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有关系啦!你把耳朵竖好了,听着!”这会儿老者又把我当“兔儿爷”了,得嘞——“竖”起耳朵听着吧。
  说着话儿,但见老爷子左手一歪,将紫砂壶里的茶水往桌子上倒出来少许,然后将两个大拇指蘸上水,在瓷罐子肩部的那俩“臭大姐”的部位上开始一点点摩擦。起先发出的是“吱——吱”的声音,进而是“吱啦——吱啦”的声音,随着手指头和瓷器摩擦系数的增加,好像还出现一点儿“共振”现象,最后发出的是刺耳的、犀利的尖叫,就像用个金属利器在玻璃上乱划而发出的噪音。
  我赶紧把老人家的手给按住了,说:“老爷子哎,有话您好好说,别在这儿‘拉玻璃’了,受不了,耳膜受不了!您给我们上的这叫什么刑啊?”
  老头儿这回可是真的不乐意了,板起面孔,给了我一连串的质问:“这怎么能是‘拉玻璃’的声音呢?这是多么悦耳的音乐呀?你这孩子长的是什么耳朵呀?你听不出来这叫什么声儿吗?这叫‘金钟儿’,‘金钟儿’——听说过吗?”
  “金钟?知道。是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我一时有点“晕”,就胡说八道了。因为看着老头儿的这身打扮,真有点像个“练家子”,不知怎么着就想起“金钟罩”、“铁布衫”来了。
  “你跟我这儿瞎‘打’什么‘岔’(北京话:捣乱)呀你?什么‘金钟罩’、‘铁布衫’的,我们又不是从少林寺出来的,‘金钟儿’就是‘金钟儿’。‘金钟儿’——鸣虫儿!知道吗?就是蛐蛐儿里边叫唤得最好听的那种!”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12)
其实我打小就养过蛐蛐儿,但我实在是没听到过,更没看见过哪个国家的蛐蛐儿是他妈这么“叫唤”和“闹腾”的。而眼前这位老头儿却撇着大嘴,跟说书的似的,如此这般地“说来”:
  听好了吧小子哎,其实这宝贝瓷器的名字——它就叫“金钟儿”!为什么呢?哎——这里可有故事。说起这蛐蛐儿来,这学问可大了去啦,过去的人们讲究“玩虫儿”,而这个“金钟儿”就是虫儿里边最好玩儿的一项。哎——在这个昆虫学上呀,这“金钟儿”有两种:一种黑色,一种浅褐色,形体不同,实际上是同名异实,是两种不同的鸣虫。北方人称前者为金钟,南方人称后者为金钟。黑色的金钟又名马铃儿,身体扁宽,腹部椭圆。雄虫体长十五毫米左右,雌虫稍长,有二厘米。通体黑色,外观像一颗饱满的西瓜子儿。多在夜间鸣叫,鸣声如金属敲击之声,且略带回音,听起来十分悦耳,金钟儿之名,由此而得。选择金钟儿,以体色乌黑者为佳。前翅要求愈薄愈好,头部要圆而阔;翅薄则鸣声响亮,头宽则回音较大。另一种金钟绿色或浅褐色,体长约二厘米,体形中间宽阔两头尖,颇似琵琶之形,故而又有“金琵琶”的美称。其声四声一顿,循环往复,似小铃儿敲击,富于东方音色之美。金钟儿以绿色为贵。常熟所产的金钟儿色绿,鸣声很美,但已然是不多见喽。“金钟儿”在咱们中国分布极广,除东北、内蒙古等气温太低的地区外,河北、陕西、湖北、四川、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都有分布。此虫喜潮湿阴暗环境,喜欢栖息在日光照不到的石块后面,以及墙壁下的阴暗处及潮湿的草丛中,石缝中,瓦砾堆的缝隙中,藤本植物丛中的松土下,成垛的木材堆、柴草堆中。金钟儿虽然分布的地域很广,但数量不如同类的其他昆虫多,所以比较珍贵……
  还别说,老爷子对“虫儿”的学问真挺扎实的。我就一挑大拇指说:“大爷,您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这瓷罐子是养‘金钟儿’的,不是腌咸菜的。”
  老头儿说:你说对了一半。这类瓷器另有个说法,叫“幻瓷”,就是说它早在烧造上就设了“机关”,到时候能发出“金钟儿”的叫声。知道大明朝的宣德皇帝吗?他就是个“蛐蛐儿迷”,而且专门养活“金钟”。但是——可但是“金钟儿”这种虫儿它娇嫩呀,活不了几天。那皇上老爷子说了,不成——听不着丫“金钟儿”的叫唤声我他妈睡不着觉!命令大臣“给我想辙去”!得嘞,就这么着,有高人便烧造出来今天您看到的这么个宝贝物件儿,也叫“金钟儿”——瓷的!而且是宣德的物件儿,宣德!了得吗?!据说皇上晚上在里屋睡觉,外边的太监就得轮着番儿地搓这个“金钟儿”。就跟夜壶似的,是万岁爷晚上离不开的物件儿。你算算吧,它得值多少钱?……
  我拍着大腿说:“这玩意儿它多少钱都‘值’呀,简直就是他妈的‘无价’!可有一点我无法弄明白,听着这样的噪音才能睡得着觉的人,要么‘失聪’,要么‘变态’。我不知道宣德皇帝,他丫的是属于哪一类?”
  当然,这“虫儿”我最后没买,也根本“买不起”。这件事儿都过去了很长时间我还一直认为是个“梦”,可当时我身边还有别人哪,总不能大家伙儿一起做了这么个“蟋蟀皇帝”的“梦”吧?
  我的故事才讲完,麻秆儿的脸色陡然而变:“您说的那位‘大爷’是不是四方脸?五短身材?看着跟练摔跤的似的?——靠!就是他,他外号就叫‘金钟儿’……”
  不用往下再说了。看来我和麻秆儿“说”到一块儿去了,只是我不便问这只老“虫儿”是麻秆儿说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中的哪一位?
  我诚心实意地告诉麻秆儿,您这事儿看似荒唐,其实也没什么可过于大惊小怪的。从科学的角度讲,您犯的这个错误叫做“驳斥程序失控”。人脑中存在着一种“真理”对“谬误”的“驳斥程序”,而这种“程序”一时地被外在的假象或内在的贪欲给“干扰”了,就有可能造成一时的“驳斥程序失控”。不碍事儿,跟计算机似的,经常给自己“杀杀毒”就成了。
  算计着麻秆儿媳妇给我沏的茶已经晾温和了,唇干舌燥的我端起来猛饮一口,“噗——”喷了坐在对面的麻秆儿一脸。麻秆儿媳妇惊诧地问:“大哥,烫着您啦?”
  我就跟吊死鬼儿一样吐着舌头说:“大妹子哎,想谋财害命是怎么着?麻死我啦……”
  麻秆儿却在一边喃喃自语:“……驳斥程序失控?”
  当代景德镇工艺瓷
  

本章提示:“幻瓷”
故事中说到所谓“幻瓷”,大概应该还有些品种,之所以没在上文提及,是我想今天的人们已经不难识破了。比如现在旅游市场上常能见到一类“茶具”,原本“素洁无华”,但只要把开水沏进去,那“花样”就出来了,最常见的是“水月观音”、“四季变换”等,这便也是“幻瓷”的一种。公平地说,这玩意儿多少有点“科技含量”,说它是“幻瓷”还算靠谱,至少冷不丁地能“唬”您一下不是?我就听说过,有某位刚入道的朋友,早期就被这种花里胡哨的瓷儿给蒙过,想必那“故事也是跌宕起伏”的?我还真想问问这事儿的原由,可人家就是不说,从此也不再玩“瓷儿”了,而且是“打死”都不玩了,一提起这事儿那哥们就跳着脚地骂自己是“菜鸟儿”!也别说——这样有自知之明的人,也少。有可贵之处!
  其实这类花里胡哨的“幻瓷”,今天看来应该说是一种挺有意思的新工艺,学名叫做“可逆性热敏变色材料”。此为一种新颖的“着色剂”,它可以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从而使被着色的物体具有动态渐变的色彩效果,其色变温度大约从10℃—78℃。这种着色剂又叫“感温变色粉”,颜色有大红、玫瑰、金红、黑、绿、墨绿、草绿、孔雀绿、宝蓝、金黄等等,真可谓“姹——紫——嫣——红开(哎)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昆曲《游园惊梦》唱词儿)。从这类所谓花样翻新的“幻瓷”我们可以看出,造假的阶段和手法也在不断变化,而且不乏“科技含量”。过去有人拿着蒙人的玩意儿,其实是今天正经的旅游工艺品。可您要是被骗子给忽悠了,那保不齐就真如“游园”所说的,把个钱袋子“都付与断井颓垣”了。在古玩收藏的“地摊儿文化中”,我们常常称这类看着花哨、听着离奇,可买了就“打眼”的玩意儿叫“一地鸡毛”。要我说,这还是妈的一地“野鸡毛”——带色儿!
   。 想看书来

四、“秦琼卖马”(1)
我以前接触的那个曾经被某些“明白”人称作是“傻×买,傻×卖,还有傻×在等待”的“古玩”圈子里,有一位姓秦的朋友,本名叫秦群,刚好在家排行老二,人称“二爷”,或“秦二爷”。自然,就让他自己和认识他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联想到一位历史人物,乃隋唐初期的山东大英雄,也是位“二爷”的秦琼——秦叔宝了。
  我认识的这位“秦二爷”和历史上的“秦二爷”虽无“血缘关系”,但却也有颇多“相似”之处。首先,他喜欢马。只可惜时代不同喽,我们这位“秦二爷”找不着那位“秦二爷”当年闻名江湖的“黄骠马”,于是就委屈着玩玩儿唐三彩或彩陶之类的马了,好歹它也是汉唐的“种儿”。另外,我们这位“二爷”跟那位“二爷”一样,行侠仗义,在唐三彩和彩陶方面的知识是“肚囊宽绰”,且“诲人不倦”,问什么说什么,包括他所了解到的一切关于唐三彩和彩陶器物方面的造假手段,而且一说起来就“义愤填膺”。秦二爷善收藏和鉴别唐三彩或者汉唐时期的彩陶人俑和动物,为了生计嘛,手里的玩意儿有买有卖,价钱上有个“山高水低”的时候也正常,虽不敢说是童叟无欺,但还真没听说他“害”过谁。不仅如此,他大概其还是我们这个“圈子”里自告奋勇的“打假”英雄。
  但二爷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生意经,就我所知,但凡朋友要来看或者有一点“惦记”他的藏品时,二爷会跟说书的一样夸他的“马”:“我说爷们儿,您可瞧好了,这匹三彩马是典型大唐贞观年间的‘昭陵六骏’中那个‘飒露紫’的造型,只不过‘昭陵六骏’是浮雕,咱这可是囫囵个的马呀。告儿你(北京话中有连音现象,一般还加‘儿’韵,即为‘告诉你’之意,语气里略微地带点儿“轻蔑”)吧,这马它要是‘活’了的话——操得嘞,那保准是,头至尾,够丈二。蹄至背,八尺五。细脚脖子大屁股蛋儿,再配上个金鞍银镫,谁要是能骑上它,嘿!一拽丝缰是‘稀溜溜’暴叫,似龙吟虎啸,真乃宝马良驹也!”
  秦二爷虽没有能把死人给说“翻身”的本事,但他有把瓷马给说“叫唤”了的能耐。本来人家并没想急着买他的“马”,但禁不住他这么一通“忽悠”,保不齐就把手往钱包里摸了。这招儿叫做:“唐三彩放屁——有门儿!”
  接下来就更精彩了,就在对方犹犹豫豫的时候,“秦二爷”便自自然然地喝上一小口白酒,定是站起身来,嗽一嗽嗓子,清唱一段《秦琼卖马》中的“西皮三眼”(京剧唱腔):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秦琼卖马”(2)
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
  提起了此马来头大,
  兵部堂黄大人相送与咱,
  遭不幸困住在天堂下,
  为还你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
  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不知此马落谁家……
  ——唉!别说,和历史上“潞周落难,变卖宝马”的秦二爷还真有一拼。成——有点“英雄末路”的意思!再加上他“面色凝重,字正腔圆”,一般情况下,买主撂下钱,就把马给“牵走”了。“马”卖出去了,该消停了吧?不成,不知道哪个买主把咱们这位秦二爷的戏瘾给勾出来了,还得再来两嗓子,这回唱的是《响马传》里的“西皮摇板转流水”(京剧唱腔):当年结拜——二贤庄,
  单雄信对我叙衷肠。
  …………哎,我说——您咋不唱啦?咳——是一边儿对着太阳,蘸着唾沫点票子去了。
  二爷跟我“不外”。虽然我们彼此不是见天儿(北京话:每天)地厮混在一起,我更不参与他那贩“牲口”的买卖,甚至于他在哪个“骡马市儿”做交易我都不打听,但我还是真喜欢他手里的玩意儿,毕竟是大唐的三彩,汉唐的彩陶,是文玩呀,买不起难道咱还“看不起”?再说了,我们俩不仅是藏友,还是“酒友”加“票友”呢,不光喜欢古玩,我们还喜欢京剧呢。只要有一大锅煮毛豆,一瓶子白酒,我们俩的“折子戏”就开场了。二爷喜欢“带着哭腔儿”地唱《秦琼卖马》里“不知此马——落谁家”?!而我则喜欢《武家坡》里薛平贵的“西皮导板”(京剧唱腔):“一马离了——(啊)西凉界……”唱到“界”字的时候,我的嗓子肯定是要“劈”的。二爷夫人,我们都叫她二奶奶的就一边上饭一边数落我们:“行啦——行啦!过过瘾就得了嘿,回头再把黄鼠狼给我招来!面条可都要坨(北京话:粘在一起)啦,吃——还是慎着(北京话:指耗费时间)?”
  其实吃饭是次要的,借着他“秦二爷”的酒劲儿,听他讲一讲“马经”倒是个难得的偷学机会,说实在的,对于古玩我是“懂”还是“不懂”,其实都不重要,这会儿必须做到的是三个字——装孙子!咱都“孙子”啦,您还好意思跟我这儿“藏着掖着”?再说了,在我的眼里,毕竟二爷就是位真“伯乐”。
  二爷说了:这“马”呀甭管是三彩的还是彩陶的,原本“不值钱”。不信你打听打听去,老年间的古玩店里,您比方说民国吧,那时候的古玩店里有卖唐三彩的吗?几乎没有。因为这玩意儿大抵都是墓葬出土的——丧气不是?那时候的古玩店一没听说有买唐三彩的,二没听说卖硬木家具的,这些都算不上古玩。就说瓷器吧,品相差点儿的都“排不上号”。那会儿的收藏家是真正的“小众”,不像现在,如果某座破庙的屋顶上掉了块老砖头,砸着了十个人,结果有九个半是他妈玩儿“收藏”的。那时候的收藏家都玩儿什么?一两句话说不明白,也扯得太远了,反正有这么句说辞,叫“家无名帖,不算收藏”。大概其您就知道真正的收藏是多么的“阳春白雪”了。但那不是“历史”吗?说句不该说的话,不是“反动”啊!现在的人在收藏上真没有我们的前辈“有文化”,现在就是真给您一套“宋版名帖”,有几个能认识的?能欣赏的?知道唐三彩的肯定比知道“宋版十三经”的人要多多了。所以,现如今唐三彩的价儿自然就“上去”啦。尤其是洋鬼子,他们不嫌“丧气”,人家管这玩意儿叫“雕塑艺术”,求知若渴呢,价儿给得也高。当然,盛世收藏嘛,国人这些年来也开始有不少人就“附庸”这唐三彩雕塑的“风雅”了。

四、“秦琼卖马”(3)
嗯哪——我琢磨着,这“附庸风雅”总比“附庸恶俗”要强多了,想起好多年前,我们家的“正堂”墙上挂过的一张连三流画家都够不上的“画家”给画的“迎客松”,结果被人讥为“附庸风雅”,第二天麻利儿的我就给摘了。看来那时候咱是忒不自信啦。唉——要是早认识这位“秦二爷”该多好,咱也玩玩儿“马”,唐三彩的!但是二爷说了:这“马”也不是“好玩儿”的,咱先别说买假了,就是正经的唐三彩或者彩陶的马那“讲究”就多了去啦。您比方说,一般的马,造型多为“四蹄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