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丹·布朗传-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计划创作十二部罗伯特·兰登系列的小说后,布朗决定每部书都要为下部埋下伏笔,下部对上部的内容也要有所映射。前三部书以情节紧张,构思巧妙见长,但那些让读者摸不着头脑的密码和谜团,难免有点生搬硬套之嫌。这一次,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改变了策略,让这些密码成为故事主线的牵引者,使读者也有机会参与密码破解的过程,而且还有可能先于故事人物解开这个谜团。不仅如此,布朗还力图在一个密码解开并得到相应的解释后才会引出下一个。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破釜沉舟(3)
否极泰来,布朗的运气似乎又一次发生了转向。他有了一个新的出版社,一份新书合同和一笔已经预付的稿费。出版社为了赚到更大的钱,自然就得竭尽全力宣传他的新作。
一个文学巨星正在冉冉升起。
第七章 时来运转(1)
2002年末,虽然离《达·芬奇密码》的出版日期还有好几个月,但公司的各个部门却都已为此运转数月了。破天荒头一次,布朗和布莱斯满怀欣喜地面对让他们为之惊讶的一切。
或许因为公司发行的新书样本数量是如此之大,或许因为售书商们私下的反应是如此的强烈,策划部门决定打破惯例,采用布朗提出的有关小说封面、封底,以及勒口的意见。布朗曾向他们建议将与小说内容有关的密码和线索印到封面上,这样可以使整本书显得协调统一。虽然在这本书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对于推动情节发展更为重要,但因《蒙娜丽莎》享有更高的世界知名度而最终被选作封面。
布朗还为勒口上面的封面纸套提供了几个设计样式。一般来讲,密码应该是不能让读者轻易发现的,但希望这样醒目的设计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2002年末,公司印刷了一万册毛条校样——也就是新书样本——分发给各个售书商、书评家,及众多行内人士。这次,光是样本就比布朗前三部小说中任何一部正式印刷的数量都要大。
样本还未分发完,公司就收到了这些人的反馈,一致认为这本书很不错。根据各地售书商发出的订单,公司计划《达·芬奇密码》第一版印刷23万册,并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发行。
成功的征兆还不止这些。早在此书正式出版前,布朗就开始参加媒体的访谈节目,这样一来,记者和报社编辑就可以在上市当天进行同步报道。出版社的宣传部门第一次担负起了联系媒体采访的重任,这意味着布莱斯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小说正式发行的前一天,一箱箱新书在仓库里等待着,等待店员将它们从书箱中取出,摆放在书架上,让世人一睹它们的风采。
媒体书评还在紧紧地盯着售书商,等待他们的反应,而出版社和作家都希望在发行日期前得到他们的书评,以促进新书的预订量。与之不同的是,报纸的书评专栏另有一套自己的计划。如果不是什么大牌作家,也不是备受欢迎的本地作家,杂志和报社一般只会在该书上市一两个月后才发布书评。新书虽然还没运到,但书店早在九十天前就开始为新上市的书空出书架了。因此,报纸和杂志书评信息的拖延和搁置就招致了许多作家极大的不满,纷纷抱怨影响了他们的销售额和上镜率。
2003年的圣帕特里克节,也就是《达·芬奇密码》正式出版的前一天,《纽约时报》一反常态,刊登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达·芬奇密码》书评,其中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将布朗的这部小说与J·K·罗琳的哈里·波特系列小说等量齐观。
出版社、媒体都竭尽全力的对这本新书进行了宣传。
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猜想这本书也许会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榜首,也许会轰动几个星期,但谁都没有料想到这本书居然获得了如此之大的胜利,公众对丹·布朗的一切都产生了兴趣,而且越来越浓,如洪水泻闸,一发而不可收拾。它甚至吸引着对于那些不喜欢惊悚小说的人,因为它不仅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获取了新知识。
《达·芬奇密码》上市的第一天就卖出了6000册,到第一周就卖出了24000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出版者周刊》、《华尔街日报》、邦诺书局的畅销榜成为各大媒体竞相引用的头条:《达·芬奇密码》一举夺魁。得知这条消息的丹·布朗当时还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书展会上,乐此不疲地接受一家又一家媒体的采访。
几天后,《达·芬奇密码》荣登《纽约时报》精装本小说畅销榜之首。
历经八年的辛酸苦难,布朗终于得偿所愿。如果早先三部小说的宣传工作真的教会他什么的话,那就是如何同记者谈话。他清楚他们想知道什么。除了绘声绘色地描绘书中的精妙之处,旁征博引他人的高调评价,布朗对于任何败笔或不当之处缄口不言。
看到这本书这么快就红遍全国,布朗承认自己是十分吃惊的。但谈到其中原因,布朗认认为这本书将列昂纳多·达·芬奇众多艺术作品与密码紧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还融合了历史谜团——人们对古老的历史秘团都是那么的着迷。读完之后,它使你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精神和信仰的看法也会不同,那些你一眼看上去自认为了如指掌的东西一下子也变得似是而非。
第七章 时来运转(2)
《达·芬奇密码》的迅速窜红使得出版社不仅捞回了花在布朗身上的投资,还使布朗变成了出版社的摇钱树。既然委托人的名望和价值一夜暴涨,布朗的经纪人自然也要将布朗在出版社里的价值最大化地体现出来。经纪人最初与出版社商议的是预付40万美元购买布朗的下两部小说。
但现在,《达·芬奇密码》不再是书了,从经济学上来说,成了出版社增值的工具,经纪人自然也要与出版公司重新讨价还价了。毕竟《达·芬奇密码》一版印刷的23万册销售一空,出版社早就赚回了他们预付给布朗的稿酬。经纪人与出版社签订了一个为期更长的合同,将布朗与公司的书约——就是全力打造罗伯特·兰登的小说——由两本增加到了四本。
原先的合约当然仍具有法律效力。从法律上讲,出版公司完全可以等布朗交上《所罗门钥匙》的手稿后,再考虑续约的事。但是恐怕到了那时,那些早就艳羡不已的出版社就要抢来抢去了,而公司这边也不希望布朗这颗摇钱树花落他家。
布朗这颗文学巨星已经如日中天了。他现在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丹·布朗”已经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商标。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一举成名(1)
《达·芬奇密码》的走红让布朗一夜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是在美国和梵蒂冈,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起这个一举成名的作家。
《达·芬奇密码》上市不到十周,在美国的销量就突破了一百万册。出版社社长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市场销售额来讲,出版史上只有一本书可以与《达·芬奇密码》相媲美,那就是《廊桥遗梦》。该书于1992年出版,两年内共卖出600万册,而且在上市的第一年也曾掀起了抢购的狂潮。但很快,它就相形见绌:《达·芬奇密码》第一年在本土的销量高达650万册,到第二年就激增到一千余万册。
这只是个开端,接下来,不仅是《达·芬奇密码》,而且包括布朗所有的早期小说的销量都创造了出版业史无前例的神话。
《达·芬奇密码》撩拨起读者心底深处的欲望,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完《达·芬奇密码》——有时一口气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强烈的快感让他们拜倒在作品的脚下,膨胀的激情让他们向布朗的前三部小说发起了进攻。
很快,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人们纷纷向相关的出版社订购布朗早期的作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和《骗局》。这几本只卖过几千册的书被重新设计了封面,印上了和书名一样大的丹·布朗的名字,之后也开始一本接一本地出现在全国书市的畅销榜上,有时这四本书还会同时出现在某一周的排行榜上。
正如布朗所料,《达·芬奇密码》果然引发了不少争议。书中称述的“历史真相”——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耶稣的妻子——激起了许多人购买此书的兴趣,但同时也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怒。无论看过与否,这些人——牧师、世俗天主教徒、福音传道者、基督教新教徒,甚至连梵蒂冈——都纷纷要求各界媒体给予关注,让他们也有机会和时间揭穿布朗的谎言和骗局。此后双方的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愈发激起了公众的阅读欲望,其销售量也随之一再攀高。意犹未尽的读者吵闹着要看更多——任何丹·布朗写的东西。布朗的财源终于滚滚而来了。
布朗提出的在封面和封面纸套上设计一些密码的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公司担心《达·芬奇密码》的销量在11月份会下降,于是,为了让读者在圣诞和新年假日期间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他们便与早安美国携手在网上举办了一次名为“原汁原味达·芬奇密码挑战赛”的游戏比赛。由于比赛规定胜出者将在2004年的第二周宣布,这场比赛极大地刺激了《达·芬奇密码》的假日销量。
这就是比赛的全过程:参赛者上网登陆该活动的官方网站,然后开始解密,成功地解开四个密码之后提交个人姓名。看到这些参赛者小心翼翼地四下寻找,布朗仿佛又体验到自己童年时在圣诞节早上到处寻找礼物的那种乐趣。但当得知布朗将谜底泄漏给了那些懒于动脑的参赛者,许多人都在猜测布朗可能不太乐意出席获奖人名单宣布的现场。这种猜测倒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因为这次比赛后,布朗就取消了一切媒体采访和谈话节目。
带着布朗的书稿投靠新东家的编辑考夫曼曾经是一个二流编辑,现在他一眼看到的都是顶级作家的创作计划和完稿,这种待遇可是他以前从未享受过的。
与此同时,布朗也清楚地表明,没有考夫曼作自己的编辑,他哪家出版社都不会去。许多出版社还在幻想等布朗的第七本小说出版——根据新签的协约,也就是兰登系列的第四部完成——就找机会把他挖过来。但布朗和考夫曼行动一致,所以如果要挖一个,就得两个一起挖——这是许多出版社梦寐以求的,但同时,他们无疑也得付出高昂的价钱。
虽然考夫曼借布朗出了名,但现在,考夫曼在布朗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却越来越重要了。布朗原定于2005年夏天出版的《所罗门钥匙》至今却未见踪影,单凭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这一结论所言不虚。虽然布朗此前一边搞创作一边搞宣传都是轻车熟路,但这次,看起来他好像是遇着大麻烦了。布朗的大名现在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而现在的布朗不仅要面对《达·芬奇密码》引发的各种争议,而且还肩负着创作一部同样富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作品的压力,这一切都迫使布朗与考夫曼更加紧密地合作。考夫曼称他们两人一天至少要讨论一次《所罗门钥匙》,有时甚至更多。
第八章 一举成名(2)
布朗成了真正的名流人士后,就开始减少自己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过布朗对于那些在写《达·芬奇密码》前就结识的朋友联系得却更密切了。图书管理员普兰顿仍然在帮他收集《所罗门钥匙》相关的复杂资料。布朗对这位多年来无私给予自己巨大帮助的人总是十分感激。
看着世界各地的出版社掀起抢购《达·芬奇密码》海外版权的热潮——到2005年夏天,这部小说已经被译为44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好莱坞自然也不会坐失良机。但最初,布朗并不愿意出售《达·芬奇密码》的电影版权。他觉得好莱坞会让他的作品成为商业化的产物,而失去美感。只有他们确保把它拍成一部漂亮的电影,布朗觉得自己才会同意。
导演罗恩·霍华德肯定答应了布朗的所有条件。《达·芬奇密码》暂定于2006年5月19日上演,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罗伯特·兰登。
正所谓树大招风,我们可以预想一些眼红的作家很快就会跳出来找布朗的麻烦,而最常用的噱头就是控告布朗抄袭他们早已出版但无人问津的作品。
《达·芬奇密码》出版三个月后,出版公司就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该信的作者称布朗的第四部小说剽窃了他最早两部作品:1983年出版的《达·芬奇的遗产》和2000年上市的《上帝的女儿》,指责布朗借用这两本书的主题和情节内容,私自改编成《达·芬奇密码》。
面对这些指控,布朗唯一的一次公开表态就是耸了耸肩。
2005年的春天,负责主审案子的首席法官同意阅读这几部小说,然后再决定是否通过法庭审判来判决。
2005年8月,法官判决双方小说情节完全不同,没有必要开庭审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