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戾太子重生-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充的话让几个人对刘丹又增加了几分信心,他们没想到刘丹的势力这么大。
“这次皇上出巡,至少要带四个营,说不定要带六营北军。神箭营已经定下来要去了,而中垒、步兵、射声三营是步兵,应该不会跟着出巡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羽林、虎贲二营也跟着去,最好加上一个胡骑营,另外三个营要想办法弄走。”
“怎么弄走?”
“卫广是大将军的弟弟,田仁和张全是一家人,他们两个要想办法弄走,如果可能,把郭昌的期门营也弄走。刘长史,上次让你办的事你办得如何?”
刘屈氂明白江充指的是什么,说道:“从三个月以前,我就把报到丞相府的辽东的军报压了下来,现在那的军报没多少人知道。”
“那就好,明日早朝,你就把这段时间的辽东军报都报上去,我们再加把火,让皇上出兵,把卫广、田仁他们都调到辽东去。”
章赣问道:“就算把这三个营都调走了,北军还剩下七个营,我们掌握了两个营,还有五个营怎么办?”
江充掰着手指头分析道:“这五个营里,射声营的伊即轩和胡骑营的赵安嵇都是胡人,谁做皇上他们不会在意的,现在最主要的关键是张全的神箭营。”提到神箭营,江充恨得牙痒痒的,真想在张全身上咬一口。
刘丹等江充分析完了,才说出自己的计划:“这一次我集中东部几个郡的郡**,加上羽林和虎贲两营先解决了张全的神箭营,然后逼刘彻下旨禅让,如果他不肯,就把他关起来,并放出皇上病重的风声,再召刘据前往,半路上我们除掉刘据,然后再杀了刘彻,就说他是伤心过度而死,留下遗诏,把皇位传给我。”
“他们会信吗?”韩说问道。
“那就要看你们几个了,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有反对之声,就算你们不能稳定住长安,也可以把长安搞得鸡飞狗跳,让他们内部不和。到时候我再带兵进京,就不会再有谁说什么了。”
江充又补充了一句:“只要到时候下道圣旨,恢复各地番王的一部分权力,他们是不会说什么的。”
其余几人也觉得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当下补充了自己的意见,于是,一个谋朝篡位的计划正式完成了。
第二天是刘彻出巡前的最后一次朝会,朝会刚开始,丞相石庆把最近一段时间的辽东军报呈了上来,刘彻看了原本兴奋的表情变得气愤了,他大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才把这些军报呈上来。”
刘屈氂急忙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辽东方面的卫氏朝鲜和东胡人近几个月来蠢蠢欲动,不过只是些小规模的骚扰,可现在他们的行动突然多了起来,臣等担心有变,才上呈给皇上的。”
刘屈氂的解释也算合理,刘彻也就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是把这些奏章往案几上重重地一掼,骂道:“这些人想干什么?难道都不想活了?”
站在一旁的张全有些奇怪,嘴里喃喃地说道:“奇怪,他们怎么会在冬天进行调动?”
这时,韩说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这些东胡人和卫氏总是在辽东一带滋事,微臣以为应当严惩,不然他们不知道我朝的厉害。”
章赣也奏道:“是啊皇上,马上就要开春了,正好派兵给他们一点教训,好让他们老实一点。”
这两人的话让不少朝臣都点头同意,可刘据上了心,这些事这样处理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刘据知道刘屈氂、韩说、章赣与江充都是一伙的,他们现在提这个事一定另有目的。
果然,刘彻问大家:“大家说说看,怎么给他们一个教训?”
公孙贺起身奏道:“陛下,臣建议调北军羽林、虎贲、期门和胡骑四营前往辽东,会同辽东边军共同出击。”
霍光急忙出列道:“陛下,臣愿领军前往。”
江充一见,怕刘彻真的派这四个营去,连忙奏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出巡在即,羽林、虎贲两营应当随驾前往,所以臣建议派长水、屯骑与期门三营去辽东。”江充的话也在理,许多人纷纷点头。
刘据心里一惊,他还不知道江充一伙要干什么,但能看出这几个人想把长水、屯骑和期门三营调走。刘据当然不能让他们得逞,他略一思索,有了主意,于是他也说道:“父皇,儿臣有个建议。”
“说。”
“儿臣建议从东部河北一带调三万郡**前往辽东一带协助防守,然后父皇再带羽林、虎贲、屯骑、长水、胡骑和神箭六个营前往大漠,这样一来,卫氏和东胡必不敢轻举妄动。等父皇出巡之后,立即让四营骑兵赶往辽东,而羽林和虎贲两营护送父皇回京。”
………【第67章 刘彻之死(2)】………
刘据的这段话让江充等人目瞪口呆,可一时又找不出理由反驳,而朝中群臣对这个提议甚是赞同,纷纷点头。刘彻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点头同意了,他让霍光去具体安排,做好出巡后立即出征辽东的准备。
当天晚上,江充等人又聚在了一起,把朝会上的事都和刘丹说了,刘丹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也没什么,只要我们等四营北军离开之后,动手更容易了,到那时候皇上身边只有羽林和虎贲两个营,都是我们的人,那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那张全怎么办?”
“有什么怎么办的?他只是一个小校尉,全仗刘据在后面撑腰,到时候他和李仲元肯听话最好,不肯听就除了他们。”刘丹接着又说:“我马上返回东部去做准备,这就交给你们了。”
此时,刘据也在叮嘱李仲元:“从今日朝会来看,江充他们一定在搞什么鬼,你们要小心点。还有,你派人再去东部各郡查一下,尤其是河北一带,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好的,我马上就去办。”
张全也说道:“我马上回营准备一下,让陈文博带两千人留下来,也好有个照应。”
刘据点点头:“这样最好,我今日也有些担心,所以除了三个步兵营,把期门营也留了下来。西疆已经基本平定,我会在这几个月想办法把越骑营调回来,你们就放心吧。”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项准备。元封二年二月初三,刘彻率北军六个骑兵营近十万官兵,以及朝中的一些文武官员,还有一万多随从前往狼居胥山,他要在那接受匈奴右贤王狐鹿姑部的投降。留下太子刘据监国,并派丞相石庆、太仆公孙贺、御史大夫倪宽等人辅佐,同时由公孙贺临时指挥长安的守军,与韩说的南军一起负责长安的安全,此外还有四营北军在长安的近郊进行防范。
得到刘彻已经启程的消息,赵破虏亲率三万边军在长城一线等候,然后一路护送刘彻直至狼居胥山。这也是大汉皇帝第一次来到这个匈奴人王庭的故地,赵破虏按刘彻的要求整个冬季都没有停,一直在修建受降城。此城是就近采集石料而建,因工期太短,所以城墙每边不足百丈,高不足两丈,里面主要是皇上休息之所,以及一座三丈多高的受降台。
四月初七,刘彻在此接受了匈奴右贤王狐鹿姑的投降,匈奴约十万部众正式成为大汉的子民,这批人大都被安置在漠南、漠北、西疆等地放牧,也有少部分被安置在东越及南越故地,张全还特意要了千余人安排在他的封地,而以狐鹿姑为首的一批匈奴贵族则选择去了长安。
刘彻在狼居胥山过得甚是惬意,体验了一把匈奴人的贵族生活,每天骑马打猎,四处游玩,一直到五月,才带着所有人马浩浩荡荡地向东南进发。
正如刘据当初所料,东胡及卫氏朝鲜听说大汉皇帝领兵十万前往大漠,吓得够呛,立即停止了一切敌对活动,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领地里不敢动了。最后,刘彻得意地带人经雁门关入长城,再经并州、冀州过黄河,进入兖州的泰山。在泰山郡,当地太守已经准备好了封禅所需的一切,同时还向刘彻推荐了一人。
泰山太守推荐的这个人名叫公孙卿,是一个方士,据说此人已经修炼了一百五十年,今年已经一百九十岁了,不过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刘彻急忙召见了公孙卿,果然见他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交谈中,公孙卿自称曾为秦始皇求取过仙丹,助其长生不老,可惜秦始皇太过残暴,东海上的仙人不愿让他长老。刘彻听了此言,喜出望外,他一直认为自己有仙缘,于是他问公孙卿:“仙长看朕可有仙缘?”
公孙卿笑了:“呵呵……如果陛下没有仙缘,在下也不会来此相见了。”
“那仙长可愿为朕求得长生不老之药?”
“可以。”
刘彻有点激动地问:“那炼制仙丹需要准备些什么?”
“不必烦劳陛下,在下已经为陛下准备齐了。”
“哦?那太好了,一旦仙丹,朕一定重重封赏仙长。”
“呵呵……”公孙卿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此言差矣,在下来此完全是因为陛下是旷古少有的明君,不是为了那些功名利禄,这些对在下来说如过眼浮云,有之何用?”
刘彻见了此言,对公孙卿的话又信了几分,以前来找他的,都是为了求名或求利,而眼前这位高人却不要这些,因此刘彻觉得公孙卿的话是可信的,否则他不会干此吃力不讨好的事。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公孙卿就在泰山附近帮刘彻炼丹,刘彻正好去海边转了一圈,主要一个目的地就是李仲元的青岛船场。
青岛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迹罕至的海弯了,这里有道路通往邻近的琅琊郡、北海郡和胶东郡,这里的船场也已初具规模,杨世基带人已经在这制造了大中小型海船十余艘,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海上远航为目的。
当刘彻看到李仲元为他造的两艘大船时,也是惊讶不已,原来大家都以为楼船是最大的,可眼前的这两艘船比楼船还要大一倍,至少可以容纳军士两千人。等大家登上了船,才感觉到这两艘船不仅仅是尺寸大些,它的桅杆、风帆,甚至是船的船型、舱内布局都与楼船完全不同。船上还配备了大量的床弩,床弩的箭身上绑了炸药,可以点燃后射向敌舰。
刘彻问陪同的李仲元:“仲元啊,这是什么船啊?我怎么以前没见过这种船?”
“回陛下,这是微臣的属下们自己研制的,微臣把它称为战列舰。”
“战列舰?”刘彻笑了,“行啊,叫什么你看着办吧。真没想到你的花花肠子还这么多,连航海都懂。你说说,你准备什么时候乘它去为朕寻仙啊?”
“啊?我去?”李仲元吓了一跳,他可不想死在海上,“陛下啊,微臣可不懂航海,去了也没用,而且这船上还少些东西,现在还走不了。”
“少东西?少什么?朕怎么没看出来啊?”
“回陛下,这船在大海中航行,四周没有陆地,只有海水,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所以需要一些能够确定船在大海中位置的小玩意儿。”
“有这样的玩意儿吗?”
“没有。”
“没有你说个什么劲?”刘彻不高兴了。
“别急啊陛下,虽然现在还没有,不过只要陛下给微臣几个人,微臣一定能把这个小玩意儿给造出来?”
“什么人?”
“邓平、唐都、落下闳。”
刘彻对这三个人还是有点印象的,他问李仲元:“你要他们干什么?”
“陛下,在海上航行,唯一可以借助判断方向的就是日、月、星辰,他们三人都是灵台属官,负责研究天象,所以微臣想要他们来帮忙利用星象来确定船的位置。”
刘彻不知道这种方法行不行,不过他对李仲元还是比较信任的,于是点头同意:“好吧,朕马下下诏把他们调来,等帮完你之后再回去。”
“谢陛下。”李仲元十分高兴,他可没打算用完就还,其实,要不是考虑到《史记》还没问世,他早把司马迁也要过来了。
………【第68章 刘彻之死(3)】………
在刘彻出巡的这段时间里,刘据也没闲着,他借着抽调三万郡**去辽东的名义,首先将东部各郡国的郡**及边军排查了一遍,把可能是刘丹的人都派到了辽东驻防。到了七月,他又以西疆已经平定为由,把徐自为的越骑营调回到司隶的右扶风附近待命。同时假借训练之名,将南军及长安守军分批拉到野外训练,一走就是半个多月,这也直接影响到韩说对南军的控制。
李仲元也没闲着,他把张贺与黄英都调了来,专门调查刘丹等人的动静,张贺在东部发展也有几年了,尤其是各地的茶馆酒楼,为打探各种消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过几个月下来,他们也对刘丹等人的活动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惜刘丹等人防范很严,所以并没有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十月底,刘彻再次返回泰山,公孙卿已经把长生不老之药炼了出来,献与刘彻,刘彻很是高兴,要重赏公孙卿,没想到公孙卿不愿接受封赏,执意离去,刘彻最后提出让他再盘桓几日,其实他是担心仙药不成,到时候找不到公孙卿。
公孙卿同意了,就留在刘彻的身边,于是,刘彻开始找人试药,在确定无毒之后才淋浴更衣,戒斋三日后服用了仙丹。服用之后,刘彻的确感到神清气爽,好象年轻了十岁。
接着,刘彻宣布返京,并派霍光率领神箭、长水、胡骑、屯骑四营赶往辽东备战,准备进攻东胡和卫氏朝鲜。张全主动请缨为先锋,为全军开山架桥。
霍光对张全很信任,放心地把先锋一职交给了他,十月二十八日,张全领兵北上,第二天,霍光率领其余三营也出发了,而刘彻则带领羽林、虎贲两营返回长安。
张全率军走了两日,已经过了黄河进入平原郡的境内,这里已经接近幽州,可张全却突然停下不走了。直到第二天霍光率军赶到,他也没有动静。
霍光以为出了什么事,急匆匆地赶到张全的大营询问,张全将他请入大帐,让左右都退下,等大帐内只剩他们两人了,张全才说道:“霍将军,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而我军尚未更换冬装,再向北走,末将担心会出现冻伤。”
霍光一愣,奇怪道:“不是说所有辎重已经在幽州准备齐了吗?”
“末将担心万一幽州那没有准备好,兵士们可就要挨冻了。再说了,这一冬也不可能有大的动作,所以末将想还是慢点走比较好。”
张全的话让霍光摸不着头脑,他围着张全转了两圈,不停地打量着他,好象今天才认识他一样,好半天才问道:“我说张全啊,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这可不象你一贯的作风啊?”
张全傻笑了两声:“怎么会呢?我能有什么事瞒着你。”
“不对,你肯定有事,你要是不说我明天就把你赶到渔阳去。”
一听这话,张全也有些担心,反问道:“不用这么急吧?”
“那你就说。”霍光的语气很坚定,不容更改。
张全长叹了一声,又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和霍光说实话:“霍将军,难道你没觉得这次辽东之事有些蹊跷吗?”
霍光还是没明白,追问道:“你说清楚点。”
“末将总觉得是有些人想让我们去辽东,你想想,辽东之事一直没有什么风声,可陛下决定出巡那天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这有什么不对吗?”
“是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