未婚夫,忽然跑进来个老头骂自己“水性杨花”,当即就气得坐起来,刚想要说话。
  结果这老头压根不等她,走过来一面骂,一面毫不客气地“啪啪啪!”给了她几大耳光,脸立即肿了起来。(翁入而掌其面者三)
  
  姑娘捂住脸,简直不能置信,既震惊又羞怒,“大怒而哭”,就大哭起来。
  
  哭了一两个时辰后,朱丹溪在外头对她心急如焚的父母说:“好了,现在去劝吧。”
  于是父母连忙去劝。在父母疼爱的安慰中,她的火气渐渐熄灭了,就抽抽搭搭说:“我饿了,想吃东西。”
  
  父母一听,这个神奇呀!敢情气一个人,真能治病?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朱丹溪使用的就是中医的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在七种情绪中,黄帝内经认为,“怒,胜思”!这是情志之间相生相克的方法。所以,朱丹溪故意把姑娘惹得大怒,用生气来把郁结在脾经中的思虑冲开。
  果然,姑娘就开始吃饭,病情得到了缓解。
  
  但是,朱丹溪说了,这还没完呢。
  姑娘体内,实际上有两种情绪,除了“思”之外,还有“忧”。未婚夫久无音讯,她肯定担忧未婚夫死在外面,或者是不是在外面娶妻不要她了。
  
  那么,黄帝内经里说道,“喜,胜忧”。
  朱丹溪就跟她父亲商量,伪造一封信,假装成是未婚夫的来信,说他不久就要回家跟姑娘成亲。
  
  于是,“其父伪诈伊夫有书来,约日成婚”。那时候,女人一般不识字,谁写的信也辨认不出来。患者姑娘看了果然很高兴,就把“忧”冲开了。
  她身体恢复了,也起床行动吃饭了。
  
  老天爷还很照顾这家人。据记载,没过多久,那个未婚夫还真的回来了,两人就成婚。姑娘的病从此再没犯过。
  
  这个医案说明,情绪控制不好会导致生病。中医采用的情志克制,类似现在的心理学疗法。朱丹溪发现情志对人影响非常重大。后世有句俗话,说“杂病用丹溪”。杂病就包括了很多因情志导致的疾病。①
  
  医案说完后,信的末尾还附了一道药方,开了十副。
  最后一行端正的字是,“妹妹按方抓药,旬日可瘥。”
  
  无双把信看了三遍,才渐渐明白过来王孟英的良苦用心。一时百感杂陈,竟不知道是哭是笑了。
  她看着案上那碗嫩嫩的鸡蛋羹,碧绿的炒白菜,和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忽然觉得真的是饿了。端起来便吃。
  吃着吃着,想到王孟英对自己的用意,却又哭起来,边吃边哭。
  王孟英这般的良苦用心,叫人可喜。他洞悉了自己心事,又叫人可惧。
  
  晚上吴氏夫妇回家时,她刚刚好收拾完一地的狼藉。吴家母还问:“咦,对了,孟英今天没来吗?”
  无双有些意外,反问:“你怎么知道他要来?”
  “我给王大娘说,你这段时间都蔫蔫的,叫孟英过来给你看看呀。他答应说今天过来的。”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突然跑来。她把脸一板,冷冷道:“他来过了。”说完把扫帚一扔,径自离开,丢下老两口在那里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她回房,捡起角落里的小木箱,心疼地察看破损的地方,用抹布细细擦了一遍,放回床头。
  她把那封信又看了一遍,按在心口想了想,也把它锁进了箱子里。
  
  她吃王孟英开的药,调养一个月。果然身体康健起来。胃口好了,面色红润了。
  连老眼昏花的老太太也发现了,对她说:“你最近脸色欲尝啊。”
  无双浅笑点头。
  
  这时候,婺州那边发生了一件事。
  
  经历前两次的波折,周光远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觉得自己在婺州生活简直太没有保障了,没有好的医生,随时都性命堪忧。
  于是,周光远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辞去婺州盐务主管的职务。这个决定,大家可以想想有多么重大。盐务主管,那是一个全中国人都眼馋的大肥缺啊!!!
  
  但周光远毅然放弃了它,决定全家搬到杭州来。他要跟王孟英一起。他说,我这下半辈子,只有住在王孟英边儿上,我才安全!
  结果,他对未来的预测是如此的准确。
  在若干年后,江南陷入一场可怕的灾难时,王孟英果真又一次把他从垂危中救过来
  
  *
  
  *
  
  注①:朱丹溪医案来自《大国医朱丹溪》第三集《巧治怪病》
   

作者有话要说:汗死,一直连不上网,现在才登陆上来。




45

45、封山 。。。 
 
 
  
  翌年,石诵羲参加了科举,却并没有高中。
  他心思本来就不在四书五经上,只因家人逼迫,勉强为之。这次之后,就死活不肯再读了。
  于是他到了石家在上海开的商行,管起生意来。
  两年多没有回家,老太太和大奶奶很是想念。
  
  夏天最热的时候,忽然流言四起,说上海发人瘟了。
  大家都说,这瘟病发作起来很快,上吐下泻,腿抽筋,以为只是普通的吃坏肚子,结果人就忽然去世了。
  本来人们还不甚在意,还去参加葬礼,完了回到家,发现自己也开始上吐下泻,腿抽筋,然后也死了。
  
  死的人多了,才知道不妙。这病从发作到死亡,不过一、两日之间。更有甚者,大夫都还没赶到患者家里,这人就去世了。
  其发作之迅速,可怕之极。
  
  一时间上海人心惶惶,不知道这是什么怪病,都说天灾人祸,关在自己家里不敢出门。板蓝根、柴胡、防风等传统防瘟疫的药材一扫而空。
  消息传到老太太和大奶奶耳朵里,吓得要死,急召石诵羲回来。
  
  无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不太妙,赶紧把这瘟病发作情形问清楚。
  来人说:“听说那怪病发作起来,上吐下泻,就跟闹肚子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症状,就是小腿抽筋。”
  
  她一听,头嗡地就大了。这分明就是典型的霍乱病症啊!
  怎么回事?她一直以为霍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才由外国传进来的。没想到现在战争还没爆发,就出现了这个病。看来,是她薄弱的历史知识出错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惠娘快要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紧紧地攫住了头脑。她快要呼吸不过来。思绪混乱中,她战战兢兢地安慰自己,现在只是在上海流行呢,还没传到杭州,也别太早担忧了。
  
  这么左思右想间,石诵羲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老太太和大奶奶抱着他又哭又笑。全家人简直比看到了皇帝还要高兴。这次回来,说什么也要等到上海那瘟病平息了再出去。
  
  紫竹山庄闹腾了两天,老太太也暂且把念佛丢到一边去。
  无双趁机在家里大搞卫生,每个死角都擦得铮亮铮亮的,买了几大瓶米醋在屋子中央煮沸,带小宁到外面绕山跑,锻炼身体。
  
  第三天傍晚,老太太总算召她去做晚课,并留她一起吃斋饭。
  这时她才看到石诵羲。
  
  两年多不见,他长高了,稚气脱去了。神采飞扬,风流倜傥,嘴巴甜了好多。他陪着老太太吃斋,席间逗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吃完饭,老太太要歇息,他们才一起告退出来。
  在门外,石诵羲说:“我送送你吧。”
  
  他把随从都打发回去休息,自己提着灯笼,和她一起慢慢往后山走。无双恍然发现他已经比自己高了一个头。
  
  沉默了一会儿,石诵羲忽然开口:“山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
  她缓缓一笑,“羲少爷也打起佛偈来了?”
  
  “呵,从外头回来,发现你们都没变。倒是我在外头雨打风吹,风霜雪雨,很不甘心啊。”他半真半假地打哈哈。
  “跟去的两个大丫头是你从小用惯的。小厮也带了四个。你到京城去,有亲戚关照,在上海更不必说,是自家生意。谁能给你风吹雨打?况且在大上海那个灯红酒绿的地方”她没有说下去。
  
  石诵羲笑笑地接话,“你看,苛责我的毛病就一点都没变。”
  无双笑起来。
  
  石诵羲忽然说:“最近家里想跟我定亲事,定的是中书刘郎中的小姐。”
  她神色不变,“我已经听老太太说了。恭喜你。”
  
  石诵羲脸上浮起茫然之色:“可是我却从来没看到过她,也不喜欢她。”
  无双本来想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抗”,但觉有违本意,想了想,道:“整个大清朝的人都是这样,你难道比他们还不能适应吗?”
  
  石诵羲苦笑一下,“我忽然觉得吴老爹真是大好人。你太幸运了。”
  “幸运与否,还没有走到生命尽头,谁也不敢断定。就算已经到了尽头,很多时候,也争论纷纷。好比则天皇后,她的功与过,历来没有定论。”
  
  石诵羲微笑望着她,“这两年走南闯北,莺莺燕燕看过了很多,却没有人能比你有见识。”
  “我一介井底之蛙,何来见识。”
  “也只有跟你,我能这么说说话了。”
  
  她知道,连在老太太跟前侍奉,他也必须装。二房、三房那边跟得很紧。
  “因为我同你们没有利益纷争啊,”缓缓说着,她感叹了一句,“不过,你果然大了”
  石诵羲低头,没有接话,再抬起头时,已经换了另一个话题。
  “王先生最近如何了?你见过他吗?如果有空,我们去拜访一下呗。”
  
  
  结果,他们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就发生了一件事。
  
  山庄一个下人进城置办东西,回来就忽然上吐下泻,大泄特泄,泄到第二天下午,实在撑不住了,就找了无双。
  “居士,你懂得艾灸,能不能给他烧几条?看能不能止住泻痢。”
  
  无双进屋一看,吓了一跳。只见那人,眼睛陷进去了,耳朵也聋了,四肢也冷了,还出着虚汗,嗓子已经哑了。
  她天旋地转,倒退两三步,扶住门框,不停地发抖。
  周围的人都懵了:“居士,怎么了?”
  
  无双命令自己镇定下来,只是声音怎么也控制不住,依然发颤:“这不是泻痢你们为何不早说!艾灸不能管事了,你们赶紧派人,下山去请王孟英大夫来!”
  于是大家找了看门的阿福,让他去跑腿。阿福还磨磨蹭蹭,说先回去换件衣服。
  无双着急道:“别磨蹭了!这病能夺命顷刻间。这,这跟上海的人瘟是同一个病啊。”
  
  其他人还不信。结果阿福还没走多久,患者忽然就两腿一蹬,没了呼吸。
  大家这才慌张起来。
  
  果然没多久,钱塘城里也开始流传人瘟。在短短一个月内,钱塘就死了上万人。据说,连附近的婺州、苏州、扬州、镇江都蔓延了。而且随着长江,这个瘟病正深入腹地。
  一时间,风景如画的江南变成了人间地狱,人人自危,闭户不出。
  
  紫竹山庄也是上下一片恐慌。石北涯下令封山,不准钱塘城里的人进来,家里人也不准出去,恐沾染了病气。幸而家里屯的粮食可以支撑两个月。两个月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公元一八三七年,霍乱传入中国江南地区,死亡无数。 
  在王孟英留下的医案里,他把这个烈性传染病称作“霍乱转筋”。
  
  霍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在霍乱大爆发的地区甚至曾经造成过整个村庄的毁灭。霍乱最恐怖的特点,在于从发作到死亡,时间间隔非常短。有的患者甚至都不给医生留下治疗的时间,就直接死了。
  
  现代医学采用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方法,已经把死亡率降得很低。但是在世界上某些地区,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
  
  王孟英为什么会管这个病叫“霍乱转筋”呢?
  
  原来,“霍乱”这个词在中国古已有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边都有这个词,但是它指的可不是这个烈性传染病,人家指的是上吐下泻,只要上吐下泻都可以划到这个病里边,具体到现在我们可以相对应地来说,急性胃肠炎啊,细菌性食物中毒啊,古代都叫霍乱——取挥霍缭乱之意。
  
  到了晚清的时候,这个烈性传染病才传入中国大陆。清朝人不认识啊,说这个病上吐下泻,跟古代“霍乱” 的概念符合,于是把霍乱这个称呼就直接扣到烈性传染病的头上了,所以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今天,我们都已经忘了霍乱这个词在古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