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 剑 奇 情 录-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石彬抚臂痛叫,但他仍断然下令:“杀!”

  匈奴铁骑催动,冲杀向前!

  刘若风飘身落下,抢过两柄马刀,贴地翻滚,专照着匈奴战马出刀!片刻间被他砍翻十几匹战马,造成一片混乱。

  但不管刘若风何等神勇,凭他一人之力,的确阻挡不了数千大军。大队匈奴骑兵已经经由两旁旱地,越过刘若风,向几百盐帮和晋军战士猛冲!就这一次冲锋,盐帮壮士和晋兵的阵形便被冲乱,只能各自为战。

  匈奴前锋继续前冲,冲入百姓群中!弯刀挥处,血光迸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十二章    志士
刘若风仍在不断砍翻匈奴骑兵马蹄。盐帮弟兄、晋兵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只能拼死力战,拼一个够本。毫无抵抗之力的无辜百姓成了匈奴骑兵砧上之肉,任人宰割!许多百姓惊慌之下,纷纷从河岸跳下、滚下河滩。

  刘若风纵身半空,扫视场中情势,心中忧急万分。忽见南岸涌现一帮装束怪异的人群,抢上渡船,快速划向北岸!

  这群人到北岸后,迅疾下船,将船留给争抢而上的难民,冲上堤岸,迎着匈奴铁骑冲上去。匈奴大队骑兵冲起来是何等威势,这些人竟然迎着而上,不是想找死吗?

  刘若风见这情形,心中也暗暗疑惑。

  蓦闻一通震天巨响,震痛耳膜。这通巨大声响,极似无数狮、虎猛兽的一齐怒吼,夹着沉重的鼓声,撼人心魄!

  紧跟着,听见万马哀嘶。瞧去,匈奴不少战马乱蹦乱跳,部分战马更是掉头飞逃!——都是被兽吼所惊。

  匈奴骑士们奋力控制住受惊的战马。但如此一来,匈奴骑队冲锋受阻,队形大乱。

  刘若风见状,飞身拉起司马烟芸,接应部分盐帮弟兄、晋兵脱出敌骑包围,集结到这群异人一处。

  这群人约有二百多名,人人背一顶褐色斗笠,赤脚,穿麻布衣服,多是青壮年。刘若风感觉对这些人似曾相识,突然忆起,在大龙山遇到的巫山派,不就是这种装束么?只是斗笠的颜色略有不同。这群人莫非也是巫山派的?

  刘若风观察,这些人大多数手握一只奇形小号,也有部分人腰佩一面牛皮鼓。刚才扰乱敌骑的怪声就是这些工具所发。

  匈奴骑兵只是短暂混乱,在其将校们的喝斥和指挥下,重又整好队形,发起冲击。

  巫山人众鼓动腮帮,猛力地吹起他们的小号。兽吼震天!鼓锣相随!

  但匈奴骑兵这回有了防备,约束着他们的战马,未致大的骚动。铁骑疾冲,眨眼就到近前!盐帮弟兄和晋兵全都不自觉地后退。

  忽听巫山人众中有人一声喝:“用钩枪!”所有巫山人众立即藏起小号、皮鼓,从身上取出一柄四尺短枪、一根四尺短棍,将两样兵器一卡对接,变成了一支八尺长枪。这枪与一般所用的枪不同,枪尖下三寸处多出一道铁钩。

  巫山人众不退反进。他们不是站着挺进,而是着地滚进,钩枪齐举,专钩敌骑马蹄!他们下手既准且狠,显然是训练有素。匈奴骑兵纷纷连人带马跌倒!

  刘若风、司马烟芸见势,带领盐帮弟兄和晋兵们冲上,斩杀落马敌兵。

  匈奴前锋损失数百骑,不得不暂停这一波攻击。已经冲进百姓群中的少数敌骑眼见后续大队被阻,急忙从侧翼奔出,驰回大队。

  这种钩枪真是对付骑兵的绝妙武器!刘若风对这种钩枪也是闻所未闻。刘若风看出,这群巫山人众都有出色武功,钩枪在他们手中使出,更是威力大增。

  敌骑停了进攻。刘若风这一方没有反击的实力,静观其变。百姓们抢着跑下河滩,争着渡河。刘若风让司马烟芸去渡口维持秩序,避免过于混乱。

  巫山人众中一个四十多岁、相貌平平、矮壮的男子走向刘若风,抱拳道:“多谢阁下配合!阁下是领头的吧?敢问如何称呼?”

  “在下刘若风。应该是在下代表百姓谢谢你们!在下冒昧请问,你们是什么门派的人?为何到此?”

  这男子答道:“我们是巫山派,我姓墨。我们听闻东州被匈奴所围,本来是要赶往东州协助守城,在此遭遇阁下,事属巧合。”

  果然是什么“巫山派”的人,与大龙山那些“毒蜂”看来应是一支。“墨门主,幸会!门主,在下见识过一群被称为‘毒蜂’的人,不知是不是墨门主巫山门下?”刘若风还是忍不住想证实一下。

  “我不是门主,阁下称我洞主为宜。阁下姓刘?刘大侠,巫山不是一个门派。巫山十二峰三十六洞,虽然都被世人称作‘巫山派’,但各不归属。我们与那些毒蜂,岂可混为一谈!”

  这位墨洞主面色有不悦,似乎不愿别人把他们与“毒蜂”们相提并论。刘若风了解了大概,不再深究,忙道:“在下不知内情,墨洞主见谅!眼下敌人太强,咱们势难抵挡,不知墨洞主还有没有什么奇招破敌?”

  “前面两招是专为对付骑兵而设计,我们还有招!墨门中人,不计成败,不管敌人有多么厉害,必与敌人誓死周旋!”墨洞主神色凛凛。

  匈奴一方作了大调整,以步兵为前队,骑兵在侧后两方,再次汹涌而来!步兵手举盾牌当前,墨门中人的钩枪发挥不了作用。

  敌兵进到一箭地之内停下,漫天箭雨倾泄而至!

  墨门中人齐齐解下斗笠挡在阵前,立时形成一个椭圆形斗笠盾阵,遮挡敌方箭雨。原来他们的斗笠还有这般用途!

  虽有斗笠盾阵,晋兵、盐帮弟兄们仍免不了有死伤。刘若风、许将军令大家发箭还击。敌兵也依靠盾阵抵御。

  双方箭来箭往,空中箭支如飞蝗一般,密密麻麻,铺天盖地。此时若有一只小小蚊虫飞过,定也会被乱箭射穿!

  两方阵中不断有人中箭惨嚎。毕竟匈奴兵多势众,稳处上风。如果就这样继续拼箭拼下去,要不了多久,刘若风这一方数百人必将消耗殆尽。而敌方还有大队铁骑窥视在后,随时可能如风卷残云一般卷来。

  刘若风清楚眼前形势,虽忧心如焚,却无可奈何!

  墨洞主看看蜂涌而来的敌军,看看身后惊恐万分的百姓,冷峻下令:“毒蝎出击!”随着墨洞主这声喝令,当即有十组墨门中人冲向敌军。他们全都是三个人一组,举斗笠为三角形,头顶一只、左右两只合在身前,遮挡住上方和前方飞射而至的箭矢,无畏地前冲!

  敌军箭雨集中向这十组人招呼。一个组的三个人中,如果有一人中箭,斗笠组成的三角就不复存在,剩下的两人只得抛下同伴,艰难回撤。有三组人马被敌军疯狂的乱箭迫散,但其余七组人马成功逼近敌阵!

  晋军这方为免误伤墨门中人,停止放箭。七组人马刀枪齐出,枪钩翻敌兵盾牌,刀取敌兵性命!墨门中人个个武功不凡,一时间搅得敌阵前沿大乱,敌军也停了箭雨攻击。

  墨洞主再次冷然下令:“第二队上!”又冲过去十组人马。这十组人马却不与敌拼杀纠缠,而是分散向敌阵各处直冲!

  刘若风不明白这些人采用的是什么战术,但他知道,一个组才三个人,无论三个人的武功何等出众,这样孤军深入敌阵,无异于石沉大海,终究会被完全淹没的!

  墨洞主令出,第三队十组人马也冲入了敌阵。

  刘若风飞纵至墨洞主身旁,问:“墨洞主,你们这种战法是何道理?你的部下们,能够再冲出来吗?”

  “哼!他们这一去,本来就是去送死!”墨洞主面容很冷,冷得几乎凝固。

  “你说什么?!”刘若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刘大侠,我说过,咱们墨门中人,遇敌绝不退缩,誓死周旋到底!我现在用的是毒蝎战术,冲进敌阵的人会在适当时候施放毒雾,毒杀敌人!”

  刘若风心头一阵战栗,喃喃道:“你的部下也免不了中毒,与敌人同归于尽?”

  “不错!他们不中毒也回不来的,只能与敌同归于尽。”

  刘若风想起在大龙山“蜂王”所用的“毒蜂战术”,与墨洞主的“毒蝎战术”岂不是异曲同工?这两拔人马之间必有深厚联系。刘若风跃起半空观望,果然看见匈奴军中已有几处漫起绿色毒烟!

  刘若风落下,对墨洞主道:“贵门义行壮举令人感佩!但敌军上万,数量太多,用这种方法恐怕对敌军也造成不了致命打击。请墨门主不要再叫你属下用这种方式出击。咱们另想办法。”

  “刘大侠,我见你武功绝顶,但你也保护不了百姓,还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如果怕死,只消在南岸观战,不会渡河到此!哪怕我们全都葬身此地,也绝不后悔!”

  墨洞主字字铿锵,刘若风听来,既觉惭愧又觉感动。他抱拳向墨洞主深深一揖,道:“原来墨洞主及墨门中人都是当代志士,刘若风衷心折服!你们墨门中的情形,请墨洞主不吝相告。”

  “刘大侠,你能心怀百姓,一定不是奸邪小人,我告诉你。我们的先祖是墨家传人,墨家遭世人冷落,我们避居到巫山荒野,但墨家的精神却世代相传。持简朴,勤肢体,研奇技,止攻伐,节用非乐,笃行实践。我们很少出山,这次是听说狼烟四起、异族猖獗、有亡我华夏之势,才破例出山,准备尽我们所能,匡扶华夏。我们的人,都以完成使命、为他人牺牲为荣!”

  刘若风用通心诀查得墨洞主言下无虚,确信他们真的是墨家传人。刘若风心里想:“混浊尘世,竟还有这些心存理想的人群,他们为理想而生活,真可称得上是一帮志士啊!但他们这类行事方式大出常情,唉,令人实在不敢苟同……” 。 想看书来

第四十三章   一人名成万骨枯
匈奴兵被毒烟毒翻一片一片。石彬大怒,命令全力猛攻!

  匈奴步兵也不放箭了,只管往前猛冲而来。墨门、盐帮、晋军奋勇抵抗,怎奈双方力量对比太过悬殊,虽然杀敌不少,但敌军没用多久就冲破防线,冲下河滩,冲入百姓群中。

  匈奴兵的刀枪都对准成年男子和老头、老妇,年轻妇女及未成年儿童,将会成为他们的战利品!河滩上,到处在流血、在死人、在惊叫、在哭喊,惊恐万分的人们逃进河水中,许多人被激流卷走!

  几只渡船靠近,人们争抢而上!一些晋兵也想逃走,发疯般冲向小船,许将军竟在其中!船小人多,纷乱中,有两只渡船翻沉!

  晋兵副将、司马烟芸的师弟长根见势不对,也夺了匹敌骑,独自逃离!

  司马烟芸杀到刘若风身边,焦急地道:“风哥,情势危急,快想个办法!”

  刘若风纵起数丈高,将各处情况扫视一遍。司马烟芸提议:“风哥,咱们只能用擒贼擒王的方法!”

  刘若风冷然摇头:“匈奴人个个凶悍,擒住石彬,他未必就范。石彬也未必能控制匈奴兵杀戮的局面。”

  “那如何是好?救不了百姓,那就只有多杀一些匈奴兵!风哥,你不想杀人,但人却嗜杀啊!咱们不要管那么多了!”

  刘若风环顾四野,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他眼中渐渐*!他忽然跌坐于地,道:“芸妹,我要入定参悟,你为我护身!”

  刘若风闭上双眼。司马烟芸仗剑戒备。匈奴兵冲来,司马烟芸毫不容情地斩杀,在两人周围,死尸堆成了一圈又一圈。渐渐,凶悍无比的匈奴兵竟也不敢再往这儿冲了,转奔其它地方。

  匈奴骑兵也冲了过来,屠杀在继续。几百晋兵或死或逃,只余百来名墨门中人和几十名盐帮勇士还在拼死而战。由于匈奴兵已经杀到河边,南岸的渡船也不敢再返回来搭救。已过河的人们望着北岸的惨象,齐齐跪地祷告,祈求着上苍仁慈开眼!

  艳阳当空,注视着这一幕人间悲剧,默默无声。

  刘若风额头冒出粒粒汗珠,司马烟芸在旁心急如焚。

  蓦然,刘若风双眼突睁,眼中寒芒四射!他起身拉着司马烟芸,奔向墨门和盐帮勇士集中的区域。二人合力一阵冲杀,将剩余的墨门和盐帮勇士聚集到一处。

  一个匈奴校官发现这边还有一群人在顽抗,便指挥数百骑兵从两面冲来。刘若风大叫:“墨洞主!盐帮弟兄们!请把你们的刀剑都交给我!扔到我身前!”

  盐帮弟兄们虽不知刘若风此举到底是何用意,但他们素来敬佩、信任刘若风,闻言后,纷纷把手中带血的刀剑投掷过来;墨洞主及其部属不知刘若风之意,未曾献出他们刀剑。

  刘若风默运玄功,双掌搅动,在他面前的刀剑突然一起飞起!刀剑在空中盘旋绕飞,离地三、四丈的空中,几十柄刀剑光华闪闪,耀日生辉,夺人心魄!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

  正当人们惊骇注视时,忽见光华四散激射,飞入匈奴军中!刹时间,惨呼四起,狼嚎不止!刀光、剑光过处,匈奴兵就象田间的幼苗被疾风吹过,一茬一茬地倒下去!

  刘若风这是什么功夫?原来,刘若风想到,唯一的办法要救百姓只有大量斩杀这几千匈奴兵;但一个人要将几千人斩尽,不说会不会累死,至少得用上一天半天时间,耽延下去,无辜百姓先被杀光了!刘若风入定参悟,借鉴《孙子秘籍》上天残剑的飞剑之术,结合自己以往修练心剑之心得,以无上内力催动百剑,对敌千万人!

  墨洞主见刘若风使出如此绝世神功,惊佩之余,醒悟过来,令属下将刀剑一齐扔在刘若风面前。刘若风单手向地面一招,这百余柄刀剑齐飞,飞向敌群!

  刘若风御使二百来柄飞刀飞剑,对匈奴兵给予毁灭性打击。他的巨大剑网能够罩住三十丈方圆范围,先往敌人集中的区域施展;荡平一块,再移向另一块。司马烟芸一直紧跟着他,为他保驾护身。

  起初,匈奴兵还抵死不退,但渐渐地,当他们发现这种杀人的方法太不可思议、根本无法抵挡、让人心胆俱裂时,外围、远处的匈奴兵便开始逃离。石彬也喝止不住!

  最后,只剩下那些为抢夺财物、妇女而与百姓混杂在一起的匈奴兵了。刘若风担心误伤百姓,收了漫天剑网,厉喝一声:“尔等还不放下武器?!”这些匈奴兵被刘若风的神威吓倒,一个个扔掉兵器,跪于地上。

  刘若风又对石彬喝道:“石彬!我不杀你,你回去给石金和石忌农带个话,叫他们十年之内不得渡过淮水南侵,否则,我的剑定取你们石家满门!”

  石彬面色煞白,早也吓破了胆,在身边十多名将校护拥下,策马遁去。

  得救的百姓缓过神来,拜倒尘埃,对着刘若风不住磕头。

  突然,有人叫了声:“杀死这些蛮子报仇!”人们似乎这才反应过来,纷纷拾起地上兵刃,对着那些跪地投降的匈奴兵猛砍猛杀!匈奴人反抗,部分百姓死伤。

  杀光俘虏,悲愤的人们又冲向先前已被刘若风飞刀飞剑打倒的那些匈奴兵。部分没有伤到要害、仍然活着的匈奴兵就成了百姓们发泄的对象。许多妇女也加入到复仇者的行列……

  刘若风望着遍地的死尸,突地一口鲜血喷出,蹲下身去。司马烟芸关切地问:“风哥,你怎么样?是不是受了内伤?”

  刘若风摇头。司马烟芸想了想,劝慰他:“风哥,你不要怨责自己。你是为救人而杀人,你没有做错!”

  墨洞主率墨门中人也拜倒于地,道:“刘大侠真乃千古神人!刘大侠无须自伤,这位夫人说得不错,你是为救人而杀人,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