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商演义-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寻找殷的起源。
殷都巫祠
对于安阳殷都,古书没有记载还是有记载没有发现?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探索:这是因为古今语言不同。在古汉语,对于殷都一定不是今天的名字。殷都的主人一定不叫殷人。如果是在今天,殷都一定是一个辉煌的东方大国,名声昭彰。但是,殷都没有国名,我们不知道殷都的名字,也许,只有氏族名,巫祠名?
本书以考古为依据从古书中找到了太行文化的主人:娀狄人,炎人,昭明,蚩尤……,找到了仰韶文化的主人:华人,伏羲,周祖先,秦祖先……。安阳的时间晚于太行文化,也晚于仰韶文化,安阳处于古汉语的中心,安阳的事业轰轰烈烈,对于安阳的主人,古书一定有记载。当我们这样想这样作的时候,我们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古书和考古相结合。
我们已经知道了安阳地区主人(氏族)的名字有:娀狄,炎,相土,昌若,曹圉。这些名字是迁徙进安阳的氏族,采集的氏族,生产的氏族。但是,还不够。古城时期的安阳已经是政权规模,应当存在一个政权性质的组织,或者叫作集团。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在今天,对安阳殷都的认识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知道,太行文化结束于公元前4千年。太行文化以后进入巫祠时代。巫祠时代又叫作史诗时代。中华史诗产生于这个时期。公元前2500以后出现古城,开始了殷时期,安阳即是殷都。我们知道,安阳是巫祠圣地,殷氏族的中心巫祠在安阳。著名的殷墟遗址在安阳。有了这一番的探索就能够知道,在安阳殷都存在着著名的巫祠没有发现出来。
古书记载了许多巫祠和巫祠崇拜。已经知道的北次三经46个山就是46个巫祠的遗址,安阳巫祠当然也在其中。著名的五帝也是巫祠和巫祠崇拜。巫祠就象今天的庙宇普遍分布。本文要找的巫祠不是普遍的巫祠,而是著名巫祠。
安阳巫祠可能在五帝中?我们来考察一番。
(崇拜黄帝的)轩辕巫祠在沁水的源头,还没有传播到安阳,轩辕来自渭河,不是安阳土著。
高辛(喾),高阳(颛顼)。
尧巫祠起源于黄淮平原,宣讲禹崇拜。禹崇拜向西传播到伊洛,在伊洛留下了禹传夏的传说。尧又名唐尧。唐即是伊洛。
舜巫祠又名虞舜。这是说,舜巫祠兴起于虞氏族。从名字,猜测虞和舜是黄淮地区的中心氏族和中心巫祠。舜巫祠从巫祠到崇拜,从黄淮向南传播,传播到湖南南部的九疑山。
我们的目光锁定了高辛和高阳。这是两个主持过安阳中心的著名巫祠。对于高辛和高阳,古书的记载很零碎,经过整理,能够清楚这两个巫祠的轮廓。可是,怎么知道高辛和高阳是两个巫祠?又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巫祠在安阳?这样的问题到高辛和高阳的事实中寻找答案。
高辛
高辛是个巫祠的名字。高是巫祠,高辛两个字就是叫作辛的巫祠。高,辛两个字是漳河方言。高字已经解释过,辛字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能知道。古书中有有辛氏族,如果是这样,那么,高辛就是起始于有辛氏族的祖庙。这只是猜测。说高辛是巫祠,还因为在古书中,高辛喾连读。喾是一位帝。帝其实是巫祠对巫祠首领和巫祠崇拜的神化。知道了这一层关系,也就知道了高辛是巫祠。
高辛巫祠在什么时间呢?可以从高辛的事绩中判断。历史的事绩显示了历史的时期,这是判断历史时间常用的方法。
高辛巫祠崇拜喾。高辛的事绩也是以喾的名义。喾这个字的本意是祭祀山洞。祭祀山洞那是磁山文化时的事情。祭祀山洞的事情消失以后,喾被当作生育神崇拜。不是喾有四妃说吗?春秋人对生育神作了这样的解释。春秋人非常天才,生育崇拜不仅仅是对母亲的颂歌。我们知道,生育崇拜是母系制时代的事情,母系制在公元前4千年达到鼎盛时期。在濮阳出土了巫师大墓,能够想像到,喾崇拜达到狂热的程度。
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转变,生育崇拜衰落,高辛巫祠退出古河道,退向黄淮,退向伊洛。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千年。
高辛的又一个事绩是主持了对铜的冶炼。这是高辛退出古河道以后的事情。铜冶炼在红山文化出土了冶炼铜的遗址,在河南淮阳出土了冶炼铜的遗迹。有一条信息说,喾任命过管火的官。这很容易联想到铜冶炼。
关于高辛的资料就是这些。高辛巫祠原来是漳河地区一支氏族的巫祠,高辛崇拜喾,喾崇拜传播到安阳。在安阳,高辛发展为中心巫祠。随着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转变,高辛巫祠主持安阳的铜冶炼。
高阳
高阳崇拜颛顼。从颛顼的事绩看,晚于高辛喾,是在父系制时代。高辛退出古河道以后高阳接续了对安阳的主持。
颛顼是一位什么神呢?从以后颛顼的事绩想象他是一位天神。颛顼天神主管日月星辰的变化。就是说,在颛顼氏族已经有了原始的历法,那么,颛顼就是历法神。
在古书里,无论是巫祠还是崇拜,都是当作人来描绘。
颛顼的出身很有意思。颛顼两个字是甘肃南部的始族方言,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颛顼崇拜起源在那里。崇拜颛顼的氏族带着崇拜向东迁徙,这时候,渭河大湖已经淤积出陆地。在这里,已经有叫作少昊的崇拜进入湖区,少昊氏族没有接受颛顼历法。这是因为少昊始族还在采集的始族时期,历法的重要性没有显示出来。少昊始族挖苦颛顼,揭颛顼的底,说颛顼的父亲长得不成人形。说颛顼的母亲出身于不开化的村落。说受到高阳崇拜的颛顼还是由少昊抚养起来的。可知颛顼在少昊地区受到怎样的冷落。
颛顼氏族带着崇拜来到安阳。安阳的巫祠接受了这支氏族的历法。接受颛顼历法的巫祠叫作阳,后人称作高阳。颛顼历法对于殷人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我们知道,安阳殷人的高度巫文化是在生育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高辛巫祠开始衰落。颛顼历法无疑为安阳巫祠注入新的内容,正是生产氏族需要的。高阳巫祠因为宣讲(和推广)颛顼历法而辉煌,颛顼也因此为后人崇拜。想象高阳巫祠接续高辛巫祠,成为了安阳著名的中心巫祠。想象在高阳的基础上,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新的统一的巫祠系统建立起来。高阳时代结束。这是公元前3千年的事情。新的巫祠系统以宣讲历法为中心内容,维系着大商。
历法的编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历法又是关乎人工生产的大事。在周春秋以前,一定有过一部历法。这部历法不妨叫作大商历法。周春秋以后,大商历法不再使用。关于历法的传说很多。颛顼的传说能够联成一篇故事。传说的历法 。 想看书来
殷墟 甲骨文&;#8226;卜辞 周易爻辞 殷都怎样墟下来?
殷墟
前文说到,以安阳为中心,包括古城领地和古河道,三个地区联成了统一的领地。这一大片的土地以史记的命名就叫作殷地。殷地的中心叫作殷都。殷都留下了遗址。殷都的遗址在周秦时叫做殷墟。新中国以后对殷墟做了发掘。殷墟的时间是颛顼以后几百年古城以后的事情。殷墟不早于公元前2千年,到公元前1500年结束。将已经探索过的资料联起来得到大商和殷历史的大致轮廓:
不晚于公元前4千年,契氏族进入古河道,开发人工生产。
公元前3千年,大商的巫祠达到高峰时期。高阳巫祠接受颛顼历法。古河道的人工生产初见成效。
不晚于公元前2500年,古城领地开发,汤氏族向西迁徙。殷都开始有祖庙的建设。
公元前2千年以后,殷都出现大型建筑,出现祭祀大墓,留下殷墟遗址,标志进入晚期。影响后世的殷文化有文字,占卜术和青铜器几项。
殷都于公元前1500年衰落。
下面的文字依据于对殷墟发掘的资料。
殷都在洹huan河的南岸。
洹河是一条不大的河。安阳这块地方在河南东北角,北有漳河,南有卫河,西有沁河。洹河是一条小支流,在安阳土地上流过。
洹,是个很古老的文字。亘gen,由天地日组成,恒大,长久的意思。是个甲骨文。在今天的汉语组词中还有横亘,亘古等词。由亘组成的字有洹,桓,恒,垣等字。春秋时诸侯称号常使用桓,襄二个字。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安阳向西进入山西南部,以亘做地名的不少。亘字是商的早期文字,从文字方面反映出这些地名的地区在商中心的范围。山海经书中没有亘字,可知,山海经资料早于殷时代。
“殷墟横跨在洹河的南北两岸,东西约5-6公里,南北3-4公里。都城的中心区在小屯和附近,集中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在中心区的外围,有密集的居民点和大批手工业作坊,由内而外分布,逐渐稀落。洹河北岸是墓地。那里有许多巨大的陵墓。有上千座奴隶杀殉坑。附近也有密集的村落遗址。”
这一段写了殷墟的平面位置,殷都多么像一个城镇的布局?东西约5-6公里,南北3-4公里,密集的居民点。殷都却不是通常的城镇:这样的范围和规模直到春秋建城以前没有出现过。就是说,殷墟以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相当规模的都市。当然也没有出现大墓和杀殉这些巫文化的特征。周时,有著名的镐京和洛邑,却没有见到这两个“都”的模样。如果不是考古的证实,就不能想像到殷都达到了这样的规模。在中华史上,出现了殷都这样的高峰,说明了生产积累的高度集中。殷都以后,进入了近千年的低谷。这其中的原因足够我们深思一番。简单的资料却引出来并不简单的的思考。
安阳的居民都是城市居民,是“城里人”,需要土地的生产来供养。多么大的地区范围能够供养过来?黄河北岸的沁河,卫河,黄河南岸的河南,山东,大范围的生产积累集中到了殷都。高度发展的都市规模出现在木石生产工具的时代。
规模宏大的宫殿,下文说到,是几十座。宫殿不是给王住,王的宫殿一座就够用了,不需要几十座。而且,在殷都没有王,只有分散的氏族首领。这样大规模的宫殿做什么用?是给祖先建筑的。殷氏族分支各自独立。每一支独立的氏族都有自己的祖先。安阳的宫殿就是供奉祖先的。几十座宫殿,说明大商氏族的分支达到几十个。我们知道大商氏族分布在古城,古河道和伊洛地区。在古河道和伊洛分布着几十支分支氏族。这些大商氏族各有自己的领地,互相不大来往。是安阳的巫祠中心维系着大商的“国家”。说到这里,应当明白,所谓宫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祖庙。
大壕沟。
大壕沟围绕在祖庙的周围。在对殷墟的发掘中,发现了壕沟的遗迹,没有发现城的建设。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到二千年之间,出现了一批古城。依安阳的能力,建一座城不困难。安阳没有建城,而是挖了大壕沟。说明安阳初建时,还没有城这回事。就是说,安阳的建设早于古城时间。在城以前,通常的防卫就是挖壕沟。公元前四千年,半坡遗址的壕沟深,宽各5-6米。安阳的建设应当不晚于半坡,从磁山角度推算,不晚于公元前五千年已经开发了殷都地区,至于安阳土著能够追溯到万年前。
关于安阳的建设,大体上清楚了:
不晚于公元前5千年漳河人带来了巫文化。千年的时间里,安阳地区建设起高度发达的巫文化中心。不晚于公元前4千年,沁河人带来了仰韶文化,半坡特征的大壕沟这样建设起来,安阳壕沟的挖掘不晚于这个时间。黑陶的起源地区在渤海岸。黑陶文化由渤海岸传到安阳,又传到了章丘龙山。公元前3千年以后,高度的巫文化传播到古河道,黄淮,沁河,伊洛和古城,将大片土地的氏族维系着。殷都成就了辉煌千年的崇拜圣地。
契氏族的人工生产获得成功,发育为生产氏族的中心,显示了组织社会的能力,具有了政权的性质。安阳的巫得到了生产氏族,包括契氏族分支的供养,这是殷都辉煌的物质基础:我们从殷墟看到了祖庙和大墓。
这样说来,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殷灭亡,安阳是一座不少于二千五百年的都城。
关于祖庙。
“先后发现了几十座宫殿遗址,有些排列成行,或互相联成一组宫殿建筑群。一座略小的宫殿屋前有一个奴隶,三十六头家畜。另一座较大的宫殿前,埋有一个奴隶,二百一十九头牲畜。门左,右和前面有看门的侍卫,携带戈,盾。屋内二旁各有2-3个女奴仆。建筑群的北头埋有五辆马车,西侧一匹马,砍了头的奴隶分埋在十个坑里。”
上面介绍了所谓的宫殿,这样的宫殿一定不是给人住的。在这里的有看门的侍卫,有一群家畜,还有看管家畜的“奴隶”,有女奴仆。这里的主人出门的时候,北头有马车,还有驾车的人员,跟从的人员分埋在十个坑里。在宫殿里有供品,一定是人世间最精美的食品。看!殷都的管理者为祖先做了多么周到的安排。我们在殷墟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集中了大商的祖先,以及为这些祖先服务的巫祠。说到这里,我们还没有结识这位祖先。它也许是大商人的血统祖先,也许就是大商巫祠崇拜的帝。
下面是关于大墓的情况:
“先后发掘了十一座巨大的王陵和一千二百多个杀殉坑,王陵随葬品中有青铜器,金质的装饰品,圉饰,象牙用具,体形庞大的青铜鼎。王陵占地千平方米,包括墓室和墓道二部分。墓道宽5-6米,最长的三十米。墓室在地面以下,最深的有十三米。椁室中央的底部埋有奴隶和狗。在椁室的二侧和墓道中都有大批的殉葬的奴隶和牲畜。墓室外面是一层层填打得十分坚固的填土。一座王陵腰坑里埋了一个侍卫和一只狗。木椁的八个角落又各埋一个蹲踞张口的奴仆。椁室的顶部和仪仗一起排列的也有殉葬的奴隶。在北面墓道和墓室接近的地方,规则地埋着许多奴隶的头颅,每排十个,共有二十多排。他们的尸身全部埋在南端墓道和墓室交界的地方。在陵的周围,还约有二十个陪葬小坑。里面分别埋有奴隶,车马,各种器物。每个陪葬坑埋葬的奴隶五到十人不等。单是这一座王陵用殉葬奴隶3-4百人。”
上面一段集中描绘了十一座王陵中的一座。整座的王陵经过了精心的布局,这些布局一定有“说道”。书作者注意的是在王陵中没有尸骨的描写,只说到有木椁,没有说木椁里有什么。这是个很重要的细节。当真是作者疏忽了?王陵中没有尸骨,而且发掘了十一座大墓,都没有发现尸骨。“先后发掘了十一座巨大的王陵”,竟没有一具尸骨!既然这样,大墓就不能称作王陵。
这是可能的,在商时代,受到高级礼遇的是帝,帝是祖先的集合物。王算什么,巫师尚且不算数。
就是椁中有尸骨,本书的判断也是成立的。在商时代,达不到王陵的物质程度。这就是判断的基础。且不谈商时代的帝崇拜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只说在春秋以前都没有王陵出现,哪位读者找到了春秋以前的王陵大墓?就是一座也好。没有。汉以后,对皇帝的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方才有王陵产生。
一座大墓便是一支氏族祖先的居所。一支氏族兴旺起来了,用“羌,牢”交足了费用,安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