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则,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沟通与整合,争议可能更大。“由上而下”虽在程序上有缺点,但效率高,有助推动合并。同时,国民党内部还在先合并还是先改革,是合并优先还是世代交替优先等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五六七联盟”就公开要求连宋交出权力,实现世代交替。
  二是亲民党内的矛盾。党内意见不一,有主张合并者,有主张合作者,有主张国亲重组###者。但较之于国民党,内部分歧不是太大,而且宋楚瑜可以主导政策方向。
  三是国亲之间的矛盾。这是国亲合并的主要矛盾。国民党内主流意见是希望合并于中国国民党,而不是重组新政党。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就支持国民党作为合并后的“续存机构”。亲民党虽认同合并,但不是合并于国民党,而是应打破现有格局,重组一个新政党。宋楚瑜对国民党提出多个国亲合并的条件如清除“李骨派”、消除黑金、妥善处理党产等。合并后,由谁来出任新政党主席,国亲两党不仅主张不同,而且明争暗斗。特别是国民党内反对宋楚瑜任党主席的声音很高。国亲两党“立法委员”杂音多,常常出现不当言论,影响合作气氛。吴敦义、陈建治、曾蔡美佐与陈宏昌等国民党本土“立法委员”质疑国亲合并。陈宏昌不仅表示国亲合并是“把毒药当补药”,而且强调若国亲非合并不可,前提是宋楚瑜宣布不出任党主席,而且合并后必须以国民党为主体性,坚持走国民党的路线,从而引起泛蓝支持者的强烈不满。亲民党“立法委员”对国民党本土“立法委员”不满,要求国民党清除“李骨派”,要求“政治人物扬弃权谋算计”,李庆安更强调国亲两党应将有能力的人组成“菁英团队”,“去芜存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何以才能东山再起(3)
四是泛蓝群众对国亲合并及国民党的改革等诸多问题的看法也有相当大的分歧。国民党政策会内部民调显示,支持合并的群众有47%,不过仍有近1/3(占三成二)不主张合并。对于国民党的发展,四成一认为最迫切的任务是党的改革,而不是世代交替;而对国民党应是否更名为“台湾国民党”、“国民党”或维持“中国国民党”,各均只有两成多,可见分歧之大。这也暗示,国民党无论如何改革,国亲两党是否合并,终会失去部分支持者。泛蓝群众甚至公开围攻国民党本土派“立法委员”,甚至将矛头指向王金平,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另外还有国亲领袖个人之间的矛盾。连马矛盾、马宋矛盾等不断浮上台面,多次出现公开的指责与批评,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影响合并气氛。可见,国亲合并虽是方向,也是泛蓝群众的主流民意,但过程将充满着艰辛与痛苦,后果也不易确定。
  (六)泛蓝阵营前景不乐观
  在台湾政党政治发展逐渐趋向两党政治的趋势下,泛蓝阵营特别是国亲两党合并是一种趋势,总体上有利其发展。但合并工程相当庞大复杂,党名、路线、方向、定位、目标、组织体制、主席人选、下届领导人候选人布局等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知易行难,合并前景并不乐观。
  2004年底“立法委员”选举后,虽然泛蓝阵营取得议会多数席位,但亲民党当选“立法委员”的席次减少,使得选后并未出现国亲合并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建者,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今日在野的中国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备受各界关注。(作者王建民在孙中山画像前留影)的整合行动,反而因选举恩怨,亲民党在宋楚瑜主导下,调整发展路线,实现“扁宋会”,企图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国亲合并出现新的变数。
  就岛内政党力量对比观察,民进党执政,掌有庞大资源,仍处于迅速上升时期。国民党沦为在野,泛蓝整合不易,资源又正在消耗殆尽,没有出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雄才大略式的领袖人物,泛蓝势力衰落仍会持续下去。
  国民党或国亲合并后的新政党能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能不能在2008年取得执政权,不仅取决于该党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取决于民进党执政会不会犯下大错。若民进党还是搞冒险的“###”活动,台湾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让人民吃到苦头,国民党或新政党可能就有机会执政。然而,这种理性的分析,并不能保证泛蓝按照人们设想的方向发展,就像岛内政局的变化一样,没有规律可循,经常出现意外。
  国亲合并或泛蓝整合是大势所趋,但合并之路维艰,整合过程难免出现分裂。即使合并成功后,也不能保证未来不再出现分裂。从第三世界民主国家或地区经验看,政党重组频繁,是一种常态,台湾政党尤其是泛蓝阵营也难逃此一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国亲合并或泛蓝整合,都会影响到国民党的未来发展,既不能排除国民党东山再起与重新在台执政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历史中因政党的重组或持续衰败而消失。
  

孙中山简历(1866—1925)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以中山名世。1879年(光绪五年)去美国檀香山读书。1884年后回香港、广州学习。1887年入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行医澳门、广州。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革新,遭拒绝,遂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次年,于香港设兴中会总部,准备广州起义,事泄逃亡国外。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1905年8月,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改良派全面论战。此后积极发展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月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因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妥协,2月13日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9月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因宋教仁被害,发动二次革命,旋败。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1915年至1916年,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因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誓师北伐。次年遭西南军阀排挤赴上海。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广东,次年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在绝境中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923年驱陈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中国国民党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11月应邀带病北上讨论国是,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号召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作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著作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蒋介石简历(1887—1975)
浙江省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蒋经国简历(1910—1988)
浙江省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早年在家乡、上海、北京接受中小学教育。1925年去苏联,先后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红军中央军事政治研究院学习。在苏期间,曾任农村苏维埃副主席,工厂技师、厂长。1935年与苏联人芬娜(后名蒋方良)结婚。
  1937年返国后,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新兵督练处处长,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员兼赣县县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在赣南推行新政。1943年赴重庆,任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青年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三青团第二处处长,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1948年任上海经济区督导办事处助理督导,同年底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委员,“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中国青年###救国团”主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部长,兼“国家安全会议国家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副院长兼“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任台湾“总统”,兼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坚持一个中国,反对###。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李登辉简历(1923—)
  台湾省台北县三芝乡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淡水中学、台北高等学校毕业。1946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肄业。1948年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两度留学美国,1952年获艾奥瓦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52年任台湾省“农林厅”经济分析股股长,合作金库研究员。1957年后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技佐、技正、农业经济组组长。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后,被延揽入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政务委员”。197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任台北市市长。197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1年出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当选“副总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继任“总统”、国民党中央代主席。1988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主席,“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安全会议”主席。1990年3月,当选“总统”。在1996年台湾首次“总统”###中,高票当选。1999年,公然提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反对连战与宋楚瑜合作,并对本党候选人连战支持不力,导致败选,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权。在国民党党员的强烈抗议下,李登辉被迫于同年3月24日辞去党主席,不久被国民党开除党籍。2001年8月,成为主张“###”的台联党“精神领袖”,也是岛内“###”分裂势力的总代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连战简历(1936—)
台湾省台南市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竹秀小学,重庆南山小学肄业。1957年台湾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国际公法与外交学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及康涅狄格大学。
  1968年返台,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政治研究所所长,代理法学院院长。1969年9月为台湾出席联合国“代表团”顾问。1975年任台湾驻萨尔瓦多共和国“大使”。1976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青年工作会主任。1978年兼任“世界青年###联盟台湾分会”首任主席,同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8月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1987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同年7月兼任香港小组召集人。198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1990年6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93年任“行政院院长”。
  国民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至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第十四届起任副主席,第十五届任第一副主席,现为国民党主席。
  1996年,当选台湾首次民选“副总统”。在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候选人连战因国民党分裂而败选。同年3月,代理国民党主席;6月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临时会议上当选党主席。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合作参选“正、副总统”,因发生“3·19枪击案”意外事件,再次败选。
  系《台湾通史》作者连横之孙,已故台湾政要连震东之子。
  1970年被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长于政治学研究,著有《民主政治基石》、《西洋政治思想》、《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台湾——1983年至1984年》等。
  

民主进步党简介(1)
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住民自决”的各股“党外”势力组建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民进党成立后,逐步变为一个公开主张与追求###的政党。在2000年3月“总统”选举中,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民进党取得执政权,成为执政党。
  一、基本情况
  民进党自成立后,到执政前,基本支持者一直保持在35%左右。2000年3月上台后,民进党不断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资源积极发展基层实力。
  (一)选票实力稳步上升。自1989年首次参选后,民进党的得票率一直稳步增长。在“立法委员”选举方面,1989年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2829%,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609%,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317%,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2956%,2001年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338%;2004年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得票率为3972%。目前民进党在“立法院”所占的席次为87席,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在县市长选举方面,1989年第11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3834%,1993年第12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103%,1997年第13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312%,2001年第14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527%,获得9个席次,连同高雄市,目前执政的县市共有10个。在“总统”选举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