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试说西夏-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彝殷吸取哥哥的经验教训,知道自己现在的“斤两”还跟中原朝廷不成比例,于是开始几年也就没做什么冒尖的事,后晋也不想招惹这个夏州这块“硬骨头”,于是两家相安无事,还和睦相处了几年。夏州和中原王朝之间睦邻友好,可自己的后院却着起了一场大火。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李彝殷的老弟弟绥州刺史李彝敏跟哥哥闹起别扭来了,这是我们看到的夏州第二场内乱。要说石重贵对夏州还真是不错,居然没有趁着党项拓跋氏内乱的时候,趁机把夏州给吃了,反而派兵帮着李彝殷来平乱来了。我以前都想不明白当时是不是石重贵的脑袋进了水,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他就这么给放过去了,难道是夏州李家的人品还没败到底不成!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石重贵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为他对契丹已经动了“不臣之心”。夏州后院的火灭了,李彝殷对于“义务消防员”石重贵也存了一份感激,从此以后也就踏踏实实地在夏州做起了他的“土财主”,自己在家好好地休养生息,养肥养膘了。

  石重贵这小子脑袋进水了,但是人还有那么点骨气。他老爹甘心当什么“儿皇帝”,可他却不乐意做什么契丹人的跟班的,“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你是皇上,我也是当头的,我干嘛要服你个耶律德光啊。这下可把耶律德光给惹毛了,打开“幽云十六州”的大门就到中原找石重贵算账来了。石重贵一看人家找上门来了,自然也不敢怠慢,这时又想起了夏州李家来了。李彝殷被封了个契丹西南面招讨使,参与抵御契丹的侵略。可这李彝殷来是来了,可是还是秉承他夏州老李家的“光荣传统”,带着四万大军西渡黄河就没了动静,就在旁边看着契丹和后晋在那对掐。这后晋毕竟是靠着契丹得下天下的,自己是真的没什么真本事。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底,耶律德光入汴梁,亲手绑着“干孙子”就打道回府了。李彝殷一看后晋倒了,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就去叫耶律德光大哥了。本来嘛,我夏州“地小兵微”,当然“有奶就是娘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这耶律德光也是倒霉,刚收拾完自己的“干孙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呢,就让他那个“干儿子”的好兄弟,他的“干侄子”刘知远给撂在中原了。开运四年(947年),太原节度使刘知远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皇帝。李彝殷没二话,又跟了姓刘的混了。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祐为了笼络夏州李家,授李彝殷为侍中。李彝殷踏踏实实地坐在夏州打量起中原,怎么看中原也除了地方比夏州大以外就没有一点他能看得上眼的。自己夏州虽小,可是人民一心啊,虽说有那么两次内乱,但是夏州现在不还是姓李吗。可再看看中原,二三十年光姓就换了三家了。只要手里有点兵的,就连石敬瑭那么狗熊的东西都能“称孤道寡”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李彝殷也就打起了中原王朝的主意了。当然了,他也知道自己的本钱确实有限,也就想了个生财之道。自唐末以来,夏州李家都是走的勤王这条路,现在他还是在这上面琢磨起来了。凡是中原政权的藩镇有不服朝廷的,李彝殷还是打着“勤王”的旗号跑来京都,可是暗地里去和他们勾结在一起,出兵相助,条件嘛,忙也不是白帮的,哪个节度使不得好好巴结一下夏州李家啊。第一个给李彝殷送银子来的,就是护国节度使李守贞。

  李守贞当初也是跟着刘知远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啊,他造反是为了啥呢?问题出在他那个没过门的儿媳妇身上。他这个儿媳妇可不是一般人,她就是以后后周一代圣主柴荣的皇后——符后。符后一开始嫁的是李守贞的宝贝儿子李崇训,有一天一个算命的一见到她,那是惊为天人啊,非要说她老人家那是母仪天下的命啊。李守贞一听可就乐开了花,我儿媳妇都能母仪天下了,那我是不是就是该当皇帝了呢?于是李守贞也就纠集着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一同叛汉,派兵扼守潼关,李守贞自称秦王,做起了他那“千秋家国梦”。可惜啊,符后那确实是皇后的命,可是这皇气却没出在他河阳李家。

  李守贞打起了后汉的主意,当然也就忘不了趴在夏州的李彝殷了。他也知道李彝殷的脾气,派人持重金到夏州,希望李彝殷出兵相助。李彝殷看了看形势,觉得现在出手也能在中原捞一把了,这好事何乐不为啊,随即率军向潼关进发,跑到延州城下为李守贞摇旗呐喊来了。很可惜,李守贞这三个家伙是“中看不中吃”,后汉隐帝派枢密使郭威率领大军,很快就包围了叛军。李彝殷实一看风头不对,我夏州可是从来是“有便宜就上,有困难就让”的主儿,干嘛要跟着你个倒霉的李守贞送死呢,一句话“收拾行李,回家”。

  回家归回家了,可我也不能白出来一趟,怎么也得带点什么回去吧。这样吧,那个静难从唐末就归了我夏州了,可是他凤翔李茂贞一直占着不给,现在怎么也该还我了吧。这时的后汉小皇帝刘承佑一看,给就给吧,反正我也管不过来你。就这样,夏州下辖由四州变成了五州,李彝殷也被加封了中书令,这个便宜算是又占上了。

  这次李彝殷伴随“三镇反汉”的出兵,是夏州政权第一次主动出兵中原。这次出兵是在“中原王朝多变故”的刺激下进行的,夏州已经对中原王朝充满了轻视之心。虽然本次出兵没有付诸什么实际行动,还是在后面“摇旗呐喊”,但是却第一次暴露了夏州李家对中原的野心。这也就意味着夏州李家终于准备放弃自李思恭以来就沿袭的“鸵鸟”政策,一个即将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政权终于在蛰居百年之后蠢蠢欲动了。

第八章 五代图存(5)天下大势
历史的车轮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而迈出这一步的人就是帮着后汉平定了“三镇之乱”的大名鼎鼎的“郭雀儿”——郭威。

  要说这郭威一开始那真的是一心一意地帮着后汉打天下,可是他越是这么忠心,小皇帝刘承祐就越看着心里不踏实。这也怪不得小刘皇帝,在五代那个时候,只要手里有点兵权的人谁都想当几天皇帝,更何况你个“功高盖主”的郭威呢。但是,小皇帝也不会办事,年轻毕竟是年轻,他不敢去找郭威的麻烦,就拿郭威在京城当人质的家人开了刀,把郭威来了个满门抄斩。柴荣后来为啥娶了李守贞那个据说“母仪天下”的儿媳妇啊,就是因为他老婆也在京城里掉了脑袋。小皇帝这么对老郭,那他还不反等什么啊。后汉乾祐四年(951年),后汉邺都留守郭威在出兵契丹途中,被兵士“黄旗加身”,后与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实内外呼应,举兵攻入汴梁,杀死隐帝。郭威即皇帝位,国号周,还是建都于汴梁,史称后周。

  后周建立以后,对夏州李家还是采取一种安抚、拉拢的姿态,又把当初李仁福那个陇西郡王的帽子戴在了李彝殷的头上。这么做实指望李彝殷能像夏州前几个主事的一样,上个表喊声哥,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可是没料到我们李彝殷大哥这时候倒是耍起了性子,愣是没理郭威这个茬。这性子从哪来的呢?我们前面说了,李彝殷那是跟着李守贞搞过暴动的,而*这场暴动的人就是郭威。这要是放在以前啊,李彝殷早就跑去给郭威送礼了。这次为什么这么大胆,原因有两个:

  第一,“三镇之乱“以后,刘承佑不但没有怪罪李彝殷出兵帮着李守贞,还百般的拉拢。这就使得李彝殷对中原政权的轻视之心更加重了几分。郭威虽然能轻而易举地平定了”三镇之乱“,那也只是沾了兵力上的优势而已。

  第二,公元951年,就在郭威建立后周的这一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带着后汉的残兵败将,就在太原边上又建立起来一个汉朝,史称北汉。一个中原,两个政权。这是夏州李家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在两个政权之间,夏州李家必须审时度势,仔细观察一下两边的实力对比,保证自己选择的队伍对自己是绝对有利的。当时的北汉后面有着契丹的支持,实力上稍占优势。可是李彝殷又有着后晋亡国的教训,生怕哪天北汉一不听话也被契丹收拾了。李彝殷观察了半天,权衡利弊,终于决定又做起了“墙头草“,两边都不得罪,暗中表附刘崇,又和周朝保持关系,两面讨好,好不得意。后史上评价说李彝殷归附北汉是“有可取焉”,说这是夏州李家不忘本,在五代时干得唯一一件出彩的事。没错,这件事确实相当的精彩,但是却跟什么“忘本不忘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这同样也是李家的一种求生之道而已。

  这样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过了没两年,李彝殷把形式就给看清楚了。北汉这家姓刘的啊,估计是打不过姓郭的,于是,就慢慢地疏远了北汉,归附于后周了。而让李彝殷下定这个决心的,就是五代时期唯一的一名千古英君——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郭威的内侄兼养子,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即位。在位五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称得上是五代唯一一位英君。后周于北汉晋州(今山西临汾)之战后,李彝殷终于做出决定,正式归附后周。柴荣也是看中李家在夏州的实力,对李彝殷不但既往不咎,还欣然地封了他一个西平王的称号,这又比以前那个陇西郡王强了一步。

  因为这个“西平王“的称号,史书上也就有了一些评价,认为应该从李仁福封陇西郡王开始就把夏州作为一个独立的割据势力而看待,这样“五代十国”也就要变成“五代十一国”。其实如果真的那么计算的话,这个称呼好像也略有偏颇。所谓“十国”后皆被宋所灭,公元979年北宋灭了北汉,是为“五代十国”时代的终结。可如果将夏州也列入“十一国”的范畴的话,那它整个历史还是几乎贯穿了整个宋朝。这样宋朝结束分裂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而“五代十国”也该变成“六代十一国”了。所以,“五代十国”这种说法既然已经是定型了,那就让他继续吧,历史有时候是经不起深究的。

  我们接着回来说李彝殷吧,柴荣封了他西平王,可是他还是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非常堵心的事。柴荣历来很看重夏州,对李彝殷也是百般的放纵,可是李彝殷的一个举动却把柴荣给*了。

  事情是这样的,柴荣即位以后,文治武功,不同于以往的君主,所以归附的人也就特别多。这其中有一个叫折德扆(读“椅”,以后还是把这些字注上的好)的,史书上说他“世居云中,为大族。父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但是我们还是得提一句,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估计还是不知道他是谁,所以史书上也就又加了一句“其女嫁与杨业,即传说和演义中著名的佘(折)老太君。”这下您记住了吧,这个折德扆就是那位百岁出征的佘老太君——佘赛花的亲爹。这折德扆归顺以后呢,柴荣自然是好生款待,封其为静难军节度使,其镇府州。也不知道是柴荣太忙忘了,还是他老人家有意为之,他就忘了这静难可是李彝殷好不容易才从刘承祐那要过来的啊。李彝殷一听折德扆做了什么静难节度使,一下子就急了。他要做了,那我干嘛去啊。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这么一个地方出了两个节度使,到底算怎么回事啊。李彝殷一生气,带着他的定难儿郎,就把府州和后周之间的道路给堵上了,就是不让两边走动。

  消息传到京城,柴荣便问满朝文武,这事怎么办啊?满朝文武那口径是空前的一致啊,夏州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这些年李家养膘养的兵强马壮的,能不惹还是不惹的好。府州弹丸之地,折德扆又是归顺不久,干脆直接弄回来重新安排个地方得啦。于是众臣纷纷要求柴荣赶紧安抚安抚李彝殷,生怕他再闹出什么更大的乱子来。

  可是柴荣却不是那么想的,我们上边说了折德扆是“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这府州虽小,可是老同志在那一直帮咱们扛着北汉呢啊。李彝殷那是光吃不干的主儿,不能再娇惯着啦,要不然他就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啦。他李彝殷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夏州不就是产上几匹马吗?衣食百货还得咱们给啊,我要是断了他的吃喝,我看他怎么办?吓唬归吓唬,可是也不能让李彝殷吃亏啊,总得给他的便宜吧。想通了这一点,柴荣当下决定,派人带着一堆好东西去骂李彝殷“小心眼儿”去了,这叫“恩威并重”。李彝殷一看柴荣急了,也没敢扎刺,他是真的挺怕柴荣的,反正柴荣送了这么多东西,自己也不断吃亏,于是也就把路让开了,一场风波就这么平息了。

  就凭这一点,柴荣就不亏一代英君的称号。五代时期,中原本身乱的就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对付外来势力,后晋那么轻而易举就被契丹灭了就是佐证。所以呢,五代历朝历代,都要在边疆扶持几股势力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让他们独占一方,一方面我还不能让你做大,你还得听我的,恩威并施,力保自己的后院安全。

  五代到了后周的时候,在郭威和柴荣两代的苦心经营下,统一的苗头开始显现。各方藩镇心中都明白,尤其是象夏州李家这样向来是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小军阀,没事千万不要招惹柴荣,他南唐李璟如何,不照样被柴荣给收拾了?想到这个,李彝殷也就再也不敢没事找事了。天下的事就是这样,怎么服也不如从心里服,想当初后汉的时候,李彝殷敢直接跟刘承祐“叫板”要静难,现在他却死活不敢对柴荣说个“不”字。

  就这样,相安无事了几年,直到数年后,大周朝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学着郭威的样子发动了兵变,从柴荣幼子柴宗训手中“禅”走了江山,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王朝——宋朝建立了,而李彝殷也就变成了李彝兴了。

  从党项拓跋思恭被唐任命为夏州节度使,晋封为夏国公,建立实质上的夏州地方政权,经唐末五代,至李彝殷归附北宋止,历经六代,总计80年(881——960年)。这80年时间是拓跋氏到李氏、见风使舵、从中渔利,并逐渐扩大自己实力和建立稳固据点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西夏地方政权在其管辖地域内,发展生产,征收赋税,任命官吏,俨然独立王国,虽未称国,而自其王久矣。五代时期,天下纷乱,中原王朝自然是没有时间顾得上夏州的事,可是到了北宋,天下基本“大一统”以后,一个巨大危机慢慢地出现在了夏州李家的面前。

第九章 突现危机(1)宋夏蜜月
不得不说,后周世宗柴荣是在五代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圣君,他在位之初便定下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蓝图。我们几天来看柴荣的计划,这绝对是经历了五代那样的混乱的年代老百姓最向往的计划。柴荣在位期间,放弃“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北征大辽,为的就是把掌握在大辽手中的中原门户“幽云十六州”夺回来,只有那样,才有可能真的达到“致太平”的目的。可惜,历史是不以柴荣一国之君的计划改变的,它留给柴荣的时间不是三十年,而是五年,这是柴荣的遗憾,也可能是历史的遗憾。

  柴荣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